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热开破法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辛热开破法属于祛痰法范畴,是用辛味温热、通经走窜的药物达到开闭塞之气机,破聚积之痰邪之目的,用于治疗因顽痰胶痼所致的癫痫病。本文从文献复习与临床角度探讨辛热开破法治疗癫痫的应用体会。
辛热开破法属于祛痰法的范畴,是上世纪80年代根据古方五生丸的应用而总结提出的一种治疗癫痫的方法[1]。本法应用辛味性温、通经走窜的药物,通闭开窍,消涤顽痰,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笔者20多年来应用此法治疗各类癫痫,取得较好疗效。
祛痰法治疗癫痫的源流
癫痫的证治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文字记载,《五十二病方》就有“马不痫”、“羊不痫”等病名。《内经》称之为“巅疾”,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七情失调和先天因素等有关。隋《诸病源候论》已经认识到本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失常的疾病,并有较为细致的癫痫临床表现的描述。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全面归纳了癫痫病的临床症候,提出二十余条“候痫法”,强调“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审察其精神而采其候”,并首先提出“癫痫”的病名,后则为历代医家所接受,沿用至今,成为一个古今统一的病名。金元以前的医学文献大多将痫证(癫痫)与癫、狂混称并述,至明代,医家们已普遍认识到“癫与痫难以一概而论”(《普济方》),不少医家还对三者进行了症候鉴别。
癫痫是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中比较复杂难治的疾病,孙思邈称之为“恶病”,陈言指出“古方有三痫、五脏痫、六畜痫,乃至一百二十种痫”,皆是言其复杂难治。唐宋以前的文献中所涉引起癫痫的病因主要有风、惊、食、热、气、胎产等,治疗大率以平肝、熄风、镇惊、安神、泻火、消积等治疗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宋·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癫痫叙论》中已经认识到痰涎与癫痫的关系,他说:“夫癫痫病,皆由惊动,使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
用祛痰法治疗癫痫是随着中医对痰病学说的认识和兴起而发展起来的。金元以降,学术争鸣,痰邪为病的发病学说倡行,医家们不仅对痰涎致病的复杂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提出“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等见解,如王隐君就认为“内外百病皆生于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泰定养生主论·卷十四》)。到明清时期,痰病学说已经十分成熟,而治痰之法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痰是中医学特定的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痰随气行,无处不到,而机体五脏六腑、上下内外,以及各个组织器官之中无不有气的存在,因此,痰之为病就可发生在各个组织脏器,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病症。[2]特别是一些复杂疑难病症,中医大多认为是痰邪作祟。楼英《医学纲目》中就有“凡百药无效……,痰也”的观点。诊疗此类病症时,治痰大法运用得当,临床疗效往往比较明显。故朱丹溪说:“病似邪鬼,导去滞痰,病乃可安。”
痰邪是癫痫发病原因的观点出现于金元时期。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首创“痰迷心窍”之说,朱丹溪则明确提出“无痰不作痫”,他在《丹溪心法·痫》中说:“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心窍。”《局方发挥》中还讲到癫痫因“气积成痰”而发病,“或半月或一月,前证复作”,指出了本病具有缠绵难愈,易于复发的特点和原因。以后历代医家多宗此说,如楼英《医学纲目·癫痫》说:“癫痫者,痰邪逆上也。”何梦瑶的《医碥》说:“(癫痫)治法则一,总以行痰为主。”从此,祛痰法逐渐成为治疗癫痫主流治法,而为广泛应用。
祛痰法是治疗癫痫始终一贯的法则
如上所述,癫痫虽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但其因痰邪而作则一。若痰浊凝聚,阻于胸膈之间,影响气机,瘀阻脉络,进一步可引起风、火、气、瘀等病理变化,并相互搏结,冲扰心神,蒙蔽清窍,因此发生癫痫。婴幼儿痫证,虽多由胎产、惊恐、热毒等引起,其实也与痰邪有密切关系。婴孩神气未充,气机易乱,或因母腹中受邪,或卒受惊恐,或由热邪肆虐,致使痰涎内生,脏气逆乱,神不守舍,舍空而痰乘之。所以,痰邪是癫痫发病之根源。现代也有人研究癫痫与痰证、自由基等的关系,发现随着脏腑虚证的加重,风痰乃至痰火等病理产物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亦增强,膜ATP酶活性的损伤则加重。这几者之间有相关性联系。[3]
癫痫之痰与一般的痰邪又有所不同,癫痫之痰具有胶固难化和随风气而聚散的特点,患者每有积痰于内,若遇情志、饮食、劳累、邪热等情况,“以至脏气不平,经络失调,一触积痰,厥气风动,卒焉暴逆,莫能禁止。”(《临证指南医案·癫痫》)
痰为津气所聚,凝着既久,裹结日深,即成胶固难拔之势。癫痫病人久发难愈,缠绵不止的病理基础,正是此胶固于心胸脑络之间的“顽痰”所致。诚如喻嘉言所言:“浊痰溢于上窍,久久不散,结为窠囊,……生长则易,剥落则难。”(《医门法律·痰饮论》)由于癫痫因痰邪而起,故治痫必先治痰。祛痰法是治疗癫痫始终一贯的法则,治疗时多以涤痰、行痰、豁痰为大法。然而,痰邪为病往往在病机和症候上较为复杂,多数情况下,痰邪与风、火、气、瘀、虚等相互搏结为病,故用祛痰法治疗癫痫常与疏风、清热、泻火、化瘀、理气、健脾等治法配合应用。
辛热开破法的临床应用
痰为阴邪,性质粘腻而胶着,本不易消除。对于深遏潜伏,粘腻胶着的痫痰,在治疗时若仅用一般的化痰之品,则较难动其毫末而取得满意疗效。《内经》说:“甚者折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痫痰既胶腻痼着,就需用破涤力劲,开导推动之药物,以驱实邪之积聚,辛热开破法即为此目的而设。
所谓“辛热开破”就是选用味辛性温的药物,如乌头、半夏、南星、附子、白附子、石菖蒲、姜等,以振奋阳气,推动气化,起到开气机之壅闭,捣沉痼之胶结,破痰邪之积聚,促顽痰之消散的作用。这种治法在汉代就有所见,《中藏经》中治风痫,用天南星为末,姜汁糊丸,以人参石菖蒲汤送服。宋元之后此法则日益倡行,如《圣济总录·卷十五》载有五生丸,用干姜、乌头、附子、半夏、大豆等治疗痫疾。《杨氏家藏方》用天南星、半夏、附子、白附子、天麻、白矾、朱砂等,治疗头目眩晕、风痰、头眩臂痛等症。《和剂局方》中有三生饮,由生天南星、生附子、木香、生川乌等组成,治疗痰厥气逆,以及中风口眼歪斜等症。《证治准绳·类方》用川乌、附子、天南星、半夏、干姜、生姜等治疗风痫有痰者。现代应用如《实用中医内科学》治疗阴痫,法以温阳除痰,顺气定痫,用五生丸以二陈汤送服。[4]
古代使用本法时,对辛温药物大多生用,主要取其飙疾刚悍之气,而尽开破结聚之功,可直达病所。《韩氏医通》中就说:“标病攻击宜生料,气全力强”。但此类药大多有一定毒性,特别是乌头、附子、南星、半夏等药生用毒性较大,故宜谨慎。笔者在临床应用时,处方煎剂多用炮制药;而制作丸剂时,选择生药,但应按照炮制规范加以漂制,以减轻毒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乌、天南星均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5]半夏虽无抗惊厥作用,但有较强化痰散结功效,[6]故临床上常作为治疗癫痫的药物。为减少此类药的毒副作用,在处方配伍时可使用一些监制毒性的药物,如生姜可解半夏之毒,黑豆善解乌头之毒等。给药时,还应注意处方用量和给药方法,量不宜大,服用间隔时间适当延长,以8小时为宜。
笔者在临床应用时常配伍蜈蚣、僵蚕、全蝎等虫类药,熄风平肝,搜剔经络之风邪;丹参、川芎等血分药化瘀通经,疏通脑络;枳壳、柴胡、八月扎等行气消痰;白芍、当归等养血柔筋。若有郁火者,加用黄芩、栀子;抽搐频作,肝风明显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羚羊角粉;症见脾气虚弱者,加党参、茯苓;有肾气不足者,加桑寄生、杜仲。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发作情况,使用汤剂或丸剂。大抵发作期给予汤剂煎服;休止期可制成丸剂服用。
此法既善开破散结,又能祛风止痉,标本兼顾,休作两宜,从而促使顽痰消散,癫痫停止发作。故能作为主要治法,用于各类癫痫发作和癫痫的各个阶段,贯穿治疗的始终。但在临床实际中还须根据癫痫患者的具体病机症候和不同病理属性,辨证运用,才能取得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曾报道应用此法治疗各类癫痫发作,取得满意疗效。[7]
病案举例
例一:夏×,男,17岁,门诊号:982103。1998年11月3日初诊。患癫痫6年余,无家族史,11岁始发癫痫,长期服苯妥英钠、鲁米那、卡马西平等药,尚能控制。近一年半来发作渐频繁,每月2~3次,发则昏仆,肢体抽搐,牙关禁闭,双目斜视,口有涎沫,持续约数分钟。苏醒后感头痛头沉、胸闷肢软,已影响学习。大便2日一行,解而不爽。脑电图检查显示:“痫性放电”,诊见舌质淡红,舌苔白色微腻,脉来细数带滑。证属风痰阻络,蒙蔽清窍,治以辛热破痰,通络止痫。处方:桂枝10g,姜半夏10g,天南星12g,僵蚕10g,白芍12g,石菖蒲12g,丹参15g,生龙牡(先煎)各30g,制川乌6g(先下),枳壳10g,蜈蚣1条,黄芩10g,钩藤15g。水煎服,日1剂。原服西药继续服用,并嘱注意休息,避免感冒。连服3个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时间和症状亦明显减轻。加减治疗2年余,癫痫发作基本控制,改予:制川乌、制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芍、蜈蚣、丹参、黑大豆、生姜,按照一定比例制成水丸,每日2次,每次5克。再连续服用2年,癫痫已不再发作,脑电图检查已转为“大致正常”,原用西药已停服。
按:本例为原发性癫痫大发作,已有6年病程,来诊时处于发作期。中医诊断属痰邪壅阻,夹风上扰,因其病久,痰邪必成巢窠,淤阻脑络,故以辛热开破,攻逐结聚之痰,开通淤塞,取得疗效。发作休止期,给予丸药维持。
例二.祝××,女,12岁,学生。门诊号:009935。1996年3月17日初诊。
患者自9岁起经常发作腹部疼痛,时间10余分钟到1~2小时不等。开始以为是胃病或虫痛,但服药无效。某西医院专家门诊考虑为腹型癫痫,经脑电图检查而确诊。因患者家长不愿服用西药,前来就诊。刻下腹痛约2~3周发作一次,痛在上中腹部,痛发时拒按,有气上冲之感,伴有恶心,不欲饮食。大便2~3日一行。近来情绪不宁,学习成绩有所退步。诊见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稍弦滑。辨证为痰气阻闭,肠胃气逆,心脾不和。治以开破消痰,利气降逆,宁心健脾,佐以通络。给予制川乌、白附子、天南星、半夏、白芍、蜈蚣、丹参、黑大豆、生姜等药制成片剂(癫痫二号片),每服5片,每日2次。同时服煎剂:党参12g,石菖蒲30g,郁金9g,枳实12g,槟榔9g,生龙牡各30g(先),木香6g,元胡9g,五灵脂9g,白芍24g,八月扎10g,朱茯苓9g,炙甘草6g,乌药9g,半夏9g。水煎,每日1剂。以上治疗2个月后,腹痛发作已明显减少。续经加减服药1年余,腹痛未再发作,复查脑电图转为正常。停服水煎中药,以癫痫二号片继续维持治疗。
按:本例为腹型癫痫,是癫痫发作中的特殊类型。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以辛热开破治疗癫痫,以理气通降治疗腹部疼痛,标本相兼,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陈百平.辛热开破治癫痫[J].中医杂志,1984,(7):39.
[2] 朱曾柏.中医痰病学(增订本)[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87.
[3] 裴 林,等.癫痫辨证分型与膜ATP酶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关系[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5):27.
[4] 黄文东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5] 王浴声,等主编,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6] 杨仓良主编.毒药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
[7] 杨杏林.辛热开破法治疗癫痫217例小结[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1):677.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 杨杏林
摘要:辛热开破法属于祛痰法范畴,是用辛味温热、通经走窜的药物达到开闭塞之气机,破聚积之痰邪之目的,用于治疗因顽痰胶痼所致的癫痫病。本文从文献复习与临床角度探讨辛热开破法治疗癫痫的应用体会。
辛热开破法属于祛痰法的范畴,是上世纪80年代根据古方五生丸的应用而总结提出的一种治疗癫痫的方法[1]。本法应用辛味性温、通经走窜的药物,通闭开窍,消涤顽痰,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笔者20多年来应用此法治疗各类癫痫,取得较好疗效。
祛痰法治疗癫痫的源流
癫痫的证治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文字记载,《五十二病方》就有“马不痫”、“羊不痫”等病名。《内经》称之为“巅疾”,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七情失调和先天因素等有关。隋《诸病源候论》已经认识到本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失常的疾病,并有较为细致的癫痫临床表现的描述。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全面归纳了癫痫病的临床症候,提出二十余条“候痫法”,强调“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审察其精神而采其候”,并首先提出“癫痫”的病名,后则为历代医家所接受,沿用至今,成为一个古今统一的病名。金元以前的医学文献大多将痫证(癫痫)与癫、狂混称并述,至明代,医家们已普遍认识到“癫与痫难以一概而论”(《普济方》),不少医家还对三者进行了症候鉴别。
癫痫是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中比较复杂难治的疾病,孙思邈称之为“恶病”,陈言指出“古方有三痫、五脏痫、六畜痫,乃至一百二十种痫”,皆是言其复杂难治。唐宋以前的文献中所涉引起癫痫的病因主要有风、惊、食、热、气、胎产等,治疗大率以平肝、熄风、镇惊、安神、泻火、消积等治疗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宋·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癫痫叙论》中已经认识到痰涎与癫痫的关系,他说:“夫癫痫病,皆由惊动,使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
用祛痰法治疗癫痫是随着中医对痰病学说的认识和兴起而发展起来的。金元以降,学术争鸣,痰邪为病的发病学说倡行,医家们不仅对痰涎致病的复杂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提出“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等见解,如王隐君就认为“内外百病皆生于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泰定养生主论·卷十四》)。到明清时期,痰病学说已经十分成熟,而治痰之法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痰是中医学特定的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痰随气行,无处不到,而机体五脏六腑、上下内外,以及各个组织器官之中无不有气的存在,因此,痰之为病就可发生在各个组织脏器,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病症。[2]特别是一些复杂疑难病症,中医大多认为是痰邪作祟。楼英《医学纲目》中就有“凡百药无效……,痰也”的观点。诊疗此类病症时,治痰大法运用得当,临床疗效往往比较明显。故朱丹溪说:“病似邪鬼,导去滞痰,病乃可安。”
痰邪是癫痫发病原因的观点出现于金元时期。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首创“痰迷心窍”之说,朱丹溪则明确提出“无痰不作痫”,他在《丹溪心法·痫》中说:“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心窍。”《局方发挥》中还讲到癫痫因“气积成痰”而发病,“或半月或一月,前证复作”,指出了本病具有缠绵难愈,易于复发的特点和原因。以后历代医家多宗此说,如楼英《医学纲目·癫痫》说:“癫痫者,痰邪逆上也。”何梦瑶的《医碥》说:“(癫痫)治法则一,总以行痰为主。”从此,祛痰法逐渐成为治疗癫痫主流治法,而为广泛应用。
祛痰法是治疗癫痫始终一贯的法则
如上所述,癫痫虽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但其因痰邪而作则一。若痰浊凝聚,阻于胸膈之间,影响气机,瘀阻脉络,进一步可引起风、火、气、瘀等病理变化,并相互搏结,冲扰心神,蒙蔽清窍,因此发生癫痫。婴幼儿痫证,虽多由胎产、惊恐、热毒等引起,其实也与痰邪有密切关系。婴孩神气未充,气机易乱,或因母腹中受邪,或卒受惊恐,或由热邪肆虐,致使痰涎内生,脏气逆乱,神不守舍,舍空而痰乘之。所以,痰邪是癫痫发病之根源。现代也有人研究癫痫与痰证、自由基等的关系,发现随着脏腑虚证的加重,风痰乃至痰火等病理产物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亦增强,膜ATP酶活性的损伤则加重。这几者之间有相关性联系。[3]
癫痫之痰与一般的痰邪又有所不同,癫痫之痰具有胶固难化和随风气而聚散的特点,患者每有积痰于内,若遇情志、饮食、劳累、邪热等情况,“以至脏气不平,经络失调,一触积痰,厥气风动,卒焉暴逆,莫能禁止。”(《临证指南医案·癫痫》)
痰为津气所聚,凝着既久,裹结日深,即成胶固难拔之势。癫痫病人久发难愈,缠绵不止的病理基础,正是此胶固于心胸脑络之间的“顽痰”所致。诚如喻嘉言所言:“浊痰溢于上窍,久久不散,结为窠囊,……生长则易,剥落则难。”(《医门法律·痰饮论》)由于癫痫因痰邪而起,故治痫必先治痰。祛痰法是治疗癫痫始终一贯的法则,治疗时多以涤痰、行痰、豁痰为大法。然而,痰邪为病往往在病机和症候上较为复杂,多数情况下,痰邪与风、火、气、瘀、虚等相互搏结为病,故用祛痰法治疗癫痫常与疏风、清热、泻火、化瘀、理气、健脾等治法配合应用。
辛热开破法的临床应用
痰为阴邪,性质粘腻而胶着,本不易消除。对于深遏潜伏,粘腻胶着的痫痰,在治疗时若仅用一般的化痰之品,则较难动其毫末而取得满意疗效。《内经》说:“甚者折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痫痰既胶腻痼着,就需用破涤力劲,开导推动之药物,以驱实邪之积聚,辛热开破法即为此目的而设。
所谓“辛热开破”就是选用味辛性温的药物,如乌头、半夏、南星、附子、白附子、石菖蒲、姜等,以振奋阳气,推动气化,起到开气机之壅闭,捣沉痼之胶结,破痰邪之积聚,促顽痰之消散的作用。这种治法在汉代就有所见,《中藏经》中治风痫,用天南星为末,姜汁糊丸,以人参石菖蒲汤送服。宋元之后此法则日益倡行,如《圣济总录·卷十五》载有五生丸,用干姜、乌头、附子、半夏、大豆等治疗痫疾。《杨氏家藏方》用天南星、半夏、附子、白附子、天麻、白矾、朱砂等,治疗头目眩晕、风痰、头眩臂痛等症。《和剂局方》中有三生饮,由生天南星、生附子、木香、生川乌等组成,治疗痰厥气逆,以及中风口眼歪斜等症。《证治准绳·类方》用川乌、附子、天南星、半夏、干姜、生姜等治疗风痫有痰者。现代应用如《实用中医内科学》治疗阴痫,法以温阳除痰,顺气定痫,用五生丸以二陈汤送服。[4]
古代使用本法时,对辛温药物大多生用,主要取其飙疾刚悍之气,而尽开破结聚之功,可直达病所。《韩氏医通》中就说:“标病攻击宜生料,气全力强”。但此类药大多有一定毒性,特别是乌头、附子、南星、半夏等药生用毒性较大,故宜谨慎。笔者在临床应用时,处方煎剂多用炮制药;而制作丸剂时,选择生药,但应按照炮制规范加以漂制,以减轻毒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乌、天南星均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5]半夏虽无抗惊厥作用,但有较强化痰散结功效,[6]故临床上常作为治疗癫痫的药物。为减少此类药的毒副作用,在处方配伍时可使用一些监制毒性的药物,如生姜可解半夏之毒,黑豆善解乌头之毒等。给药时,还应注意处方用量和给药方法,量不宜大,服用间隔时间适当延长,以8小时为宜。
笔者在临床应用时常配伍蜈蚣、僵蚕、全蝎等虫类药,熄风平肝,搜剔经络之风邪;丹参、川芎等血分药化瘀通经,疏通脑络;枳壳、柴胡、八月扎等行气消痰;白芍、当归等养血柔筋。若有郁火者,加用黄芩、栀子;抽搐频作,肝风明显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羚羊角粉;症见脾气虚弱者,加党参、茯苓;有肾气不足者,加桑寄生、杜仲。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发作情况,使用汤剂或丸剂。大抵发作期给予汤剂煎服;休止期可制成丸剂服用。
此法既善开破散结,又能祛风止痉,标本兼顾,休作两宜,从而促使顽痰消散,癫痫停止发作。故能作为主要治法,用于各类癫痫发作和癫痫的各个阶段,贯穿治疗的始终。但在临床实际中还须根据癫痫患者的具体病机症候和不同病理属性,辨证运用,才能取得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曾报道应用此法治疗各类癫痫发作,取得满意疗效。[7]
病案举例
例一:夏×,男,17岁,门诊号:982103。1998年11月3日初诊。患癫痫6年余,无家族史,11岁始发癫痫,长期服苯妥英钠、鲁米那、卡马西平等药,尚能控制。近一年半来发作渐频繁,每月2~3次,发则昏仆,肢体抽搐,牙关禁闭,双目斜视,口有涎沫,持续约数分钟。苏醒后感头痛头沉、胸闷肢软,已影响学习。大便2日一行,解而不爽。脑电图检查显示:“痫性放电”,诊见舌质淡红,舌苔白色微腻,脉来细数带滑。证属风痰阻络,蒙蔽清窍,治以辛热破痰,通络止痫。处方:桂枝10g,姜半夏10g,天南星12g,僵蚕10g,白芍12g,石菖蒲12g,丹参15g,生龙牡(先煎)各30g,制川乌6g(先下),枳壳10g,蜈蚣1条,黄芩10g,钩藤15g。水煎服,日1剂。原服西药继续服用,并嘱注意休息,避免感冒。连服3个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时间和症状亦明显减轻。加减治疗2年余,癫痫发作基本控制,改予:制川乌、制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芍、蜈蚣、丹参、黑大豆、生姜,按照一定比例制成水丸,每日2次,每次5克。再连续服用2年,癫痫已不再发作,脑电图检查已转为“大致正常”,原用西药已停服。
按:本例为原发性癫痫大发作,已有6年病程,来诊时处于发作期。中医诊断属痰邪壅阻,夹风上扰,因其病久,痰邪必成巢窠,淤阻脑络,故以辛热开破,攻逐结聚之痰,开通淤塞,取得疗效。发作休止期,给予丸药维持。
例二.祝××,女,12岁,学生。门诊号:009935。1996年3月17日初诊。
患者自9岁起经常发作腹部疼痛,时间10余分钟到1~2小时不等。开始以为是胃病或虫痛,但服药无效。某西医院专家门诊考虑为腹型癫痫,经脑电图检查而确诊。因患者家长不愿服用西药,前来就诊。刻下腹痛约2~3周发作一次,痛在上中腹部,痛发时拒按,有气上冲之感,伴有恶心,不欲饮食。大便2~3日一行。近来情绪不宁,学习成绩有所退步。诊见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稍弦滑。辨证为痰气阻闭,肠胃气逆,心脾不和。治以开破消痰,利气降逆,宁心健脾,佐以通络。给予制川乌、白附子、天南星、半夏、白芍、蜈蚣、丹参、黑大豆、生姜等药制成片剂(癫痫二号片),每服5片,每日2次。同时服煎剂:党参12g,石菖蒲30g,郁金9g,枳实12g,槟榔9g,生龙牡各30g(先),木香6g,元胡9g,五灵脂9g,白芍24g,八月扎10g,朱茯苓9g,炙甘草6g,乌药9g,半夏9g。水煎,每日1剂。以上治疗2个月后,腹痛发作已明显减少。续经加减服药1年余,腹痛未再发作,复查脑电图转为正常。停服水煎中药,以癫痫二号片继续维持治疗。
按:本例为腹型癫痫,是癫痫发作中的特殊类型。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以辛热开破治疗癫痫,以理气通降治疗腹部疼痛,标本相兼,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陈百平.辛热开破治癫痫[J].中医杂志,1984,(7):39.
[2] 朱曾柏.中医痰病学(增订本)[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87.
[3] 裴 林,等.癫痫辨证分型与膜ATP酶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关系[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5):27.
[4] 黄文东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5] 王浴声,等主编,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6] 杨仓良主编.毒药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
[7] 杨杏林.辛热开破法治疗癫痫217例小结[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1):677.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 杨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