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煮后去滓再煎” 临床运用举隅

张少雷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1/12
帖子
1357
获得点赞
8
声望
38
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伤寒论》对中药煎服法非常重视且非常讲究,给临床有效使用中药,充分发挥中药方剂疗效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

“煮后去滓再煎”就是煮取药物后把药渣子滤出,然后再把药液加热浓缩。《伤寒论》中列有7个“煮后去滓再煎”的方子: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这4个方子是和解中焦半上半下之枢机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和解半表半里少阳之枢机的,都属和解剂。和解剂在组方用药上有共同点,均具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和枢机、解郁结的功效。张仲景所以把这7个方子“煮后去渣再煎”,主要是为了使方剂中药物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并行的疗效增强,起到更好的和解与调和作用,以达“调和至中”的目的。笔者在临床中受“煮后去滓再煎”的启发,用在多个病例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典型病例:周某,男,40岁,教师。咽部不适,嗳气频发,胃脘痞满半年,加重3天。刻诊面色少华,嗳气频作,食少乏力,咽部似有异物,大便两日未解。自述一年前胃镜检查有胆汁返流性胃炎,经常服用消炎、止痉、助消化药。舌边尖红,苔白腻,脉细滑。分析证属中焦运化失司,枢机不利的痰气痞证,治以和胃降逆、化痰下气、利咽。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旋覆花12克,代赭石9克,党参20克,半夏12克,苏梗15克,厚朴15克,麦冬12克,生姜片20克,大枣15克。两剂,水煎服。

两日后复诊,仍述嗳气不减,心下满胀,只是食欲稍增,大便已解。笔者仔细琢磨,药方还是对证的,想到《伤寒论》旋覆代赭汤是一个煮后去滓再煎的方子,随即在原方基础上加陈皮12克,蒲公英20克。嘱其加水适量,煮取约400毫升,去滓再煎取约200毫升,分两次温服。两剂后,嗳气减轻,胃脘部一下舒畅了许多,食欲大增,咽部不适减轻。药已中的,效不更方,如前法继服两剂,嗳气止,胃脘舒适,咽部异物感消失,舌红苔薄白,脉细缓有力,改用异功散合半夏厚朴汤健脾养胃,理气化痰以巩固疗效。

“煮后去滓再煎”初学的时候,感觉有点多余、道理也很抽象,但通过临床运用后,才真正体会到医圣遣方用药的细致,以及重视中药煎服法提高中医药疗效的良苦用心。(赵昌国 )
 
精心研究的成果。
 
去渣后浓缩,无非是量变,没有引起质变,药效跟浓度还有关系……
 
我们最需要的是照着做
 
也许是阴阳的作用。一为阳,二为阴;先煎为阳,后煎为阴;阴阳和合,一气周流。
 
比较一下七个去滓重煎方子的共同点。都是火热在上而不降,上下不能交通,中土虚弱有呕的问题。柴胡剂是相火不降,痞证是热不降。故皆以苦味为君(当然同中有异,所取方向不同)。经曰 气厚发热,气薄发泄。味厚则泄,薄则通。去滓再煎取其味厚 向下才能通过中土降火热 。若药汁水分太多中土无力运化则药入即吐或胃反,这个药就起不到作用 了。
 
他们还有个共同点,胃气弱或者少阳易犯胃,去滓再煎,有个好处就是,药物可以浓缩,喝更少的药,有效成分更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