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老师们帮我看下舌照,附病史! 感谢!

yidasoft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10/11
帖子
68
获得点赞
0
声望
6
今天早晨刚照的两张舌照

没刮胡子,不雅,


病史:
2012年5月份之前,有近两年的头疼,脖子疼历史。西医诊断为颈椎病,吃药无效!全身乏力,害困!

2012年5月前,又出现胃痛,胸闷,流汗等症状
5.1节看中医,吃1个半月中药,疗效显著。脖子疼,头疼好转,胃疼消失。西医胃镜诊断为胃窦炎伴随糜烂。没吃西药。

2012.9月中旬,胃疼又犯,伴随有拉肚子,胸闷。到10.10号前都没有吃药,通过饮食调节。
最近有发现便血情况,鲜红,便后血。由于不断打嗝,吃了木香顺气丸,又补充了些中药,
自己喝的中药成分有:黄芪、白术、陈皮、甘草、柴胡和香附,由于眼睛有时会疼,尤其是吃肥点的猪肉后。所有药里加了些柴胡,也不吃肉了,油也吃得少,基本都是清水煮菜。

老师们帮我瞧瞧,怎么治疗,有必要去医院做西医检查么?我是不相信西药西药。中药的话该吃哪些?饮食方面应该如何调节?
 
舌体胖、色淡 薄白苔 尖、边有瘀点瘀斑

中阳有不足,升降不利,血脉淤滞.

治疗调补中焦为主,可用理中汤加味

党参10 白术10 干姜6 炙甘草6 柴胡3 川芎3 独活3
 
從舌象看是燥血!西醫的說法是凝血素不足!產生多發性潰瘍!不能吃肝藥!柴胡與桂枝類不宜!燥?是外因中最不為人知的病症!燥?就是肝血的燥!成因為缺水!造成內火!胃熱!腎火!可以說口乾舌燥是典型的情況!
用藥要潤!不是用補用瀉!在此給方藥有兩個方子搭配服用
1,黃連6g知母6g黃柏6g石膏20g甘草6g田七6g車前草25g荷葉15g煎藥白天服一次200cc3小時一次不分餐前餐後!最好是餐前半小時效果最好!
2,知母6g生地12g土伏苓12g白术8g油桂6g甘草6g黃芩8g黃耆12g伏苓10g黃柏6g車前20g木通8g枝子12g防風8g烏梅5粒煎藥早起晚睡前服200cc必須溫服冷服無效
 
從舌象看是燥血!西醫的說法是凝血素不足!產生多發性潰瘍!不能吃肝藥!柴胡與桂枝類不宜!燥?是外因中最不為人

真心请教先生

舌润而胖,何以为燥?
色淡瘀斑,何以为热?
 
真心请教先生

舌润而胖,何以为燥?

舌象首先要看色!色紅為風!大多風與血非常密切!如果舌紅而滑是貧血!加上有紅點?是火!火又與潰瘍有關!風?血?火氣為燥!屬熱實!
治風?就要治血!治血要懂血性!現在他是燥血!而不是風寒的血!也就是不能用熱性藥!
所以不能看舌胖?舌胖是什麼概念?胖瘦而已!一般強壯與胖的人舌都胖!很少有瘦的舌頭!
 
舌象首先要看色!色紅為風!大多風與血非常密切!如果舌紅而滑是貧血!加上有紅點?是火!火又與潰瘍有關!風?血



不知先生望舌所宗何家,总之与我所见不同,也许各有体会吧
 
没有口渴的感觉。基本上吃饭的时候喝点水或粥一碗,1小时后喝300ml左右的药。早晚各喝药1次。白天很少或不喝水,感觉不到渴。唾液也很足。

今年5月份之前有段时间有口渴感觉,喝水比较多,一天2000多ml。看中医后这个症状就没有了。

饭也能吃,吃得也不少,到点就饿。
 
不知先生望舌所宗何家,总之与我所见不同,也许各有体会吧

舌象要看色見苔沒錯!這是基本知識!但是醫病經驗久了?也會觸類旁推!累積經驗是深入的常理!不是自己發明!
 
此舌胖、边尖有瘀点、苔心稍黄腻;应为1脾虚、责之平素饮食无节侓、口味较重、、、、、、等;2心肝二经有郁热应责之平素思侓太过、睡眠不足运动较少、、、、、、等;用药补脾土为主兼泻心肝二经郁热、炒白术20克、炒山药20克、炒栀子10克、菊花5克、莲子10克、茯神10克、甘草5克、灯芯竹叶为引;
 
舌苔舌质都是正常的。--淡红舌薄白苔,不干不湿,也没有见到瘀斑啊,也不胖啊。
 
舌体胖、色淡 薄白苔 尖、边有瘀点瘀斑

中阳有不足,升降不利,血脉淤滞.

孙兄,不必与半桶水之人纠结。 如果分析的事物连逻辑上论证都通不过了,还歪理邪说,指鹿为马,于三季人何异?

我是赞同孙兄的结论的,大方向我是认同的,就是“脾阳不足,寒瘀阻滞”,而小细节上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正所谓“标本缓急”,何者为“标”,何者为“本”?这些都是相对的,而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患者现最主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胃痛”,所以这个应为当前的主要矛盾,换句话来说,就是寒瘀阻滞这一方面,在现阶段来说应该是“主”的地位,而脾阳虚应为“非主”地位。而孙兄的拟方用药,应是以”温补脾阳为主,辅以散寒化瘀“,个人认为应该调整一下,

厚颜拟一方,望兄予以指正。

酒丹参30g 吴茱萸6g 砂仁5g(后下) 炙党参15g 麸炒白术15g 茯苓15g 炙甘草10g 干姜10g
 
舌质淡,苔薄而润,个人认为:气血不足,脾胃虚寒,拟一方供参考:太子参15克,黄芪20克,焦术15克,云苓15克,丁香10 克,砂仁10克,当归6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早晚服。
 
厥阴阳明病。法王泰琳,加调中益气汤加葛根加少量活血化淤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