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三先生学中医基础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5
获得点赞
212
声望
63
从医二十年,打针输液糊口,偶然开过几个方子,见证过中医的神奇,所以一直对中医执迷,但不悟
网上转悠的多了,总觉得各个中医论坛,热闹兼浮躁,看的倦了、烦了。就从论坛里找个书来读
就从《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开始吧。。

开篇的几个字不错,先贴出来看看
 

附件

  • 9.6 KB 查看: 55
好,拜读。楼主继续
 
拜读!下文分解呀!
 
好啊好啊
期待下文
一定认真学习!!
 
博大的中医学更需精深

中医学:是以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保健的一门综合学科。

学中医至少要先知道需要学什么吧?或者说啥叫中医学?看了几个资料,反倒看的有些糊涂,中医学的定义有各种版本,其中一个意思就是中医博大,啥都得学,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综合学科。

《内经》里说:“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这个有些过分,要治国,你报考政法类的呀,学医的要学治国,明显的不务正业嘛O(∩_∩)O~。之后又有药王推波助澜,在《大医习业》中说:“…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是不是看的头都大了?人家不是云过:‘人的一生吧,实际可短暂了…’,要是按照这个学法去学,聪明的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还能混个老中医,普通人可能就没戏了…
 
谢谢楼上的几位关注
但不要误解,我是把看书时的一些胡思乱想发上来,以供各位娱乐,并不是做老师要讲课,所以一些不对的说法尽管批斗就是,
 
听一位老师说过:
为什么古代会有那么多的大医出来呢?
原因是那时每个人手中没有我们现在人的手中的中医书籍多,只有仅少数的基本。人家就把那几本书吃透了,就成为大医了。现在手中只有3本中医书的,有吗?
呵呵,我都有N本了,没有一本从头看到尾的。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吧,中医书,其实真的不在多,而在于到底有没有深入地去看,去学习。
 
中医学的定义,我想考试是不会考的,实在是难以做个定论,权作一个话头说说罢了。但是不能不想,这个整不通,就容易把中医学偏了。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前几年有个热门书,满篇的天地大道,易经易理,看到衣服的颜色就知道人得了什么病,是神!不过能把病给人家看好了,才是真神。还有,本来相面、测字的事情是可以作为中医的一个爱好来弄的,但你在一个学术的专栏里,大谈测字,还弄的神道道的,就是无理了,就算你看病的水平高,这个误导后学的罪过是免不掉的。说到后学,我又想到现在的医学院老师,真有水平的有,但是太少了,自己都没治过的病,却教学生如何去治,这个就是忽悠,赵本山忽悠,瘸一个,老师要是都忽悠,瘸的就是几代人….呵呵,话题跑偏了…接着看书
 
不同视角
中国人是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即便是男人之间,也是拱手作揖而已。外国则大不同,搂搂抱抱方显亲密。说白了,还是各自的文化传统差异。这样就决定了各自不同的医学发展道路。医学是研究人的,中国的方式就会把一个人,放在天地之间来观察,象拱手作揖一样有个距离-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而西方对人的观察,也象拥抱、亲吻一样近距离接触,从1543年《人体构造论》发表,西医的发展方向就象庖丁一样,直至不见全牛。
中医没近距离的观察过人吗?《灵枢经•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只是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让中医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搜集坛子中与中医基础有关的资料如下: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
https://www.tcmbe.com/threads/22728%D6%D0%D2%BD%BB%F9%B4%A1
中医基础理论名言名句诵读.pdf
https://www.tcmbe.com/redirect.php?tid=23828&goto=lastpost&from=fastpost&random=0.7838410117361025#lastpost
中医基础学教学病案精选
https://www.tcmbe.com/threads/17873%D6%D0%D2%BD%BB%F9%B4%A1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https://www.tcmbe.com/threads/23990%D6%D0%D2%BD%BB%F9%B4%A1


中医基础理论视频:http://v.qihuang99.com/player/234.html?234-0-2
 
《人体构造论》发表的1543年,是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在其前后,中国已经有了人痘接种法,并开始孕育着几百年后温病学派的出现一直到清朝中叶,中医在世界医学界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到清道光年间,王清任的灵光一现之后,就渐渐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最让人郁闷的时期,西方思想的涌入,中国人的头脑中有了‘革命’这两个字,一直到今天,可以说已经深入民心,现代人,面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已经茫然而不知所以了。出现几个叫嚣取缔中医的小丑是必然;进中医之门,要从方法论、传统思维开始学习,也成了必然;造成中医理论停滞甚至异化成必然;成就中医现状更是必然……我们期盼着,这沉默中的爆发,而不是死亡。
 
西医对人体的观察,越来越近,从剖而视之,到拿起显微镜走向微观,其间的动力就是不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医在面对这些的时候,一方面要客观的承认其成就,而不是与他割裂、对立;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种研究方法,要面对的一个困难,就是要把一个鲜活的个体,假设成是一个没思想,没情感,不受社会和环境影响的相对静态的小白鼠。这种生物学模式走到今天,已经认识到其不足,二十世纪初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这种所谓的新模式,早就在蕴含在中医传统思维之内了,这也是我们要学习中医,发展中医的原因之一。
 
谈到中西医学的差异,我觉得中医学中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没有被单独的提出来加以重视,他或许比整体观念还重要,气、阴阳、五行学说的方法论是为他服务的,辨证论治是他的具体体现…
 
这是一语道破机关的话语,据传以前有一个不是学医的人,无意中得到一部《景岳全书》,苦读后即成为一方名医,书确实不在多,而在于是否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
我这两年,在老师指导下仔细阅读了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两书,并写了些文章,回首想想,以前浮光掠影的乱看,收获确实不多。
 
从内经来看,中国古人可能做过象西方医学那样,用分析的方法去研究生命体的尝试,但是囿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也可能古人考虑到生命体的复杂性,最后没有走上这条道路,于是给我们,也给整个世界,留下了独特的医学体系。
 


赞成, 我就怀疑过,中医历史上应该存在大规模解剖人体的行为。 过去死人比现在多, 解剖死人看看到底什么样的事应该很多。
 

期待那一天能拜读下 悬壶的文章
 
回复 17# 悬壶先生


现代科技昌明,不知是否中医该把这方面的缺欠恶补一下,那样中医不是更完美?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