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对于肝血虚的探讨

诚信中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3
帖子
3150
获得点赞
22
声望
38
请大家谈谈肝血虚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肝气郁滞,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肝阳上亢?
 
先生弄错了吧,肝血虚能引起肝阳上亢吗?
 
肝血虚和肝阳上亢是两回事,我认为。
 
这不是认为的事情,是不具备正常推理的,血虚能生风,但是不可能引起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是有肾阴亏虚,不能濡养肝木,肝气偏盛,促进血行,肾阳无治引起的,再进一步就是肝风内动了。
一定要区分阴虚和血虚不是一回事。
 
这不是认为的事情,是不具备正常推理的,血虚能生风,但是不可能引起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是有肾阴亏虚,不能濡养肝木,肝气偏盛,促进血行,肾阳无治引起的,再进一步就是肝风内动了。
原文来自:https://www.tcmbe.com/threads/7520
严格地说肝阳上亢是由于肝阴虚,阴不制阳而引起的。但是当血虚日久或血虚严重时,血液为了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就将脉外的大量津液吸入脉内,从而导致阴虚而出现肝阳上亢。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血虚日久会出现阴虚。
 
这样的问题如果仅在理论圈子里打转转,确实难以分辨,应该结合临床如何处方来考虑。
比如,天麻钩藤饮是教科书中的平肝潜阳代表方剂,从药物组成上分析你觉得有多少是补肝血的药味呢?
 
肝血虚与肝阳上亢,辩证中有“寒积生热”的理论。人参补气,但有泄肝火的功效,有驱邪扶正,平阴阳的功能。
 
您能否再展开谈谈。
 
是啊,我的话是两层意思,不是两个相连关。
----
理解错了。没有看好就恢复了,当删除此贴
 
纯粹是受西医的影响。试问中医理论上血液与津液是如此化生的吗?
 
学徒无知请老师明示在中医理论里血与津液是如何化生的?
 
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与津液均是液态物质,均有滋润和濡养作用,与气相对而言,二者均属于阴,在生理上相互补充,病理上相互影响。
(一)血对津液的作用
运行于脉中的血液,渗于脉外便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津液。“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当血液不足时,可导致津液的病变。如血液瘀结,津液无以渗于脉外,以濡养皮肤肌肉,则肌肤干燥粗糙甚至甲错。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渗人脉中以补偿血容量的不足,因之而导致脉外的津液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表现。所以,中医有“夺血者无汗”,“衄家不可发汗”,“亡血者,不可发汗”之说。
(二)津液对血的作用
津液和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被输布于肌肉、腠理等处的津液,不断地渗入孙络,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所以,有“津血同源”之说。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耗津,津耗则血少,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如果津液大量损耗,不仅渗入脉内之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还要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的病变。所以,对于多汗夺津或精液大量丢失的患者,不可用破血逐瘀之峻剂,故《灵枢·营卫生会》有“夺汗者无血”之说。
血与津液均是周流于全身的液态物质,不仅同源于水谷精微,而且在运行输布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交会,津可人血,血可成津,“水中有血,血中有水”,“水与血原并行而不悖”
以上是中医基础理论对血与津液关系的论述。我的认识就是基于上面的理论。老师有何高见敬请赐教。
 
先生所言很对,我亦赞同。可能是我表达错了。我原意是应该辩血虚与阴虚的关系。
其实先生的观点我是赞同的。谢谢关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