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昌乾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0/04 帖子 324 获得点赞 12 声望 18 2015/02/28 #21 1楼加16楼,基本懂了越婢法,只是不知道怎样从症状上辩明外寒内热。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5/24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51 声望 113 2015/03/01 #22 梦幻人生 说: 我在治疗反复发作的小儿肺炎时,往往徘徊在小青龙加石膏与越婢加半夏汤之间,难取舍,都是有表证,有饮, 点击展开... 俺不分这些。 见证: 首先,是麻黄证; 再看,是麻黄、石膏证; 再看,…… 再看,…… 嘿嘿,俺从证,从药。破其方,留其法。就这么忽悠,
梦幻人生 说: 我在治疗反复发作的小儿肺炎时,往往徘徊在小青龙加石膏与越婢加半夏汤之间,难取舍,都是有表证,有饮, 点击展开... 俺不分这些。 见证: 首先,是麻黄证; 再看,是麻黄、石膏证; 再看,…… 再看,…… 嘿嘿,俺从证,从药。破其方,留其法。就这么忽悠,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4 声望 63 2015/03/01 #23 首先,从症状看,没有看出外寒里热,难道就是因为用了半斤石膏吗?其次,除了用药我也没有看出二方的主治有什么区别。我愚钝了吗?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5/24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4 声望 63 2015/03/01 #24 “古人操持脾肾要领,大忌发散泄肺,暂用越婢法。” 我觉得这个 “越婢法”,指的是因为表证引发宿疾,所以治疗要表里兼顾的意思。从原方组成来看:“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可以认为是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用麻黄引之至表,用石膏引之入里。
“古人操持脾肾要领,大忌发散泄肺,暂用越婢法。” 我觉得这个 “越婢法”,指的是因为表证引发宿疾,所以治疗要表里兼顾的意思。从原方组成来看:“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可以认为是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用麻黄引之至表,用石膏引之入里。
梦幻人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1/21 帖子 675 获得点赞 10 声望 48 年龄 52 2015/03/01 #25 醫道宗源; 说: 醫道宗源 发表于 2015-3-1 09:10 俺不分这些。 见证: 首先,是麻黄证; 点击展开... 嗯,谢谢,如宗源老师所说,在仲景站过的地方看风景,不管他什么方对什么证,不受仲景的某方所束缚。
醫道宗源; 说: 醫道宗源 发表于 2015-3-1 09:10 俺不分这些。 见证: 首先,是麻黄证; 点击展开... 嗯,谢谢,如宗源老师所说,在仲景站过的地方看风景,不管他什么方对什么证,不受仲景的某方所束缚。
今古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0/02 帖子 1838 获得点赞 65 声望 48 2015/03/01 #26 弄50克麻黄,这算小量,自已喝了试试,就知道了。 经言:善言理者必验于实。 这是内经的实验精神。 依经,临床有效。 不信经,就自己折腾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96 获得点赞 914 声望 113 2015/03/01 #27 姚昌乾 说: 1楼加16楼,基本懂了越婢法,只是不知道怎样从症状上辩明外寒内热。 点击展开... 症状以外,舌脉也是重要依据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96 获得点赞 914 声望 113 2015/03/01 #28 文子医生 说: 首先,从症状看,没有看出外寒里热,难道就是因为用了半斤石膏吗?其次,除了用药我也没有看出二方的主 点击展开... 不是愚钝的事 以方测证,以药测证,是很多人学习《伤寒论》的一种方法 或许,这也正是所谓的‘于无字处学伤寒’
文子医生 说: 首先,从症状看,没有看出外寒里热,难道就是因为用了半斤石膏吗?其次,除了用药我也没有看出二方的主 点击展开... 不是愚钝的事 以方测证,以药测证,是很多人学习《伤寒论》的一种方法 或许,这也正是所谓的‘于无字处学伤寒’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96 获得点赞 914 声望 113 2015/03/01 #29 醫道宗源 说: 俺不分这些。 见证: 首先,是麻黄证; 点击展开... 方证 药证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96 获得点赞 914 声望 113 2015/03/01 #30 梦幻人生 说: 我在治疗反复发作的小儿肺炎时,往往徘徊在小青龙加石膏与越婢加半夏汤之间,难取舍,都是有表证,有饮, 点击展开... 如拓展开来,疑似证也很多 还是高老师曾说过的-以效为师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96 获得点赞 914 声望 113 2015/03/01 #31 白术 说: 冬温咳嗽,忽值爆冷,外寒内热,引动宿痰伏饮,夜卧气冲欲坐,喉咽气息有声。宜暖护安居,从痰饮门越婢法。 点击展开... 从方药组成方面,再把《伤寒论》中的两首类方做一对比: 越婢汤: 麻黄、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麻杏甘石汤:麻黄、甘草、石膏、杏仁 大青龙汤:麻黄、甘草、石膏、杏仁、生姜、大枣、桂枝 越婢汤,用生姜散水气,大枣护中;麻杏甘石汤,加杏仁治喘;大青龙汤更加桂枝开表。 共有的一个药组:麻黄、甘草、石膏,就成为一个核心.
白术 说: 冬温咳嗽,忽值爆冷,外寒内热,引动宿痰伏饮,夜卧气冲欲坐,喉咽气息有声。宜暖护安居,从痰饮门越婢法。 点击展开... 从方药组成方面,再把《伤寒论》中的两首类方做一对比: 越婢汤: 麻黄、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麻杏甘石汤:麻黄、甘草、石膏、杏仁 大青龙汤:麻黄、甘草、石膏、杏仁、生姜、大枣、桂枝 越婢汤,用生姜散水气,大枣护中;麻杏甘石汤,加杏仁治喘;大青龙汤更加桂枝开表。 共有的一个药组:麻黄、甘草、石膏,就成为一个核心.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51 声望 113 2015/03/01 #32 白术 说: 从方药组成方面,再把《伤寒论》中的两首类方做一对比: 越婢汤: 麻黄、甘草、石膏、生姜、大 点击展开... 赞!伤寒就应该这么去学。问,为什么相同。问,为什么不同。然后知其所以然矣。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4 声望 63 2015/03/01 #33 白术 说: 黄、甘草、石膏、生姜、大 点击展开... 或许是麻黄(太阳)甘草(太阴)石膏(中运阳明燥金)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5/24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4 声望 63 2015/03/01 #34 今古子 说: 弄50克麻黄,这算小量,自已喝了试试,就知道了。 经言:善言理者必验于实。 这是内经的实验精神。 点击展开... 信不信也有个如何理解的问题。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96 获得点赞 914 声望 113 2015/03/01 #35 姚昌乾 说: 1楼加16楼,基本懂了越婢法,只是不知道怎样从症状上辩明外寒内热。 点击展开... 潘(二十八岁) 咳嗽在先肺病,近日凉风外受,气闭声音不出,视舌边绛赤有黄胎,寒已变为热。 越婢法加米仁、茯苓。 潘,二十八岁。 先患咳嗽,后又外感风凉,声哑,舌边绛赤有黄苔。 咳嗽为肺病,更加感寒郁闭气机声音不出,舌红苔黄是寒已化热。 方药:越婢法加米仁、茯苓。(越婢汤:麻黄、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 此为从舌象上知有内热的一例叶氏案例。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5/24
姚昌乾 说: 1楼加16楼,基本懂了越婢法,只是不知道怎样从症状上辩明外寒内热。 点击展开... 潘(二十八岁) 咳嗽在先肺病,近日凉风外受,气闭声音不出,视舌边绛赤有黄胎,寒已变为热。 越婢法加米仁、茯苓。 潘,二十八岁。 先患咳嗽,后又外感风凉,声哑,舌边绛赤有黄苔。 咳嗽为肺病,更加感寒郁闭气机声音不出,舌红苔黄是寒已化热。 方药:越婢法加米仁、茯苓。(越婢汤:麻黄、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 此为从舌象上知有内热的一例叶氏案例。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96 获得点赞 914 声望 113 2015/03/01 #36 文子医生 说: 或许是麻黄(太阳)甘草(太阴)石膏(中运阳明燥金) 点击展开... 不是太懂,还望详解..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5/24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96 获得点赞 914 声望 113 2015/03/01 #37 白术 说: 从方药组成方面,再把《伤寒论》中的两首类方做一对比: 越婢汤: 麻黄、甘草、石膏、生姜、大 点击展开... 原文: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06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038)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039)
白术 说: 从方药组成方面,再把《伤寒论》中的两首类方做一对比: 越婢汤: 麻黄、甘草、石膏、生姜、大 点击展开... 原文: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06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038)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039)
第 第十三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04 帖子 3324 获得点赞 584 声望 113 所在地 绍兴 2015/03/02 #38 水在人体的两个渠道,天寒腠理闭,从中走,肾,以小便而出,天热腠理开,从表以汗出。今水走于表,却腠理闭,水聚于表,为肿,所以开其腠理为治之要也,故取麻黄为君。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96 获得点赞 914 声望 113 2015/03/02 #39 第十三刀 说: 水在人体的两个渠道,天寒腠理闭,从中走,肾,以小便而出,天热腠理开,从表以汗出。今水走于表,却腠理闭 点击展开... 说到麻黄这药,论坛中樊正阳老师的一个帖子非常好,并多有发挥,可以参考 凤翅医话——说说麻黄那些事 https://www.tcmbe.com/threads/367782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5/24
第十三刀 说: 水在人体的两个渠道,天寒腠理闭,从中走,肾,以小便而出,天热腠理开,从表以汗出。今水走于表,却腠理闭 点击展开... 说到麻黄这药,论坛中樊正阳老师的一个帖子非常好,并多有发挥,可以参考 凤翅医话——说说麻黄那些事 https://www.tcmbe.com/threads/367782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4 声望 63 2015/03/02 #40 是太阴经药,石膏是白色,入阳明胃经,我想是不是符合今年的运气:太阴太阳,中运燥金不足?现在没有完全想清楚。这看五运六气思维也是在改变,比如今天看见“主病”,两个字,以前一直是理所当然认为就是主要病的意思,今天居然想的是有没有可能是说主气病。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5/24
是太阴经药,石膏是白色,入阳明胃经,我想是不是符合今年的运气:太阴太阳,中运燥金不足?现在没有完全想清楚。这看五运六气思维也是在改变,比如今天看见“主病”,两个字,以前一直是理所当然认为就是主要病的意思,今天居然想的是有没有可能是说主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