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临证存疑:面颌部麻木多年及其他

老姬说点,不过,我的性格很直,说错之处敬请谅解。

头部整个有发紧感,有搏动感,觉得晕。——气郁气虚

师傅在上!原谅我这个没用的徒弟吧,您的很多理论让我受益,只是初入医门,尚未能有效的对付大部分病症,实在不好意思。
谢谢师傅的点评,患者再诊时我会参考师傅的意见。
 
个人意见,看中医就别用神经麻木一类的西医术语干扰思维了,当然用下病名无大碍,否则思维凝固,难得其效。

谢谢先生!其实我最怕的就是-担心她目前的症状是中风先兆、、、、
 
我自己试验,双颧骨对应的是紧靠胃部下面的区域面积很小。大约在下脘内1,2寸,具体位置应该就是这里。

对不起! 我的能力似乎理解不来您的理论哦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3-11-30 22:16 编辑

是还是想多磨叽两句:
依照你提供的细节:
1,多年前发现面部(主要是两颧下)麻木不舒服
2,有医生言是面部牙齿神经问题引起,曾经去拔牙一颗(上颌中线向后第4或第5牙)
3,脉弦略沉
4,胃肠不是很差,偶尔有泛酸气逆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是下脘的问题。奇怪你们怎么辩证的哦?

反观所有其他人的回复,辩证都落实不到位置。只是阴阳什么的胡乱一气说说。

我这样的解释还不容易理解吗?

请对照经络图看看循行吧!!!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3-11-30 22:52 编辑

(主要是两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说的这么明白,和你提供的情节有什么不一样的?
 
谢谢恩康老师啊,又麻烦您了,您觉得下次再诊需要侧重那些方面呢?

还是通经活络的药需要多一些。可以考虑,入肝经药,虽说有柴胡,但柴胡,疏肝和升提有力,但,通经活络欠缺。香附,玫瑰花,川牛膝,这些药可以考虑用用看看,供您参考。
 
您好,王老师,一诊的时候学生曾经不留针扎了风府,风池,及后枕部的一些平衡对应穴,但是并没有起效,所

面部麻木西医来讲从三叉神经上考虑。中医方面我的观点是经气郁闭,卫气不能下达而郁于面部。

我百度了几个图片。标红点的是我常常选用的穴位。我取的不是固定的穴位,枕部我取斜方肌头部的起点俯着部位,由外向对侧平刺。面部由耳前一个点分三个方向针刺。


 

附件

面部麻木西医来讲从三叉神经上考虑。中医方面我的观点是经气郁闭,卫气不能下达而郁于面部。

我百度了

好的非常感谢王老师!
 
谢谢先生!其实我最怕的就是-担心她目前的症状是中风先兆、、、、

既然担心这个,为何不试试治疗面部的方剂牵正散呢,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属风痰痹阻经络者,均可加减应用。
 
既然担心这个,为何不试试治疗面部的方剂牵正散呢,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属风痰痹阻经络者

谢谢指导!
“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蘘”方中只差一味白附子哦
 
此乃肝阳上亢,化风内动。宜用天麻钩藤饮加稀俭草30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