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6
- 帖子
- 2827
- 获得点赞
- 33
- 声望
- 38
舌 诊 一、舌诊概说
《望诊遵经·诊舌气色条目》:夫舌者,心之官,色者,心之华。心主血而属火,色赤而 主舌。是赤者,舌之正色也。
《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辨舌苔》:舌苔由胃中生气所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
《笔花医镜·望舌色》:舌者心之窍,凡病俱现于舌,能辨其色,证自显然。舌尖主心肺, 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 《
辨舌指南·辨舌质生苔之原理》:观舌质,可验正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
《辨舌指南·辨舌之苔垢》:如平人无病常苔,宜舌地淡红,舌苔微白隐红,须要红润内 充,白苔不厚,或略厚有底,然皆干湿得中,斯为无病之苔,乃火藏金内之象也。
二、望舌质
《辨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荣者,有光彩也,凡病皆吉。枯者,无精神也,凡病皆凶。 荣润则津足,干枯则津乏。荣者谓有神。……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 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 者,诸病皆凶。……凡舌质坚敛而苍老,不论苔色白黄灰黑,病多属实;舌质浮胖兼娇嫩, 不拘苔色灰黑黄白,病多属虚。
《辨舌指南·辨舌之形容》:软者,痿柔也,气液自滋;硬者,强硬也,脉络失养。有胃 气则舌柔和,无胃气则舌板硬。……胀者,浮而肿大也,或水浸,或痰溢,或湿热上蕴;瘪 者,薄而瘦小也,或心虚,或血微,或内热消肉。舌肿胀者,病在血。舌赤胀大满口者,心 胃之热也;舌赤肿满不得息者,心经热甚而血壅也。舌肿大者,或因热毒,或因药毒也;舌 紫黯青肿者,中毒也;舌紫肿厚者,酒毒上壅,心火炎上也。……舌肉属心脾,心脾虚则舌 瘦瘪也。亦须辨其苔(舌)色,若淡红、嫩红者,心血不足也;紫绛灼红者,内热动风也。舌干绛,甚至紫暗如猪肝色者,皆心肝血枯也。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舌生横裂者,素体阴亏也。……凡舌见裂纹、断纹,如人字、 川字、爻字及裂如直槽之类,虽多属胃燥液涸,而实热内逼者亦有之。
《临症验舌法》:凡病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 阴虚阳盛者,其舌必干;阳虚阴盛者,其舌必滑;阴虚阳盛而火旺者,其舌必干而燥。
三、望舌苔
《证治准绳·察舌》:凡舌上胎白而滑者,表有寒也,又曰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也。胎黄 而燥渴者,热盛也。胎黑而燥渴者,热盛而亢极也。若不燥渴,舌上黑胎而滑者,为寒为阴 也。舌卷而焦,黑而燥者,阳毒热极也。舌青而胎滑者,阴毒冷极也。凡舌肿胀,舌上燥 裂,舌生芒刺,皆热甚也。
《望诊遵经·望舌诊法提纲》:舌常有胎也,无苔者虚也。胎垢薄者,形气不足;胎垢厚 者,病气有余。白胎者病在表;黄胎者病在里;灰黑胎者,病在少阴。胎色由白而黄,由黄 而黑者,病日进;始色由黑而黄,由黄而白者,病日退。
《形色外诊简摩·舌苔有根无根辨》:苔之有根者,其薄苔必匀匀铺开,紧贴舌面之上; 其厚苔必四围有薄苔辅之,亦紧贴舌上,似从舌里生出,方为有根。若厚苔一片,四周洁净 如截,颇似别以一物涂在舌上,不是舌上所自生者,是无根也。此必久病,先有胃气而生 苔,继乃胃气告匮,不能接生新苔,而旧苔仅浮于舌面,不能与舌中之气相通,即胃肾之气 不能上朝以通于舌也。
《通俗伤寒论·辨舌举要》:凡舌苔糙者多秽浊,黏者多痰涎,固已。惟厚腻与厚腐,尤 宜明辨。厚腻者多食积,亦有湿滞。……若厚腐,虽多由胃液腐败,然有脓腐、霉腐之别: 如舌上生脓腐苔,白带淡红,黏厚如疮中之脓,凡内痈最多此证。肺痈、肠痈多白腐苔;胃 痈多黄腐苔;肝痈、腰痈多紫黑腐苔;下疳结毒仍多白腐苔。若霉腐苔,满舌生白衣如霉 苔,或生糜点如饭子样,……多见于湿温、温毒、伏暑、赤痢、梅毒、疳积等证。
《望诊遵经·诊舌气色条目》:夫舌者,心之官,色者,心之华。心主血而属火,色赤而 主舌。是赤者,舌之正色也。
《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辨舌苔》:舌苔由胃中生气所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
《笔花医镜·望舌色》:舌者心之窍,凡病俱现于舌,能辨其色,证自显然。舌尖主心肺, 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 《
辨舌指南·辨舌质生苔之原理》:观舌质,可验正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
《辨舌指南·辨舌之苔垢》:如平人无病常苔,宜舌地淡红,舌苔微白隐红,须要红润内 充,白苔不厚,或略厚有底,然皆干湿得中,斯为无病之苔,乃火藏金内之象也。
二、望舌质
《辨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荣者,有光彩也,凡病皆吉。枯者,无精神也,凡病皆凶。 荣润则津足,干枯则津乏。荣者谓有神。……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 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 者,诸病皆凶。……凡舌质坚敛而苍老,不论苔色白黄灰黑,病多属实;舌质浮胖兼娇嫩, 不拘苔色灰黑黄白,病多属虚。
《辨舌指南·辨舌之形容》:软者,痿柔也,气液自滋;硬者,强硬也,脉络失养。有胃 气则舌柔和,无胃气则舌板硬。……胀者,浮而肿大也,或水浸,或痰溢,或湿热上蕴;瘪 者,薄而瘦小也,或心虚,或血微,或内热消肉。舌肿胀者,病在血。舌赤胀大满口者,心 胃之热也;舌赤肿满不得息者,心经热甚而血壅也。舌肿大者,或因热毒,或因药毒也;舌 紫黯青肿者,中毒也;舌紫肿厚者,酒毒上壅,心火炎上也。……舌肉属心脾,心脾虚则舌 瘦瘪也。亦须辨其苔(舌)色,若淡红、嫩红者,心血不足也;紫绛灼红者,内热动风也。舌干绛,甚至紫暗如猪肝色者,皆心肝血枯也。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舌生横裂者,素体阴亏也。……凡舌见裂纹、断纹,如人字、 川字、爻字及裂如直槽之类,虽多属胃燥液涸,而实热内逼者亦有之。
《临症验舌法》:凡病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 阴虚阳盛者,其舌必干;阳虚阴盛者,其舌必滑;阴虚阳盛而火旺者,其舌必干而燥。
三、望舌苔
《证治准绳·察舌》:凡舌上胎白而滑者,表有寒也,又曰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也。胎黄 而燥渴者,热盛也。胎黑而燥渴者,热盛而亢极也。若不燥渴,舌上黑胎而滑者,为寒为阴 也。舌卷而焦,黑而燥者,阳毒热极也。舌青而胎滑者,阴毒冷极也。凡舌肿胀,舌上燥 裂,舌生芒刺,皆热甚也。
《望诊遵经·望舌诊法提纲》:舌常有胎也,无苔者虚也。胎垢薄者,形气不足;胎垢厚 者,病气有余。白胎者病在表;黄胎者病在里;灰黑胎者,病在少阴。胎色由白而黄,由黄 而黑者,病日进;始色由黑而黄,由黄而白者,病日退。
《形色外诊简摩·舌苔有根无根辨》:苔之有根者,其薄苔必匀匀铺开,紧贴舌面之上; 其厚苔必四围有薄苔辅之,亦紧贴舌上,似从舌里生出,方为有根。若厚苔一片,四周洁净 如截,颇似别以一物涂在舌上,不是舌上所自生者,是无根也。此必久病,先有胃气而生 苔,继乃胃气告匮,不能接生新苔,而旧苔仅浮于舌面,不能与舌中之气相通,即胃肾之气 不能上朝以通于舌也。
《通俗伤寒论·辨舌举要》:凡舌苔糙者多秽浊,黏者多痰涎,固已。惟厚腻与厚腐,尤 宜明辨。厚腻者多食积,亦有湿滞。……若厚腐,虽多由胃液腐败,然有脓腐、霉腐之别: 如舌上生脓腐苔,白带淡红,黏厚如疮中之脓,凡内痈最多此证。肺痈、肠痈多白腐苔;胃 痈多黄腐苔;肝痈、腰痈多紫黑腐苔;下疳结毒仍多白腐苔。若霉腐苔,满舌生白衣如霉 苔,或生糜点如饭子样,……多见于湿温、温毒、伏暑、赤痢、梅毒、疳积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