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琴经验点滴
张友琴(1911年~),男,上海市川沙人。主任中医师。张氏出身中医世家,祖父、父亲均为当地名中医。少年时,张氏即接受了中医启蒙教育,14岁(1925年)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习,二年后又转入上海中国医学院,先后师从秦伯未、严苍山等先生。毕业后先在川沙、浦东等地行医,后移居沪上,悬壶之余,又任教于中国医学院,担任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全国解放后,服务于上海第二十二棉纺织厂(申新九厂)。曾任普陀区政协常委、副秘书长。1981年受聘为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
张氏世医传家,幼承庭训,及长,进入医校学习系统理论知识,并师从沪上多位名医,深得薪传。悬壶济世数十年,对内、外、喉、皮肤等科疾病的诊治均有心得。曾发表“金匮痉病与时疫”等论文。
学术经验
一、精调理,善护阴液。张老擅长内科调理,临证时十分重视调整阴阳的平衡。他对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十分推崇。认为,人身功能之正常,总在于阴阳两者的动态平衡中。有形之阴血乃是无形功能活动的生理基础,人体各部的机能运动和精神表现均有赖于阴血的奉养。而阴血的生成又有赖于先天肾精和后天脾胃。生活中人们每每恣情纵欲,败竭肾精;或暴食豪饮,损伤脾胃以致阴血化生乏源。同时又常因思虑过甚,久病多产,劳力伤形,七情郁怒等等因素而耗伤精血,故曰阴血“难成易耗”,这就是临床上阴虚血虚者往往多于阳虚者的原因。因此,张老在临证时比较注意调整阴阳,尤其注重固护阴液。张氏护阴有其一定法则,即未虚者用甘润养阴法,已虚者用滋阴填精法。用药方面,温阳多用附子、菟丝子、仙灵脾、仙茅等;补阴多用生熟地、玄参、麦冬、二至等,若为肺阴不足选加沙参、玉竹;肝肾阴亏选加山萸肉、桑椹;胃阴虚弱选加花粉、石斛。此外,平时常嘱病人要善于生活起居的摄护保养,亦强调食疗的作用。曾治一产后虚弱的病人,因有中寒腹泻,舌淡苔腻等表现,而辨为产后阳虚,先用附片、煨姜等回阳止泻,但效果不显。考虑产后不但气虚阳弱,精血尤亏,若单纯补阳,阳无阴则不长,故在加用鹿茸助复阳气的同时,又用旱莲、女贞、萸肉、麦冬补其阴,人参、五味养其气,当归、芍药补其血。如此治疗,病人的各种症状逐渐改善,体质明显好转。
二、治皮肤,宜用清利。张老对一些难治性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以及痤疮、玫瑰糠疹、红斑狼疮等病的诊治均有不少临床经验。他认为,皮肤疾病的发生多由于湿、热、瘀等邪作祟,其中尤与湿邪最为有关。湿邪粘腻缠绵,最易郁滞气机,阻扰气血运行,从而衍生湿热或瘀血等病理情况。湿、热、瘀邪内扰气血,外熏肌肤,则可发生皮肤疾患。所以化湿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是张老治疗皮肤病最常用的方法。张老还有一个见解:现代医学无“湿”的病理概念,故对于湿邪为病多无相应的办法。而中医见湿利湿,有关祛湿的中药多达十余种,根据临床不同情况可随意选用,再加上其他药物及方法的配合,对不少较顽固的皮肤疾病多可以取得较满意疗效。他治疗皮肤病常用三管齐下的方法,即内服、外洗加局部用药。内服中药是利用药性功能祛除体内的湿、热、瘀等致病之邪,调节机体的内在环境,增强抗病御疾的能力。外洗是用具有杀菌解毒的中草药煎汤,洗涤患部及全身,以帮助内服药达到局部治疗作用。而局部用药是为了达到多次治疗,持续作用的目的。处方用药多以三妙饮或萆薢分消饮为基本方加减,对于一些较为顽固的疾病,张老在处方中常配伍重镇搜风的贝石类药或虫类药,如磁石、牡蛎、珍珠母以及蜈蚣、全蝎、地龙、干蟾、乌梢蛇等。若病人热势焮盛,则用水牛角、赤芍、板蓝根、玄参、忍冬藤、蒲公英、金银花等大剂清热解毒。
验方选介
张老业医60余年,学验俱丰,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方剂。他临症处方有一定规律,每方必为15味药,多由数组药物按君臣佐使组成。以下介绍二首皮肤科常用方剂:
一、三花二皮双叶饮
组成:金银花15g,菊花10g,连翘10g,枇杷叶10g,桑叶10g,野菊花15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地肤子12g,白藓皮12g,苦参10g,黄芩10g,甘草6g。
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按:用本方治疗头面部的痤疮、脂溢性皮炎以及虫咬皮炎、过敏性皮炎等均有较好效果。皮损色鲜红,痛痒较甚者,加生地、赤芍、土茯苓、干蟾皮、乌梢蛇;大便秘结者,加羊蹄根;皮脂分泌较多者,加赤石脂、生煅牡蛎;皮损色紫或暗者,加红花、桃仁。除服用外,也可用药液熏洗或搽洗。
二、凉血解毒汤
组成:大生地30g,赤芍12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板蓝根30g,金银花15g,连翘10g,水牛角40g,黄芩10g,焦山栀10g,土茯苓30g,玄参15g,麦冬10g,蛇舌草30g,生甘草6g。
主治:红斑狼疮、天疱疮、银屑病、皮肌炎等属于热毒炽盛,皮损焮红,痒痛肿胀者。
按:本方系犀角地黄汤化裁,临床多用于起病急,病势重,热毒较盛的病人。方中忍冬藤、板蓝根、蒲公英合生地、赤芍二组药同用,经临床证明有降低血沉的作用。使用本方对于减少激素用量以及减缓使用激素后的副作用有一定效果。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热象较重者,加泽泻、萆薢、车前子;大便秘结,加羊蹄根或大黄;搔痒剧烈,加蜈蚣、地龙、磁石;皮肤角化较重,皮屑多者,加当归、炙甲片;有瘀血表现者,加丹参、红花、桃仁。若经治疗病情得以控制,应酌情予以养阴益气扶脾等善后治疗。
张友琴(1911年~),男,上海市川沙人。主任中医师。张氏出身中医世家,祖父、父亲均为当地名中医。少年时,张氏即接受了中医启蒙教育,14岁(1925年)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习,二年后又转入上海中国医学院,先后师从秦伯未、严苍山等先生。毕业后先在川沙、浦东等地行医,后移居沪上,悬壶之余,又任教于中国医学院,担任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全国解放后,服务于上海第二十二棉纺织厂(申新九厂)。曾任普陀区政协常委、副秘书长。1981年受聘为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
张氏世医传家,幼承庭训,及长,进入医校学习系统理论知识,并师从沪上多位名医,深得薪传。悬壶济世数十年,对内、外、喉、皮肤等科疾病的诊治均有心得。曾发表“金匮痉病与时疫”等论文。
学术经验
一、精调理,善护阴液。张老擅长内科调理,临证时十分重视调整阴阳的平衡。他对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十分推崇。认为,人身功能之正常,总在于阴阳两者的动态平衡中。有形之阴血乃是无形功能活动的生理基础,人体各部的机能运动和精神表现均有赖于阴血的奉养。而阴血的生成又有赖于先天肾精和后天脾胃。生活中人们每每恣情纵欲,败竭肾精;或暴食豪饮,损伤脾胃以致阴血化生乏源。同时又常因思虑过甚,久病多产,劳力伤形,七情郁怒等等因素而耗伤精血,故曰阴血“难成易耗”,这就是临床上阴虚血虚者往往多于阳虚者的原因。因此,张老在临证时比较注意调整阴阳,尤其注重固护阴液。张氏护阴有其一定法则,即未虚者用甘润养阴法,已虚者用滋阴填精法。用药方面,温阳多用附子、菟丝子、仙灵脾、仙茅等;补阴多用生熟地、玄参、麦冬、二至等,若为肺阴不足选加沙参、玉竹;肝肾阴亏选加山萸肉、桑椹;胃阴虚弱选加花粉、石斛。此外,平时常嘱病人要善于生活起居的摄护保养,亦强调食疗的作用。曾治一产后虚弱的病人,因有中寒腹泻,舌淡苔腻等表现,而辨为产后阳虚,先用附片、煨姜等回阳止泻,但效果不显。考虑产后不但气虚阳弱,精血尤亏,若单纯补阳,阳无阴则不长,故在加用鹿茸助复阳气的同时,又用旱莲、女贞、萸肉、麦冬补其阴,人参、五味养其气,当归、芍药补其血。如此治疗,病人的各种症状逐渐改善,体质明显好转。
二、治皮肤,宜用清利。张老对一些难治性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以及痤疮、玫瑰糠疹、红斑狼疮等病的诊治均有不少临床经验。他认为,皮肤疾病的发生多由于湿、热、瘀等邪作祟,其中尤与湿邪最为有关。湿邪粘腻缠绵,最易郁滞气机,阻扰气血运行,从而衍生湿热或瘀血等病理情况。湿、热、瘀邪内扰气血,外熏肌肤,则可发生皮肤疾患。所以化湿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是张老治疗皮肤病最常用的方法。张老还有一个见解:现代医学无“湿”的病理概念,故对于湿邪为病多无相应的办法。而中医见湿利湿,有关祛湿的中药多达十余种,根据临床不同情况可随意选用,再加上其他药物及方法的配合,对不少较顽固的皮肤疾病多可以取得较满意疗效。他治疗皮肤病常用三管齐下的方法,即内服、外洗加局部用药。内服中药是利用药性功能祛除体内的湿、热、瘀等致病之邪,调节机体的内在环境,增强抗病御疾的能力。外洗是用具有杀菌解毒的中草药煎汤,洗涤患部及全身,以帮助内服药达到局部治疗作用。而局部用药是为了达到多次治疗,持续作用的目的。处方用药多以三妙饮或萆薢分消饮为基本方加减,对于一些较为顽固的疾病,张老在处方中常配伍重镇搜风的贝石类药或虫类药,如磁石、牡蛎、珍珠母以及蜈蚣、全蝎、地龙、干蟾、乌梢蛇等。若病人热势焮盛,则用水牛角、赤芍、板蓝根、玄参、忍冬藤、蒲公英、金银花等大剂清热解毒。
验方选介
张老业医60余年,学验俱丰,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方剂。他临症处方有一定规律,每方必为15味药,多由数组药物按君臣佐使组成。以下介绍二首皮肤科常用方剂:
一、三花二皮双叶饮
组成:金银花15g,菊花10g,连翘10g,枇杷叶10g,桑叶10g,野菊花15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地肤子12g,白藓皮12g,苦参10g,黄芩10g,甘草6g。
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按:用本方治疗头面部的痤疮、脂溢性皮炎以及虫咬皮炎、过敏性皮炎等均有较好效果。皮损色鲜红,痛痒较甚者,加生地、赤芍、土茯苓、干蟾皮、乌梢蛇;大便秘结者,加羊蹄根;皮脂分泌较多者,加赤石脂、生煅牡蛎;皮损色紫或暗者,加红花、桃仁。除服用外,也可用药液熏洗或搽洗。
二、凉血解毒汤
组成:大生地30g,赤芍12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板蓝根30g,金银花15g,连翘10g,水牛角40g,黄芩10g,焦山栀10g,土茯苓30g,玄参15g,麦冬10g,蛇舌草30g,生甘草6g。
主治:红斑狼疮、天疱疮、银屑病、皮肌炎等属于热毒炽盛,皮损焮红,痒痛肿胀者。
按:本方系犀角地黄汤化裁,临床多用于起病急,病势重,热毒较盛的病人。方中忍冬藤、板蓝根、蒲公英合生地、赤芍二组药同用,经临床证明有降低血沉的作用。使用本方对于减少激素用量以及减缓使用激素后的副作用有一定效果。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热象较重者,加泽泻、萆薢、车前子;大便秘结,加羊蹄根或大黄;搔痒剧烈,加蜈蚣、地龙、磁石;皮肤角化较重,皮屑多者,加当归、炙甲片;有瘀血表现者,加丹参、红花、桃仁。若经治疗病情得以控制,应酌情予以养阴益气扶脾等善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