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6/15
- 帖子
- 42
- 获得点赞
- 1
- 声望
- 0
- 年龄
- 40
其实,这则病案在症状的记载描述上并未做到十分细致,比如在现病史上,没有描述清楚,发热是否有自觉性的,甚或到了恶热(在症状鉴别上,他觉性发热、自觉性发热、恶热的诊断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现症上,自汗在什么时候,身体什么部位?,口渴虽然说了喜欢食凉的,但吃多少,吃完后舒服不,也没说明。但我认为,高辉远先生是清楚的。
我出这则医案,并不是为了介绍一个经验,而是为了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对“表证”的理解认识,及其中的诊断指标(包括了证候鉴别证断、症状鉴别诊断)。
江西名医陈瑞春教授曾说:“导致许多疾病迁延不愈的原因就是医生不重视表证,未把好表证这一关。”当代江西中医泰斗姚荷生之子姚梅龄教授也曾说:“表证过了关,内科思过半矣。”这些名家的说法一方面肯定了表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今许多医生不“认得”表证。
个人认为,导致当今许多医生对表证漏诊、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当今教材对“表证”的认识存在着以下四点问题:
一、表现的局限性和病种的多样性。
现阶段对“表证”症状的认识,总不出《伤寒论》中所记载的太阳伤寒、中风证的症状和温病卫分证的症状。并且在发病上认为是邪气从皮毛、口鼻侵入,导致卫气功能失常所引起。这难免使学者产生诸如以下的疑问:邪气侵犯到经络产生的症状是不是表证?邪气侵犯到关节产生的症状是不是表证?侵犯鼻子、耳朵、眼睛产生的症状是不是表证?邪气影响到营气产生的症状是不是表证?
二、表证的狭小性和里证的宽泛性严重失衡。
“表、里两证”是平行的相对概念,所以逻辑说来“表证”与“里证”数量的比例应该相近,但如今中医诊断与内科书中“表证”与“里证”数量的比例却严重失调。
三、表里概念与表里证没有统一,即表里的相对性与证候的绝对性没有统一。
表里是相对的概念,如腑相对于脏而言为表,那么腑病是表证还是里证呢?因为当落实到诊断治疗时,表证的证候就是绝对的,治疗原则是解表,与里证的治疗原则不同。
四、表里的二分型与半表半里关系的问题。
前人常说:“病不在表即在里”,那么半表半里应该如何认识呢?
其实,导致中医学理论学习与运用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许多概念的认识不清。所以,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对表证的概念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有了概念之后,就要有运用方法和具体的诊断指标(包括证候鉴别诊断和症状鉴别诊断)。
下面是06年姚梅龄在广中医的中医继续教育上所讲当归四逆汤治疗疑难病的讲座(当时听完有人说:中医的辨证论治到今天才小有体会,原来是如此清楚的,只是自己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并且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知识库太少),里面涉及到表证的问题。希望大家听听,不过听完之后一定要谈心得。还是那句:吝啬你的语言代表着停滞不前。祝大家每天都有一得。
但文件是音频,有34M,不知怎么传上来。就先放到“爱问”去了。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684357.html?retcod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