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1/10
- 帖子
- 420
- 获得点赞
- 3
- 声望
- 18
- 年龄
- 42
肉桂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又是副食调味品,有1800多年的药用历史。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枝皮、嫩果、嫩枝也供药用。
肉桂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分为牡桂、菌桂两条,列为上品,曰:"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妫?崞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菌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能通使"。唐·《新修本草》从《本经》二桂说:"菌桂或名筒桂,其牡桂嫩枝皮名为肉桂,亦名桂枝……"。唐陈藏器说:"菌桂、牡桂、桂心已上三色,并同是一物",宋陈承《本草别说》也同意此说。《本草纲目》记载:"牡桂,叶似枇杷,狭长于菌桂一、二倍,其嫩皮半卷多紫,而肉中皱起肌理虚软,谓之桂枝,又名肉桂,削去上皮名曰桂心,其厚者名曰木桂,药用以厚者为佳"。其所述均与现时肉桂为同种。
产地分布:
肉桂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四川也有分布。主产于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六陈镇。广西平南县六陈镇栽培历史悠久,产量约为全国90%,是中国有名的“肉桂之乡”享誉海内外,誉为“世界三大名桂之一”。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0-17米,皮灰褐色或棕色。粗糙,多具皮孔,老树皮厚约1-1.5厘米,嫩枝略呈棱形,绿色,密布褐色茸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长圆形至披针形,长12-20厘米,宽4-6厘米,基部钝,先端长渐尖;全缘,表面绿色有光泽,背面灰绿色,疏生短茸毛,具离基3出脉,背面明显突出;叶柄粗壮,密被茸毛。叶片、树皮均有肉桂特有香气。圆锥花序腋生,长10-19厘米,被短柔毛;花小,黄绿色,花梗长2-8毫米,花被管长2毫米,裂片6,黄绿色,椭圆形,与花被等长;发育雄蕊9,与花柱等长。核果紫黑色,椭圆形,长约1厘米、直径9毫米,内有种子1粒。
目前广西栽培的肉桂主要有以下3个栽培种:
红芽肉桂:又叫黄油桂。新芽和嫩叶均呈红色,叶片较大,叶柄向上弯曲翘起,花序总柄较长,小花较疏,结实较少,果实亦小。韧皮部油层呈黄色。植株生长快,耐寒力差,桂皮品质较优。
白芽肉桂:又叫黑油桂。新芽和嫩叶呈淡绿色,叶柄水平伸展,叶片较小,下垂,老叶主脉两边的叶面向上翘起,成鸡胸状。花序总柄较短,结果多。韧皮部油层呈黑色,除幼苗外,生长期需较充足的阳光,较耐旱,桂皮品质优。
砂皮肉桂:又叫糠桂。嫩芽呈绿色,外皮粗糙,韧皮部不显油层,桂皮质量差。
还有南肉桂[Cinnamomnm cassia f.macrophylla(ined.)]是60年代从越南引进的种,广东、广西有栽培。本品为常绿乔木。树皮外表面灰棕色,内皮红棕色,芳香,味甜辛。幼枝有不规则的四棱。幼枝、芽、花序、叶柄均被褐色茸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叶柄稍膨大;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具离基3出脉,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灰绿色,微被柔毛。花顶生或腋生,聚成圆锥花序;花黄绿色,花被6,雄蕊9,退化雄蕊3。果实椭圆形,长12-13毫米,熟时暗紫色,基部有浅杯状增大宿存花被,边缘平截稀齿状。
生态环境:
肉桂多生长在北回归线以南,海拔100-500米,东向或东南向的山坡或山谷。野生者常在避风处与亚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混生,家种者多单独成片造林。
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习性 肉桂:在幼龄阶段生长缓慢,而后加快,到成熟阶段又逐渐减慢,100-120年开始衰退。植株一般10-11年生开始开花结果。5月中旬自春梢的叶腋间或顶端抽出花序,花期始于6月上旬,终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期翌年2-4月,从花谢谢到果实成熟需7-9个月。新鲜种子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失去水分的干燥种子则易失去发芽能力。肉桂植株具有很强的萌蘖能力,在砍伐的树墩旁能萌发出新芽成长为新植株。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肉桂喜温暖,适宜生长于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25℃,是肉桂生长的适宜温度。植株在月平均气温20℃以上才开始生长,20℃以下便停止生长,但能忍受短期-2℃的低温,若连续遇到5天以上霜冻,常出现枝叶枯叶萎,幼树冻死。
水分:肉桂喜湿润,要求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
光照:肉桂属偏阴性树种,对光照的要求随着树龄的不同而变化,幼苗期喜阴,忌烈日照射,在阴蔽的条件下生长快,强光下生长受抑制;成林后则需充足阳光,才能正常开花结果,树皮含油分高,质量优。
土壤: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壤土。土层瘠薄,干燥和排水不良之地以及碱性土壤则生长不良。
生长习性:
肉桂喜温暖,适宜生长于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25℃,是肉桂生长的适宜温度。肉桂喜湿润,要求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肉桂属偏阴性树种,对光照的要求随着树龄的不同而变化,幼苗期喜阴,忌烈日照射,在阴蔽的条件下生长快,强光下生长受抑制;成林后则需充足阳光,才能正常开花结果,树皮含油分高,质量优。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壤土。
生长周期:
一般加工成企边桂、板桂、油桂的树龄需10-20年,加工桂通的只需5-6年。
采收及加工:
肉桂的采收树龄要根据商品的不同要求来确定。一般加工成企边桂、板桂、油桂的树龄需10-20年,加工桂通的只需5-6年。在1年之中剥皮分两个时间进行,4-5月间,容易剥皮,但加工成的产品质量稍次;9月剥皮称秋剥,这个时间不容易剥皮,但加工出的产品质量较好。因此,需在剥皮前的1个月在树干离地面10厘米处先环剥1圈宽3-4厘米树皮后,整个树皮才容易剥下。剥皮时先将主干下部树皮剥下,再伐倒树干剥取上部干皮和枝皮。剥桂皮是用特制刀具,按肉桂树不同部位和加工不同的产品规格要求进行的。现将加工方法分述如下:
1、企边桂 选择皮纹细致,光滑无节痕、肉厚有油,皮色灰白,条长43厘米、宽5-6厘米、厚0.3-0.7厘米的桂皮,修平两边,两端削成斜面,然后放在事先制好的木夹内,由上而下将一块肉桂皮加上一块夹板,一层层叠至满架,顶上加压板,最后加上木楔钉紧。置阳光下曝晒,每天自上而下加压几次,加压后钉紧木楔子,第3天可放置室内1-2天,桂皮潮润再继续压晒,直至干燥。
2、板桂 选择厚0.7厘米以上,长43厘米、宽13-15厘米的桂皮,夹在木制桂夹内或用竹片、木棍将肉桂撑开,晒至九成干后,纵横堆叠,上面加重物压紧,约1个月后完全干燥,成扁平板状。
3、油桂 选择皮厚0.5厘米以上,外皮薄,起白云纹,含油分较丰富(含油多于板桂)桂皮,加工成两边微向内弯,中部微成弧形的片块,在通风干燥处晾干或在弱光下晒干。
4、桂通 选取厚不足0.3厘米的干皮和枝皮,长35厘米,晾至软身后,用人工或让
其自然卷成双筒或单筒状,在阳光下晒干。
5、桂心 选料和加工方法与桂通基本相同,区别点是选出的肉桂树皮,已除去外层栓皮。
6、桂碎 将加工各种商品规格肉桂剪下的边皮及不符合加工上述肉桂规格的干、枝皮,去净杂质、晒干。
7、桂枝 春夏季割取直径不超过1厘米的肉桂树枝条,斜切成片或横切成1.5厘米厚的片,筛去碎屑杂质,晒干,即为桂枝片;如截成50厘米长的枝条,晒干,扎成杷,则为桂枝。
8、桂丁(嫩果) 入冬以后,采摘树上尚未成熟果实,除去枝叶和杂质,晒干。
9、桂油加工 利用采收肉桂树时所砍下的嫩枝叶,经蒸馏提炼而得到的油分。目前,广西主产区普遍采用水气蒸馏器进行。
每年4-5月或8-9月砍伐桂树剥皮时,收集枝叶,晒至六成干,扎成小捆,堆放在密封的仓库内贮藏,经30-40天,使其自然干燥,待叶色由青黄变成紫红色时,便可取出蒸油,通过贮藏的桂枝叶,出油率高,质量好。
一般每100公斤干技叶,可蒸得桂油0.5-0.6公斤。蒸馏出的桂油宜用铝桶或玻璃缸装好,忌用铁桶盛装,否则桂油会变黑色,影响质量。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枝皮、嫩果、嫩枝也供药用。
肉桂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分为牡桂、菌桂两条,列为上品,曰:"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妫?崞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菌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能通使"。唐·《新修本草》从《本经》二桂说:"菌桂或名筒桂,其牡桂嫩枝皮名为肉桂,亦名桂枝……"。唐陈藏器说:"菌桂、牡桂、桂心已上三色,并同是一物",宋陈承《本草别说》也同意此说。《本草纲目》记载:"牡桂,叶似枇杷,狭长于菌桂一、二倍,其嫩皮半卷多紫,而肉中皱起肌理虚软,谓之桂枝,又名肉桂,削去上皮名曰桂心,其厚者名曰木桂,药用以厚者为佳"。其所述均与现时肉桂为同种。
产地分布:
肉桂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四川也有分布。主产于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六陈镇。广西平南县六陈镇栽培历史悠久,产量约为全国90%,是中国有名的“肉桂之乡”享誉海内外,誉为“世界三大名桂之一”。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0-17米,皮灰褐色或棕色。粗糙,多具皮孔,老树皮厚约1-1.5厘米,嫩枝略呈棱形,绿色,密布褐色茸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长圆形至披针形,长12-20厘米,宽4-6厘米,基部钝,先端长渐尖;全缘,表面绿色有光泽,背面灰绿色,疏生短茸毛,具离基3出脉,背面明显突出;叶柄粗壮,密被茸毛。叶片、树皮均有肉桂特有香气。圆锥花序腋生,长10-19厘米,被短柔毛;花小,黄绿色,花梗长2-8毫米,花被管长2毫米,裂片6,黄绿色,椭圆形,与花被等长;发育雄蕊9,与花柱等长。核果紫黑色,椭圆形,长约1厘米、直径9毫米,内有种子1粒。
目前广西栽培的肉桂主要有以下3个栽培种:
红芽肉桂:又叫黄油桂。新芽和嫩叶均呈红色,叶片较大,叶柄向上弯曲翘起,花序总柄较长,小花较疏,结实较少,果实亦小。韧皮部油层呈黄色。植株生长快,耐寒力差,桂皮品质较优。
白芽肉桂:又叫黑油桂。新芽和嫩叶呈淡绿色,叶柄水平伸展,叶片较小,下垂,老叶主脉两边的叶面向上翘起,成鸡胸状。花序总柄较短,结果多。韧皮部油层呈黑色,除幼苗外,生长期需较充足的阳光,较耐旱,桂皮品质优。
砂皮肉桂:又叫糠桂。嫩芽呈绿色,外皮粗糙,韧皮部不显油层,桂皮质量差。
还有南肉桂[Cinnamomnm cassia f.macrophylla(ined.)]是60年代从越南引进的种,广东、广西有栽培。本品为常绿乔木。树皮外表面灰棕色,内皮红棕色,芳香,味甜辛。幼枝有不规则的四棱。幼枝、芽、花序、叶柄均被褐色茸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叶柄稍膨大;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具离基3出脉,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灰绿色,微被柔毛。花顶生或腋生,聚成圆锥花序;花黄绿色,花被6,雄蕊9,退化雄蕊3。果实椭圆形,长12-13毫米,熟时暗紫色,基部有浅杯状增大宿存花被,边缘平截稀齿状。
生态环境:
肉桂多生长在北回归线以南,海拔100-500米,东向或东南向的山坡或山谷。野生者常在避风处与亚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混生,家种者多单独成片造林。
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习性 肉桂:在幼龄阶段生长缓慢,而后加快,到成熟阶段又逐渐减慢,100-120年开始衰退。植株一般10-11年生开始开花结果。5月中旬自春梢的叶腋间或顶端抽出花序,花期始于6月上旬,终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期翌年2-4月,从花谢谢到果实成熟需7-9个月。新鲜种子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失去水分的干燥种子则易失去发芽能力。肉桂植株具有很强的萌蘖能力,在砍伐的树墩旁能萌发出新芽成长为新植株。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肉桂喜温暖,适宜生长于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25℃,是肉桂生长的适宜温度。植株在月平均气温20℃以上才开始生长,20℃以下便停止生长,但能忍受短期-2℃的低温,若连续遇到5天以上霜冻,常出现枝叶枯叶萎,幼树冻死。
水分:肉桂喜湿润,要求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
光照:肉桂属偏阴性树种,对光照的要求随着树龄的不同而变化,幼苗期喜阴,忌烈日照射,在阴蔽的条件下生长快,强光下生长受抑制;成林后则需充足阳光,才能正常开花结果,树皮含油分高,质量优。
土壤: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壤土。土层瘠薄,干燥和排水不良之地以及碱性土壤则生长不良。
生长习性:
肉桂喜温暖,适宜生长于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25℃,是肉桂生长的适宜温度。肉桂喜湿润,要求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肉桂属偏阴性树种,对光照的要求随着树龄的不同而变化,幼苗期喜阴,忌烈日照射,在阴蔽的条件下生长快,强光下生长受抑制;成林后则需充足阳光,才能正常开花结果,树皮含油分高,质量优。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壤土。
生长周期:
一般加工成企边桂、板桂、油桂的树龄需10-20年,加工桂通的只需5-6年。
采收及加工:
肉桂的采收树龄要根据商品的不同要求来确定。一般加工成企边桂、板桂、油桂的树龄需10-20年,加工桂通的只需5-6年。在1年之中剥皮分两个时间进行,4-5月间,容易剥皮,但加工成的产品质量稍次;9月剥皮称秋剥,这个时间不容易剥皮,但加工出的产品质量较好。因此,需在剥皮前的1个月在树干离地面10厘米处先环剥1圈宽3-4厘米树皮后,整个树皮才容易剥下。剥皮时先将主干下部树皮剥下,再伐倒树干剥取上部干皮和枝皮。剥桂皮是用特制刀具,按肉桂树不同部位和加工不同的产品规格要求进行的。现将加工方法分述如下:
1、企边桂 选择皮纹细致,光滑无节痕、肉厚有油,皮色灰白,条长43厘米、宽5-6厘米、厚0.3-0.7厘米的桂皮,修平两边,两端削成斜面,然后放在事先制好的木夹内,由上而下将一块肉桂皮加上一块夹板,一层层叠至满架,顶上加压板,最后加上木楔钉紧。置阳光下曝晒,每天自上而下加压几次,加压后钉紧木楔子,第3天可放置室内1-2天,桂皮潮润再继续压晒,直至干燥。
2、板桂 选择厚0.7厘米以上,长43厘米、宽13-15厘米的桂皮,夹在木制桂夹内或用竹片、木棍将肉桂撑开,晒至九成干后,纵横堆叠,上面加重物压紧,约1个月后完全干燥,成扁平板状。
3、油桂 选择皮厚0.5厘米以上,外皮薄,起白云纹,含油分较丰富(含油多于板桂)桂皮,加工成两边微向内弯,中部微成弧形的片块,在通风干燥处晾干或在弱光下晒干。
4、桂通 选取厚不足0.3厘米的干皮和枝皮,长35厘米,晾至软身后,用人工或让
其自然卷成双筒或单筒状,在阳光下晒干。
5、桂心 选料和加工方法与桂通基本相同,区别点是选出的肉桂树皮,已除去外层栓皮。
6、桂碎 将加工各种商品规格肉桂剪下的边皮及不符合加工上述肉桂规格的干、枝皮,去净杂质、晒干。
7、桂枝 春夏季割取直径不超过1厘米的肉桂树枝条,斜切成片或横切成1.5厘米厚的片,筛去碎屑杂质,晒干,即为桂枝片;如截成50厘米长的枝条,晒干,扎成杷,则为桂枝。
8、桂丁(嫩果) 入冬以后,采摘树上尚未成熟果实,除去枝叶和杂质,晒干。
9、桂油加工 利用采收肉桂树时所砍下的嫩枝叶,经蒸馏提炼而得到的油分。目前,广西主产区普遍采用水气蒸馏器进行。
每年4-5月或8-9月砍伐桂树剥皮时,收集枝叶,晒至六成干,扎成小捆,堆放在密封的仓库内贮藏,经30-40天,使其自然干燥,待叶色由青黄变成紫红色时,便可取出蒸油,通过贮藏的桂枝叶,出油率高,质量好。
一般每100公斤干技叶,可蒸得桂油0.5-0.6公斤。蒸馏出的桂油宜用铝桶或玻璃缸装好,忌用铁桶盛装,否则桂油会变黑色,影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