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疑难症.多年治不好.请名医帮忙.治好酬金2000




楼主在明医网论坛当时发的贴子,俺那时候也好事,跟了一贴,记得是几种花泡水喝。舌苔应该有些黄色吧?照片看不太清。
到商场花茶处,买点花茶: 银花10克 桂花5克 泡水当茶饮,试试看。即便不对路,也不会生害。
论坛规矩不准开处方,花茶不算药,是日常饮品。故此。
 
4 朱丹溪之痰病观:百病多兼痰

他取百家之长,承前贤之说,首先立论“百病多有兼痰”,对痰的论述逐渐突破了《金匮要略》中所说的痰饮范围,开始蕴育着广义“痰”的概念,指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所不到。”认为“痰来去无定,聚散无常,五脏六腑莫不为患,或贮于肺,或贮于胃,或凝滞于心膈,或聚于肠间,或客于经络四肢等等”,根据此理论,丹溪临证诊病多从痰沦治。

在治疗上,朱丹溪独辟门径,倡“顺气为先,治脾为本”。丹溪提出治痰“顺气为先,分导次之”的创见,所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在其所制祛痰诸方中,多配伍辛温行气之品。并且根据脾为生痰之源,“盖脾为后天之本,脾运不健,则津液不化,聚而成痰”,提出“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主张以二陈汤为准绳,灵活运用,而治一身之痰证。从而看出他这种非见痰而治痰,辨证治根源,以治气为先的治疗原则。更突出的是,朱丹溪对于“痰淤”关系较前人更为注重,首先提出了“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挟淤血,遂成窠囊”的论点,并提出“痰淤并存,痰淤同治”的理论,也就是治痰要活血,血活则痰化,因为气血流畅则津液并行,无痰以生,气滞则血淤痰结,气虚则血涩少而痰凝,血淤气滞则络阻,津液不能行,血少脉道不通,迂缓流塞,津液不能布化畅通,从而淤积。所以说“善治痰者,必先治气,同时也要治血”,从而开创了痰淤致病之说。此外还提出湿热生痰之说,“痰火生异证“等[2]。

5 张景岳之痰病观:治痰不必治痰,而治生痰之源

张景岳治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五脏为核心,针对病证的寒热虚实而辨证立法、组方用药,将医理药理融汇贯通,体现了“见痰休治痰,而治生痰之源”的中医辨证观和治疗学特色。张氏基于“痰必因病而生,非病之因痰而致”的学术观,认为痰之为物,本非人身所固有,痰涎是标,脏腑功能失常是其本。故认为“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则不消痰而痰自消”“故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因此强调治疗痰病不可简单地祛痰,而应重视调整脏腑的功能,使五脏安和,则痰涎不生。张氏认为五脏之中,脾、肾二脏又至关重要。“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出乎脾肾,盖脾主湿,湿滞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故治痰者,必当温脾强肾,以治痰之本,使根本渐充,则痰将不治而自去矣”。大旨仍归于温补。另外他还强调治痰宜辨虚实,当分缓急治之。总之景岳治疗痰证,重视治疗生痰之源,始终不忘先后天之本,然后针对具体证情而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
 
回复 13# 岐黄后学


希望大师能出手指点。相救
 
回复 23# 药堂学子


坚决吃药,不喝花茶?
 
本就不是痰,非要从痰治。能好才怪。所有的热都是假象,肾阳虚,命门火衰。用益智仁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不要嫌盐贵,舍不得用。
 
回复 1# 药堂学子


房劳或者手淫过度

首伤肾阴,继伤肾阳,

致使肾虚不能纳气,

症见咳声低弱,痰吐清冷,

行动气喘,神疲乏力,

腰腿痠软。肺气上逆,

久病不愈致使肺脾肾俱虚,
 
回复 1# 药堂学子


根据你的描述分析:口中痰涎多,为胃虚脾弱不能摄纳津液所致。要健脾益气、燥湿和胃、补肾摄涎为治。口臭咽干,咽部充血,鼻塞流鼻涕,为肺胃素热,上冲咽喉,经脉阻遏,气血凝结,热邪壅聚不去,此乃肺胃热蕴毒之症。形成这两种疾病的原因是你8年前感冒时治疗不当,伤了脾胃。后来的治疗皆以湿、热、痰论治,所以不效。你现在是两种病,不能同时治愈,必须先解决其中之一,才能彻底治愈。若不然,会造成此起彼伏,连绵不愈的状况。让各位同仁见笑了!!!
 
回复 27# 南阳修缘堂


感觉大师你说的很有道理只不过。。我好像以前没有感冒引起。好像是小时候吃零食吃多啦。
还有吃冰棍。。桔子。一天吃十几个你其它说的都感觉很合理。希望你出手相救。
 
回复 23# 药堂学子


尔之疾深入少阴太阴二经血分已久!!牢不可撼!!!余不揣简陋!愿为一试!! 百合30克 土茯苓 20克 丹皮15克 泽泻15克生地 25克肉桂15克玄参25克生牡蛎粉 15克 白芍30克 薏仁50克 炒大黄10克 生龟板 20克 茜草15克汉防己10克 炒黄檗 15克 白茅根20克
 
我认为你应该首先去泻脾胃湿热,这个从你的舌象上可知。方法是针灸。泻内庭、上巨虚。然后补肾水,咽干即是肾水不上。再就是调肺经,这个针灸的人都会。两个疗程后你就会大喜。
 
浊阴不降化为郁火,清气不升难化水湿。故胃肺气浊,痰水多却咽干。热药进去则郁火更盛,长痘生疮,口气更浊,凉药进去则水液更难化而生胀。
此种体质,若再受性猛味烈之品,则破上加破。
 
回复 31# sunnymann


大师感觉你说的比较有道理。那我应该怎么去治疗呢。。
 
回复 32# 药堂学子


本论坛的老坛员们都知道俺的职业是修机器。别叫俺“大师”。
俺只是个中医 fans
 
麻黄10桂枝10白芍10甘草10干姜10细辛6五味子10茯苓10白术10附子10厚朴6
 
回复 26# 魏庆春


你好。。我没有。。症见咳声低弱
这个症状。。我没有咳嗽。我说的咳。。是咽后壁不舒服。形成百分之三十的痰。。
然后不舒服把他咳吐出来。没有咳嗽我。
 
咽后壁那是胃热上沿造成的,鼻炎也是。土虚肺气也虚。土不制水,水湿泛滥。我同意前面一人的说法,根源在肝肾阴阳两虚。开药的入手和量的比例很难把握了。我建议你不如去练气功,气功补气补肾气,整个体质上来了,阴阳就容易调了。否则一个方子里要兼顾的东西太多,左右为难。我对一些疑难杂症就是如此上来,容易好多。
 
回复 36# yyssdd


你好。感觉你很有把握哦。希望你能帮帮我
 
没那么难治吧。

川椒目9g,全瓜蒌30g,苏子9g,葶苈于9g,桑白皮9g,泽泻12g,猪苓15g,茯苓15g、杏仁9g,白蒺藜9g,桂枝9g。五剂。两煎、分早晚温服。
 
此病明显,中阳不足,腐熟无权,运化失常,虚火外延。理中汤。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