【原创】《内经》何以要托名黄帝?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内经》书名因黄帝而起,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提提三皇、五帝。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古籍记载并非一致。有儒家说,《五经》有之,《纬书》亦多附会之;有俗流谶纬说,则荒诞怪异。
首先提及三皇者,是秦王政统一天下后,由丞相王绾(wan)、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官吏与秦博士在议帝号时所提及。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冒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按: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当人皇也。”
泰皇即人皇,古文泰(太)与大同。大,籀文篆字“亦象人形”(《说文•大部》),段注:“此亦象人形,其字同,则其音同也”,大、人义同。此三皇并未与五帝连词,与黄帝无关、与《内经》无关。
翻阅故纸,查览经、史、子、集,黄帝有三皇之末一说,又有五帝之首一说。五帝在先,三皇在后。五帝在先,与中国正史中司马迁《史记•帝王世纪第一》首撰黄帝有关,迁本于《春秋》、《国语》、《大戴礼》、《世本》、《孔子家语》等战国秦汉古籍。而《内经》之托名黄帝,到底始于何时,已不可考,或为刘向、刘歆父子奉昭整理古籍而名之。另,尊伪孔安国《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及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而列于三皇之末,由五帝之首而升为三皇之末。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则本源于此,云:“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三皇、五帝连词者,现存文献中《吕氏春秋》最早(据《内经时代》)。
《吕氏春秋•卷第四•用众》:“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高诱注:“三皇,伏羲、神农、女娲也。五帝,黄帝、帝喾、颛顼、帝尧、帝舜也。”毕沅曰:“注女娲当在神农前。”梁玉绳曰:“三皇、五帝之名,先儒所称不一,然三皇列女娲,五帝无少昊,俱未安。”
儒《经》言之,其说不一。《周礼•春官•外史》:“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郑玄注:“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
贾公彦《疏》云:“按《孝经纬》云:‘三皇无文,五帝画象,三王肉刑。’又《世本•作》云‘苍颉造文字’,苍颉,黄帝之史,则文字起于黄帝。今此云五帝之书为可,而云三皇之书者,三皇虽无文,以有文字之后,仰录三皇时事,故云掌三皇之书。按昭十二年,楚灵王谓左史依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彼《三坟》,三皇时书。《五典》,五帝之常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九州亡国之戒。下有延叔坚、马季常等等,所说不同。惟孔安国《尚书序》解《三坟》、《五典》与郑同。”
清孙诒让《周礼正义》疏云:“按:三皇、五帝,郑、贾并无说。《白虎通•号篇》云:‘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氏。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礼》曰:‘伏羲、神农、祝融,三皇也。’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五帝也。’《风俗通义•皇霸篇》云:‘三皇,《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礼号谥记》说伏羲、祝融、神农。《含文嘉》说虙戯、遂人、神农。《尚书大传》说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戯皇,神农为农皇也。谨按:《易》称伏羲氏、神农氏,唯独叙二皇,不及遂人。遂人功重于祝融、女娲,《大传》之义,斯近之矣。五帝,《易传》、《礼记》、《春秋》、《国语》、太史公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是五帝也。’《曲礼》孔疏引熊安生云:‘郑玄意则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故注《中候•勑省图》引《运斗枢》,伏牺、女娲、神农为三皇也。然宋均注《援神契》引《甄耀度》,数燧人、伏牺、神农为三皇,谯周《古史考》亦然,《白虎通》取伏牺、神农、祝融为三皇,孔安国则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并与郑不同也。其五帝者,郑注《中候•勑省图》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泽黄帝、金天氏、高阳氏、高辛氏、掏唐氏、有虞氏是也。实六人而称五者,以其俱合五帝坐星也。’案:依孔、熊述郑释三皇,从《运斗枢》说,《吕氏春秋•用众篇》高注、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并同。五帝从《史记》说,《家语•宰我问篇》及《吕览》高注、张守节《史记正义》引谯周、宋均说并同。惟郑别增少皞,与诸家特异。张守节又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伪孔安国《尚书序》,并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王符《潜夫论•五德志》又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众释分异,惟史迁说依据最塙。郑君应五帝坐之说,五帝有六,于数缀溢,窃恐不然。《尚书叙》孔疏又引梁注云:‘五帝自黄帝至尧而止,舜非三王,亦非五帝,与三王为四代。’斯尤信情更易,进退失据,今无取焉。”
汉《纬书》亦言之,其说亦不一。《礼含文嘉》:“虙犠、遂人、神农。”《春秋元命苞》:“伏羲、神农、女娲为三皇。”《春秋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名称、顺序皆不一。《孝经援神契》:“三皇无文,五帝画象,三王明刑。”
俗流谶纬则荒诞怪异。司马贞《三皇本纪》:“一说三皇,谓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既是开辟之初,君臣之始,图纬所载,不可全弃,故兼序之。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淡泊无所施为,而俗自化,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火德王,姓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亦各万八千岁。人皇九头,乘云车,架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自注:“天皇以下,皆出《河图》及《三五历》也。”
汉代崇古之风盛行,其思想之骨干系阴阳五行说。阴阳配二皇之伏羲、神农,《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高诱注:“二皇,伏羲、神农也。指说阴阳,故不言三也。”五行配五帝,《孔子家语•五帝》:“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已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三皇、五帝之说在汉代经儒仕如董仲舒及刘向、刘歆父子等的倡议下,为了维护当时统治者之政权利益,托古改制,附会推演。其说繁杂而多,众说纷纭,至班固《白虎通》予以定论,似仍不确。
应劭《风俗通义•皇霸篇》:“《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易传》、《礼记》、《春秋》、《国语》、太史公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是五帝也”。
王符《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我闻古有天皇、帝皇、人皇,以为或及此谓,亦不敢明。凡斯数,其于五经,皆无正文”。
班固《白虎通•号》:“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氏。或曰:伏羲、神农、祝融氏。《礼》曰:‘伏羲、神农、祝融,三皇也。’……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五帝也,’《易》曰:‘黄帝、尧、舜氏作。’《书》曰:‘帝尧、帝舜。’”
据童书业《春秋史•西周史略》记载三皇有七说,五帝有五说,云:“三皇之说有七:㈠天、地、泰三皇(《史记•秦始皇本纪》)。㈡天、地、人三皇(《春秋纬•命历序》等书)。㈢遂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㈣伏羲、女娲、神农(《春秋纬•元命苞》等书)。㈤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义》等书)。㈥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㈦伏羲、神农、黄帝(《伪古文尚书•孔安国序》、《帝王世纪》等书)。五帝之说有五: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等书)。㈡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等书)。㈢黄帝、金天氏、高阳氏、高辛氏、掏唐氏、有虞氏(郑玄认为‘德合五帝座星者称帝,实六人而称五者,以其俱合五帝座星也’)。㈣少昊、颛顼、高辛、陶唐、有虞(《伪古文尚书•孔安国序》、《帝王世纪》等书)。㈤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皇王大纪》)。”
汉代推演三皇、五帝之说,来附会当时的统治思想,显是杜撰,后人已有说者。宋•刘恕《通鉴外纪》、清•崔述《补上古考信录》及近现代学者如康有为、崔适与顾颉刚《古史辩•三皇考》等,予以澄清说明。而吕思勉《先秦史•三皇事迹》、童书业及其《春秋史•西周史略》皆有相同定论。
为何皇称三、帝称五?实则天地推演附会而已,即“皇者效三才,帝者法五行”(顾颉刚《古史辩自序•三皇考》)。吕思勉《先秦史•三皇事迹》:“窃疑三皇、五帝……立五帝以昭五端,而于《书》,则仍存前代之三皇、五帝,以明三才、五常之义,《古今注》:‘程稚问于董生曰:古何以称三皇、五帝?对曰:三皇者,三才也。五帝者,五常也。’三才为天、地、人,与《含文嘉》说合。五常可以配五行,则儒家言五帝者之公言也。实六经之大义也。”
就《内经》之托名黄帝比较而言,因黄帝系五帝在先,三皇在后,此乃“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顾颉刚语),故三皇、五帝拙见如下:
⑴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风俗通义•皇霸篇》:“《易传》、《礼记》、《春秋》、《国语》、太史公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是五帝也。”)。三皇: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春秋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
班固《白虎通•谥》:“黄帝先黄后帝者何?古者质,生死同称,各持行合而言之。美者在上,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万世不易,后世虽圣,莫能与同也。后世德与天同,亦得称帝,不能制作,故不得复称黄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黄帝之先谥,四帝之后谥,何也?曰:帝号必存,五帝代首天之色,号至五而反。周人之王轩辕,直首天黄号,故曰黄帝。云帝号尊而谥号卑,故四帝后谥也。”
⑵三皇:伏羲氏→神农氏→黄帝氏(伪孔安国《尚书序》、《帝王世纪》)。五帝:少昊(青阳)→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唐尧(掏唐氏)→虞舜(有虞氏)(伪孔安国《尚书序》、《帝王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