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愿理想照进现实——华夏中医论坛之路

最初的论坛四个管理员,是以四君子汤的四位药命名的,就是想我们四个人能够团结起来,建好这个论坛,使其成为中医人交流学习的最好家园,尽管目前理想的目标尚未达到,但有这么多铁杆的加入,相信论坛会越走越远,家园会越来越温馨。
 
回复 20# 想一想

的确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论坛这么多好友能够相聚在这个家园,实属不易。
 
今天工作写了三个总结汇报,有点累,所以暂停一天,明天晚上继续写
 
接上:
那个时候用的虎翼网的虚拟空间只有1G的大小(就这空间也花了壹仟元的),很小的空间,放一个大点视频文件都满了。所以对于资源和文章,我们几个管理员都是非常小心翼翼。当时的想法是虽然空间小,但是资源这块不能缺。几个好的中医论坛做起来,很大程度都有得益于资源。白菜去申请了一个网络硬盘,通过软件的搭建,把我们的资源站给搭建起来了,但这毕竟用的是别人的硬盘,非常不好使,白菜教我们上传资源的方法,教了半天,我们都没有搞清楚。最后资源这块基本都是他和三仙来负责。当时白菜弄了很多中医的TXT资源,就在这个免费的网络硬盘上传了大概壹仟多个小的中医资源。他们很辛苦,上传的过程很繁琐。但是都做到了。所以无论我很为我们这个团队自豪。很多艰苦的条件下,没有条件我们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办到了。

期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当时我们实行每月优秀会员评选(后面再仔细提),有一个叫“大度”的会员为了获得奖励,疯狂把中医书籍分段分,一本书分成两百个帖子来发。当时我们看了很心痛,心痛网站的空间,感觉如果这样下去空间很快就不够用。所以当时对这个会员还进行了警告和批评,如果换成我们现在的情况,我们应该表扬对方才对,别人毕竟是提供了书籍资源。

早期我们还建设了一个视频站,这个视频站的空间是56网的,一开始建设出来的时候,我很兴奋,当时所有的中医论坛都没有中医视频在线这块,我们是第一家,我一下感觉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特色。有一个叫“无斋”的上海会员,在我们的视频站上传了很多中医名家讲座,这些是他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很感谢他。可惜好景不长。这个模式很快就被别的中医论坛模仿了。而且由于空间是别人的,没过几个月,别人就通知如果要继续使用空间就得付费,不然就被关闭。我们没有资金,空间被迫被关闭,会员传的视频都丢了。

08年9月,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决定,就是出书。我在04年刚认识郭永来老师时,我就跟郭老师说,有一天我要帮他出书,把他的学术宣扬出去。很早的想法,并且想把这个想法转化为实际。我在前一个论坛就有联系了出版社的编辑,但别人没有理我。再做华夏中医论坛时,我觉得已经不能依靠别人了,既然出版社不帮出,那我们自己筹钱出。但白菜和三仙都还是学生,老白刚买了房子,大家经济都很紧张,怎么办?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提前预售,先收款,再印书,这样能缓解一下。就这样,我们在论坛进行了预售活动。通过预售筹到了1000元钱。非常感谢这些相信我们的会员,这壹仟元可能不多,但是对我们来说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这壹仟员,那我们的内部版《杏林集叶》就无法问世,后面更没有可能和出版社联系上。通过预售筹了1000元,然后白菜把他的两千多学费缓缴,也转到了书款上,我个人又出了一些,凑了五千元,终于把书给印制出来了。

这里还要特别感谢郭老师的无私支持,杏林一书的内部版本在销售的时候,郭老师知道销售情况不是很理想,成本收不回,所以之前跟郭老师说好的版税,其实郭老师一分都没有拿。
 
接上:
虎翼网的空间用着,但是用得很不舒服。会员访问速度慢,经常出问题,而且出了问题还找不到人。这个空间才用了5个月,到10月的时候已经感觉不能再如此下去了,这个时候,接触到服务器合租这个概念,我们也问了一个曾经使用过合租的站长,决定把网站搬到合租空间去。花了一笔钱,把网站搬过去了,这个空间比之前大多了,25G。对于一般PDF书籍来说,这个空间已经差不多能容纳了,我们开始放开对附件大小的限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苛责会员的帖子质量。

同期时间,我们还在论坛做了一个尝试,就是实物奖励。每个月评选出一名最优秀的会员,进行奖励,奖励物品就是我们自己印制的《杏林集叶》。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了年底。取得了一些效果,刺激了一些会员发帖的积极性。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副作用,优秀会员评选是由我们四个创始人把握,虽然已经尽量客观公正了,但是可能不尽符合单个会员的想法,认为自己应该得奖的最后没有得奖,而打击到积极性。因此在后来的实物奖励中,我们没有再尝试,或者想再尝试也是内部讨论比较激烈。在得失之间怕拿捏不准。

在论坛搭建后不久,我们也开始搭建岐黄中医网。岐黄中医网早期是按我的想法搭建,就是完全调用的是论坛的帖子。虽然是调用,也需要一个好看点的外壳,所以当时我们有模仿别的网站。比如当时岐黄中医网的风格完全模仿了一个中医网站的风格,结果刚做好没两天,对方就投诉过来了。最后不得不放弃,白菜又得重新开始开工。

从08年5月到08年12月。虽然前期道路非常艰苦,但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论坛还是慢慢发展起来了。现在论坛的不少中坚分子都是在这个时期加入的,比如现在的管理员郭全,董兴辉,超级版主诚信中药,苍穹等,以及其他一些版主和讲师,都是在这个时期认识到论坛和加入论坛的。为后来论坛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路走来,确实很不容易的。
 
回复 26# 人参


应该继续写下去,很感人啊。为了中医的明天,一个老兵向你们敬礼了。
 
回复 28# 古道瘦马

最近事情有点多,要跟大家说抱歉。
到国庆放假期间我再继续写
 
呵呵,我也来凑个热闹。

我是才买电脑的,买回来就上了岐黄中医网,后来进了论坛,可惜来晚了。希望我们越搞越好,真正成为中医核心论坛。
 
很感人的呀,论坛来之不易。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因为论坛将我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为了论坛能办的更好,也为了中医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我们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尽心、尽职、尽责
愿华夏中医论坛明天更辉煌。
 
呵呵,我算早登坛的一员了吧,记得是孙曼老发信息介绍的,还记得,一开始发帖奖,还得一本书呢!
 
四君子辛苦了,望继续发扬,做强做大,为了中医药事业振兴!!!

谢谢你们四个年轻人!!
 
回复 30# 樊正阳


有了大家的努力,我想我们一定可以做大做强的。
 
嗯,在一个地方分开了,又在另一个地方相聚,失落又复欢喜,陌生里有熟悉,熟悉里有新鲜。轻轻放下自己的脚步,慢慢长出自己的根芽,呵呵,已经相聚,又害怕分离。

祝论坛茁壮成长,做大做强,为中医的复兴,做出更多的贡献!
辛苦啦,给你们献花!
 
嗯,再献诗,有如菊花之风采,不畏风霜,昂首绽放。

霜风舞寒露,
霞彩映丹心。
独步秋来晚,
黄花满地金。
 
最近有点小偷懒,真不好意思。继续:

第二阶段(08年12月至2010年2月):在摸索中前行,不断摔跤,不断爬起

1、域名的变换

08年12月,由于缺乏经验,我们没有认识到网站域名的重要性。那个时候,我们的主站岐黄中医网用的是2级域名,华夏中医论坛用的是1级域名。当时想法是主站最好是更换成1级域名,然后论坛使用2级域名,这样可能对网站的排名等有利。四个人商量了下,最后决定更换。可是更换后,我们才发现论坛受了很大的损伤。原先百度的收录因为这个小的更换,全部无法访问了。本来是可以有解决的办法的,就是使用独立服务器,然后进行域名转向。但是当时我们资金不足,使用的是合租服务器,无法进行转向设置。辛苦了7个月积累起来的收录,全部付诸东流。从09年1月到6月,我们只能从起点重新进行艰苦的爬坡,一直到09年7月,论坛才恢复到08年12月的水平。

合租服务器不仅让我们在域名变换上吃了很大的亏,而且还很不稳定,经常重启或者死机,然后空间商也比较难联系,访问速度也比较慢。4月,可能大家的忍耐到了极限,当时我在柳州进行公务培训,白菜给我短信,说决定更换服务器,购买独立服务器,每人再凑钱。其实合租服务器是还没有到期的,还能继续用。但是为了改善会员的体验,也算是去掉我们的心头之痛,四个人就又筹资进行了服务器的购买。4月中旬,新的服务器启用了,当时我们选择了紫田,紫田的速度确实不错,会员访问论坛的体验极大的改善了,而且独立服务器空间也很大,我们不再为资源的上传占用空间而担忧。至此,网站的基础设备基本算是完善。
 
2、丛书的出版

09年6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周编辑找到了我,她是经陕西赵宝峰的介绍而来。《杏林集叶》一书自08年9月我们内部印刷后,出售了两百册,这些购书人中,可能有读者觉得内容实在,书籍不错,然后就辗转介绍到赵宝峰先生那里,然后赵老又介绍给编辑。或者又是论坛的哪位会员好心为我们引荐的,这个我没有考证过。但是正规的出版社来主动联系我们,这个是对于我们网站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书籍的肯定。

当时《杏林集叶》内部版本,仅仅是在我们论坛出售,渠道太小,相对比于正规的大型出版社,我们犹如大江里的一滴水。所以我们跟郭永来老师商量后,决定把《杏林集叶》交由出版社出版,而且书稿能正式出版也是郭老师的梦想。郭老师当时把所有的文章都压缩发给了我,我花了一个晚上,补充了书籍的目录,和进行了顺序的编排(那个时候干劲很大,现在越来越懒,如果有什么怠慢的大家别骂我)。此后,我们又联系了汪庆安和林盛进两位讲师,他们都很乐意将自己的书稿付梓,在这里要代表论坛感谢他们,感谢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就这样,三本书构成了一个丛书。一开始我个人的想法是把这个丛书命名为“岐黄薪传”丛书,当时我们论坛还叫“华夏中医论坛”,一个是能和论坛名字对得上,第二个,这个也是我们创建论坛的第一个宗旨“传岐黄薪火”。但是出版社的编辑说,这个名字太雅了,怕影响销量,所以不同意。她建议丛书名为“乡野拾珍丛书”。但是我不同意,我认为这个名字太土,而且有自我贬低的意思,因为在我印象里“乡野”是不入流的。所以我建议修改为“民间中医拾珍丛书”,这也是这套丛书名字的由来。

整个丛书的出版也不是很顺畅,比如前期签订合同后,郭老师那边迟迟没有收到合同,让我对这个编辑是否是真的中国中医药的编辑产生了怀疑(呵呵,这里要跟周编辑道歉),我记得我当时曾经跟周编辑说:“这个书稿是郭老师一生的临床心血,我一定要谨慎又谨慎,如果书稿被骗了,我会内疚一辈子”。一直到郭老师收到他们社长签名的合同后,我才将书稿交给了编辑,这在出版上耽误了一点时间,所以《杏林集叶》直到2010年2月才上市。

2010年2月,我收到《杏林集叶》一书时,真的非常激动,算是热泪盈眶。我无法掩盖自己的激动,我跑到管理员群里跟他们说我的激动。我在04年就认识了郭永来老师,当时我就跟郭老师说“有一天我要为老师出一本书”。郭老说“象我这种基础医生,没有什么名气,基本不太可能的”。能把这个实现,不仅是完成了郭老师的愿望,也是完成我自己的一个承诺。

(待续)
 
回复 38# 人参


说到网站的成长历程,以前从未觉得艰辛,除了干劲还是干劲,每每有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我们的巨大动力,比如会员达到1000,然后上万,以及流量的上涨,众多斑竹的加盟,这些都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而如今再回头看看我们的一路风风雨雨,现在让我再做出一个如此的网站,怕是早已没有了勇气。如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个网站再继续的发展壮大下去,不为别人,为中医。
 
成长的过程既是艰辛的、又是快乐的,如果仅仅是一帆风顺又有何乐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