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池之水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3/23 帖子 195 获得点赞 29 声望 28 年龄 51 2012/04/27 #61 据传黄氏弥留之际,对门人说过几句奇怪的话:孺子之子,漫山无水,言不正作偏室;遇此学吾之学术当避也。我们邻居是个嗜好医道的怪老头,尤其推崇黄元御之学说。他对我说只要你明白黄氏临终所言,你就算弄通四圣心源了。余久思不解,望诸公一解。
据传黄氏弥留之际,对门人说过几句奇怪的话:孺子之子,漫山无水,言不正作偏室;遇此学吾之学术当避也。我们邻居是个嗜好医道的怪老头,尤其推崇黄元御之学说。他对我说只要你明白黄氏临终所言,你就算弄通四圣心源了。余久思不解,望诸公一解。
上池之水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3/23 帖子 195 获得点赞 29 声望 28 年龄 51 2012/04/27 #62 据传黄氏弥留之际,对门人说过几句奇怪的话:孺子之子,漫山无水,言不正作偏室;遇此学吾之学术当避也。我们邻居是个嗜好医道的怪老头,尤其推崇黄元御之学说。他对我说只要你明白黄氏临终所言,你就算弄通四圣心源了。余久思不解,望诸公一解。
据传黄氏弥留之际,对门人说过几句奇怪的话:孺子之子,漫山无水,言不正作偏室;遇此学吾之学术当避也。我们邻居是个嗜好医道的怪老头,尤其推崇黄元御之学说。他对我说只要你明白黄氏临终所言,你就算弄通四圣心源了。余久思不解,望诸公一解。
上池之水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3/23 帖子 195 获得点赞 29 声望 28 年龄 51 2012/04/27 #63 据传黄氏弥留之际,对门人说过几句奇怪的话:孺子之子,漫山无水,言不正作偏室;遇此学吾之学术当避也。我的邻居是个嗜好医道的怪老头,尤其推崇黄元御之学说。他对我说只要你明白黄氏临终所言,你就算弄通四圣心源了。余久思不解,望诸公一解。
据传黄氏弥留之际,对门人说过几句奇怪的话:孺子之子,漫山无水,言不正作偏室;遇此学吾之学术当避也。我的邻居是个嗜好医道的怪老头,尤其推崇黄元御之学说。他对我说只要你明白黄氏临终所言,你就算弄通四圣心源了。余久思不解,望诸公一解。
niyunjiu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1/05 帖子 53 获得点赞 4 声望 8 2013/11/29 #64 上池之水 说: 据传黄氏弥留之际,对门人说过几句奇怪的话:孺子之子,漫山无水,言不正作偏室;遇此学吾之学术当避也。我 点击展开... 这几句话确实不明白
听雨的声音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14/02/24 帖子 3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2014/02/24 #65 董红昌 说: 道家说的纯阳,和医家的阳气是不一样的。道家所说的“阳气”为先天一气,他是以后天的阴阳为后基础,而实 点击展开...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医的问题不是吵架,而是向那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百花齐放,促进中医发展。
董红昌 说: 道家说的纯阳,和医家的阳气是不一样的。道家所说的“阳气”为先天一气,他是以后天的阴阳为后基础,而实 点击展开...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医的问题不是吵架,而是向那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百花齐放,促进中医发展。
L lypkmq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2/01 帖子 135 获得点赞 3 声望 18 2014/03/01 #67 黄元御崇阳抑阴?楼主你搞清楚没有?你把黄老著作的精髓理解了吗?读了点东西就卖弄文字,还是少点表现欲
上池之水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3/23 帖子 195 获得点赞 29 声望 28 年龄 51 2015/09/02 #68 lypkmq 说: 黄元御崇阳抑阴?楼主你搞清楚没有?你把黄老著作的精髓理解了吗?读了点东西就卖弄文字,还是少点表现欲 点击展开... 就你了解了吗
杏林道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7/18 帖子 56 获得点赞 2 声望 0 年龄 31 2015/09/02 #69 关于黄元御崇阳抑阴的说法,确实要辩证的看,他著述中过分用笔墨强调这个,但是如果后来学他的人把整个理论体系玩活了,也不至于陷入过偏的境地,清代的吴达就学的挺好的。
活 活人活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08 帖子 1194 获得点赞 34 声望 38 2015/09/03 #70 上池之水 说: 据传黄氏弥留之际,对门人说过几句奇怪的话:孺子之子,漫山无水,言不正作偏室;遇此学吾之学术当避也。我 点击展开... 一般上孺人学习大都是求解书面上的东西,难证道理,不识大道,望文生义,漫漫无规,能证表面之理,难了内里之道,故言理必多讹而片面,实不知圣道之理源于宇宙大真理,象一太极,而太极之理隐晦,难以从文义上认识,可以从文字上寻迹,别人说出来容易,你理解得出来困难,别人的道,非你心中的道,道一定是证出来的,证的方法多样,证的过程就是实践,证出来的道理按道行深浅,慢慢接近于或等同真理。黄的学术从太极图说理,以一贯众,以中气统五行,化繁作简,自成一派,能写得出这样的功底,其日常行证体会并非一朝一夕,理写得完满一点,日常行证功夫必然也非浅,否则临床功浅,写出来的东西必然错误百出,不堪一辩。从道入手的学习方向,首先要弄清太极道理,了解了太极则一切化繁作简,统驭有术,达到了一定的功夫后,言行与实践合一,言出必真理,行出必真道,一言一行必合天道,但至此时,人非人,是名圣,圣言是真理,真理必合于实践,故无须以实践作标尺,就如预言,言之必合,言之必验。但一般的人未达到这种境界,言近真理而非真理,理中藏讹是必然,这就需要后学深入于理法中体解大道,辨别选择,弃其理曲言讹者,采其理直者用。
上池之水 说: 据传黄氏弥留之际,对门人说过几句奇怪的话:孺子之子,漫山无水,言不正作偏室;遇此学吾之学术当避也。我 点击展开... 一般上孺人学习大都是求解书面上的东西,难证道理,不识大道,望文生义,漫漫无规,能证表面之理,难了内里之道,故言理必多讹而片面,实不知圣道之理源于宇宙大真理,象一太极,而太极之理隐晦,难以从文义上认识,可以从文字上寻迹,别人说出来容易,你理解得出来困难,别人的道,非你心中的道,道一定是证出来的,证的方法多样,证的过程就是实践,证出来的道理按道行深浅,慢慢接近于或等同真理。黄的学术从太极图说理,以一贯众,以中气统五行,化繁作简,自成一派,能写得出这样的功底,其日常行证体会并非一朝一夕,理写得完满一点,日常行证功夫必然也非浅,否则临床功浅,写出来的东西必然错误百出,不堪一辩。从道入手的学习方向,首先要弄清太极道理,了解了太极则一切化繁作简,统驭有术,达到了一定的功夫后,言行与实践合一,言出必真理,行出必真道,一言一行必合天道,但至此时,人非人,是名圣,圣言是真理,真理必合于实践,故无须以实践作标尺,就如预言,言之必合,言之必验。但一般的人未达到这种境界,言近真理而非真理,理中藏讹是必然,这就需要后学深入于理法中体解大道,辨别选择,弃其理曲言讹者,采其理直者用。
上池之水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3/23 帖子 195 获得点赞 29 声望 28 年龄 51 2015/09/04 #71 孺子之子为(孙),漫山无水为(曼),言不正作偏室为(之);遇此学吾之学术当避也。我 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