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4/10/18
- 帖子
- 1573
- 获得点赞
- 32
- 声望
- 0
中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独一无二的贡献,不可替代的贡献,
然后人多知之不详,或为乱用,以致崩溃之边缘。
再下亦未得其全貌,而知一二,遂小谈一二。
中医者,入门轻浅,精深极难,必有超凡之理解力,否则学之无益,反受其累。
如得其法门,则为窗纸一层,一通百通,势如破竹。
古之成大医者,皆知其一二也,得其一二,则必成大医,然众多医者,实一二亦未得也。
古之医者得一二而成大医,遂其必有纰漏与其内,先圣仲景亦莫能外之。
后世医家,各得一端,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争论不休,以其尚未通透也。
古之医家,多成于经验之积累,非成于理论之概观统述,以其多限于时世而困于临证,难有宏观。
人体从外而内,分为六经,别于手足,得十二经,此所谓十二正经,纵贯人体,决定人体的一切健康和病变。
大家不要一听经络就是玄而又玄,其实不是,这些都是非常实际,非常实用,言之有物的东西。但是真正能把握其本质的人,太少了,就是治病几十年,就快入土的,他可能也依旧不懂,这都是很正常的。
中医的脏器,同西医不同,不是解刨的器官,而是这条经络的整体,而脏器只是这个条经络上的一个突出的代表而已中医看待健康和病症,更重于这条经络,而相对来说轻于这个器官。
十二正经之外,又有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他们存在大小程度上的渐变,还有更小的浮络和孙络。综合起来,把人体连成一个立体的空间网络。只说到此为止,再说多,都迷糊了。
1.人体最表层,为太阳经,有太阳寒水主令,主要为肤表和浅层皮下组织,面积范围很大。太阳经主要防御外来的邪气,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
太阳经正气充足,防御功能就发挥的良好,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太阳经正气受损,那么邪气就会从太阳经而入,感染人体,最直接的特征就是导致发热,怕寒。
而在中医认为,热在阳经,都是有炎上的趋势的,太阳经的热会随着经络的往复运行,逐渐积累到人体上部,导致热结于头项部,使得这个地方酸痛,胀痛,强痛。
人体肤表感受到外邪热发热,大多数原因是因为风寒之气胜过了肤表的正气,人体会本能的去反抗寒气,这会刺激皮肤毛孔收紧,表现出怕冷。仲景总结太阳经病变总的特点,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邪气感染太阳经,导致人体输送大量的气血到太阳经抗邪,所以表现为脉浮。
2.阳明经在太阳经之下,主要为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连于胃。有阳明燥金主令。阳明经是人体热量主要潜藏的部分,也是免疫系统所在的部分,是防御能力达到最大的部分。
一般的邪气,如果在太阳经挡不住,绝大部分都能挡住在阳明经,而防止邪气入里,进一步伤害人体。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正气要充足,阳明经抗邪,他也是靠正气的,如果正气不足,阳明经也没有能力抗邪,或者能力很弱,邪气就会进一步入里,导致更深的损伤,往往损伤于脏器,给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阳明经抗邪,会调动免疫系统,调动大量的气血参与抗邪,这件事,是很消耗正气的,是很消耗精微的,是会大量化热的,表现为热集结在阳明经。表现为胃热,全身大热,汗出,烧干津液,往往会导致燥屎,肠结。
其实阳明病的最大特点,就是大热,其他都是阳明大热的衍生特点。
如果邪气至阳明,导致阳明大热,其实不算太坏,至少证明这个人的防御能力还是较强的,身体抵抗力较强,身体储备的精微较为充足。往往都能抵抗得住邪气,从而结束病程。
如果邪气入阳明,而没有引起明显阳明大热,这反而是一种坏的信号,证明这个人抵抗能力差,精微储备量少,孱弱,这样是虚弱的表现,是很难抵抗得住邪气的入侵的。当然,如果邪气在阳明之前就被消除掉了,那不能论做体弱,我强调的是在邪气入阳明的情况下而不发大热。
3. 阳明经下面,是少阳经,他的实质器官组织范围更小,基本局限于腹腔,而经络通达周身。少阳经有少阳相火主令。
我非常清楚,大家如果第一次听,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必然是十分困惑的,我我头一次听的时候,我也困惑。不妨先听着,慢慢理解。
少阳相火,其实就是胆经,他是肝之表里,是厥阴向阳转化的结果。
少阳经的本质在于阳,但是是一个相对较弱的阳,是人体诸阳的一种补充,和强化,他的阳气和热量,皆不重,只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少阳经一旦提供的阳气少了,而传达的热多了,这个时候该经就病了。
他导致的结果就是,胆气犯胃,而伤脾,脾胃实际是一家本来由他提供的那部分阳气的补充也没有了,人会缺乏精神头,反而胆气邪盛犯胃,导致口苦,咽干,目眩。这三个结果,皆是少阳经提供的那部分阳气不足,而邪热过重,所造成的。
口苦,咽干,目眩之外,进而还会造成,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这些问题,皆是少阳经阳气不足,而邪热过重。这两者或居其一,或者皆有。
少阳经在抗邪方面,我认为,是没有太多能力的,他往往是被贻害。
抗邪主要集中于太阳经还阳明经,一旦这两经不能抵抗邪气,那基本就是肯定要入里加深了,几乎不可能在少阳经有任何起色,少阳经几乎不具有抗邪能力。
邪气过阳明,则几乎必入三阴,太阴脾,少阴肾,厥阴肝。少阳经在抗邪方面,几乎只能是个看客,往往只能被贻害,而无力抵抗。
邪气入三阴,讲导致人体明显的虚弱。
而邪气在三阳,会导致明显的症状,但是这个时候人体并不虚。
一旦入三阴,则害阳气之来源,从而导致人体变虚。
4.少阳经下面,是太阴脾。由太阴湿土主令。
太阳经有遍布全身的表皮和皮下组织内连膀胱。阳明经有遍布全身的皮下组织和肌肉内连胃。少阳经就没有明显的组织了,而只有器官,越来越趋向人体内部。
脾则主要居于内部,但太阴经通达全身,主要走于足。
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脾,差异很大,我可以这么说,中医的脾是个虚拟概念,范围非常广,跨界脏腑,而西医的脾,在这里面的比例,我个人估计,不足10%的地位。中医脾的概念,几乎囊括了腹腔中下焦的功能主要在于消化吸收是什么你自己合计吧,我就不明确告诉你了。
我再说一次,三阴是没有能力抗邪的,他只能被邪气所害。
邪气对脾的伤害,主要体现在邪气造成的不良后果,给脾带来的影响。比如,湿热,湿寒,以湿为主脾是运化器官,主要管运化水谷,升轻降浊,如果脾病,那么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精微无源。那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导致抗邪无源。
脾病的特点,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导致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湿,或湿热,或湿寒。
那么,人体感邪,为什么会导致湿盛呢这是个非常具有辩证性的问题。
我认为,这种改变,主要来自于少阳经变。
邪气并不能导致湿,而邪气最主要的特点是导致热
邪气造成额外的热,这些热扰乱了人体自身的湿和热的运转系统
邪气侵犯,导致阳明抗邪,导致大量产热,导致热结于肝,导致肝内雍滞,而肝气邪盛,导致传胆,导致胆气邪盛,进而防胃伤脾。
胆气邪盛,防胃伤脾,脾胃属土,土中蕴藏水火之气,胆气邪盛伤土之后,导致土内水火割裂,火上炎而伤胃,进而伤上身,水湿下沉而伤脾,进而伤下身
水火从此割裂,其源于胆气之害也,而胆气之害,其源于热结肝胆也。而热之源,以其阳明抗邪也。而邪之入,以其外卫不周,太阳正虚也。
所以,邪气外感,间接导致了脾湿。
这里我在提一句,人体的精,不能亏,因为水火之气,皆藏于精,如果精亏,那么会直接导致水火割裂,上身火烧,下身湿寒这种人是极容易病的,而且,一旦病了,病情顽固,很难好如果精不亏,那么人很难病,而且,一旦病了,容易治愈甚至,可以自愈这就是精的作用。
这个精不是精子那个精,而是一种精华物质,范围非常广,表现形式也非常多,其中也包括精子的精但更主要的是指,血之精微,身体阴形之精。
5.太阴脾下面,是少阴肾,少阴肾,是最阴的经,太阴脾跨界脏腑,而少阴肾则跨界经脏,由脏而入经。少阴肾有少阴君火主令。
中医的肾,也不是西医的肾,西医的肾在这里能占不足10%中医的肾偏重于少阴经,包括大量的组织,比如,生殖腺,骨和骨髓和脑。
中医的肾主运水藏精而运水的功能只占10%,他主要的功能在于藏精。中医的精,也不是西医那个精子的精,但包括精子,但是范围大得多中医的精,是精华物质的统称,是人体积累的精华
所以,肾属水,才能有少阴君火主令。这个事,非常神奇,一般人初学,是根本学不明白的。就是学多少十年,也照样不明白,也是十分正常的。
中医的肾属水,却以少阴君火主令一般人都不爱提这个事,因为他矛盾,他也糊涂,呵呵,其实是他们没懂。
我就说几句。中医的肾属水,远远不仅仅是矿泉水那个水,如果是那个水,那么西医的肾就和中医的肾是等同的了
中医的肾,更属的是水中真水,是真阴,那肯定有人要问题,那真阴是什么东西,我要是直说他的名字 ,肯定有半懂不懂的人跟我骂架的,我就不直说了但是我告诉你,水中真水,显然的,不是水,但是有水之性
这种真水,是可以化气的,是可以升阳的,他的本质是精,藏于肾中,不是藏于西医那个肾,而是藏于足少阴经。
所以,中医肾真正的功能是运水藏精,化气升阳,并且是人体之元阳(我个人认为是元阳之末稍)。肾之元阳,可以抚养全身的阳气,是阳气的发源地。
中医的肾,内有太极,分左右(我同意分,但不是左右,我只是尊重古人,就不改了),分阴阳。左肾藏精,右肾升阳。
肾中有水火交融,形如太极。左肾属水,右肾属火,水火既济,人才能健康和顺。
外邪一般不直接伤于肾,而伤于精,导致精亏,导致足少阴经精亏。病症特点是,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是六经中最后层次和最危重的阶段,多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少阴病是邪在心肾的病变,分寒化热化二种。
我再提一句,少阴经,其中已经蕴藏了一部分的阳气,所以他才能叫做少阴,但本质特征,属阴,既然属阴,就要以精和血为主导,而不是以气为主导,但是其中含有气,这是肾内阴阳转化的结果,一少部分精和血,化为气,由少阴经注入人体的其他经络,是人体经络阳气的来源,并且称他为元阳。
少阴经,必须是精血多,而气少,否则,该经就病了少阴经的病,初期表现为虚热,这其实是精过耗造成的,手脚会虚热中气表现为气虚,这是元阳来源不足造成的,后期表现为寒化,手足冰凉,这种是严重的阳虚
初期阴虚,虚热,手足心热,夜里尤甚,失眠,入睡困难,易醒,做噩梦多,梦的类型是被追赶,跑,飞,跳中期,气虚,乏力,腰痛,胸闷,气短,开始出现漏尿,遗精,感邪,就是容易感冒后期阳虚,中期的症状全部加重,手脚冰凉,面色惨白女人出现阳虚的症状的很多,主要是化气不足。
男人有的也会出现阳虚症状,他不是化气不足,而是精亏,就是来源没了女人是有来源,但是转化不利这个时候,女人要温阳,益气如果同时精血也亏,那么要滋阴养血这种人是十分弱的男人发生阳虚,我个人认为,绝大部分是精亏,无源,而不是化气不足要滋阴,益精,养血
如果男人是由于精亏无源造成的阳虚,这个时候你给他温阳,基本就是作死的节奏,病症短期一两天会有效,之后会迅速衰竭,变为更重多数医家,都犯这个病,因为他不懂,他区分不开,是精血无源,还是化气不足糊了巴图,就这样的做法,整死老鼻子人了
男人三十岁往上,五六十岁往下的,以精亏无源为主,必须以滋阴益精为绝对主导,基本不用你去温阳,他自己就会化气而过了六十以上,男女都已化气不足为主都适合温阳,但是最好同时查看阴精是不是充足绝大多数以药方为生的医生,都不懂这个事。就是各种药方给你挨个吃一遍。
如果不懂区分阴精是不是充足,那么他这水平不到中医水平的三分之一。
6.少阴肾的下面是厥阴肝,由厥阴风木主令,厥阴的意思就是,阴已经向阳转化了,阳占的比例已经开始提升了,厥阴经所蕴藏的这部分阳气,我必须得强调,我个人认为,就是胆经的阳气胆的本质就是肝之阳
肝为胆之阴,胆为肝之阳,厥阴肝经产生的这部分阳气,就如胆经,成为少阳经阳气的来源,这部分阳气,就是人体阳气的补充,给人体加足精神头。让人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肝之阳,是真阳,这种阳气如果过剩,人是受不了的。
阳气的能力,是及其强大的,他比热的能力要强大N多倍,阳气对人体是不可缺少的动力来源,但是如果多了,人体也照样受不了这就好比,你把一个三百八十伏电压,加到二百二十伏的电机上,这个电机就会烧坏。人体也是一样。
当厥阴经转化过多的阳气的时候,人体是受不了的,这种就是病是什么病呢,就是阳亢动风注意是阳亢动风,不是虚风内动。很多医生都糊了巴图,他根本都分不明白,甚至他都不知道厥阴经是什么意思,就专门鼓捣俩药方就完事了,这种人我见多了。。呵呵。
阳亢动风,其本质就是被烧的,是被阳气烧的,而不是被热烧的热根本没有能力烧到这种程度当然了,超级大量的医生,他也分不清什么是热,什么是阳气,一天就给你糊了巴图
阳亢动风,导致的症状,是抽搐,强烈的抽搐,这种抽搐时间段,强度大,幅度高往往,亢风之后,还会带来虚风,这个原因就太复杂了,我就不一一说了。虚风的表现是,幅度小,时间长,幅度低。
当然了,不管亢风还是虚风,对人体的损害都是极大的。
我还要提一点,很多医生也分不清内风和外风,一提动风,就两者混淆
甚至,连我最钦佩的清代医家,黄元御,他也分不清这点这也不能怪他,这是时代的局限的问题,他的水平在清代那个时代,已经相当杰出了。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肝主筋,这个筋,表面看不容易病,但是其本质上,造成他病的原因也是很多的,只是他的病往往都不表现在各种病症的初期,而表现在很晚的末期,就是病的很重的时候,或者病的很急很强的时候,才会伤及。
关于肝和筋,内风和外风,亢风和虚风,我还可以谈很多东西,但是等以后吧。不在这浪费篇幅了。
我再提一点,很多医生,他压根就分不清,什么是风,就是告诉他了,他也依旧不懂,就到这种程度这样人多了去了
肝为厥阴经,尽管已经含有部分阳气,其本质仍旧属阴,是以精和血为绝对主导,而以气为辅一旦偏离了这个特征,厥阴经就病了。
肝藏血,藏魂。
肝藏血之精,肾藏阴之精我看待病症,最重要的就是肝肾,我一向重养肝肾。肝肾不病,一切问题都好弄,肝肾病重,其人必死。肝肾亏虚,其人必病。肝肾丰盈,寿禄无限。
肝最大的问题就是,热结,血虚,毒重
但凡是病,只要他能叫病的,都有导致肝脏上述三个问题的趋势,只是程度不同。
但凡是病,都有导致肾脏精亏,气虚的趋势。
所以说,但凡是病,皆有导致肝肾精亏,血虚热重,的趋势这就是一切病的本质。
但凡是病,只要他能叫病的,几乎都能找到肝肾上面的根源甚至连雀斑都可以。
我治病,皆重养肝肾,此为釜底抽薪,而很多医生治病,就玩浅表,那叫扬汤止沸。
肝肾如何养,答曰,足其精微,去其邪热,益其正气,通其经络。
如此而已。
但凡是脏器,主要患于热。但凡是腑器,主要患于寒。
热有虚热,湿热,燥热,寒有湿寒,风寒,阳虚,
谓其曰,夫病者,腑凉脏热之变也。
其治如何,对曰,温腑清脏也。
人类的病,本质上只有寒热,治病即是治寒热。而其用颇多,通其经脉,调其气血。
人的长相,甚至身高,体型,甚至性格,我告诉你,直接由肝肾决定。
一个人的相貌,直接体现他的肝肾状态,
甚至,一个人的富贵,智慧,学识,都有肝肾精气决定。
古人相面,其本质是在相肝肾。哈哈哈
古人相面,任何一个有效的,推论,我都可以用中医理论给与完美的解释。
相术这玩意,就是中医的孙子。
然后人多知之不详,或为乱用,以致崩溃之边缘。
再下亦未得其全貌,而知一二,遂小谈一二。
中医者,入门轻浅,精深极难,必有超凡之理解力,否则学之无益,反受其累。
如得其法门,则为窗纸一层,一通百通,势如破竹。
古之成大医者,皆知其一二也,得其一二,则必成大医,然众多医者,实一二亦未得也。
古之医者得一二而成大医,遂其必有纰漏与其内,先圣仲景亦莫能外之。
后世医家,各得一端,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争论不休,以其尚未通透也。
古之医家,多成于经验之积累,非成于理论之概观统述,以其多限于时世而困于临证,难有宏观。
人体从外而内,分为六经,别于手足,得十二经,此所谓十二正经,纵贯人体,决定人体的一切健康和病变。
大家不要一听经络就是玄而又玄,其实不是,这些都是非常实际,非常实用,言之有物的东西。但是真正能把握其本质的人,太少了,就是治病几十年,就快入土的,他可能也依旧不懂,这都是很正常的。
中医的脏器,同西医不同,不是解刨的器官,而是这条经络的整体,而脏器只是这个条经络上的一个突出的代表而已中医看待健康和病症,更重于这条经络,而相对来说轻于这个器官。
十二正经之外,又有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他们存在大小程度上的渐变,还有更小的浮络和孙络。综合起来,把人体连成一个立体的空间网络。只说到此为止,再说多,都迷糊了。
1.人体最表层,为太阳经,有太阳寒水主令,主要为肤表和浅层皮下组织,面积范围很大。太阳经主要防御外来的邪气,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
太阳经正气充足,防御功能就发挥的良好,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太阳经正气受损,那么邪气就会从太阳经而入,感染人体,最直接的特征就是导致发热,怕寒。
而在中医认为,热在阳经,都是有炎上的趋势的,太阳经的热会随着经络的往复运行,逐渐积累到人体上部,导致热结于头项部,使得这个地方酸痛,胀痛,强痛。
人体肤表感受到外邪热发热,大多数原因是因为风寒之气胜过了肤表的正气,人体会本能的去反抗寒气,这会刺激皮肤毛孔收紧,表现出怕冷。仲景总结太阳经病变总的特点,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邪气感染太阳经,导致人体输送大量的气血到太阳经抗邪,所以表现为脉浮。
2.阳明经在太阳经之下,主要为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连于胃。有阳明燥金主令。阳明经是人体热量主要潜藏的部分,也是免疫系统所在的部分,是防御能力达到最大的部分。
一般的邪气,如果在太阳经挡不住,绝大部分都能挡住在阳明经,而防止邪气入里,进一步伤害人体。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正气要充足,阳明经抗邪,他也是靠正气的,如果正气不足,阳明经也没有能力抗邪,或者能力很弱,邪气就会进一步入里,导致更深的损伤,往往损伤于脏器,给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阳明经抗邪,会调动免疫系统,调动大量的气血参与抗邪,这件事,是很消耗正气的,是很消耗精微的,是会大量化热的,表现为热集结在阳明经。表现为胃热,全身大热,汗出,烧干津液,往往会导致燥屎,肠结。
其实阳明病的最大特点,就是大热,其他都是阳明大热的衍生特点。
如果邪气至阳明,导致阳明大热,其实不算太坏,至少证明这个人的防御能力还是较强的,身体抵抗力较强,身体储备的精微较为充足。往往都能抵抗得住邪气,从而结束病程。
如果邪气入阳明,而没有引起明显阳明大热,这反而是一种坏的信号,证明这个人抵抗能力差,精微储备量少,孱弱,这样是虚弱的表现,是很难抵抗得住邪气的入侵的。当然,如果邪气在阳明之前就被消除掉了,那不能论做体弱,我强调的是在邪气入阳明的情况下而不发大热。
3. 阳明经下面,是少阳经,他的实质器官组织范围更小,基本局限于腹腔,而经络通达周身。少阳经有少阳相火主令。
我非常清楚,大家如果第一次听,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必然是十分困惑的,我我头一次听的时候,我也困惑。不妨先听着,慢慢理解。
少阳相火,其实就是胆经,他是肝之表里,是厥阴向阳转化的结果。
少阳经的本质在于阳,但是是一个相对较弱的阳,是人体诸阳的一种补充,和强化,他的阳气和热量,皆不重,只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少阳经一旦提供的阳气少了,而传达的热多了,这个时候该经就病了。
他导致的结果就是,胆气犯胃,而伤脾,脾胃实际是一家本来由他提供的那部分阳气的补充也没有了,人会缺乏精神头,反而胆气邪盛犯胃,导致口苦,咽干,目眩。这三个结果,皆是少阳经提供的那部分阳气不足,而邪热过重,所造成的。
口苦,咽干,目眩之外,进而还会造成,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这些问题,皆是少阳经阳气不足,而邪热过重。这两者或居其一,或者皆有。
少阳经在抗邪方面,我认为,是没有太多能力的,他往往是被贻害。
抗邪主要集中于太阳经还阳明经,一旦这两经不能抵抗邪气,那基本就是肯定要入里加深了,几乎不可能在少阳经有任何起色,少阳经几乎不具有抗邪能力。
邪气过阳明,则几乎必入三阴,太阴脾,少阴肾,厥阴肝。少阳经在抗邪方面,几乎只能是个看客,往往只能被贻害,而无力抵抗。
邪气入三阴,讲导致人体明显的虚弱。
而邪气在三阳,会导致明显的症状,但是这个时候人体并不虚。
一旦入三阴,则害阳气之来源,从而导致人体变虚。
4.少阳经下面,是太阴脾。由太阴湿土主令。
太阳经有遍布全身的表皮和皮下组织内连膀胱。阳明经有遍布全身的皮下组织和肌肉内连胃。少阳经就没有明显的组织了,而只有器官,越来越趋向人体内部。
脾则主要居于内部,但太阴经通达全身,主要走于足。
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脾,差异很大,我可以这么说,中医的脾是个虚拟概念,范围非常广,跨界脏腑,而西医的脾,在这里面的比例,我个人估计,不足10%的地位。中医脾的概念,几乎囊括了腹腔中下焦的功能主要在于消化吸收是什么你自己合计吧,我就不明确告诉你了。
我再说一次,三阴是没有能力抗邪的,他只能被邪气所害。
邪气对脾的伤害,主要体现在邪气造成的不良后果,给脾带来的影响。比如,湿热,湿寒,以湿为主脾是运化器官,主要管运化水谷,升轻降浊,如果脾病,那么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精微无源。那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导致抗邪无源。
脾病的特点,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导致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湿,或湿热,或湿寒。
那么,人体感邪,为什么会导致湿盛呢这是个非常具有辩证性的问题。
我认为,这种改变,主要来自于少阳经变。
邪气并不能导致湿,而邪气最主要的特点是导致热
邪气造成额外的热,这些热扰乱了人体自身的湿和热的运转系统
邪气侵犯,导致阳明抗邪,导致大量产热,导致热结于肝,导致肝内雍滞,而肝气邪盛,导致传胆,导致胆气邪盛,进而防胃伤脾。
胆气邪盛,防胃伤脾,脾胃属土,土中蕴藏水火之气,胆气邪盛伤土之后,导致土内水火割裂,火上炎而伤胃,进而伤上身,水湿下沉而伤脾,进而伤下身
水火从此割裂,其源于胆气之害也,而胆气之害,其源于热结肝胆也。而热之源,以其阳明抗邪也。而邪之入,以其外卫不周,太阳正虚也。
所以,邪气外感,间接导致了脾湿。
这里我在提一句,人体的精,不能亏,因为水火之气,皆藏于精,如果精亏,那么会直接导致水火割裂,上身火烧,下身湿寒这种人是极容易病的,而且,一旦病了,病情顽固,很难好如果精不亏,那么人很难病,而且,一旦病了,容易治愈甚至,可以自愈这就是精的作用。
这个精不是精子那个精,而是一种精华物质,范围非常广,表现形式也非常多,其中也包括精子的精但更主要的是指,血之精微,身体阴形之精。
5.太阴脾下面,是少阴肾,少阴肾,是最阴的经,太阴脾跨界脏腑,而少阴肾则跨界经脏,由脏而入经。少阴肾有少阴君火主令。
中医的肾,也不是西医的肾,西医的肾在这里能占不足10%中医的肾偏重于少阴经,包括大量的组织,比如,生殖腺,骨和骨髓和脑。
中医的肾主运水藏精而运水的功能只占10%,他主要的功能在于藏精。中医的精,也不是西医那个精子的精,但包括精子,但是范围大得多中医的精,是精华物质的统称,是人体积累的精华
所以,肾属水,才能有少阴君火主令。这个事,非常神奇,一般人初学,是根本学不明白的。就是学多少十年,也照样不明白,也是十分正常的。
中医的肾属水,却以少阴君火主令一般人都不爱提这个事,因为他矛盾,他也糊涂,呵呵,其实是他们没懂。
我就说几句。中医的肾属水,远远不仅仅是矿泉水那个水,如果是那个水,那么西医的肾就和中医的肾是等同的了
中医的肾,更属的是水中真水,是真阴,那肯定有人要问题,那真阴是什么东西,我要是直说他的名字 ,肯定有半懂不懂的人跟我骂架的,我就不直说了但是我告诉你,水中真水,显然的,不是水,但是有水之性
这种真水,是可以化气的,是可以升阳的,他的本质是精,藏于肾中,不是藏于西医那个肾,而是藏于足少阴经。
所以,中医肾真正的功能是运水藏精,化气升阳,并且是人体之元阳(我个人认为是元阳之末稍)。肾之元阳,可以抚养全身的阳气,是阳气的发源地。
中医的肾,内有太极,分左右(我同意分,但不是左右,我只是尊重古人,就不改了),分阴阳。左肾藏精,右肾升阳。
肾中有水火交融,形如太极。左肾属水,右肾属火,水火既济,人才能健康和顺。
外邪一般不直接伤于肾,而伤于精,导致精亏,导致足少阴经精亏。病症特点是,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是六经中最后层次和最危重的阶段,多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少阴病是邪在心肾的病变,分寒化热化二种。
我再提一句,少阴经,其中已经蕴藏了一部分的阳气,所以他才能叫做少阴,但本质特征,属阴,既然属阴,就要以精和血为主导,而不是以气为主导,但是其中含有气,这是肾内阴阳转化的结果,一少部分精和血,化为气,由少阴经注入人体的其他经络,是人体经络阳气的来源,并且称他为元阳。
少阴经,必须是精血多,而气少,否则,该经就病了少阴经的病,初期表现为虚热,这其实是精过耗造成的,手脚会虚热中气表现为气虚,这是元阳来源不足造成的,后期表现为寒化,手足冰凉,这种是严重的阳虚
初期阴虚,虚热,手足心热,夜里尤甚,失眠,入睡困难,易醒,做噩梦多,梦的类型是被追赶,跑,飞,跳中期,气虚,乏力,腰痛,胸闷,气短,开始出现漏尿,遗精,感邪,就是容易感冒后期阳虚,中期的症状全部加重,手脚冰凉,面色惨白女人出现阳虚的症状的很多,主要是化气不足。
男人有的也会出现阳虚症状,他不是化气不足,而是精亏,就是来源没了女人是有来源,但是转化不利这个时候,女人要温阳,益气如果同时精血也亏,那么要滋阴养血这种人是十分弱的男人发生阳虚,我个人认为,绝大部分是精亏,无源,而不是化气不足要滋阴,益精,养血
如果男人是由于精亏无源造成的阳虚,这个时候你给他温阳,基本就是作死的节奏,病症短期一两天会有效,之后会迅速衰竭,变为更重多数医家,都犯这个病,因为他不懂,他区分不开,是精血无源,还是化气不足糊了巴图,就这样的做法,整死老鼻子人了
男人三十岁往上,五六十岁往下的,以精亏无源为主,必须以滋阴益精为绝对主导,基本不用你去温阳,他自己就会化气而过了六十以上,男女都已化气不足为主都适合温阳,但是最好同时查看阴精是不是充足绝大多数以药方为生的医生,都不懂这个事。就是各种药方给你挨个吃一遍。
如果不懂区分阴精是不是充足,那么他这水平不到中医水平的三分之一。
6.少阴肾的下面是厥阴肝,由厥阴风木主令,厥阴的意思就是,阴已经向阳转化了,阳占的比例已经开始提升了,厥阴经所蕴藏的这部分阳气,我必须得强调,我个人认为,就是胆经的阳气胆的本质就是肝之阳
肝为胆之阴,胆为肝之阳,厥阴肝经产生的这部分阳气,就如胆经,成为少阳经阳气的来源,这部分阳气,就是人体阳气的补充,给人体加足精神头。让人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肝之阳,是真阳,这种阳气如果过剩,人是受不了的。
阳气的能力,是及其强大的,他比热的能力要强大N多倍,阳气对人体是不可缺少的动力来源,但是如果多了,人体也照样受不了这就好比,你把一个三百八十伏电压,加到二百二十伏的电机上,这个电机就会烧坏。人体也是一样。
当厥阴经转化过多的阳气的时候,人体是受不了的,这种就是病是什么病呢,就是阳亢动风注意是阳亢动风,不是虚风内动。很多医生都糊了巴图,他根本都分不明白,甚至他都不知道厥阴经是什么意思,就专门鼓捣俩药方就完事了,这种人我见多了。。呵呵。
阳亢动风,其本质就是被烧的,是被阳气烧的,而不是被热烧的热根本没有能力烧到这种程度当然了,超级大量的医生,他也分不清什么是热,什么是阳气,一天就给你糊了巴图
阳亢动风,导致的症状,是抽搐,强烈的抽搐,这种抽搐时间段,强度大,幅度高往往,亢风之后,还会带来虚风,这个原因就太复杂了,我就不一一说了。虚风的表现是,幅度小,时间长,幅度低。
当然了,不管亢风还是虚风,对人体的损害都是极大的。
我还要提一点,很多医生也分不清内风和外风,一提动风,就两者混淆
甚至,连我最钦佩的清代医家,黄元御,他也分不清这点这也不能怪他,这是时代的局限的问题,他的水平在清代那个时代,已经相当杰出了。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肝主筋,这个筋,表面看不容易病,但是其本质上,造成他病的原因也是很多的,只是他的病往往都不表现在各种病症的初期,而表现在很晚的末期,就是病的很重的时候,或者病的很急很强的时候,才会伤及。
关于肝和筋,内风和外风,亢风和虚风,我还可以谈很多东西,但是等以后吧。不在这浪费篇幅了。
我再提一点,很多医生,他压根就分不清,什么是风,就是告诉他了,他也依旧不懂,就到这种程度这样人多了去了
肝为厥阴经,尽管已经含有部分阳气,其本质仍旧属阴,是以精和血为绝对主导,而以气为辅一旦偏离了这个特征,厥阴经就病了。
肝藏血,藏魂。
肝藏血之精,肾藏阴之精我看待病症,最重要的就是肝肾,我一向重养肝肾。肝肾不病,一切问题都好弄,肝肾病重,其人必死。肝肾亏虚,其人必病。肝肾丰盈,寿禄无限。
肝最大的问题就是,热结,血虚,毒重
但凡是病,只要他能叫病的,都有导致肝脏上述三个问题的趋势,只是程度不同。
但凡是病,都有导致肾脏精亏,气虚的趋势。
所以说,但凡是病,皆有导致肝肾精亏,血虚热重,的趋势这就是一切病的本质。
但凡是病,只要他能叫病的,几乎都能找到肝肾上面的根源甚至连雀斑都可以。
我治病,皆重养肝肾,此为釜底抽薪,而很多医生治病,就玩浅表,那叫扬汤止沸。
肝肾如何养,答曰,足其精微,去其邪热,益其正气,通其经络。
如此而已。
但凡是脏器,主要患于热。但凡是腑器,主要患于寒。
热有虚热,湿热,燥热,寒有湿寒,风寒,阳虚,
谓其曰,夫病者,腑凉脏热之变也。
其治如何,对曰,温腑清脏也。
人类的病,本质上只有寒热,治病即是治寒热。而其用颇多,通其经脉,调其气血。
人的长相,甚至身高,体型,甚至性格,我告诉你,直接由肝肾决定。
一个人的相貌,直接体现他的肝肾状态,
甚至,一个人的富贵,智慧,学识,都有肝肾精气决定。
古人相面,其本质是在相肝肾。哈哈哈
古人相面,任何一个有效的,推论,我都可以用中医理论给与完美的解释。
相术这玩意,就是中医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