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施杞治疗颈椎病经验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0
声望
38
施杞治疗颈椎病经验
施杞教授主张颈椎病从痹论治,运用温经祛风散寒法治疗颈椎病是临床总结出的有效方法。本文阐述了颈椎病与风寒湿的关系,并总结了施杞教授以益气活血补肾为大法,辅以祛风温经散寒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施杞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乃我国中医伤科名家。先生推崇整体观及“十三科一理贯之”的学术思想,临证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对颈椎病的治疗疗效显著,海内外求治者甚众。先生常曰:颈椎病,亦有虚实之别,邪正之交织,病邪之偏重,或风寒、或痰湿、或虚损、或本亏,种种不一,需辨病与辨证、辨型相结合。现将施杞教授运用温经祛风散寒法治疗颈椎病之经验介绍如下。

颈椎病与风寒湿的关系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自然退行性变化过程中感受外邪或劳伤,导致颈部软组织和椎体动静力平衡失调加重退变,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神经根、脊髓、血管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1]。《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 先生主张颈椎病应从痹论治,因为颈椎病除其内因正气不足、肝肾亏虚之外,外邪风寒湿乘虚而入,阻滞经络气血亦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故颈椎病临床多兼有风寒湿邪外袭症状。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淫所胜,……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如结,?如裂。”痹又可分为五体痹、五脏痹。《素问·痹论》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五体痹、五脏痹表现十分类似,颈椎病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按五体痹辨证论治,交感型、脊髓型按五脏痹辨治,可谓效如桴鼓。在古代文献中相关论述亦是随处可见。《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经脉循行于项背部,风寒外束,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故见颈背强几几。又如清代的林佩琴在《类证治裁》曰:“肩背痛,不可回顾, 此手太阳经气郁不行, 宜风药散之。肩背痛,脊强, 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气郁不行。”先生通过现代实验研究亦证实,不同强度风寒湿刺激家兔颈部,从形态学上观察到风寒湿刺激可以导致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机理是使颈椎间盘组织中胶原酶(MMP?1)、中性蛋白多糖酶(MMP?3)活性升高,从而导致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降解加速,颈椎间盘出现退变。说明风寒湿邪可加重颈椎病生物力学失衡过程,促进颈椎间盘进一步退变[2]。

辨证用药

风性善行,乘虚侵袭人体可发生疼痛游走不定。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血,经络不通,故易感觉冷痛。湿性重浊,使气机滞留不散,伤于湿则感重着不适。三者结合,病情变化多端。先生善于抓住要点,对症下药,每有应验。

祛邪不忘扶正,多用益气活血药 颈椎病患者必肝、肾、脾之正不足,然后风、寒、湿得以深入而成痹,故治颈椎病之要,恒以扶正为主,祛邪为次[3]。先生以益气活血大法扶正,再投入温经散寒之味,辅以搜风通络祛邪之品。扶正多用圣愈汤、补中益气汤。颈椎病日久不愈,气血凝滞,故先生注重活血化瘀,方用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王清任曾在《医林改错》中指出:若痹证用温热发散药不愈,用利湿降火药无力,用滋阴药无效者,是因风寒湿之邪入于血脉,使血凝不畅之故,所以采用逐瘀活血、通经祛邪之法,将活血药和祛风药同用[4]。先生曰:治痹益气活血,虽为佐使,实治根本。当然,运用扶正祛邪法须根据邪正盛衰消长情况,分清主次先后,或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或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病久伤肾,常用补肾药 肾为五脏之本,颈椎病日久必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加之患者多为中老年,肾气本就逐渐衰少,故颈椎病肾督亏虚为本,风寒湿为标。故先生常结合补肾药治疗颈椎病,每用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杜仲温壮肾阳,亦常用血肉有情之品紫河车、鹿茸收功,常用方剂如左归丸、右归丸、益肾蠲痹丸、金匮肾气丸等。补阳药性多温燥,易助火伤阴,故先生常配伍益精血之品,如知母、石斛、龟版、鳖甲、当归、熟地等,使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治颈痹,温经祛风散寒 先生曰:颈椎病,若单以益气活血补肾之剂,难免失矢之的,须辨其因,察其邪之所偏盛,分别主次,攻破要点,方能奏效。

若患者表现为周身疼痛,患无定所的特征,先生在益气活血补肾大法上随证加祛风之品。风有外风、内风之别。祛外风之法,邪在表应予辛散发汗,多用苏叶、薄荷、防风等外开皮毛、疏解风邪之品,邪在里多用羌独活、威灵仙、伸筋草、秦艽、防己、络石藤之类。若病久肝风内动,有痉厥抽搐症状,先生多用动物类及矿物类药,以期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如羚羊角粉、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先生善用风药,不只一味单求祛风,更是遵古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方中常配当归、红花等活血之品,以助祛风之力。

颈椎病患者若周身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得热痛减,遇寒加剧,先生多归为痛痹。外因多为感受寒邪,内因则为气血失调,正气不足。寒性受引,若来势汹涌,疼不可耐,先生谓非厉剂不能除,故多用川乌头、草乌头、附子等大温大热之品,力求速达,方取乌头汤加减。若寒邪束表,多用麻黄、桂枝、细辛、炮姜、半夏以辛温发散、温中燥湿,取麻桂温经汤之意。若患者病程较短,邪尚在表,嘱咐患者药渣亦可利用,加盐加醋热炒收干,包于毛巾袋内外敷于患处,取其热、药双重作用,以祛除寒湿,疏通经络。

颈椎病属着痹者,是由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邪,气血痹阻而引起的,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肿胀为特征。初起病多属实,以外邪为主,中期虚实夹杂,晚期则心脾肝肾不足为主,病多属虚。着痹在病变过程中易产生痰瘀,痰瘀又可成为继发病因作用于机体[5]。先生认为颈椎病多兼有痰瘀入络之现象,常用益气利水法(防己黄芪汤)、泻肺利水法(葶苈大枣泻肺汤)、峻下利水法(大承气汤、大陷胸汤)、温阳利水法(苓桂术甘汤、真武汤)[6]化痰利湿以通络。

验案举隅

李×,男,77岁,2005年5月8日初诊。主诉:反复颈部酸痛伴左臂麻木2年,渐加重。现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酸痛不适,左臂麻木,夜间尤甚,畏寒。纳可,寐安,二便调。检查:颈部活动受限,第5、6、7颈椎压痛(+)。颈部MRI:C6/7、C5/6椎间盘突出。舌苔薄腻,质紫,脉弦细。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辨证:气血痹阻,经络不遂。治法:祛瘀通络,蠲痹止痛。处方:身痛逐瘀汤加味。用药:炙黄芪18g,全当归9g,大川芎9g,赤白芍各12g,桃仁9g,杜红花9g,羌独活各9g,制乳香9g,五灵脂12g(包),左秦艽9g,制香附12g,川牛膝12g,广地龙9g,补骨脂12g,香谷芽12g,炙甘草3g,14剂。服后症状明显减轻,左臂尚有麻木。舌淡苔脉滑。于前方加入三棱12g,蓬莪术9g,7剂。三诊时症状已缓,继服原方7剂。

按:此病例是较为典型的气血痹阻、经络不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先生遵循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思想,且患者高年,故用炙黄芪、全当归益气活血以扶正,再用桃红四物汤以活血祛邪止痛,羌独活、左秦艽祛风除湿,舒筋通络,牛膝、地龙取其活血通利关节之意,川芎、香附行气活血,香附与炙甘草配伍,既可和胃,又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祛瘀通络、蠲痹止痛之功。

【参考文献】
1 施 杞主编.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395.

2 施 杞.动静力平衡失调与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7(1):7.

3 胡劲松.施杞教授治疗治颈椎病经验[J].中医正骨,2004,16 (5):59.

4 郑 红.明清时期论治骨痹用药特色[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6):417.

5 胡荫奇主编.痹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93.

6 夏 翔主编.上海市名中医学术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6.521.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