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328
- 获得点赞
- 3
- 声望
- 18
第五节:『中医象数4、5、6、8辨证模型现代解释』之一
‘医易同源’与‘辨证施治’现代新识
“阴阳多少划分”
(系统过程周期控制模型)辨证施治核心构建
一、四象五行六运八卦都是‘阴阳多少划分’演化繁衍
㈠‘阴阳多少划分’古代描述事物属性分类方法
上文有论,阴阳学说实质是哲学、自然科学、具体方法学的高度统一、有机贯通。而构建这一哲学、自然科学、具体方法学的高度统一、有机贯通的具体方法(系统框架)核心却在于阴阳之多少划分。前文有论,中医、中华文化本是哲学逻辑构想系统(类似于今天系统控制管理模型),在那遥远的年代,古人不可能有当今现代科学的许多白箱认识,只能按照“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传·系辞》构建援物比类思辩主义的(系统)黑箱,按照阴阳之中又有阴阳的理论(整体系统多层次观),古人把一个事物阳多的方面称之为太阳(又名老阳、巨阳),阳少的方面称之为少阳,把阴多的方面称之为太阴(又名老阴、巨阴),阴少的方面称之为少阴,合而称之为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进而又把极端鼎盛之阳称之为阳明(‘两阳相叠加为之阳明’),又把极端将绝之阴称之为厥阴(‘阴之将尽,阴阳不相顺接者为之厥阴’),合而称之为六经或六运(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首先是一种古代描述事物属性的简单分类方法,此《素问·天元纪大论》言:“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
㈡类似于“自相似”“无穷嵌套”等观念原始表达
又因为复杂事物矛盾之中又包涵着矛盾,阴阳之中又有阴阳(类似于现代系统“全息论”“部分包涵整体”“自相似”“无穷嵌套”等观念的原始表达,“析离原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一。)按《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应万物。”将四象用阴阳又分为天之四象和地之四象,合为八卦。进而八卦之中再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384爻六十四卦的双重三结构)、一百二十八卦、……以至于无穷。每卦连爻都配以相应的卦辞、爻辞,描述与该卦所对应事物在更大事件范围(系统)中的属性、运动过程状态(标志阴阳多少、盛衰、消长、判断进退,转归、预后)用以度势,使四象(阴阳之多少)以八卦符号(数)形式得以体现。故易学界有人认为,今之‘象数本义’实在是由于宋代易学家刘牧认为:“八卦源于四象,而四象源于数(象由数生)。”(象为形、以数(卦)记,数(卦)为质、为象(阴阳多少)量之符号。)并自言“采天地(阴阳)之数、点之成图”造太极、两仪、四象、天地之数、大衍之数、河图、洛书等共五十五幅,其中通过第49幅以下《河图》《河图天地之数》《河图四象图》《河图八卦图》说明了《河图》与四象、八卦之关系。后经朱熹等人的权威,黑白点阵才被“公认”是伏羲时代出于黄河流域、并用来占卜画卦之《河图》。(注:易学之争不是本文之目的,不作展开。)
㈢四时、五行、八卦都是‘阴阳多少’划分座标系
中医象数文化本质上是以‘气’一元论思想为核心,以‘阴阳多少’(量度)划分座标,把四时、五行、六经、八卦纳入阴阳范畴,用以解释、描述事物在系统中连续发展变化的状态和过程。四象、八卦如此,五行亦如此。如《子华子·北宫意向》云:“夫天降一气,则五气随之,寄备于阴阳,合气而成体。故有太阳有少阳,有太阴有少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故阳中之阳者,火是也。阴中之阴者,水是也。阳中之阴者,木是也。阴中之阳者,金是也。土居二气中间,以治四维,在阴而阴,在阳而阳。故物非土不成,人非土不生。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动以散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湿,湿生土。”又《云芨七签》云:“阴阳自少而老,而分为五行,少阳成木,老阳成火,少阴成金,老阴成水,阴阳居中成土,参而合之,而成夫妇。……故品物得成焉。”可见五行之气同四象、八卦一样,本就是对一个整体(系统)阴阳两气之多少的再划分,以其阴和阳的强度(或量度)所谓‘老’‘少’差异而区分之。
二、阴阳多少划分描述一切事物运动周期变化基础建筑
㈠划分初生.上升.鼎盛.转折.下降.衰亡六个阶段
天有一年四季,月有钩弦望朔,人有生长老死,佛家有生住异灭四相。因为任何事物(系统)都在运动变化,系统与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系统存在的方式(易者变也),任何事物运动发展变化乃至衰亡的过程,都可以划分为初生、上升、鼎盛、转折、下降、衰亡六个阶段(易者不变、规律不变),将之于对应于六运,少阳-初生、太阳-上升、阳明-鼎盛、太阴-转折、少阴-下降、厥阴-衰亡;对应于四象(四时),少阳-初生(春、生)、太阳-上升(夏、长、合并阳明-鼎盛)、太阴-转折(长夏、化)、少阴-下降(秋、收)、厥阴-衰亡(冬、藏),注:习惯四时无长夏;对应于五运,木-初生(生)、火-上升(王、长)、土-转折(休、壮)、金-下降(囚、老)、水-衰亡(死、已);此《素问·六节藏象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作为一种开放系统生命周期描述,其是标志多少、盛衰、消长、判断进退,转归、预后的符号,四时、五行、六运俱是其阴阳之多少(过程周期变化)的相对简约阶段标志(易者简也)。由此用阴阳消长规律来揭示描述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周期变化)。
㈡五运六气亦把四季划分为六个过程周期阶段
在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中,通常把一年划分为六气。每年的主气,分成六步,形成了六个自然天气季节。它们是:
[td=1,1,69]初之气:
[td=1,1,205]1月20日大寒-3月21日春分
为厥阴风木,
[td=1,1,228]其时大地复苏,东风拂煦,草木萌动,生机勃发,一派和平景象。
[td=1,1,69]二之气:
[td=1,1,205]3月21日春分-5月21日小满为少阴君火,
[td=1,1,228]其时气候温暖,舒适宜人,万物竞发,欣欣向荣,一派热闹景象。
[td=1,1,69]三之气:
[td=1,1,205]5月21日小满-7月23日大暑为少阳相火,
[td=1,1,228]其时气候炎热,暑气逼人,万物繁茂,生机旺盛,一派丰满景象。
[td=1,1,69]四之气:
[td=1,1,205]7月23日大暑-9月23日秋分为太阴湿土,
[td=1,1,228]其时气候潮湿,雨量增多,万物充盈,形体丰硕,一派充实景象。
[td=1,1,69]五之气:
[td=1,1,205]9月23日秋分-11月21日小雪为阳明燥金,
[td=1,1,228]其时气候凉爽,秋风阵阵,万物苍劲,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
[td=1,1,69]六之气:
[td=1,1,205]11月21日小雪-1月20日大寒为太阳寒水,
[td=1,1,228]其时气候寒凉,北风萧萧,万物归藏,大地阴凝,一派沉寂景象。
此《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氛,时化之常也;……”。“六气为之时,四时为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即六个自然节气为一个自然时段,通常称之为春夏秋冬四季,共同构成一个周期循环。俨然一个变化规律过程周期之描述。
㈢生克乘侮、胜复有余不足皆过程周期顺逆描述
由此《黄帝内经》言:“故阴阳四时者(运动周期变化),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生命现象过程周期与自然气化过程周期同步则苛疾不起,反之则疾病灾害生)。
相生-顺应周期变化者为相生。如木生火者,春尽夏来,夏从春生;火生土者,夏之季月,长夏从夏生;土生金者,长夏尽秋来,秋从长夏来;金生水来,秋尽冬来,冬从秋来;
水生木者,冬尽春来,春从冬来。
相克-阻碍周期变化者为相克。如春行秋令,春萌乍达,萧杀之气加之(金克木),春之功用败矣;夏行冬令,严寒折盛热,闭不得发(水克火),长养之功隳矣;秋行夏令,收束不得,发泄无余(火克金),秀不实矣;冬见长夏郁蒸之气,寒水不冰,当收反泄(土克水),盖藏竭矣;长夏为夏至阴生之候,行春令(木克土),则阳亢不和矣。
胜复-违逆周期变化者为胜复。未至而至者为‘有余’,有余者偏胜之‘胜’也。如春行夏令,谓夏气未当至而至,夏气偏胜有余;至而不至者为‘不足’,不足者被其制者所约反应为‘复’。如春行冬令,谓春气当至而未至,春气不足,春之所不胜,秋之萧杀来复;由此类推,五行胜复‘子复母仇’、相乘、相侮皆‘有余’‘不足’周期变化紊乱之果。
《素问·五运行大论》五运六气所谓“上下相构,寒暑相临”变化之顺逆,皆是此“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阴阳多少变化过程周期顺逆之描述。
㈣易经八卦同样也是描述事物运动周期变化
同理,易经八卦阴阳多少之划分同样也是为了描述事物的运动周期变化。《周易·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医易同源’与‘辨证施治’现代新识
“阴阳多少划分”
(系统过程周期控制模型)辨证施治核心构建
一、四象五行六运八卦都是‘阴阳多少划分’演化繁衍
㈠‘阴阳多少划分’古代描述事物属性分类方法
上文有论,阴阳学说实质是哲学、自然科学、具体方法学的高度统一、有机贯通。而构建这一哲学、自然科学、具体方法学的高度统一、有机贯通的具体方法(系统框架)核心却在于阴阳之多少划分。前文有论,中医、中华文化本是哲学逻辑构想系统(类似于今天系统控制管理模型),在那遥远的年代,古人不可能有当今现代科学的许多白箱认识,只能按照“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传·系辞》构建援物比类思辩主义的(系统)黑箱,按照阴阳之中又有阴阳的理论(整体系统多层次观),古人把一个事物阳多的方面称之为太阳(又名老阳、巨阳),阳少的方面称之为少阳,把阴多的方面称之为太阴(又名老阴、巨阴),阴少的方面称之为少阴,合而称之为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进而又把极端鼎盛之阳称之为阳明(‘两阳相叠加为之阳明’),又把极端将绝之阴称之为厥阴(‘阴之将尽,阴阳不相顺接者为之厥阴’),合而称之为六经或六运(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首先是一种古代描述事物属性的简单分类方法,此《素问·天元纪大论》言:“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
㈡类似于“自相似”“无穷嵌套”等观念原始表达
又因为复杂事物矛盾之中又包涵着矛盾,阴阳之中又有阴阳(类似于现代系统“全息论”“部分包涵整体”“自相似”“无穷嵌套”等观念的原始表达,“析离原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一。)按《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应万物。”将四象用阴阳又分为天之四象和地之四象,合为八卦。进而八卦之中再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384爻六十四卦的双重三结构)、一百二十八卦、……以至于无穷。每卦连爻都配以相应的卦辞、爻辞,描述与该卦所对应事物在更大事件范围(系统)中的属性、运动过程状态(标志阴阳多少、盛衰、消长、判断进退,转归、预后)用以度势,使四象(阴阳之多少)以八卦符号(数)形式得以体现。故易学界有人认为,今之‘象数本义’实在是由于宋代易学家刘牧认为:“八卦源于四象,而四象源于数(象由数生)。”(象为形、以数(卦)记,数(卦)为质、为象(阴阳多少)量之符号。)并自言“采天地(阴阳)之数、点之成图”造太极、两仪、四象、天地之数、大衍之数、河图、洛书等共五十五幅,其中通过第49幅以下《河图》《河图天地之数》《河图四象图》《河图八卦图》说明了《河图》与四象、八卦之关系。后经朱熹等人的权威,黑白点阵才被“公认”是伏羲时代出于黄河流域、并用来占卜画卦之《河图》。(注:易学之争不是本文之目的,不作展开。)
㈢四时、五行、八卦都是‘阴阳多少’划分座标系
中医象数文化本质上是以‘气’一元论思想为核心,以‘阴阳多少’(量度)划分座标,把四时、五行、六经、八卦纳入阴阳范畴,用以解释、描述事物在系统中连续发展变化的状态和过程。四象、八卦如此,五行亦如此。如《子华子·北宫意向》云:“夫天降一气,则五气随之,寄备于阴阳,合气而成体。故有太阳有少阳,有太阴有少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故阳中之阳者,火是也。阴中之阴者,水是也。阳中之阴者,木是也。阴中之阳者,金是也。土居二气中间,以治四维,在阴而阴,在阳而阳。故物非土不成,人非土不生。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动以散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湿,湿生土。”又《云芨七签》云:“阴阳自少而老,而分为五行,少阳成木,老阳成火,少阴成金,老阴成水,阴阳居中成土,参而合之,而成夫妇。……故品物得成焉。”可见五行之气同四象、八卦一样,本就是对一个整体(系统)阴阳两气之多少的再划分,以其阴和阳的强度(或量度)所谓‘老’‘少’差异而区分之。
二、阴阳多少划分描述一切事物运动周期变化基础建筑
㈠划分初生.上升.鼎盛.转折.下降.衰亡六个阶段
天有一年四季,月有钩弦望朔,人有生长老死,佛家有生住异灭四相。因为任何事物(系统)都在运动变化,系统与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系统存在的方式(易者变也),任何事物运动发展变化乃至衰亡的过程,都可以划分为初生、上升、鼎盛、转折、下降、衰亡六个阶段(易者不变、规律不变),将之于对应于六运,少阳-初生、太阳-上升、阳明-鼎盛、太阴-转折、少阴-下降、厥阴-衰亡;对应于四象(四时),少阳-初生(春、生)、太阳-上升(夏、长、合并阳明-鼎盛)、太阴-转折(长夏、化)、少阴-下降(秋、收)、厥阴-衰亡(冬、藏),注:习惯四时无长夏;对应于五运,木-初生(生)、火-上升(王、长)、土-转折(休、壮)、金-下降(囚、老)、水-衰亡(死、已);此《素问·六节藏象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作为一种开放系统生命周期描述,其是标志多少、盛衰、消长、判断进退,转归、预后的符号,四时、五行、六运俱是其阴阳之多少(过程周期变化)的相对简约阶段标志(易者简也)。由此用阴阳消长规律来揭示描述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周期变化)。
㈡五运六气亦把四季划分为六个过程周期阶段
在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中,通常把一年划分为六气。每年的主气,分成六步,形成了六个自然天气季节。它们是:
[td=1,1,69]初之气:
[td=1,1,205]1月20日大寒-3月21日春分
为厥阴风木,
[td=1,1,228]其时大地复苏,东风拂煦,草木萌动,生机勃发,一派和平景象。
[td=1,1,69]二之气:
[td=1,1,205]3月21日春分-5月21日小满为少阴君火,
[td=1,1,228]其时气候温暖,舒适宜人,万物竞发,欣欣向荣,一派热闹景象。
[td=1,1,69]三之气:
[td=1,1,205]5月21日小满-7月23日大暑为少阳相火,
[td=1,1,228]其时气候炎热,暑气逼人,万物繁茂,生机旺盛,一派丰满景象。
[td=1,1,69]四之气:
[td=1,1,205]7月23日大暑-9月23日秋分为太阴湿土,
[td=1,1,228]其时气候潮湿,雨量增多,万物充盈,形体丰硕,一派充实景象。
[td=1,1,69]五之气:
[td=1,1,205]9月23日秋分-11月21日小雪为阳明燥金,
[td=1,1,228]其时气候凉爽,秋风阵阵,万物苍劲,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
[td=1,1,69]六之气:
[td=1,1,205]11月21日小雪-1月20日大寒为太阳寒水,
[td=1,1,228]其时气候寒凉,北风萧萧,万物归藏,大地阴凝,一派沉寂景象。
此《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氛,时化之常也;……”。“六气为之时,四时为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即六个自然节气为一个自然时段,通常称之为春夏秋冬四季,共同构成一个周期循环。俨然一个变化规律过程周期之描述。
㈢生克乘侮、胜复有余不足皆过程周期顺逆描述
由此《黄帝内经》言:“故阴阳四时者(运动周期变化),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生命现象过程周期与自然气化过程周期同步则苛疾不起,反之则疾病灾害生)。
相生-顺应周期变化者为相生。如木生火者,春尽夏来,夏从春生;火生土者,夏之季月,长夏从夏生;土生金者,长夏尽秋来,秋从长夏来;金生水来,秋尽冬来,冬从秋来;
水生木者,冬尽春来,春从冬来。
相克-阻碍周期变化者为相克。如春行秋令,春萌乍达,萧杀之气加之(金克木),春之功用败矣;夏行冬令,严寒折盛热,闭不得发(水克火),长养之功隳矣;秋行夏令,收束不得,发泄无余(火克金),秀不实矣;冬见长夏郁蒸之气,寒水不冰,当收反泄(土克水),盖藏竭矣;长夏为夏至阴生之候,行春令(木克土),则阳亢不和矣。
胜复-违逆周期变化者为胜复。未至而至者为‘有余’,有余者偏胜之‘胜’也。如春行夏令,谓夏气未当至而至,夏气偏胜有余;至而不至者为‘不足’,不足者被其制者所约反应为‘复’。如春行冬令,谓春气当至而未至,春气不足,春之所不胜,秋之萧杀来复;由此类推,五行胜复‘子复母仇’、相乘、相侮皆‘有余’‘不足’周期变化紊乱之果。
《素问·五运行大论》五运六气所谓“上下相构,寒暑相临”变化之顺逆,皆是此“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阴阳多少变化过程周期顺逆之描述。
㈣易经八卦同样也是描述事物运动周期变化
同理,易经八卦阴阳多少之划分同样也是为了描述事物的运动周期变化。《周易·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