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774
- 获得点赞
- 84
- 声望
- 38
- 年龄
- 44
【名医小传】
郭子光,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四川省政府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顾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顾问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基本情况:1932年12月出生,幼年攻读之余,即背诵伤寒、温病、药性歌括,心灵中已有矢志岐黄之愿。中学肄业又攻读经史诗词一年,才正式承袭家学,三年卒业,悬壶乡里,小有名气,并不满足,立志深造。1953年在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进修,1956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本科,于1960年提前毕业留校从事教学、临床工作迄今。
学医心悟:深感中医几部经典著作,内涵深邃,意蕴无穷,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最高境界,折射出人类战胜疾病、健康长寿的最高智慧之光。只有熟谙经典又能运用于临床取得疗效,才知中医之真谛。故认为,非经典不能医大病,非经典不能成大家。探究经典当毕生投入,坚持在继承中求发展,在突出特色中求创新。
医学成就:编著或主编10种医学专著。独撰医学论文120余篇。在临床上重视脉理,习用经方,突出辨证论治,擅治心脑血管、血液和肺肾的慢性病、常见病和疑难病,对外感发热性疾病和癌症的治疗,也有研究。曾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西南西北地区优秀著作一等奖两项。
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部感染
一、用方心法
《伤寒论》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条重在脉浮滑,浮主在上,滑则主痰主热,痰热结于胸膈之上,以小陷胸汤主之。仲景书中凡言“主之”意味着首选之义。《金匮要略》附方:“《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本条重在咳有微热,烦满(胸中满闷),其方实是仲景原方,不论是否为肺痈均可用之。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瓜蒌实组成,鉴于近年黄连品质较差乃以黄芩易之。《千金》苇茎汤由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组成,其中苇茎与芦根同性,瓜瓣即冬瓜子。两方组合加味治疗凡属痰热壅滞之气管、肺部感染,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下部感染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尤其中老年人肺下部感染颇为多见,其表现通常开始为感冒症状,如注意解表宣肺,使肺气开宣,可以大大缩短病程;如见咳止咳,使肺气闭塞,则缠绵日久不愈。有的肺下部感染,由于在肺之下部,不少病人没有咳嗽、吐痰等症状,体温、血象也不高,多是混合感染,抗生素往往效果不佳。对于这种情况,只要X线照片等检查诊断为肺下部感染,即可按“结胸”、“肺痈”用上述两方加味治疗,可取得疗效。除此之外,笔者也将两方加味用于不愿手术,或不愿放疗、化疗,或手术后,或放化疗后的肺癌的治疗,有较好的改善症状、改善体质、抗转移、抗复发、抗突变的疗效,有的达到治愈的效果。其药性平和,可以久用而无弊。
处方:黄芩20g 法半夏15g 瓜蒌壳15g 苇茎30g 薏苡仁30g 桃仁15g 冬瓜仁15g 鱼腥草30g 白花蛇舌草30g
加减:痰黏稠不易咳出者,酌加浙贝母、竺黄、桔梗之类。胸紧、气喘甚者,酌加麻黄(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者忌用,可以薤白20g代之)、苏子之类。身热、恶寒,表未尽解者,酌加柴胡、防风之类。
二、验案举例
验案1
黄某,男,56岁,某学院院长。1997年2月14日初诊。
病史:半月前因受凉感冒(恶风、咳嗽、胸痛、咳血)而住院,经X线摄片及CT等检查,均认为:“右肺下部炎症”,一直应用青霉素、头孢呋肟酯、交沙霉素等治疗,毫无效果。主治医生认为当排除肺癌,需要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患者不愿而自动出院前来求治。
现症:一日数度轻微恶寒发热,身酸痛乏力,咳嗽痰少而稠,不易咳出,偶有痰中带血,咳嗽牵连两侧胸胁作痛,以右侧为甚,常主动控制咳嗽力度,口燥咽干,口渴喜饮,口苦心烦, 自觉手足心热,睡眠、饮食、二便均尚可。察其体形中等,精神不振,呼吸尚平匀,面红,唇干燥,不时呈抑制性咳嗽。舌质鲜红,苔白中黄厚干。有长期吸烟嗜好。
辨治:本案乃外感风寒表不解,病由太阳传少阳,形成太阳少阳并病。故有寒热、身痛、胸胁痛、口苦、咽干诸症。由于表邪不解,导致肺气不宣,郁而生痰、化热,久则损伤脉络而咳血。此种太阳少阳并病,痰热结胸之症,进一步发展,则其痰热化火成毒,可使肉腐血败而形成痈脓,种种坏证由此发生。治疗之要,重在和解太阳、少阳,辛开苦降,清逐痰热,凡止咳止血等有碍邪气排出的治法方药均在禁列。
处方:黄芩20g 瓜蒌壳20g 法半夏15g 苇茎30g 薏苡仁15g 桃仁15g 冬瓜仁15g 柴胡20g 防风15g 鱼腥草30g 白花蛇舌草30g 浙贝母10个 泡参15g 甘草10g
浓煎,1日1剂,日3次夜1次,4次服毕。嘱服4剂。
二诊(1997年2月19日):症大减。寒热、身痛、口苦咽干等症状消除,胸胁痛明显减轻,咳痰利落,已无痰血,痰淡黄而白稠,易出汗,手足安和。察其面唇红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表证已解,肺气开宣,尚失清肃。继续清逐肺中痰热。
处方:黄芩20g 瓜蒌壳20g 法半夏15g 苇茎30g 薏苡仁15g 桃仁15g 冬瓜仁15g 鱼腥草30g 白花蛇舌草30g 桔梗15g 浙贝母15g 甘草6g 谷芽20g
每日1剂,服7剂。
三诊(1997年2月26日):咳嗽、胸胁痛等诸症消失,已上班工作,诊其舌正脉平,毕竟热病之后,气液有伤,尚恐余邪未尽,死灰复燃,继续清逐痰热,兼益气生津养胃,上方去浙贝母、桔梗,减黄芩、瓜蒌壳之量,加沙参20g、麦冬20g,再服1周。患者于1997年3月2日去四川省人民医院做X线摄片检查,与原来的X线片对照,报告右肺下部炎症消失。
按:泡参与桔梗同科属,故有桔梗祛痰之作用,而无桔梗开提肺气之烈性。病者有咯血之象,故用泡参代桔梗。肺下部感染其病位较深,一般需大剂量、日夜连服,坚持治疗,方可取得较好疗效。此等病人一般正气较虚,反应力弱,大多症状轻或不明显,故必经X线摄片或CT检查方可确定疗效。病愈之后,当继续补养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以减少重复感染。
验案2
张某,女,57岁,中学教师。1998年4月10初诊。
病史:自诉患“支气管扩张”多年,反复咳痰,咯血,一般经西医诊治服药打针缓解,近年来自感越来越重,发作较频。1周前因不慎受凉复发,咳嗽,吐脓性黄痰带血,’自购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服用无效,感到长期使用抗生素损伤体力而效果已不明显,今试着改用中医治疗而来门诊。
现症:低热(自测体温37.5~38.2℃),微恶寒,咳嗽,咳黄色稠痰带血量多,尚易咳出,略感胸痛,身乏力,微汗出,食欲差,口干不思饮食,小便短黄,大便正常。察其体质偏瘦,颈短胸高,手指如杵状,面色萎黄,神差气短,语音低沉,舌苔周边灰白中淡黄而少津,脉滑数。
辨治:此乃痰热壅滞,肺络损伤之证。仲景垂训:“亡血家忌发汗”。患者素有痰血今又痰血,故虽有身热、微恶寒等表证,亦不可妄施表药。只要痰热去,肺清肃,其血自止。用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味。
处方:黄芩20g 瓜蒌壳20g 法半夏15g 苇茎30g 薏苡仁30g 桃仁15g 冬瓜仁15g 鱼腥草30g 白花蛇舌草30g 金银花30g 浙贝母15g 麦冬20g 谷芽30g
浓煎,1日1剂,服4剂,嘱其有效则再进4剂才来复诊。
二诊(1998年4月24日):自觉上方效果良好,服2剂体温正常、恶寒罢、痰血止,服4剂,痰量明显减少,精神好转,乃又配6剂,陆续服完,诸症缓解,饮食增加,仍微咳吐少量淡黄色稀薄痰。察其神色如常,情绪愉悦,语言有力,过去用抗生素治疗也只能达到这个效果,而饮食、体力的恢复不如中药。鉴于每因感冒复发、加重,而且越来越易感冒的情况,抓紧在缓解期间扶正固本,增强肺卫的抗病能力诚属必要。乃书玉屏风散加板蓝根、茯苓善后调补。
按:支气管扩张属于中医“痰饮”、“肺痈”之类,其胸膈胶固之宿痰常因外感引动而复发,其痰郁久多从热化,随去随生,是其难治之由。而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治其标当治痰,治其本当补肺脾。治痰当降气,降气即是降火,而气有余便是火,火甚成炎,炎甚生痰,故痰字从炎,治炎即是治痰。选用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味,以降火治“炎”为主,祛痰为佐,故能使标证较速缓解。若咯血量大者,亦可酌加血余炭、白及之类,以留得一分血,少损一分阴。善后用玉屏风散加板蓝根、茯苓之类补益肺脾,固表实卫,用药宜量大味数少,针对性强,黄芪至少40~ 50g,其余20g左右,而按1日1剂疗程,服用3~4个疗程,始能有效,疗程间可休息2~3日。
验案3
刘某,男,53岁,干部。1993年6月30日初诊。
患者于1993年2月上旬期间出差,突然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胸闷随即去当地医院做X线摄片检查,疑为“肺癌”。因其精神、体力均佳,偕行同事将检查结果对其隐瞒,服西药咳血止,仍咳嗽有痰、胸闷,半月后回成都进一步检查。1993年3月12日某省立医院放射科会诊报告:“双肺非特异性炎变可行性大(病因过敏性)”。血液检查:抗核抗体阴性,白细胞12.5×109/L,多核细胞0.80,淋巴细胞0.16,嗜酸性粒细胞0.04。为进一步确诊,同年4月进住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检查。4月19日CT检查报告:“双肺的改变需排除肺泡癌,建议肺穿活检”。4月23日纤维支气管镜检报告:“CT示双肺多个结节影,纤支镜未见异常,结合临床考虑,左肺周围肺癌可能性大”,并于左下叶前外基底段取活检,冲洗刷片分别送细胞学、病理学检查。4月24日病理科诊断报告:“纤支镜活检(左下肺)查见少量肺细胞癌组织”。主管医师据此主张立即放疗。患者家属请该院病理科主任最后判定,结果仍如上诉,指示立即放疗。但患者拒绝,要求中医治疗。
于是出院延请某中医治疗,服其方1个月余,病情毫无改善,除胸闷、气粗、咳嗽外,更觉精神疲乏,肢体困倦。出示处方一叠,尽皆扶正固本,大补气血,兼抗癌中药之类。
现症:胸闷、气紧,偶有咳嗽咳痰,乏力。睡眠、饮食尚可,二便调。察其素体肥胖,情绪安稳,精神欠佳,面色晦滞,舌苔满布薄白滑润,舌边尖红,脉沉细滑数。无烟酒嗜好。
辨治:患者咳、痰、胸闷、气紧,病位在肺,结合体质、舌、脉,辨为痰湿壅滞,气道不利,且有热化倾向,为实多虚少之证。以治实为主,兼顾其虚,拟苦辛通降,逐痰清肺法治之。用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味与服,辅以食疗、按摩以观其效。
处方:全瓜蒌15g 法半夏15g 黄连10g 苇茎40g 薏苡仁30g 冬瓜仁20g 桃仁15g 橘络10g 黄芪40g
浓煎,1日1剂,分3~4次分服。
辅助疗法:
(1)嘱家属进行胸背部按摩:以手掌紧贴胸背部,顺、逆时针按摩36次,1日2次,以利气降痰,促进气道通畅。
(2)每日早餐用薏苡仁20g、大枣20g、百合15g、莲米15g,煮粥食。
结果:每半月至20天复诊一次。治疗过程中,除因胃脘不舒或咳痰不利等,酌加白豆蔻、茵陈、枳壳、郁金、莱菔子、桑白皮、枇杷叶、海浮石、山楂、谷芽、白芍等一二味外,基本方一直未变。到9月6日,咳嗽、咯血、胸闷、气粗等症状全部消除,精神、体力显著好转。11月5日X线摄片检查报告:“双肺下部仅见纹影增多,肺内病变基本吸收”,患者开始上半天班。12月10日起全天上班。患者面色红润,精神体力已如常人。在此期间,家人多次罹患感冒咳嗽,而患者自觉抗寒能力和抵抗能力增强,从未因受凉等诱患感冒咳嗽。1994年2月3日去原诊断医院CT复查报告:“与前片(1993年4月)比较,右肺和左肺各部实变影及结节影已消散,未见肿块。”为避免损伤患者未再做活检。随访至今已10余年,未再复发。
按:通过本案及多种癌症治疗有如下四点体会。
(1)本案坚持以苦辛通降,逐痰清肺,用性质比较平和的方药攻逐邪气,辅以健脾理脾之品,体现“辨证论治”,“轻可去实”而治愈。
(2)本案病人心理状态稳定,又能坚信中医,坚持治疗,充分合作,是取得如此疗效的良好条件。
(3)在临床上治疗各类癌症的经验表明,凡有通道能使邪排出的癌症,中医治疗的效果较好,如:肺癌、膀胱癌、子宫癌等;凡深藏于内,无管道通于外,癌邪无出路的癌症,中医治疗效果不佳,如脑癌、肝癌、卵巢癌等。
(4)本案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即不治癌而愈癌,这种途径究竟适合于何种病情?还应进一步探讨。
郭子光,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四川省政府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顾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顾问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基本情况:1932年12月出生,幼年攻读之余,即背诵伤寒、温病、药性歌括,心灵中已有矢志岐黄之愿。中学肄业又攻读经史诗词一年,才正式承袭家学,三年卒业,悬壶乡里,小有名气,并不满足,立志深造。1953年在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进修,1956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本科,于1960年提前毕业留校从事教学、临床工作迄今。
学医心悟:深感中医几部经典著作,内涵深邃,意蕴无穷,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最高境界,折射出人类战胜疾病、健康长寿的最高智慧之光。只有熟谙经典又能运用于临床取得疗效,才知中医之真谛。故认为,非经典不能医大病,非经典不能成大家。探究经典当毕生投入,坚持在继承中求发展,在突出特色中求创新。
医学成就:编著或主编10种医学专著。独撰医学论文120余篇。在临床上重视脉理,习用经方,突出辨证论治,擅治心脑血管、血液和肺肾的慢性病、常见病和疑难病,对外感发热性疾病和癌症的治疗,也有研究。曾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西南西北地区优秀著作一等奖两项。
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部感染
一、用方心法
《伤寒论》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条重在脉浮滑,浮主在上,滑则主痰主热,痰热结于胸膈之上,以小陷胸汤主之。仲景书中凡言“主之”意味着首选之义。《金匮要略》附方:“《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本条重在咳有微热,烦满(胸中满闷),其方实是仲景原方,不论是否为肺痈均可用之。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瓜蒌实组成,鉴于近年黄连品质较差乃以黄芩易之。《千金》苇茎汤由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组成,其中苇茎与芦根同性,瓜瓣即冬瓜子。两方组合加味治疗凡属痰热壅滞之气管、肺部感染,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下部感染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尤其中老年人肺下部感染颇为多见,其表现通常开始为感冒症状,如注意解表宣肺,使肺气开宣,可以大大缩短病程;如见咳止咳,使肺气闭塞,则缠绵日久不愈。有的肺下部感染,由于在肺之下部,不少病人没有咳嗽、吐痰等症状,体温、血象也不高,多是混合感染,抗生素往往效果不佳。对于这种情况,只要X线照片等检查诊断为肺下部感染,即可按“结胸”、“肺痈”用上述两方加味治疗,可取得疗效。除此之外,笔者也将两方加味用于不愿手术,或不愿放疗、化疗,或手术后,或放化疗后的肺癌的治疗,有较好的改善症状、改善体质、抗转移、抗复发、抗突变的疗效,有的达到治愈的效果。其药性平和,可以久用而无弊。
处方:黄芩20g 法半夏15g 瓜蒌壳15g 苇茎30g 薏苡仁30g 桃仁15g 冬瓜仁15g 鱼腥草30g 白花蛇舌草30g
加减:痰黏稠不易咳出者,酌加浙贝母、竺黄、桔梗之类。胸紧、气喘甚者,酌加麻黄(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者忌用,可以薤白20g代之)、苏子之类。身热、恶寒,表未尽解者,酌加柴胡、防风之类。
二、验案举例
验案1
黄某,男,56岁,某学院院长。1997年2月14日初诊。
病史:半月前因受凉感冒(恶风、咳嗽、胸痛、咳血)而住院,经X线摄片及CT等检查,均认为:“右肺下部炎症”,一直应用青霉素、头孢呋肟酯、交沙霉素等治疗,毫无效果。主治医生认为当排除肺癌,需要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患者不愿而自动出院前来求治。
现症:一日数度轻微恶寒发热,身酸痛乏力,咳嗽痰少而稠,不易咳出,偶有痰中带血,咳嗽牵连两侧胸胁作痛,以右侧为甚,常主动控制咳嗽力度,口燥咽干,口渴喜饮,口苦心烦, 自觉手足心热,睡眠、饮食、二便均尚可。察其体形中等,精神不振,呼吸尚平匀,面红,唇干燥,不时呈抑制性咳嗽。舌质鲜红,苔白中黄厚干。有长期吸烟嗜好。
辨治:本案乃外感风寒表不解,病由太阳传少阳,形成太阳少阳并病。故有寒热、身痛、胸胁痛、口苦、咽干诸症。由于表邪不解,导致肺气不宣,郁而生痰、化热,久则损伤脉络而咳血。此种太阳少阳并病,痰热结胸之症,进一步发展,则其痰热化火成毒,可使肉腐血败而形成痈脓,种种坏证由此发生。治疗之要,重在和解太阳、少阳,辛开苦降,清逐痰热,凡止咳止血等有碍邪气排出的治法方药均在禁列。
处方:黄芩20g 瓜蒌壳20g 法半夏15g 苇茎30g 薏苡仁15g 桃仁15g 冬瓜仁15g 柴胡20g 防风15g 鱼腥草30g 白花蛇舌草30g 浙贝母10个 泡参15g 甘草10g
浓煎,1日1剂,日3次夜1次,4次服毕。嘱服4剂。
二诊(1997年2月19日):症大减。寒热、身痛、口苦咽干等症状消除,胸胁痛明显减轻,咳痰利落,已无痰血,痰淡黄而白稠,易出汗,手足安和。察其面唇红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表证已解,肺气开宣,尚失清肃。继续清逐肺中痰热。
处方:黄芩20g 瓜蒌壳20g 法半夏15g 苇茎30g 薏苡仁15g 桃仁15g 冬瓜仁15g 鱼腥草30g 白花蛇舌草30g 桔梗15g 浙贝母15g 甘草6g 谷芽20g
每日1剂,服7剂。
三诊(1997年2月26日):咳嗽、胸胁痛等诸症消失,已上班工作,诊其舌正脉平,毕竟热病之后,气液有伤,尚恐余邪未尽,死灰复燃,继续清逐痰热,兼益气生津养胃,上方去浙贝母、桔梗,减黄芩、瓜蒌壳之量,加沙参20g、麦冬20g,再服1周。患者于1997年3月2日去四川省人民医院做X线摄片检查,与原来的X线片对照,报告右肺下部炎症消失。
按:泡参与桔梗同科属,故有桔梗祛痰之作用,而无桔梗开提肺气之烈性。病者有咯血之象,故用泡参代桔梗。肺下部感染其病位较深,一般需大剂量、日夜连服,坚持治疗,方可取得较好疗效。此等病人一般正气较虚,反应力弱,大多症状轻或不明显,故必经X线摄片或CT检查方可确定疗效。病愈之后,当继续补养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以减少重复感染。
验案2
张某,女,57岁,中学教师。1998年4月10初诊。
病史:自诉患“支气管扩张”多年,反复咳痰,咯血,一般经西医诊治服药打针缓解,近年来自感越来越重,发作较频。1周前因不慎受凉复发,咳嗽,吐脓性黄痰带血,’自购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服用无效,感到长期使用抗生素损伤体力而效果已不明显,今试着改用中医治疗而来门诊。
现症:低热(自测体温37.5~38.2℃),微恶寒,咳嗽,咳黄色稠痰带血量多,尚易咳出,略感胸痛,身乏力,微汗出,食欲差,口干不思饮食,小便短黄,大便正常。察其体质偏瘦,颈短胸高,手指如杵状,面色萎黄,神差气短,语音低沉,舌苔周边灰白中淡黄而少津,脉滑数。
辨治:此乃痰热壅滞,肺络损伤之证。仲景垂训:“亡血家忌发汗”。患者素有痰血今又痰血,故虽有身热、微恶寒等表证,亦不可妄施表药。只要痰热去,肺清肃,其血自止。用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味。
处方:黄芩20g 瓜蒌壳20g 法半夏15g 苇茎30g 薏苡仁30g 桃仁15g 冬瓜仁15g 鱼腥草30g 白花蛇舌草30g 金银花30g 浙贝母15g 麦冬20g 谷芽30g
浓煎,1日1剂,服4剂,嘱其有效则再进4剂才来复诊。
二诊(1998年4月24日):自觉上方效果良好,服2剂体温正常、恶寒罢、痰血止,服4剂,痰量明显减少,精神好转,乃又配6剂,陆续服完,诸症缓解,饮食增加,仍微咳吐少量淡黄色稀薄痰。察其神色如常,情绪愉悦,语言有力,过去用抗生素治疗也只能达到这个效果,而饮食、体力的恢复不如中药。鉴于每因感冒复发、加重,而且越来越易感冒的情况,抓紧在缓解期间扶正固本,增强肺卫的抗病能力诚属必要。乃书玉屏风散加板蓝根、茯苓善后调补。
按:支气管扩张属于中医“痰饮”、“肺痈”之类,其胸膈胶固之宿痰常因外感引动而复发,其痰郁久多从热化,随去随生,是其难治之由。而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治其标当治痰,治其本当补肺脾。治痰当降气,降气即是降火,而气有余便是火,火甚成炎,炎甚生痰,故痰字从炎,治炎即是治痰。选用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味,以降火治“炎”为主,祛痰为佐,故能使标证较速缓解。若咯血量大者,亦可酌加血余炭、白及之类,以留得一分血,少损一分阴。善后用玉屏风散加板蓝根、茯苓之类补益肺脾,固表实卫,用药宜量大味数少,针对性强,黄芪至少40~ 50g,其余20g左右,而按1日1剂疗程,服用3~4个疗程,始能有效,疗程间可休息2~3日。
验案3
刘某,男,53岁,干部。1993年6月30日初诊。
患者于1993年2月上旬期间出差,突然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胸闷随即去当地医院做X线摄片检查,疑为“肺癌”。因其精神、体力均佳,偕行同事将检查结果对其隐瞒,服西药咳血止,仍咳嗽有痰、胸闷,半月后回成都进一步检查。1993年3月12日某省立医院放射科会诊报告:“双肺非特异性炎变可行性大(病因过敏性)”。血液检查:抗核抗体阴性,白细胞12.5×109/L,多核细胞0.80,淋巴细胞0.16,嗜酸性粒细胞0.04。为进一步确诊,同年4月进住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检查。4月19日CT检查报告:“双肺的改变需排除肺泡癌,建议肺穿活检”。4月23日纤维支气管镜检报告:“CT示双肺多个结节影,纤支镜未见异常,结合临床考虑,左肺周围肺癌可能性大”,并于左下叶前外基底段取活检,冲洗刷片分别送细胞学、病理学检查。4月24日病理科诊断报告:“纤支镜活检(左下肺)查见少量肺细胞癌组织”。主管医师据此主张立即放疗。患者家属请该院病理科主任最后判定,结果仍如上诉,指示立即放疗。但患者拒绝,要求中医治疗。
于是出院延请某中医治疗,服其方1个月余,病情毫无改善,除胸闷、气粗、咳嗽外,更觉精神疲乏,肢体困倦。出示处方一叠,尽皆扶正固本,大补气血,兼抗癌中药之类。
现症:胸闷、气紧,偶有咳嗽咳痰,乏力。睡眠、饮食尚可,二便调。察其素体肥胖,情绪安稳,精神欠佳,面色晦滞,舌苔满布薄白滑润,舌边尖红,脉沉细滑数。无烟酒嗜好。
辨治:患者咳、痰、胸闷、气紧,病位在肺,结合体质、舌、脉,辨为痰湿壅滞,气道不利,且有热化倾向,为实多虚少之证。以治实为主,兼顾其虚,拟苦辛通降,逐痰清肺法治之。用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味与服,辅以食疗、按摩以观其效。
处方:全瓜蒌15g 法半夏15g 黄连10g 苇茎40g 薏苡仁30g 冬瓜仁20g 桃仁15g 橘络10g 黄芪40g
浓煎,1日1剂,分3~4次分服。
辅助疗法:
(1)嘱家属进行胸背部按摩:以手掌紧贴胸背部,顺、逆时针按摩36次,1日2次,以利气降痰,促进气道通畅。
(2)每日早餐用薏苡仁20g、大枣20g、百合15g、莲米15g,煮粥食。
结果:每半月至20天复诊一次。治疗过程中,除因胃脘不舒或咳痰不利等,酌加白豆蔻、茵陈、枳壳、郁金、莱菔子、桑白皮、枇杷叶、海浮石、山楂、谷芽、白芍等一二味外,基本方一直未变。到9月6日,咳嗽、咯血、胸闷、气粗等症状全部消除,精神、体力显著好转。11月5日X线摄片检查报告:“双肺下部仅见纹影增多,肺内病变基本吸收”,患者开始上半天班。12月10日起全天上班。患者面色红润,精神体力已如常人。在此期间,家人多次罹患感冒咳嗽,而患者自觉抗寒能力和抵抗能力增强,从未因受凉等诱患感冒咳嗽。1994年2月3日去原诊断医院CT复查报告:“与前片(1993年4月)比较,右肺和左肺各部实变影及结节影已消散,未见肿块。”为避免损伤患者未再做活检。随访至今已10余年,未再复发。
按:通过本案及多种癌症治疗有如下四点体会。
(1)本案坚持以苦辛通降,逐痰清肺,用性质比较平和的方药攻逐邪气,辅以健脾理脾之品,体现“辨证论治”,“轻可去实”而治愈。
(2)本案病人心理状态稳定,又能坚信中医,坚持治疗,充分合作,是取得如此疗效的良好条件。
(3)在临床上治疗各类癌症的经验表明,凡有通道能使邪排出的癌症,中医治疗的效果较好,如:肺癌、膀胱癌、子宫癌等;凡深藏于内,无管道通于外,癌邪无出路的癌症,中医治疗效果不佳,如脑癌、肝癌、卵巢癌等。
(4)本案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即不治癌而愈癌,这种途径究竟适合于何种病情?还应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