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感觉唇舌是比较淡的,记得去年看你的舌质要红一些。
治虚劳,药量宜小一点,一般的药用得对证的话几克也有效,孟河医派擅治虚劳用药就比较轻灵。我个人比较推祟经方,药的品种少,但量偏大,一般几克到十来克的量只能隔空抓痒,一般治不了病,尽量按伤寒原方才行,何况现在人工种植药靠肥料,种植期不长,药效比野生差得十万八千里,应该按原方翻倍都不为过!所以每味药至少几十克才行,(辩证准确的前提下)
没见过少量酸枣仁起效的可不代表做不到哦治虚劳,药量宜小一点,一般的药用得对证的话几克也有效,孟河医派擅治虚劳用药就比较轻灵。
但不少含有情志诱因的病即使服安慰剂也有百分之三、五十的疗效。用药剂量过小所起到的效果可能比安慰剂好不了多少。
一些寡淡的药不上10克效果不显,比如葛根、茯苓、山药之类的可以当饭吃的药材。我小时候喝过不少葛根粉调的羹,现在流行葛根面条、野葛汁之类的食品和保健品。山药也个可以煮粥吃的食材,而北京的名小吃茯苓夹饼据说慈禧太后喜欢。
酸枣仁也是个很清淡的药食两用的东西,毒性基本上为零,大鼠慢性毒性实验证明其毒性极低,150g/kg给予小鼠灌胃无毒性症状,换算成60公斤体重的人,相当于一天喝9千克酸枣仁熬的汤。
[酸枣仁汤]用于肝阴血不足型的失眠:入睡问题不大,但睡眠质量不高(肝不藏魂)。原方的剂量很大:酸枣仁二升(180克)、川芎茯苓知母各二两(30克)、炙甘草一两(15克)。现在临床上一般汉代一两等于现在3克计,所以这些剂量得除以5,也就是酸枣仁36克,甘草3克,知母6克,茯苓6克,川芎6克。
多观察一些医案可以发现临床上一般用酸枣仁会开15-30克左右,起手低于10克还有明确安眠效果的案例我似乎没有见到过。
如果是“鼻息发热,胸沉,左耳跳痛”,那不仅仅是肝血虚,可能有少阳胆火,这种情况,可以早晚分别服用两个方:早上用[小柴胡汤]疏肝气清胆火健脾胃,晚上用[酸枣仁汤]合[肾气丸]补肾气(肾阴肾阳并补)养肝血,能顺应人体的自然作息规律,也许可以对“白天精神好,晚上睡得香”有所帮助。
个见仅供参考。
配合其它的滋养阴血药,或患者失眠潮热的病机不单纯是肝阴血虚的情况,少用酸枣仁也可能凑效,但这样就不算是以[酸枣仁汤]为主方了。没见过少量酸枣仁起效的可不代表做不到哦
你这舌头看不出半点舌尖红
肾气丸并没有书上写的那么好用。光看书总会有种错觉,觉得自己能治天下百病。我相信他应该用过肾气丸,效果你可以问问他治虚劳,药量宜小一点,一般的药用得对证的话几克也有效,孟河医派擅治虚劳用药就比较轻灵。
但不少含有情志诱因的病即使服安慰剂也有百分之三、五十的疗效。用药剂量过小所起到的效果可能比安慰剂好不了多少。
一些寡淡的药不上10克效果不显,比如葛根、茯苓、山药之类的可以当饭吃的药材。我小时候喝过不少葛根粉调的羹,现在流行葛根面条、野葛汁之类的食品和保健品。山药也个可以煮粥吃的食材,而北京的名小吃茯苓夹饼据说慈禧太后喜欢。
酸枣仁也是个很清淡的药食两用的东西,毒性基本上为零,大鼠慢性毒性实验证明其毒性极低,150g/kg给予小鼠灌胃无毒性症状,换算成60公斤体重的人,相当于一天喝9千克酸枣仁熬的汤。
[酸枣仁汤]用于肝阴血不足型的失眠:入睡问题不大,但睡眠质量不高(肝不藏魂)。原方的剂量很大:酸枣仁二升(180克)、川芎茯苓知母各二两(30克)、炙甘草一两(15克)。现在临床上一般汉代一两等于现在3克计,所以这些剂量得除以5,也就是酸枣仁36克,甘草3克,知母6克,茯苓6克,川芎6克。
多观察一些医案可以发现临床上一般用酸枣仁会开15-30克左右,起手低于10克还有明确安眠效果的案例我似乎没有见到过。
如果是“鼻息发热,胸沉,左耳跳痛”,那不仅仅是肝血虚,可能有少阳胆火,这种情况,可以早晚分别服用两个方:早上用[小柴胡汤]疏肝气清胆火健脾胃,晚上用[酸枣仁汤]合[肾气丸]补肾气(肾阴肾阳并补)养肝血,能顺应人体的自然作息规律,也许可以对“白天精神好,晚上睡得香”有所帮助。
个见仅供参考。
也许吧,如果没用过可以试试,或者曾经用过有点效果也可以再试试。肾气丸并没有书上写的那么好用。光看书总会有种错觉,觉得自己能治天下百病。我相信他应该用过肾气丸,效果你可以问问他
胸口热和鼻息热,主要还是跟睡眠直接挂钩。昨天晚上研究疑难问题.............搞到1点多,睡到今天10点半起来,就发现气息热感,和胸口就要热和沉.......你这舌头看不出半点舌尖红
用焦栀子8,豆豉8,2剂,胸口热和鼻子热就会消失,睡眠质量可以提升一个档次。这是你所推崇的经方原方
不要太累,你这种热是所谓烦劳则张,就是原本在脏腑里面潜藏的阳气被你“张”出来,用药是一方面,调节生活状态不要太“张”是本
老师,有一位热心的老师告诉我 “白天温炙肩井穴,入睡温炙中府。”没有接触过艾灸,真的也有那么神奇吗?主要是想到艾灸要一直拿着...我手抬起来保持一个姿势..没有十秒就酸,要坚持10分钟....感觉胳膊都要断..那些起手就15克的难道就是以酸枣仁汤为主方了?恐怕还没我用得“主”吧
十年磨一剑,专注才能成为专家。谢谢各位老师给我的提点和帮助,顺便一说我的职业,我是一名专业的液晶维修师,技术还是不错的,在我南昌也算凤毛菱角的技术权威。如果各位老师有在这方面的烦恼或需求,请尽量找我,我会帮你摆脱被坑被杀价。做人互帮互助,我也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老师,我是一个非常讨厌一味索取的人。
早就淘汰了,现在都是高度集成,液晶主板就是一小块,差不多就是放大版的手机,电路推陈更新速度加快,碰到新电路就要挑灯夜战。没办法,现在只有一技之长压身,方可糊口饭吃。要么就是卖劳动力...看我这素体..只能专研技术十年磨一剑,专注才能成为专家。
搞家电维修也不容易,客户急等着要,故障问题又比较棘手的时候晚上难免要加班鏖战,铬铁松香烟雾缭绕的。
2000年前后那段时间二手电脑和显示器市场刚开始兴起的时候,搞二手电脑及配件的收售维修利润很高,看到有好些人赚得盆满锅满了。现在可能生意没以前好做了。
硬件的升级换代非常快,现在几乎都是智能集成电路模块化还再故障自检的系统了,不知道学电器维修还需不需要从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学起。
我90年代上中学的时候喜欢做点无线电小玩意儿,技术水平低,主要焊接阻容管分立元件的简单电路,常用的就是日产9000系列小功率硅管,9014、9018、9013、9012这几个型号常用,购买时还要看是不是激光刻字的正宗进口货,呵呵。做些延时电子开关、TV-FM电视伴音差转器等,还有用9018做FM超再生检波收音头,再配9012-9014两管直耦高贝塔值音频放大器,直接推动8欧母低阻耳机。这些电路和技术已经算得古董级,可能早已无人问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