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唐容川开创的中西医理汇通或是中医理论的出路

石人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2/09
帖子
868
获得点赞
5
声望
18
年龄
13
中医历来缺少统一的基础理论,虽有素问,伤寒杂病论等公认经典,奈何晦涩难通,且年代久远,多有传抄错漏。后世医家,各呈其说,如盲人摸象,虽各有所得,然未窥全貌,真能继古圣绝学者难得一见。
清唐容川氏著作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较好地将西方实证医学理论与中医的医理汇通印证,值得一读,或是建立中医基础理论的出路。古人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今日之中医,若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拒绝吸收新生事物,只是在古人的书堆里和自己的大脑里臆想猜测,恐怕路会越走越窄的。
其实唐容川之后,有不少明医都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中西医汇通的基础之上,如曹颖甫,余无言、张锡纯等。今人倪海厦更是继承了唐的中西医汇理论通而青出于蓝。
个人以为,今天需要建立的中医理论模型,应该是通俗易懂的,逻辑充分,且与西医经验证的医理相互印证圆融无碍的,而不应再是之乎者也,谈玄说妙,故作高深。
 
中医,啥理论也白搭

都是思辨的,无法实证的,现在发展逻辑无法应用的~
 


中国人最缺少的就是逻辑和实证。
 
丹参滴丸

是中药制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改汤药丸药变成细胞给药~

结果,丹参滴丸进入了美国药典~

有时候中药治病效果是非常好的

就是中医理论在里面给捣乱,让人们无法采用实证的方法相信~!
 


有时疗效很好,远远好于西医。
但是,如何规范操作,知识管理、传承是个大问题。
西医强大的地方在于规范操作,护理、手术等。每个药的用法都有严格的验证和操作规范。这就保证了张三和李四的操作基本相同。
但西医的弱点也有,很多病确实是治标不治本。如高血压,发明个药舒张血管,但并没有解决血压大产生的机制。瘤子,割了,但并没有解决产生瘤子的机制,所以割了很多时候也没用。
 
例如:木克土,金克木,用西医的人体生理学怎么来认识?应该解决这些问题,中西医就能够汇通。
 
中西医,是绝对无法融合的,两个方向相反发展形式的理论~!
 


赞同,中西医结合就是个怪胎!
 


从中西医的发展机制看

中医是一种文化

西医是一种技术

文化,是以保守,传统,顽固,封闭为特征的

技术,是以探索,创新,革命,开放为特征的

完全是两种带有根本性不同的东西~~
 
学习中国文化,深入理解中医.理解了解才能发扬光大.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不是发扬中医,是断章取义,不会有好的结果.
 


瞅瞅,你们中医整天吱哇吱哇不准别人说中医一点缺点

可是,连中医本身的文化属性都看不到

就是觉得中医西医往一起搞不对劲,搞不到一起

啥原因?

不知道~!!

爱好者,更看得明白些呀~~
 
中医自古是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有些方子和技巧秘密不宣,书籍上也找不到,所谓的家传气死名医。比较的局限性
现在的国家有点重视了,中医教育是好多学生圈起来养,
理论书籍众多,实践严重缺乏的境地。
导致一部分学生肚子里一大堆理伦,夸夸奇谈
但到了临床就一脑子浆糊。
临床不出效果,没的钱哪,就转西医了。

每年毕业好多学生
现在有几个中医学生毕业一直从事中医?
估计不多
是现代中医教育的悲哀啊
看来现代中医教育的道路还是在探索中前进.
 


中西结合,要看怎么结合,不是简单地用西医的理论来指导中医。
曹颖甫、余无言、倪海厦等人皆是中西医理互参的伤寒大家。唐容川、张锡纯也都是一代大家。
本坛林盛进老师,也是中西医理互参,其水运血运及对药物功用的理解,也皆参以西医理论。可以看看他的医案,也可说是疗效卓著。
 


传统文化或所谓国学爱好者的通病就是盲目崇古,固步自封,井底之蛙,完全没有科学实证的精神。
 


中医属于文化的范畴,崇古,复古,嘴上天天古~!!
 
中医经典以言简意赅著称,给人的遐想空间太多,见仁见智犹如鲁迅评《红楼梦》。中医不以封闭为传统,看看中药有多少外国药就可知,故步自封的是我们而不是古人。当下中西医结合的不是很理想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理念上的转变和理论上的突破。混血儿大多是很漂亮的,两个不同科目间的研究是最容易出成绩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