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解读经典的是非优劣标准是什么?

道学术药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03/19
帖子
83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70
学习伤寒金匮,千百名家高手,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我这样的水平来说,什么是评判一个解释,一个观点,一家学说,一个流派的是非、优劣标准?难道就是我现在能够理解的,看声誉地位,看谁说的比较有道理,能够自圆其说吗?

西医的基础理论,是以实证、实验,看得见、摸的着、测得出为标准,中医的基础理论,以什么为标准?如果说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我这种低水平的学习者,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氛围里,如何择是而从,择优而取???
困惑,切盼指点一二???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5-3-28 23:39 编辑

标准就是你自己去试验,这是中医最大的弱点,西医定理一出,后人使用即可,不必十分怀疑,抗病毒就是抗病毒的,不会有人说出无数种玄妙的垃圾出来。中医TMD,每个人都得去从头验几遍,一遍还不够,至少十遍吧,非验不可,这下你知道谁在胡说了,不然你不敢信。也许,过个几年,你还能得出结论,原来自己也在胡说。 而且更有甚者,千百年来,还有不少人为了种种目的,故意胡说八道,引你入小路。(不是故意的,见识所限也就算了,有此人故意胡说八道,把中医挍成一潭浑水,十分可恨)
 
标准就是你自己去试验,这是中医最大的弱点,西医定理一出,后人使用即可,不必十分怀疑,抗病毒就是抗病毒

 
指点不敢,聊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经典,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学识下,同样一句经典,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取决于 境界。如果你的境界越是接近经典的境界,你的理解就会越接近本质 本意。那些所谓的大家,呵呵,只看看头上的光环就好,见识么,呵呵,随意啦。
 


不妨多了解些不同观点

评判对错,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5-3-29 10:33 编辑

内经上古天真大论第一,为啥叫大论?为啥放第一/为啥叫天真?为啥里面不像现在的写书套路写点医德医理,感谢领导,回首人生呢?为啥反而以后面任意章节都不见的方式絮絮叨叨的教你什么叫真人什么叫至人,还吹的快上天了,你以为他跟你开玩笑呢?只谈真人的磨叽话,就可以起名叫大论,而且放开头。你觉得古人是怎么想的呢?你觉得他们是不是都有点脑残呢?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5-3-29 13:11 编辑

全都是自学的; 说:
全都是自学的 发表于 2015-3-29 10:25
内经上古天真大论第一,为啥叫大论?为啥放第一/为啥叫天真?为啥里面不像现在的写书套路写点医德医理,感

大论?乞丐何曾有二妻?早有人质问过了。孔孟大不大?共产主义大不大。
 
这个问题,经典本身早已给出了答案。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关于天文的解释、古典的意义,必须是切合于当下的人和事,能够验证的,才算是正确的解释。
关于人的事情的解释,必须是你能在自身得到证验的。

这个解释应该算是明白的了。
 
大论七篇是讲运气的,其他篇除了某篇(记得是阴阳应象大论),其他都是论,上古天真论就是论,没大。
大论估计是字数多。这个是我的推测。
回到本贴问题。
第一,古代的书,是书商出的,传抄的,自己刻的。能流传下来无外两种,收藏家和流传太广。无论那种都说明这本书有可取之处。
第二,书要循序渐进得读。要是有名师,那就啃经典,有人点化几句,那比读几本书都强。若是自学,那没捷径,只有先从能读懂得开始读,获益后再读其他,层层进益。
第三,对错并没有想想中那么绝对。相对的两种方法可能都会有效。身体正气越差的对辩证要求越高。正气越足,激发正气即可。
第四,最重要的,要永远都在脑海中追问,为什么。这是学者态度。
以此共勉。
 
同样一句经典,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取决于 境界。
论那种都说明这本书有可取之处。
评判对错,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
什么叫真人什么叫至人
关键是使用
关于人的事情的解释,必须是你能在自身得到证验的。---能读懂得开始读,获益后再读其他,层层进益。
无过个几年,你还能得出结论,原来自己也在胡说。

各家高见!多有受益!!谢谢!!!
 
标准就是你自己去试验,这是中医最大的弱点,西医定理一出,后人使用即可,不必十分怀疑,抗病毒就是抗病毒

请教:中医TMD 是什么?
谢谢!
 
西医同样是实验,不存在先验论。
 
试着对各家解答归纳如下:

真人、至人,是创立也是领悟中医最高境界者。应该是大道的层次吧。大道无形,所以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出。又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规律,左右着我们的起码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看得见、摸的着、测得出的东西。只是西医研究的是有形的部分,中医研究的是无形的部分。宇宙间有形物质只占极小的比例,人体也当如是。比如,要是人体像眼睛可见的一个实体那样,也就不存在透视机和B超的问题啦。这个无形,是要用“慧眼‘,而不是”肉眼“来看。慧眼,大约要有慧心,智慧、心力、眼力,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人体、疾病、药物---。
道,还是要靠书、嘴、语言来传的。至于能传到什么程度,既与传道解惑者的功夫有关,更与学道者的基础、悟性、慧根相关。但是,不论什么人写的书,总是有或多或少的领悟和理解,总有可取之处,即使是错误的,也能给人以启迪,因为知道什么是错的,知道的错误越多,就越接近正确啦。不同的书,或者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人,写的书,都或多或少的与道、学、术、药、针等等有关。都是其,学习、认识、实践的表述。
从中医这一整体来说,要想得到”实验验证“,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啦!确实如此,至少目前的科学水平,还无能无力。
就个人来说,学习经典,严格说来是借助于注家,或者说基本学的不是经典本身,而是学的讲解经典的大师们的东西,他们所理解的经典。但是限于水平和实践有限,循此,未必能得精华和真髓,舍此,别无他途?不用过多长时间,即使今天看昨天写的帖子、心得,一个高兴的很的观点、火花,今天竟然就觉得可笑的很,所以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真理。
尽管如此,还是得学,只好从那些自认为能看得懂的开始,例如我就是以郝万山、王雪华的讲稿、视频为主学习。
关键是使用,说得好!我觉得还应该补一句,自己觉得使用起来”好“,未必是公认的东西。
自身得到验证,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我来时间不长,看了一些帖子,似乎有”内视“功夫方面的自身体验;当然还有临床实践方面的验证,我只能是后者啦。

以上对各位的忠告,理解有误的地方,请手下留情,最好不要拍砖!!
谢谢啦!!!
 
等都读完了,鉴定完了,一生也就完了。
急功近利,跟着名医的感觉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