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硕士、博士为何不如中小学文化“老头”?

马桢伟谈中医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328
获得点赞
3
声望
18
中医硕士、博士为何不如中小学文化“老头”?
大道之简“一条枪”是中医立足生存必要条件







一、中医是一门以‘技’立足的学问



常常看到或听到读了几十乃至几百门课程的中医硕士、博士临床疗效不及实际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的老中医那么简单的几招(一条枪),具有讽刺意义的现实是:执掌着现代高等学府硕士、博士教育生杀大权的中医导师常常实际文化程度(现代科学知识)与他们的学生相去甚远,现实中欲以那自己也大多不甚明白的“阴阳五行…之类”去规范深受现代教育熏陶的年轻一代恐怕并非易事?常常临症面对如此简单、看厌了的一条枪,高等中医学府的学生不是抱怨“老头”保守就是轻视中医。于是,否定者“中医理论无用、中医只是经验而已”顺理成章,有人说“中医院校培养了中医掘墓人”可能与此多少有点关系!

何以如此?原来同所有传统文化相似,中医也是一门必须通过‘技’而体现‘理’进乎‘艺’的学问,好比建造一幢房子,从图纸设计到泥瓦匠、水电木工都必须自己独立完成(理法方药技一贯),没有别人可以替代(即使是同一个师傅,临床上也找不到两张完全相同的处方),唯有通过自己泥水电木工技术(方技)才能体现自己的设计意图(理法),故中医首先必须是个‘匠’,匠心成‘艺’方为‘师’,技术(经验)尤为重要,常常技术(经验)是一个中医的立足之本、生存之基础。

与西医相比较,西医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分工的细化,因为技有专工和统一标准,作为医生,西医则更偏重于‘知’和‘识’的积累,常常只要书读到一定火候--硕士、博士毕业有了‘知’和‘识’的积累,游刃有余谁也不再怀疑。即使有错也罪不关己,自有标准方案顶,大概不会有人责难其不科学?相反,因为中医的‘理--设计意图’无法为他人所理解更无量化的统一标准,衡量一个医生水平之高低,常常唯有观察其‘技’之熟练程度。于是乎中医不长胡子,缺乏世代嫡传牌子自遭冷眼,即使是一个业内同行‘公认’的高手,常常也只是以技胜出的下工(匠),理(艺)之如何不得而知?

因为实际上,中医的‘理--设计意图’是唯有医者知道、患者感觉的“无之以为用”,常常‘技--方法技巧’才是“有之以为利”的手段。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即使是顶尖中医高手有时也不一定能够理解同行的‘理--设计意图’(同为名老中医治疗同一疾病,所用方技常常各不相同),何况用第三者的眼光看中医,寻常百姓以文凭取人,以‘技’识人,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二、以疗效立足,不说有些天真至少有些奢侈



此论也许有人会用“中医是以疗效得以立足生存,并非以‘技’立足之学问。”提出责难。的确,就患者或社会需要而言,疗效确是中医的生存和立足基础,但就学术或利益而言,倘若以为只要有疗效就能生存,未免有些天真?其实医无论中西、不管正统嫡传与否(除了极少数坑蒙拐骗)各有长短,美国治癌成名中医倪海厦并非什么癌都能治,胡万林也并非什么癌都治死了。有谓“天下之真是原只一个,但究此真是之方法,则殊途同归,方法却不是一个。”世上本无神医,既为医必有所赖之长,各种方法必有自己特定适应之人群,常常疗效本是失败经验之总结,号名医者皆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教训使然。《黄帝内经》对医之定义:“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意思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转化体质环境、调动人体自组织的自愈功能,谋求达到人体自稳态的多层次生态和谐‘天人合一’,是所有医生的最高宗旨、最终目的。不管用什么方法‘不管黑猫白猫能保护环境抓住老鼠才是好猫’(‘天人合一’前提是不破坏环境)能疗病--谋天人合德就是医,并且规定了医疗水平等级的评判:“下工十愈五六,中工十愈六七,上工十愈八九。”然而今天由于利益瓜分、学术垄断、中医西化管理等等原因,已经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将医这个行为限定于少数受过特殊教育或具有特殊本领的人群之中,本以疗效立足生存的中医事业早已成了少数受过特殊教育(具有特殊身份)人群的专利,(只允许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用规定的方法犯错误)由此用疗效为立足之本评判标准恐怕早已时过境迁。

例如:当今一种摘下心脏体外清理的手术,仅手术台死亡率就高达30%,但任谁也不会怀疑其高科技成分;癌症放化疗虽成功者鲜,但仍是“科学”标准方案。相反,笔者一个朋友用刮痧方法治疗各种疑难颇有疗效,甚至治愈了恶性淋巴癌,虽然在其出身的医疗家族中,其医道、疗效都出类拔萃,尤胜于家属中的其他正统,结合中西医理论也头头是道,但就社会而言却始终难逃江湖土郎中、土方法、不科学的基本评定。对于中医以疗效立足的评定,典型莫如当年胡适在得益于中医疗效后仍言:“西医能说清楚什么病,虽然治不好,但是科学的,中医不能说清楚,虽然治好了也是不科学的;”今天我们那些把持科学交通要道的科学院大牌院士在电视上宣讲:“保健品都是骗钱的…,江湖医生都是害人的…,中医已经落伍失传…,治病唯有上正规大医院(找大牌)才是科学精神…。”顶尖学者、大牌如此,惯性深重、世风如此,寻常百姓跟风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今天仍妄想以疗效在学术和利益上得以立足生存,除了少数几个大牌样板以外,对于更多的中医后来或江湖郎中土方法,不说有些天真至少也有些奢侈!

例如:某个低级中医院的推拿医生用推拿加艾灸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并以此撰写论文报请医疗职务升级,结果被上级大牌权威审评小组告知:“少数几个临床痊愈不足以证明其方法的有效性,按规定必须有100个以上有确实前后对照化验数据的病例(最好还要有对照组),方可列入有价值课题论文……”天哪!100个强直性脊柱炎还得有确实前后对照化验数据,不说对一个普通推拿医生、即使对一个风湿科的主任医师也未免太奢侈了!倘若是个民间江湖郎中恐怕连立案审评的机会都没有。



三、下工(医匠)一条枪治病,谋当世之备立足之本



因为‘技’是寻常中医立足之本、生存之基础,所以一个中医初涉临症,犹如一个初涉战场的士兵,与其学练排兵布阵、十八般武艺,不如先精炼师门‘一条枪’防身杀敌更为来的现实(好比初涉水游泳,不管用什么姿势学会浮起来不淹死是第一目的,如何游得快、游得好那是以后的事)。‘夫用药(技)如用兵’,一名善战的将军,首先应该是一名具有实战生存能力的好士兵,最好用那师门‘一条枪’先练就一名骁勇的百夫长、千夫长,得以立足方游刃有余。相反,倘若缺乏防身杀敌‘一条枪’、没有实战本领,即使学会了排兵布阵、十八般武艺、一个当将军的本领(理论再好),因缺乏特色也常常只能是一个“学生”出身的军校毕业生,当个纸上谈兵、**也不响的参谋何堪大用?坐冷板凳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一名不会画画或不太会画画的美校毕业生大概难以想象,然而今天的中医高等院校毕业生,缺乏或不重视师门‘一条枪’者却司空见惯,虽然学习了几十乃至几百门课程的硕士、博士也许满腹经纶,胸中兵法足堪与元帅并提,高智商的现代化教育常常还会让他们轻视土得掉渣的‘一条枪’,但没有自己惯用的‘一条枪’临阵(症)常常束手束脚、无从发力,反不如能够熟练使用‘一条枪’的百夫长、千夫长来得更为游刃有余(韩信之才一入井市难免受胯下之辱,程咬金三板斧打遍井市无敌手)。例如:生活中一个学满四年的中医针灸推拿专科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医院除外)常常不及一个专业做了两三年指压的按摩技工更受欢迎。故而,就初级中医、普通中医而言,与其化大量时间学习做一个‘知’病‘识’病的医生,不如首先练就师门‘看’病一条枪,以不变应万变,建立自己的系统方法,当一名不管什么病俱是如此一枪变化的医匠先打下一片得“易”立足生存的天地再说。

仔细体察其实不难发现,生活中经常较受老百姓欢迎的、具有特色的名老中医大多如此而为:某个全国著名的专家门诊,一个上午近五十号病人所用一个经验方加减变化而已;一个道家针灸大师用一套针法面对所有病人闻名遐迩;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中医总结其毕生的用药心得,汇总为‘三十年磨一剑’;一个江湖游医用自己的一套祖传秘技或实践心法纵横江湖成为天下美谈;一个推拿师、气功师…以一套方法功法、如此几招、不变应万变更是家常便饭;其实中医历来如此,中医者中庸之医也。何为中庸?不偏不倚为之中,中庸者取其左右逢源、以不变应万变的中道太极推手方法应付一切,自然是最简洁有效之途径,号中医者常常市场打拼的其实就是自己左右逢源中路一条枪的使用概率和熟练程度。倘若缺乏使用频率,即使方法再好又何以熟能生巧、技而进乎艺?相反,通常使用频率一高,疗效自然上升,门庭若市天下扬名此概率之使然!因为一条枪特色昭著广告效应蜚然,立足生存发展自然无需担忧,君不见当今满世界专治某病的“灵丹妙药”其实那一个不是加减变化对多种疾病皆有效,可异病同治横扫一大片的一条枪?从《伤寒》经方到现代“高科技”时方,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哪一方不是可变化加减治疗几十乃至几百种疾病都有疗效的异病同治一条枪?历代中医那一家、那一派不是在博采众方、独辟蹊径建立自己具有最广泛‘普适性’的‘系统疗法’,就连现代西医,如果离开了抗菌素的‘普适性’,恐怕也难以立足?此《道德经》言;“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用一条‘普适性’的枪,建立自己特色的系统疗法,本就是历来中医的立足之本。

然而,当今大量中医高等学府毕业生,由于书本知识的先入为主,往往轻视忽视一条枪,临症初期囿于辨病识病、辨病施治、辨症施治、常常繁而不得其要,反失治病之机先;更有甚者,西式标准化某方专治某病线性思维按图索骥方法,还会走向伪中医之歧途。因为缺乏特色,缺少使用频率,结果读了几十乃至几百门课程的中医硕士、博士临床疗效反不及实际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的老中医那么简单的几招(一条枪)。

先贤有论:“执方欲加诚为下工,门庭若市;临症察机虽为中工,门可罗雀;”究其原因,此中医‘医易同源’‘大道至简’‘面对复杂必有简单之解决方法’使然,面对临床千变万化的复杂病因、病情、病名…必有简单的以不变应万变太极推手般之中道解决方法。用现代复杂性思维系统论混沌理论理解,因为混沌,自然系统特有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变易多样性,‘乱中有序’的系统性决定了规律不变的不易原则,复杂无序事件遵循着简单定律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常常‘简易’,常常一种把握本质规律的简单方法能够取得相对范围的最大随机成功概率。回顾中医发展,中医历来崇尚“由博返约,苦心独到,执简御繁,用功之要。病证方药虽繁,而病因、体气、治法则屈指可数;变化虽无穷无尽,而原理、原则则烛照数计。古昔先哲,如越人、仲景、河间、东垣、丹溪、又可、立斋、景岳、天士各有独到,无不各有其创获。”“中医之长,汇百川而纳诸海,执一贯之旨以御繁复之机。”(祝味菊《伤寒质疑》)。

历史经验:唐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皆内容浩大,方剂众多“上自炎昊,迄于盛唐,括囊遗阙,籍考隐秘”。历数十年之久编辑之书,虽功不可泯,但失其简,仅数万方剂就足以让后辈无所适从,离神髓稍远,其边缘化已成不争之事实;宋《太平惠民和局方剂》《圣济总录》集二百多卷,逐病分门,门各有方,方近二万,颁之全国学校。只因以病套方,失去的中医之神髓,自招后世各家各派群起而攻之或实质上的边缘化。“虽名方亦颇多,但流于太杂,又失核心构建,故遭后世金元四大家反对而晦于南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从金元四大家到当今中西汇通、中西结合,各家中医大多每用阴阳、五行、经络、脏腑、气血、三焦、六经、八纲……自成系统,补气、补血、清热、养阴、温阳、攻下、化痰、祛湿、活血化瘀……各有特色擅胜(包括各种简单的中西方法),所不同者,随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或对事物理解的角度不同而中路中道有所变,则一条枪各不相同,常常见到同为名家中医因一条枪不同,治疗同一种疾病甚至同一个病人所用方技虽各不相同,但均能有所疗效,这实在也是中医同病异治的一种表现。

有个医学大牌在电视上批评:“凡是标榜对各种各样疾病都有效的保健品、药物…都是骗人的!”我说:“NO”,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传方不传量”,其实这实在是中医与西医不同,并不坚持微观实体本质论---寻找病在何处,并不专注于溯因分析---追问病从何来,中医理论在宏观上更趋近于现代系统、混沌……、控制理论,与当代诸多前卫科学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潜在相似等价效应常常更简单,更灵活,更有所擅胜,中医临床打拼的常常是同病异治的中路中道变化和异病同治一条枪的熟练使用程度(功力、悟性),反胜于追求眼见为实规范不同疾病不同治疗方法统一标准的微观实体论多多。

与西医相比较,如果说传统中医还有所擅胜的话,那么无疑应该胜在其运用复杂性思维指导地简单一条枪常常所具有的系统模型模糊控制随机成功概率,因为大凡对于已经找到了公认的致病因素(大约9%)的疾病,西医线性对抗因果决定论思维指导下的高科技方法常常卓有疗效,何需疗效不十分确定的“土法”一条枪?然而,面对更多(90%以上)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致病因素(本就是复杂性、多样性的混沌合力所为),不明原因的现代系统性、功能性、衰退性疾病,西医常常爱莫能助,要么苟延残喘,要么滥伤无故,于是谋求中医各家各派一条枪的随机成功概率自然在所必然、功不可没。
此当年祝味菊《伤寒质疑》言:“西医诊病,恃其器械之精良,斤斤于病原之探索,……。”循此中医西化,现代中医也每每“必欲考其特因之所在,求其特效之方药,以有限之精力,窥无穷之造化,愚公之志可嘉,庄老之趣未得也。”现代高智商、高学历的中医后学循此,轻视忽视一条枪,斤斤于辨因、辨病、辨症、辨现代高科技理化指标…,结果缺乏特色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人家治不了,你也没长进;缺乏特色没有广告效应患者何必避近趋远?没有使用频率,如何技精成艺?不说门庭若市天下扬名,就是谋立足生存也难!诚然,前文有论,对于社会和患者而言,“圣人杂合以治,……能参合而行者,可为上工。”“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妄图以一方一技(灵丹妙药、特异技法乃至某一辨证方法)君临天下,无疑于作茧自缚、愚不可及;然而,对于学术、利益和医者而言,常常执其师门中路一条枪熟能生巧游刃有余,本是一个普通中医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求得当世之备(被社会承认),并谋取进一步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有效途径。

前文有论,“下工治病,中工治人,上工治国。”其实单就下工(普通医生)而言,同为治病就可分为三个层面、三条道路,一是以师门一条枪打天下【医匠】,谋当世之备而技精成艺进乎道,由此否定者言“中医理论无用、中医只是经验而已”;二是以知病识病辨病辩“证”求进身【医生】(当今学生出身高等中医学府毕业的“生医”多此),本应“博极而通,通而精,精而返约(简)”“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成致其约”《医学集成》,但常常因缺乏一条枪无从发力,结果博而不通反成累赘,更多只能向西医缴械谋生路,由此老中医在批评“中医院校培养了中医掘墓人”;三是理法方药技一贯【医师】,以理(设计意图)谋法统方贯于技(一条枪),只有以技显法、以法现理,方为师,方显博极而通,通而精,精而返约(简)之中医特色,缺乏一条枪、离开一条枪又何以显其理?故而,虽然打天下、谋进身、求贯通路各不相同,层面相互交错,但无论那一条路、那一层面,要当好一个中医,一条枪都是必不可少的立足之本!


未完,后继续(接下)。
 
中医是一门以‘技’立足的学问

处在当前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我非常赞同上面的言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