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补中益气汤(一)
先大致总结一下我所理解的李东垣的学术思想。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最著名的处方,其有名是因为该处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至今仍是临床常用处方。但
我觉得最能代表东垣学术特色的,不是这首方子,而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该方由柴胡、甘草、黄芪、
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等组成。说此方最能代表东垣的学术特色,是因为此方补脾
胃、泻阴火、升阳三法具备,而补中益气汤仅有补脾胃、升阳两法。当然也有升阳、泻阴火两法同用的处方,
比如《兰室秘藏》的固真汤。而枳实消痞丸可以算是补脾胃、泻阴火同用的处方。
东垣强调中焦脾胃的重要作用,不仅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的枢纽,而且脾胃一虚则百病丛生。
因为脾为至阴,为五脏提供精微物质。所以有心之脾胃虚、肝之脾胃虚、脾胃本脏偏虚,肺之脾胃虚、肾
之脾胃虚的详细划分,并给出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所以东垣之后的温补派医家有提出阴虚即是脾虚的说
法。
在虚损的治法上,与丹溪主降不同,东垣主升。脾胃升发不足,则上焦心肺之气则不足,就会出现心之脾
胃虚、肺之脾胃虚。如果脾胃清气升发不足而下陷,就会出现湿随气陷克肾侮肝的问题。补中益气汤强调
升发少阳胆气与脾胃清气,但研究东垣的其他处方会发现,东垣不仅仅是用升麻、柴胡升阳,羌活、独活
、藁本、防风、白芷、麻黄、细辛、苍术等辛温解表药皆为其升阳之药。东垣有些处方强调大升大举,所
以会发现一个方剂里有很多的辛温的风药。就泻阴火而言,黄芩、黄连、大黄、黄柏、石膏都多所常见。
所以东垣之升阳、泻阴火就是伤寒里解利三阳的治法,而补脾胃就是内固太阴。所以东垣的治法,就是内
固太阴基础上,随证解利三阳。这是对脾胃本虚,或它脏病变,病本在脾胃的治法。从这个角度看,景岳
的很多处方,就是内固少阴基础上的治法。就象东垣有五脏脾胃的划分一样,景岳也有阳中之阴虚,阳中
之阳虚;阴中之阴虚,阴中之阳虚的划分。
仲景之后的大家,基本都是对伤寒有深刻理解,而就仲景的精神化裁出适合那个时代的处方。金元四大家
,张景岳、叶天士等著名医家皆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