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几个疑问

紫烟居士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6/03
帖子
56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35
黄帝内经云“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又云“热胜则肿,寒胜则浮”为什么不是寒胜则肿?
“秋伤于湿,东生咳嗽“ 秋天不是易感受燥邪吗?为何伤于湿?
内经“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何解?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1、黄帝内经云“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又云“热胜则肿,寒胜则浮”为什么不是寒胜则肿?
--这个,我也不知,请老师们来解释吧?
2、“秋伤于湿,东生咳嗽“ 秋天不是易感受燥邪吗?为何伤于湿?
-他这句话是解释冬天咳嗽的起因,是因为在秋天时受伤于湿。四级都有主令和其他诸邪的。 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个是四季的主要当令。但其他不当令的邪气也是存在的。
3、内经“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何解?
-病人感觉身体像火炭烧一样的热痛,可以采用中医八法的汗法进行治疗,让病人出汗,就可以解决此病。
 
热涨冷缩吧,热胜则肿。是不是我理解的太肤浅了?
 
回1#
黄帝内经云“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又云“热胜则肿,寒胜则浮”为什么不是寒胜则肿?
寒伤形,热伤气。形者,和阴也;气者,和阳也。寒甚有伤于形,热甚伤夺其气。
气伤痛,卫气行于肌肤之中,邪气客于肌肤,壅遏卫气,迫于分肉,不通则痛。形伤肿,形被邪伤,羁留不去故肿。
热胜则肿,是指热因之肿红肿高大;寒胜则浮,古浮、跗同用,即跗着于骨,类今之跗骨疽寒胜之类也。
 
我理解是:内经中大量的情况必须理解为“有一种情况是这样的”。
 
回复 2# 董兴辉


多谢指教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不理解为 因为热而汗出,汗出而阳气耗散呢?
 
回复 4# 李兴太


意思是上一句的“肿”和下一句的“肿”可以分开来理解吗?只是两种情况吗?
 
回复 4# 李兴太


意思是上一句的“肿”和下一句的“肿”可以分开来理解吗?只是两种情况吗?
 
回复 6# 紫烟居士


这个应该要联系上下文来考虑的,他先说的是身体的状况,后面说的汗出,应该是指治疗方法的。
当然,这个也只是我的看法。
希望大家多参加讨论。
 
回8#
热胜则肿,好理解。
寒胜则浮,是指寒邪跗于形,与前文寒伤形对应,至于跗于那个部位,临证确定,我说跗骨疽寒胜之类也,只是举例而已。
 
回6#
此段话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蟠炭,汗出而散。”因为此二语出现在暑病这样一个前提下,所以历来学者对此争议最多。倘将《内经》原文中“因于暑”之“暑”字,视为热病之统称,而非仅指狭义之暑病,则汗解之法,不仅适于伤寒初感,亦宜于温病初起,则明了矣。
至于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不理解为 因为热而汗出,汗出而阳气耗散呢?因为汗出而阳气耗散是病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治法,用汗法治热病临床适用了。
 
回复 11# 李兴太


谢谢,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
可是后文有因于湿,和因于气,均没有说是治法,而是说的是病理变化。
 
回11#
你的理解也有道理,本来可以理解为暑热伤气,治疗当用养阴益气法,可是后来医家用汗法治疗热病初起太有效了。另外,暑热为病,夹杂风、寒、湿邪,故只有热病条下有治法。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1、黄帝内经云“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又云“热胜则肿,寒胜则浮”为什么不是寒胜则肿?
--浮不就是浮肿。
2、“秋伤于湿,东生咳嗽“ 秋天不是易感受燥邪吗?为何伤于湿?
-大概是长夏湿气未退,而秋感湿邪。
3、内经“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何解?
-你夏天很热的时候不是都一直在流汗来降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