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到了某一境界,不过这境界仍不是终点。首先,气病及血,当然治气,血病及气,当然治血。血病及气,多是劳心而体不劳者。东汉末年,战乱纷纷,有几人衣食充足,不用劳体。就连献帝换好几个地方。曹操都东征西讨。所以,仲景的伤寒论只言气病及血。金匮里就出现血病及气的了。肾气丸,大黄䗪虫丸,旋覆花汤,当归芍药散等等等等。
这是楼主境界和阅历不到。
再谈创新,中医的法已完备,在理法方药上已经没有任何缺漏。但有人垦丁会认为,为何还有治不好的病。证,不见得是所见的症归纳来的。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我们主管臆断出的结果。临床上虚症百治无效,稍用开破就起效通神。
说到底,中医浮躁是大忌。现代的社会模式中,中医没有沉静的机会,能有机会沉静下来的中医都是家庭无太大压力,自身对中医又无比崇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