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北京学习经验

正气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08
帖子
231
获得点赞
15
声望
0
这次学习,感受颇深,在北京受沈老和其弟子韩学杰教诲,受益颇多,现和大家分享。
沈绍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委、内科分会常委、心病学术专业副主委兼秘书长、临床药物评定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价中心专家、中国中医急诊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科研成果被收入国家药物和医保药物目录。主编出版18部学术著作。其中《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获中华中医药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曾赴美、德、新加坡、泰、港台等地会诊讲学。
首先,中医辨证论治的实用化:
沈老强调,中医和人类共存亡!
中医疗效如何提高?
辨证论治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和基础和终端目标。
提倡“单元组合辩证分类法”。做出症候分类,就会比较符合错综繁杂多变的临床实际,相对做到辩证的准确性。
虚证分四类定五位:
四类:气、血、阴、阳。
气虚证: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气短促。
血虚证:舌质淡、脉细数、面晄白。
阴虚证:舌净质红、脉象细数、五心烦热。
阳虚证:苔薄白、质淡胖、脉沉细、迟部弱、形畏寒。
五位:
心主证:心悸。
肝主证:胁痛。
脾主证:肢倦。
肺主证:咳喘。
肾主证:腰酸。
四个基本虚证和五脏定位主证加以临床组合,便于舍繁从简,相对精确。
如心的虚证:心气虚(气虚证加心悸)
心血虚(血虚证加心悸)
心阳虚(阳虚证加心悸)
心肺气虚(气虚证加心悸、咳喘)
心脾两虚(心血虚证加气虚证加肢倦)
心肾阳虚(阳虚证加心悸、腰酸)
待续
 
学习!!!
 
原来先生去了广安门医院。
请继续。
 
我去了中医科学院,没有到广安门医院。
 
实证分八大纲目
淫、痰、饮、湿、滞、瘀、食、虫。其中以淫、痰、瘀、滞为主。
淫: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以风、寒、火为主。
风分内外。外风是外感病的总因。主要分风寒风热,有四个鉴别点:
风寒 风热
舌脉 苔薄白,脉浮紧 苔薄黄 脉浮数
寒热 寒大于热热大于寒
咳痰 稀沫 粘稠
汗痛 无汗 头痛 有汗 咽痛
内风有六个主证三个类证。
主证:眩晕,麻木,震颤,抽搐,强直,昏迷。
证类:肝阳化风(舌红脉弦)
热极生风(苔黄舌绛,脉象弦数)
血虚生风(舌淡脉细)
寒邪也分内外。外寒即风寒,兼外燥(口鼻咽苔干燥、干咳)称凉燥。外寒若以怕风为主,汗出则为表虚证,又称太阳中风证。外寒侵入经络筋骨,出现关节拘急凉痛,称为寒痹或痛痹。外寒直中脾胃,出现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称为中寒、直中、寒凝、于胃、太阴证。内寒即阳虚证,又称虚寒证。
火邪也有内外之别,温、热、火三者同性,仅轻重程度及病位不同。外邪者称温或热,内生者称为火。外热既风热,外热夹外湿(午后发热,汗出热不解,头重如裹,苔薄腻,脉浮数)称上焦湿热证。如果发生在署季则称为暑湿证,也即外署。内火应分清虚实,并注意生风动血。虚火同阴虚相关,也称虚热证。实火以热盛症,苔黄,质红,脉数为主。热盛证有八个定位:
心火:口疮,口苦,心烦
肝火:胁满,易怒,目赤
脾热:消谷善饥,弄舌
肺火:粘痰,鼻干,鼻出血
胃火:口渴引饮,龈肿
小肠火:尿频,尿赤,尿痛
大肠火:肛灼,热解旁流
膀胱热:癃闭,淋浊
实火兼伤阴(身热夜甚,斑疹隐现)扰神(心烦不寐),舌红绛脉细数称为火停营分证或少阴热化证。如有生风动血(高热,斑疹,血证),舌紫绛有刺,脉虚数称为火停血分证。
待续~~~~~~~~~~~~~~~~~~~~
 
吃面要吃弹面,弹面才好吃,欢迎楼主继续谈.
 
接上
痰:狭义者储留肺脏,肺为储痰之器。主症咳喘,咳痰,喉鸣。按其性质分四类:
寒痰:清稀泡沫,畏寒苔白
热痰:粘稠有块,烦渴苔黄
燥痰:难咯带血,咽干苔燥
湿痰:痰多易咳,纳呆苔腻
广义流传全身,脾为生痰之源,六个主症,五个定位
主症:苔腻、脉滑,头重,胸闷,口粘,纳呆。
定位:
痰迷心窍:眩晕心悸,癫痫狂证,中风昏迷
痰停少阳:往来寒热,胁满易怒,喉如物梗
痰阻中焦:胸脘堵闷,嘈杂不饥,肢体沉重
痰窜经络:瘰疬痰核,阴疽流注
痰注四肢:麻木偏瘫
饮:多为局部,关系脾胃,因部位分四类
溢饮:停于肌肤,见水肿
支饮:停于隔上,见咳喘难卧
悬饮:停于胸胁,见胁涨引痛
痰饮:停于胃肠,见肠鸣纳少
湿:指内湿,大多热化,少数寒化。大多停于中下焦。中焦称脾胃湿热或肝胆湿热,下焦称大肠湿热、膀胱湿热、肝胆湿热证。
滞:分气滞和气逆。气滞主要肝气郁结,七情为病因,胸腹胁脘胀满作痛和情绪变化为主症,常见弦脉。气逆有三:肺气上逆咳喘,胃气上逆呃逆,肝气上逆眩晕。
瘀:瘀血,三个指标:局部血结证(定处刺痛,拒按,肿块),全身血滞证:(紫绀,舌质紫斑,脉涩)离经血溢(血块,瘀暗)有六个证类,五个定位。
六个证类;
气滞血瘀:胀憋而兼刺痛,拒按或见肿块,脉沉弦
寒凝血瘀:拒按色暗,得温稍减,脉紧沉迟
热结血瘀:少腹硬痛,神乱如狂,小便自利,脉沉实
气虚血瘀:心悸乏力
阳衰血瘀:面黑唇青,腹大肢肿,畏寒肢冷,脉沉细迟
阴亏血瘀:形瘛瘲,隐痛目涩,脉弦细数
五个定位:
瘀阻于心:脉细结代,心悸刺痛,精神异常
瘀阻于肝:胁痛痞块
瘀阻于腹:肿块拒按,闭经痛经
瘀阻于肺:胸痛咳血
瘀阻于肢:肿麻肌衄
食:食阻,停于胃脘,主证:苔厚腻,脉滑实,脘腹胀痛拒按,厌食嗳腐
虫:虫积,有六个判断指标:五斑显露(眼、面、唇、舌、苔),绕脐阵痛,异食纳差,面黄肌瘦,夜眠磨牙,孔窍瘙痒。
临床实证兼夹归有八证:肝胃不和,肝脾不调,木火刑金,肺胃实热,心热移肠,肝胆湿热,气滞血瘀,痰瘀互结。
待续。
 
接上:诊断,脉诊宜粗及舍正从舌。
脉诊是一门十分综合和复杂的技术操作,“胸中易了,指下难明”从临床实际出发,脉诊不可丢,脉诊不可杂,脉诊宜粗不宜细。宜粗者分清九种主脉,和组合主要兼脉。
九种主脉:
浮脉:脉位浅表,轻手可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表证。
沉脉:脉位深在,重按乃见,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
迟脉:脉率迟缓,一息不及四至,主寒证。
数脉:脉率数疾,一息五至以上,主热证。
滑脉:脉来流利,如盘滚珠,主痰浊或妊娠月事。
涩脉:脉来不畅,如刀刮竹,主瘀血。
弦脉:脉来有力,如按弓弦,主气滞。
细脉:脉来细小,如线如丝,主虚证。
结代促脉:脉率不整,脉迟,时有一止,没有常数为结;脉数,时有一止,没有常数为促;定数中止为代。均系重症。
主要兼脉:
浮紧风寒,浮数风热,浮濡伤暑。浮而有力表实,浮而无力表虚。
沉迟里寒,沉数里热,沉滑痰浊、食阻,沉涩瘀血,沉细血虚、阴亏。
弦迟气滞寒凝,弦数气滞热壅,弦滑气滞痰浊,弦涩气滞血瘀,弦细阴虚阳亢,细数阴虚内热。
结代痰浊、瘀血,气虚不能运血,阳衰不能温血。
舌诊:望诊重点,比脉诊直观,“一望而得”。
查舌时限极短,更需实用化。
苔有三观:色泽,黄苔属热,白苔属寒;后苔属实,为痰湿或食阻,苔薄属正常,表证或虚证;观其润燥,润者正常或痰湿,燥者伤阴亏津。
舌质二察:
察其色,淡红属正常,淡白属气虚或阳虚,红色属阴虚或实火,绛色为热入营血,紫色为寒盛或瘀血,紫斑为瘀血;
察胖瘦,胖者阳虚,瘦为阴虚。
中医辨证,舌脉比较客观应当列做“金标准”,所谓“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辩证要准,主证要精。
辩证的精确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组合的单元要精简,不能繁杂,更不能类似。二是选择主症要精简,主证应当是单元的必备症,一般选择一个主症足够,但其主证不能几个单元均可出现,那样就缺乏针对性。单元间就会混杂,单元的不确切,组合也没有精确可言,辩证就会失真。前面所列的几个基本虚证,五脏定位症候以及八个实证主症选择都是遵循必备,专一和精简的原则。
论治宜活及间治取效。
论治应当追求灵活,外感病的活治有四:
风寒辛温解表;;风热辛凉解表;注意透表、注意分利;强调扶正;
内伤病活治有二:
虚证总则:补脾调肾
实证总则:痰瘀同治
论治之活,还在于间治取效。比如,利用气血阴阳的相互关系,实施间接治疗。气虚者,血为其母,补气药中佐以养血之品。血虚者,气为血帅,养血药中佐以补气之品等。
虚实夹杂及扶正祛邪
原则:先祛邪,后补虚。
祛邪时不伤正,补虚时不恋邪
举例:阴虚痰浊,先用温胆祛痰,再以杞菊滋阴。
 
锁定此帖,先生继续。
 
冠心病的创新疗法:
冠心病是医界研究的热点,中医治疗冠心病颇见优势其治疗重点均放在“瘀血、气滞血瘀或寒凝”上,而疏忽了痰浊。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痰浊者变得多了。法随证变。冠心病应该痰瘀论治。痰浊与冠心病的关系追溯到《内经》,提到:“民病饮积心痛,”《灵枢·五味》载有:“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这里的薤指薤白,又称“野蒜”,是一味温通祛痰,治疗冠心病的良药。《金匱要略》中专设:“痰饮”篇,正式创建祛痰温通方瓜篓薤白白酒汤类6张,对冠心病从祛痰论治作了奠基。其中的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生姜枳实汤。沿用至今,仍是冠心病的效方。特别是仲景提出对薤白的科学煎法要加白酒是非常正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薤白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只溶于酒而不溶于水。唐宋时期从痰论治的方剂更丰,如《千金方》立“前湖汤”治“胸中逆气,心痛彻背”,等等。
近代医家也有主张从痰论治者,如蒲辅周认为:“痰阻经络,阻遏气血”,其治多投瓜蒌薤白半夏汤,继进十味温胆汤。任应秋以宣痹涤痰立法,投瓜蒌薤白半夏汤、苓桂术甘汤、二陈汤合方。赵锡武主张通阳化痰,善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冉雪峰常以小陷胸加菖蒲、郁金、枳实,以解谈热内阻。邓铁涛认为气虚痰浊为多见,以温胆汤加党参为治。
主方:温胆三参饮:
竹茹 枳壳 云苓 陈皮 党参、丹参 苦参。其中苦参防痰热化,用在10克以下,对心血管效佳。
增效加瓜蒌 薤白(用白酒浸泡)。
辨别寒热:热痰黄连 天竺黄 浙贝母
寒痰桂枝 姜半夏 生姜
以痰形立法:消导莱菔子 葶苈子 生山楂
透豁菖蒲 郁金 桔梗(剂量宜少)
伍用四法:补气 仙鹤草 扁豆衣 生黄芪
理气 柴胡 玄胡 佛手
温通 桂枝 角霜 川椒1克
化瘀 苏木 三七 泽兰
分利二便:利尿石苇 车前草 白花蛇舌草
润肠(白菊花 当归合用通便润肠) 草决明
祛痰四法:
补气生黄芪 参类 白术 仙鹤草 扁豆衣
益肾枸杞 生地 生杜仲 寄生 佐桑白皮 野菊花
理气莱菔子 四逆散 保和丸 陈皮 茯苓 瓜蒌 薤白
化瘀导痰汤 血府逐瘀汤 胆南星 天竺黄 丹参 地龙 苏木 桃仁
附方:1 失眠梦多者加黄连:肉桂按3:1比例,夜交藤
入睡难加炒枣仁 生龙骨 生牡蛎 青龙齿。分辨虚实酌情配合温胆汤或杞菊地黄丸
2 冠心病方:生黄芪15 沙参10寸冬15瓜蒌30薤白10酒浸 石菖蒲10 郁金10 丹参30 赤芍10 西洋参5另煎 三七粉6冲服
(以上计量克为单位)
 
好帖,收藏
 
谢谢楼主的分享,谢谢。
 
高血压病
根据临床表现,相当于“眩晕”,部分包含“头痛”。
古人治疗此病主要方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半夏天麻白术汤、独圣散、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等。
现代医家认为,素体阴阳偏胜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之故。病因,精神紧张,情志不遂,饮食失节,劳逸无度,环境恶化等为其诱因。
病机归纳为风、火、痰、瘀、虚。病位上以肝肾为主,涉及心脾。证类归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风上扰为主。治法上总结出,清热平肝,镇肝熄风,滋水涵木,祛痰化湿,活血祛瘀诸法。现今大多数高血压者,医生多以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为主要代表方。现代药理发现不少单味中药有有效降压成分。一味追求降压药理,疏忽了“君臣佐使,辨证论治”,更疏忽了“法随证变”。
当代临床实践发现,高血压患者,苔腻多为常见,而血循环不畅的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显露的瘀证亦非少见,痰瘀致病在高血压中日趋增多。“无痰不作眩”,“死血迷闭心窍”对当前的临证十分切中。“毒损心络”观是中医诊治高血压的新思路。是“络病学说”的诠释的新角度、新视点、新途径。它们有三个共性:
1,病机上的关联性:气血不足,痰浊血瘀。
2,症候上的相似性:肝肾阴虚,痰浊阻络。
3,治法上的一致性:痰瘀同治,补气祛痰。

以“络活胶囊”为主药,配合降压四味临床加减,导引实际临床。
附方:络活胶囊共五味药:莱菔子15 海藻15水蛭1 川芎10 ?装入0号胶囊每次1粒,每日三次。(第五味药物由于沈老的商业秘密专利问题,给与隐瞒,我等自己判断)。
降压四味:钩藤15泽泻10川芎10生牡蛎30成降压四味。
 
脑中风
脑中风:即脑血管病,有外邪无外邪之分。发病以焠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的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历代医家论述中风的病因,其说纷纭,归纳起来,不外乎三条:
第一条,肝风内动。
第二条,心肝火盛。
第三条,痰热阻窍。
主要病机系《素问。生气通天论》所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苑者郁也,即血郁于脑部而发生脑中风。由于平素气血亏虚,加之忧思恼怒,五志过极,饮酒饱食,聚湿生痰,或房室烦劳,耗阴伤肾,引发肝风内动,心肝火盛,痰热阻窍而“血苑于上”,引发中风。其中风 火 痰为主要病因,特别应当重视“痰瘀互结”和“肝肾阴虚”。这种病因归纳可以直接指导中风的临床诊治:熄风 泻火 祛痰是其主要的有效治法。实者祛痰化瘀,虚者滋水涵木。
治疗中风常法有二。一是着眼于“肝风”而以《杂病诊治新义》的“天麻勾藤饮”为主方;二是针对“气虚血瘀”而以《医林改错》的“补阳还五汤”为主方。而常常疏忽“痰浊蒙窍”的病机。然而脑中风患者的痰浊随处可见。无论急性期 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大多患者均见苔腻或黄腻,甚则喉鸣痰多,形体肥胖, 而且常伴头重如蒙,胸满脾满,纳呆脉滑。此时如疏忽“痰浊迷窍”而单以熄风或补气活血为治,疗效常不显著,加之痰浊不去,肝风难息,瘀血难化。
因此,苔腻的中风治疗要“豁痰醒神”。基本方:竹茹10枳壳10茯苓15陈皮15石菖蒲10郁金10制远志10胆南星10生牡蛎30.加减:痰多加天竺黄、僵蚕。活血化瘀加川芎、丹参、丹皮、赤芍、地龙、水蛭等。润肠通腹加元明粉、制大黄、番泻叶、全瓜蒌、草决明、桃仁等。祛痰后肝风现象显现,要滋水涵木:加枸杞、白菊花、生地、黄精、泽泻、丹皮、石菖蒲、郁金。配合活血通络:泽兰、苏木、三七、健脾和胃:生山楂、莱菔子、生薏米、茯苓、神曲等。综上所述:药要守法易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