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1 帖子 211 获得点赞 3 声望 0 年龄 49 2011/01/28 #1 有没有不会把脉也可以治病的? 有没有关于自学把脉最好的通俗易懂的资料?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2 声望 38 年龄 54 2011/01/28 #2 回复 1# 长白山 望而知之的是 神 闻而知之的是 圣 . 不把脉就把病治好的都是高手呢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2 声望 38 年龄 54 2011/01/28 #3 回复 1# 长白山 学脉的话 建议 到咱们论坛的岐轩堂看看https://www.tcmbe.com/forumdisplay.php?f=93,先搞懂学脉的路数,之后就可以博览群书,选自己喜欢的来学,再实践,再学习
回复 1# 长白山 学脉的话 建议 到咱们论坛的岐轩堂看看https://www.tcmbe.com/forumdisplay.php?f=93,先搞懂学脉的路数,之后就可以博览群书,选自己喜欢的来学,再实践,再学习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2 声望 38 年龄 54 2011/01/28 #5 回复 4# 长白山 未必呀 扁鹊见蔡桓公 看了几眼,就发现情形不对,之后闪人了嘛
天外蝉音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6/20 帖子 647 获得点赞 4 声望 18 2011/01/28 #6 扁鹊有透视功能,可以不必用脉诊,如果谁有他心通,坐地就能感知对方,也大可不必言脉,不然的话就不说了!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2 声望 38 年龄 54 2011/01/28 #7 回复 7# 天外蝉音 脉诊在四诊中确实占有重要地位 但不等于不可或缺 这样的例子很多 尤其 真正临床看病的中医,心里更清楚,有很多病,把脉只是做个样子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2 声望 38 年龄 54 2011/01/28 #8 有个人(考大夫的那种,自己不说话,让中医给看)去找中医看脉--- 中医很认真的看了半天脉,也没看出什么问题,只好问他 患者说:身上有个疖子. 这个不是笑话,是我这里一个同行大哥和我闲聊时候说的他自己遇到的事
有个人(考大夫的那种,自己不说话,让中医给看)去找中医看脉--- 中医很认真的看了半天脉,也没看出什么问题,只好问他 患者说:身上有个疖子. 这个不是笑话,是我这里一个同行大哥和我闲聊时候说的他自己遇到的事
杏林观海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9/22 帖子 346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40 2011/01/28 #10 身上有个弹片也能脉出来!皮肤出疹子也能行!这个我关注的博客里面都有人做到过。 至于不把脉的,临床丰富了,就不用了,否则效率很低,胡希恕老先生但观其面色发青,即予以某某汤。 这些不都是事实吗!
长白山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1 帖子 211 获得点赞 3 声望 0 年龄 49 2011/01/28 #11 把脉秘中秘.把脉者先自己调息好自身的阴阳五行最佳状态.因中医术是由道家得来.自己做到后方能清楚把好他人之脉.把脉为四诊中要项.不把脉者多是临床经验多自己体会悟到,如遇疑难大症必把脉.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好的医生.个人总结而已
把脉秘中秘.把脉者先自己调息好自身的阴阳五行最佳状态.因中医术是由道家得来.自己做到后方能清楚把好他人之脉.把脉为四诊中要项.不把脉者多是临床经验多自己体会悟到,如遇疑难大症必把脉.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好的医生.个人总结而已
子凡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17 帖子 103 获得点赞 0 声望 16 年龄 34 2011/01/28 #12 四诊望闻问切,切为什么在最后呢?不能说它不重要,在关键时刻是有辨阴阳的决定性意义的,但是呢,一般问题嘛,嘿嘿,真不一定是诊脉诊出来的呀。
长白山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1 帖子 211 获得点赞 3 声望 0 年龄 49 2011/01/28 #13 长官好感谢您的参与但我一定说一定告诉您古代的阅读的顺序是从右往左念的
长白山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1 帖子 211 获得点赞 3 声望 0 年龄 49 2011/01/28 #15 长官好在过去的时候道家通过阴阳五行调息在无为状态开发人类本身潜能是可以透视的,但往后的中医由于只注重病人的阴阳五行不注重本身的能力所已变为四诊但四诊中已切为重前三项是归纳后一项是总结.四诊差一不可.俺个人想法
长官好在过去的时候道家通过阴阳五行调息在无为状态开发人类本身潜能是可以透视的,但往后的中医由于只注重病人的阴阳五行不注重本身的能力所已变为四诊但四诊中已切为重前三项是归纳后一项是总结.四诊差一不可.俺个人想法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2 声望 38 年龄 54 2011/01/29 #17 有人还讲凭脉可以对肿瘤定位,判断大小,堪比CT、b超. 我不是不信 但绝对不是普遍存在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也很难普遍获得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2 声望 38 年龄 54 2011/01/29 #18 回复 16# 长白山 学是缺一不可的 用未必四诊俱全 过犹不及 过度推崇脉诊的重要地位,与忽视脉诊是一样的不可取 中医嘛 就是要守这个‘中’字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2 声望 38 年龄 54 2011/01/29 #19 回复 14# 长白山 现在排版的人也知道的,不可能把顺序搞错
长白山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1 帖子 211 获得点赞 3 声望 0 年龄 49 2011/01/29 #20 “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