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沈绍功临床经验谈(章节)

魏庆春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06
帖子
792
获得点赞
5
声望
16
湿温病很难治,湿和温是矛盾的。七个证类,三个变证,四个治要。

第一个,湿阻遏了卫气。化湿用的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以三个仁为主药,配了其它的药。当然三个药都有了,选上、畅中、渗下,三焦呀,上、中、下三焦,解表投用藿香和豆豉,泄湿热用荷叶和滑石。

第二个证类是邪伏膜原证,要宣透。用的雷氏方宣化,梳理和清化,可是三个组方特点,宣化、疏理、清化,就是邪深入一步到了膜原。

第三个,湿郁中焦。到了脾胃了,要化湿清热,用连朴饮。制厚朴二钱,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香豉(炒)、焦栀各三钱,芦根二两。水煎,温服。

它这两个组方特点:一个就化湿,一个就清。它这些清热的药都注意了,是苦寒当然不会恋湿,更不会伤胃,也不滋腻,所以它津液互根吗,连麦冬、沙参都不用。

第四个,湿热蕴毒证。这就重了,湿热蕴毒用化湿解毒,用甘露消毒丹。它也由两部分组成,化湿不光清热,而且解毒。解毒里面重点的药就射干,射干是明显的清热解毒的药;还有一个贝母,这里的贝母不用大贝、小贝,用土贝母,不是浙贝川贝而是土贝母。

第五个,痰蒙心包证,要清热豁痰,用菖蒲郁金汤。清热豁痰两部分组成:清热里面关键的药是牛黄,当然现在真牛黄很难找到,用人工牛黄;豁痰里面主要的药就是竹沥水。这个类型就重要了,出现了神智失常。【处方】石菖蒲3钱,炒栀子3钱,鲜竹叶3钱,牡丹皮3钱,郁金2钱,连翘2钱,灯心2钱,木通1钱半,淡竹沥(冲)5钱,紫金片(冲)5分。
【主治】主伏邪风温,辛凉发汗后,表邪虽解,暂时热退身凉,而胸腹之热不除,继则灼热自汗,烦躁不寐,神识时昏时清,夜多谵语,脉数舌绛,四肢厥而脉陷,症情较轻者

第六个,下注膀胱证。湿热下注膀胱最好治,也没危险性,就是膀胱湿热,或叫下焦湿热,渗湿分利用茯苓皮汤。
茯苓皮15克 生苡仁15克 猪苓9克 大腹皮9克 白通草9克 淡竹叶6克
【用法】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分两部分:一个渗湿;一个分利。


第七个,热重于湿证。热偏重,要清气化湿,用苍术白虎汤,清气和化湿,唯一就把原方的粳米改成了薏米,化湿作用更大,粳米仅仅是和胃。另外白虎汤本来治疗就是肺胃实热,要用和胃的药就是粳米,但薏米呢即能和胃又能化湿,就改成了薏仁米,这是前面七个证类。

后面三个变证:

1.湿温呀就怕便血,便血呢,就要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犀角改成水牛角代替,侧柏叶必须得生用,银华要炒成印花炭,这是我们家传的一个特点,止血凉血止血,银花炭特别有效,当然药店里面没有银华炭。怎么办呢?拿30g的银花自己炒,炒炭了,要下10g的银华炭,中毒性菌痢用银华炭相当有效。

2.第二个变证,气随血脱。便血多了就脱气了,这个变证也很危险,要益气固脱。用温阳、养血、清热三部分组成,寒热并用了,这个附片一定要先煎半个小时,制附片。这个伏就是伏龙干肝,也就灶心土。中医很有保护意思,你说开了灶心土,病人本来就反感,让我吃土,你开这个伏龙肝他就特别新奇,啊!这龙的肝,而且伏龙的肝,效果好,其实就是一把土;你写蚯蚓,病人反感,你让我吃蚯蚓,写地龙就了不得了,地上的龙,它保护意思非常重要;这个给你讲了:不用阿胶太麻烦了,用阿胶珠,就蛤粉炒,炒成圆球。

3.第三个变证就是湿盛阳微,也是危险的变证。湿很重啊,阳气就衰微了,它必须温阳利湿,温阳还要利湿,这也是调阴阳呀。光温阳不行,加上利阴的药,一味白芍,它温阳作用就明显提高了。一个拉血,一个气脱,一个阳微,这温病里面的三个变证,都比较危重。

四个治要:

第一个就是三法化湿。宣透、畅中、淡渗,这是三仁汤的代表组方特点,选透、畅中、渗下。

第二个偏重论治。找偏重,湿和温是两个想对的邪,它里面有偏重,湿重于热或者热重于湿,或者湿热并重。偏重呀,要找偏重。立法:湿重的,化湿为主,清热为辅;热重的,清热为主,化湿为辅;湿热并重的,那清热化湿,不同的立法。当然这里面最大的原则,化湿的时候要注意燥性,燥性就要助热;清热的时候,要注意凉性,寒凉就会助湿,掌握这个原则,否则处理不好。湿温,所以你要三个法,宣上、畅中、淡渗用三仁汤,先把湿解决了,然后找偏重,偏重里面注意不要燥,不要凉。

第三个阶段治则。不同的阶段立不同的治则,卫气同病,用化湿为主;邪到了气分,按照偏重来论治;化燥化火了要按温病来论治,卫气营血或者三焦来论治,不同的阶段立不同的治则。

第四个善后收功。善后收功呀,因为湿邪的特点比较黏稠,反复性比较大,你假如不给他善后,很容易反复。善后有两个关键:第一个要清利余邪,用两个药,一个就是芦根,一个就是生栀子;第二个善后要调理脾胃,调理脾胃呀用保和丸。叶老调理脾胃很有办法,就拿保和丸或加味保和丸,每次用10-20粒。因为它是水丸10-20粒在饭后服,早、中、晚三餐,吃完后马上服10-20粒加味保和丸或者保和丸,用这个办法来调理脾胃,非常管用。总而言之,湿温很难治,但是根据古人的尤其是《湿热篇》,它传入我们的知法,你记住这几步,七个证类,三个变证,四个治要,一般的湿温很好处理,也很有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