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内科名言

花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774
获得点赞
84
声望
38
年龄
44
外感病证

伤风
【名言】1 有汗当实其表,无汗当发其表。凡发不可大发也,又当以疏泄之。

【名言】2 治法不宜表散太过,不宜补益太早。须察虚实,审轻重,辨寒热,顺时令。

中暑
【名言】1 治暑之法,以祛湿热清心利小便为主,气伤宜补真气为要。

【名言】2 治法大要,虽贵于驱暑,尤贵于和中。

痢疾
【名言】1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名言】2 治痢大法,不过“通”、“塞”二义。

霍乱
【名言】凡治霍乱者,必宜以和胃健脾为主。健者,培补之谓,因其邪气已去,而胃气受伤,故非培补不可也;和者,调和之谓,以其胃气虽伤,而邪犹未尽,故非察其邪正,而酌为调和不可也。

疟疾
【名言】1 无汗者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者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

【名言】2 人壮盛者,宜单截也;人虚者,截补兼用也;疟久不愈者,先截后补也;疟已后者,须调养气血也。

湿阻
【名言】1 湿热者宜清宜利,寒湿者宜补脾益肾。

【名言】2 治湿不宜热,不宜寒,风胜湿,燥胜湿,淡渗湿,三者尽之。

肺系病证

咳嗽
【名言】1 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痰为重,主治在脾。

【名言】2 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挟实,亦当兼清以润之。

【名言】3 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

咯血
【名言】1 先痰嗽后见血,多痰火积热;先见血后痰嗽,多阴虚火动。

【名言】2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唯火唯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

哮病
【名言】1 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扶正气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宜加温补,或子温补中宜量加消散,此等证候,当倦倦以元气为念,必致元气渐充,庶可望其渐愈,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

【名言】2 气顺痰自消,气行血亦活。

喘证
【名言】1 外感之喘治肺,内伤之喘治肾。

【名言】2 治外感须于实处求虚,治内伤须于虚中求实。

【名言】3 治实者攻之即效,无所难也。治虚者补之未必即效,须悠久成功,其间转折进退,良非易也。

肺痈
【名言】1 肺痈毒结有形之血,血结者排其毒;肺痈由热蒸肺窍,致咳吐臭痰,胸胁刺痛,呼吸不利,治在利气疏痰,降火排脓。

【名言】2 清热必须涤其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浊秽脓血,日渐下移为妙。

【名言】3 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脓。……初用疏瘀散邪泻热,可冀其不成脓也,继用通络托脓,是不得散而托之,使速溃也,再用排脓泄热解毒,是既溃而用清泄,使毒热速化而外出也,终用清养补肺,是清化余热,而使其生肌收口也。

【名言】4 用清凉之药以清其火,滋肺之药以养其血,滑降之药以祛其痰,芳香之药以通其气,更以珠黄之药解其毒,金石之药填其空,兼数法而行之,屡试必效。

肺痿
【名言】1 热痿宜生津清肺,寒痿则宜温中守液也。

【名言】2 大要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以通之小管,散火热以复肺之清肃。

肺痨
【名言】1 治疗之法,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虚,以复其真元。

【名言】2 治疗肺痨,勿忘护肝。

肺胀
【名言】1 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如痰挟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又风寒郁于肺中,不得发越,喘嗽胀闷者,宜发汗以祛邪,利肺以顺气……

【名言】2 标实者,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活血祛瘀,甚或开窍、息风、止血等法。本虚者,当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或气阴兼调,或阴阳兼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

肺癌
【名言】1 治疗肺癌必须处理好辨病与辨证、整体与局部、祛邪与扶正的三个关系。肺癌晚期患者不能手术,不能放疗、化疗,或放疗、化疗的间歇期,患者脾胃尚可,此时当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兼顾脾胃;手术后,一般见虚证为多,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清理余毒为辅,以加速体力和脏腑功能的恢复;放疗时的反应多见热毒伤阴,治以清肺养胃滋肾为主;化疗时的反应,以药毒伤及气血、脾胃、肝肾为多,常用解毒、调脾胃、补气血、养肝肾为主的方药;在用药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攻不能过,过则伤正。补不能腻,腻则有碍脾胃。

【名言】2 肺癌的虚以阴虚、气阴两虚为多见,实则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之病理变化。因此,对于肺癌治疗……以养阴生津、益气养阴、益气健脾、滋阴温阳等扶正为主,佐以化痰软坚、理气化痰、清热解毒的祛邪药物进行治疗。
 
曾经看到过一本中医基础理论名言集锦。这种形式很有益于学习!
 
心脑病证
心悸
【名言】1 治疗之法,宁其心以壮胆气,无不瘥者矣。

【名言】2 治之之法,怔忡者,与之逐水消饮之剂;惊悸者,与之豁痰定惊之剂……总之,要在调养心血、和平心气而已。

【名言】3 心律失常一证颇为难治。一是要善于识脉,二是要善养心神,三是要善治兼证。

胸痹心痛
【名言】1 补必兼通,通必兼补。虚尚不能急补,滞可先予开通。

【名言】2 初病宜温宜散,久痛宜补宜和。

【名言】3 微者但通其上焦不足之阳,甚者必驱下焦厥逆之阴。

眩晕
【名言】1 治痰须建中,息风可缓晕。

【名言】2 条其治法,上焦窍络火郁,用泄热法从胆治之;中虚风阳扰胃,用填补法从胃治之;下元水涸火升,用摄纳法从肝肾治之。

中风病
【名言】1 此证予历治历效者,良由先为疏通经络,活血调气,然后以补剂收功。

【名言】2 养血则风自灭,顺气则痰自除。二语乃治风之纲领。

【名言】3 此病宜开者最多,宜于固气以回阳救逆而固脱者甚鲜。此数十年临症之验耳,不可不察。

失眠
【名言】1 失眠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失眠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

【名言】2 导痰清火以治其标,稍得效验,仍须养血收神,兼之静定以治其本,则不再复以竭其真也。

痫病
【名言】1 治此者,当察痰察气,因其甚者而先之。

【名言】2 治之不需分五,俱宜豁痰顺气,清火平肝。

【名言】3 治法要以补肾为本,豁痰为标,随经见证用药。

癫病
【名言】1 治癫先逐其痰,次复其神,养其阴。

【名言】2 欲去病根,非求之情志不可。

狂病
【名言】初病者,宜泻其实;久病者,宜安其神。

脾胃病证
胃痛
【名言】1 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概以行气消导为治,漫云通则不痛。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名言】2 胃病治肝,本是成法,但治肝应知肝为刚脏,内寄风火,若一味刚燥理气,则肝木愈横,胃更受伤矣。

【名言】3 治疗慢性胃炎用药方面,一须注意“灵通”二字;二须注意“升降”二字;三要在辨证用药的同时,注意结合辨病用药。

痞满
【名言】1 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挟痰,不能运化为患。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久之固中气……

【名言】2 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忌破气、攻下、湿润、苦寒。宜健脾,兼散结滞、甘温、辛香。

腹痛
【名言】1 治之皆当辨其寒热虚实。随其所得之证施治,若外邪者散之,内积者逐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闭则通之,血则消之,气则顺之,虫则追之,积则消之,加以健理脾胃,调养气血,斯治之要也。

【名言】2 理气滞不宜动血,理血滞则必兼行气也。古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治痛大法,不外温散辛通,而其要则初用通腑,久必通络。

呕吐
【名言】1 治呕吐必泄肝安胃。用药主苦降辛通,佐以酸泄。

【名言】2 当以祛饮为主……热者宜佐苦寒以降火,寒者宜佐辛温以暖中。

【名言】3 停食痰积者,则当顺气和胃而消导之。

呃逆
【名言】1 寒呃宜温宜散,寒去而气自舒;热呃宜降宜清,火静而气自平;虚脱呃则非大补真元,必难镇慑也。

【名言】2 呃逆证凡声强气盛而脉见滑实者,多宜清降;若声小息微而脉见微弱者,多宜温补。

噎膈
【名言】1 初期运用疏肝理气,豁痰化湿,活血通络治其实;后期重在滋阴润燥,益气养血治其虚。

【名言】2 凡治噎膈大法,当以脾肾为主。盖脾主运化,而脾之大络布于胸膈;肾主津液,而肾之气化主乎二阴。故上焦之噎膈,其责在脾;下焦之闭结,其责在肾。治脾者宜从温养,治肾者宜从滋润,舍此二法,他无捷径也。

泄泻
【名言】1 凡泻皆兼湿,初值分理中焦,渗利下焦;久则升提,必滑脱不禁,然后用药涩之,其间有风胜兼以解表,寒胜兼以温中,滑脱涩住,虚弱补益,食积消导,湿则淡渗,陷则升举,随证变用,又不拘于次序,与痢大同。

【名言】2 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宜利水,次补脾;久泻大泻,宜补肾。

【名言】3 久泻虚中挟实,不宜分利,不宜纯补,以免伤阴恋邪,要注意邪正关系,调虚实,调寒热,以恢复脾胃升降功能。

便秘
【名言】1 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

【名言】2 治阳虚者,但益其火,则阴凝自化;治阴虚者,但壮其水,则泾渭自通。

【名言】3 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

【名言】4 肠胃皆腑,以通为用。丹溪每治肠痹,必开肺气,谓表里相应治法。

吐血
【名言】1 治实火之吐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吐血,养正为先,气壮则自能慑血。此治疗之大法,不可违也。

【名言】2 凉血必先清气……气凉则血自归经。若有瘀血凝滞,又当先去瘀而后调气,则其血立止。

便血
【名言】1 大要,初起当清解肠胃之湿热,久则调和中焦之气血。

【名言】2 胃热肝火宜乎清,凉血柔肝常同进;若遇血涌当急止,为防瘀留应祛瘀;生血统慑赖乎脾,见虚当补理易明。

胃癌
【名言】1 治疗原则是攻补兼施,以补为主,重在益气养血,滋阴育阳,健脾调胃,佐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名言】2 临症每多注意兼顾,用药亦多寒温并用,升降并用,补泄并用。
 
肝胆病证
黄疸
【名言】1 阳主明,治在胃;阴主晦,治在脾。

【名言】2 阳黄者,湿热证也,宜于清利;阴黄者,血气败也,宜于温补。

【名言】3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须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胁痛
【名言】1 治之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而导其气。

【名言】2 胁下有瘀血,行气药中加桃仁不去皮尖,并香附之类。

胆胀
【名言】胆胀的治疗原则为疏肝利胆,和降通腑。临床当辨虚实,虚者宜补中宣通,实者宜泻中通降。

鼓胀
【名言】1 证偏重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者应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证偏重气滞、瘀血、水饮者应以祛邪为主,补虚为辅,总之,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

【名言】2 疏肝调郁为主,配合活血化瘀、咸寒软坚,调整阴阳,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治疗。

【名言】3 此病本虚标实,岌岌可危。其治在中焦。应从长计议,以扶正调理为主,祛水攻邪为辅。单纯攻伐,有失整体治疗精神,为医家所忌。

肝癌
【名言】1 肝癌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为虚实挟杂,既有毒瘀之实,又有气血亏损之虚。因而,临床施治,应明辨虚实、慎重权衡。大凡用活血逐瘀、软坚散结、解毒抗癌等攻邪之法时,应扶持正气,攻补兼施,祛邪不伤正,扶正以达邪。

【名言】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大致可分为“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热毒内蕴”及“湿热”、“阴虚”等。由于具有抗癌功效的中药性能各异、肝癌患者的证情亦有寒热虚实之分,故选药组方时,要审寒热,别其虚实,切不可固定一病一法,一证一方,更不可盲目罗列抗癌药物,如祛瘀太过反可致上消化道出血或肝破裂,峻泻过猛可诱发昏迷等。

【名言】3 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满实中有积气,大毒之剂尚不可过,况虚中有积者乎。

疝气
【名言】1 治疝必先治气……凡气实者,必须破气;气虚者,必须补气。

【名言】2 疝气作痛,宜通不宜塞,宜温不宜寒。

肾膀胱病证
水肿
【名言】1 治法大要,身有热者,水气在表,可汗。身无热者,水气在里,可下。其间通利小便,顺气和脾,俱不可缓耳。

【名言】2 大法宜调中健脾,脾气实,自能升降运行,则水湿自除,此治本也。

【名言】3 先喘后肿,此肺不化气,水流为肿,治在肺;先肿后喘者,乃脾不运化,水泛为喘,治在脾。

【名言】4 肾病综合征以高度水肿为主要表现。一般初起邪盛而正气不衰,治疗可从标(水湿)论治;日久则正虚邪实,虚实挟杂,治疗要注意本虚(肺、脾、肾的虚损)和标实(水湿、湿热、气滞、瘀血)的不同,标本同治。方可取得疗效。

淋证
【名言】1 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

【名言】2 开郁行气,破血滋阴。

【名言】3 执剂之法,并用流行滞气,疏利小便,清解邪热。其于调平心火,又三者之纲领焉。心清则小便利,心平则血不妄行。

【名言】4 肾盂肾炎的急性发作阶段,与热淋颇相类似,宜以通淋利湿,清热解毒为主,急则治其标;非急性发作阶段,脉证多不典型,与劳淋相类似,治疗上则应以扶正祛邪、虚实兼顾为法,标本同治。

癃闭
【名言】1 但知清热通利,未必皆效,惟开展肺气,以通气化之上源,则上窍通而下窍自泄。

【名言】2 用药只宜行气、清血、畅肝、和脾,切不可恣投补涩,或泻利沉坠之品,因中上壅闭,将使下窍不通耳。

【名言】3 癃闭的治疗应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眼于通。实证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便自通。

关格
【名言】1 治主当缓,治客当急

【名言】2 凡治关格病,不知批郄导窍,但冀止呕利溲,亟治其标,使穷力竭,无益反损,医之罪也。

遗精
【名言】1 凡心火盛者,当清心降火;相火盛者,当壮水滋阴;气陷者当升举;滑泄者当固涩;湿热相乘者,当分利;虚寒冷利者,当温补下元;元阳不足,精气两虚者,当专培根本。

【名言】2 气因精夺,当养精以固气;……精因气而夺,当养气以充精,理其无形以固有形。

【名言】3 固涩不愈,宜通精窍;泻心不愈,宜泻相火;升阳不愈,宜敛浮阳。

阳痿
【名言】1 有**伤及肝肾而致者,非峻补真元不可,盖因阳气既伤,真阴必损,若纯乎刚热燥涩之补,必有偏胜之害。每兼血肉温润之品缓调之;亦有因恐惧而得者,盖恐则伤肾,治宜固肾,稍佐升阳。

【名言】2 凡肝肾湿热,以致宗筋弛纵者,亦为阳痿,治宜清火以坚肾……凡因思虑惊恐,以致脾肾亏损而阳道痿者,必须培养心脾,使胃气渐充,则冲任始振而元可复也。
 
气血津液病证
郁病
【名言】1 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次之,至于降火、化痰、消积,犹当分多少治之。

【名言】2 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

衄血
【名言】暴衄则治须凉泻,久衄则治须滋养。

汗证
【名言】1 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

【名言】2 若服诸药欲止汗固表里,并无效验,药愈热而汗愈不收,可只理心血。

消渴
【名言】1 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名言】2 治疗糖尿病,除滋阴清热外,健脾补气实为关键一环。

内伤发热
【名言】1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名言】2 气分虚热者,用甘温以除大热;血分虚热者,用甘寒以胜热。

【名言】3 瘀血发热者,其脉涩,……但通其血,则发热自止。

虚劳
【名言】1 古人论治,以阴虚阳虚为两大纲。辨其阳虚,则温补之。辨其阴虚,则滋养之。

【名言】2 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

【名言】3 治虚损之证,吃紧处工夫只在保护脾胃为上。

积聚
【名言】1 聚证病在气分,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治则,重在调气。

【名言】2 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厥证
【名言】1 重在元气,故热厥当补阴,寒厥当补阳。

【名言】2 厥证乃急危之候,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疗原则。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虚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肥胖
【名言】1 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则治痰必须补其气而后兼消其痰耳。然补气又不可纯补脾胃之土,而当兼补命门之火,盖火能生土,而土自生气;气促而焉可独治痰哉?痰自消,不治痰正所以治痰也。

【名言】2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痰证
【名言】1 大凡痰之为症,热痰则清之,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则开之,顽痰则软之,食痰则消之,在上者吐之,在中者下之……

【名言】2 因虚因实而生痰者,但治其虚实,虚实愈而痰自平也。脾家之痰则有虚有实,如湿滞太过者,脾之实也,土衰不能制水者,脾之虚也,若肾家之痰,则无非虚耳。

经络肢体病证
头痛
【名言】1 暂病者,当重邪气,久病者,当重元气。此固其大纲也。

【名言】2 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

【名言】3 患痛之人,血必不活,而风药最能燥血,故有愈治而愈甚者,此其要尤在养血。

痹病
【名言】1 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正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

【名言】2 热痹清热解毒当防其苦寒大过;若病久入络之肝肾亏损,痰瘀相结者,必以强壮筋骨,益气活络,佐以豁痰之味,使其气化得通,经络畅达,痰散瘀解而愈;至于气虚血亏者,当益气养血,佐以舒筋之味治之。

痉病
【名言】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痉者,治以祛风散寒,和营祛湿;肝经热盛治以清肝潜阳,息风镇痉;阳明热盛治以清泄胃热,存阴止痉;心营热盛治以清心凉血,开窍止痉;瘀血内阻而致痉者,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痉;气血亏虚而致痉者,治以益气补血,养筋缓痉。

痿病
【名言】1 古人治痿,首重阳明,此为气虚者立法也;其专重肾肝,因肾主骨而藏精,肝主筋而藏血,故肾肝虚则精血竭,精血竭则内消烁筋为痿,治当补养肾肝,此为阴虚立法也。

【名言】2 痿证的治疗原则,由于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由于湿热浸淫者,宜清利湿热。

颤震
【名言】1 益肾调肝,补气养血;清化痰热,兼以息风;为治疗本病大法。盖颤证多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热互阻,肝风内动为患,故治疗当以此为纲。

【名言】2 治疗上以填精补髓、益气化瘀为其大法。

腰痛
【名言】1 新痛宜疏外邪,清湿热;久则补肾,兼理气血。

【名言】2 若因闪挫伤气而发生腰痛,其痛动作更甚,不能俯仰转侧,呼吸时牵引作痛,脉弦长而尺脉更实者,当以理气为主,稍佐活血。

【名言】3 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