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浅议“阳加于阴谓之汗”

花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774
获得点赞
84
声望
38
年龄
44
□ 王玉生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原文是说明三阴三阳经脉的阴阳变化发病及预后,所以后世医家对此注解亦多以此为据,认为系阴脉及阳脉的变化而成为汗。例如明代张景岳说:“阳言脉体,阴言脉位,汗液属阴而阳加于阴,阴气泄矣,故阴脉多阳者多汗。”(《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4月)参阅近现代对此注解,也宗阴阳脉象论。如《内经讲义》(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9月)将此语译为“阳脉之象倍受盛于阴脉之象,当有汗出。”

笔者认为,依脉象注解有一定的道理,但“阳加于阴谓之汗”也可理解为阳气的功能(包括气化功能、运动功能)是形成津液内存及外出为汗的主要因素,即体内阳气推动津液排出体外,谓之汗。理由如下。

首先,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化气、阴成形。二者在人体内也是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汗液的形成,皆是阴阳二者功能变化的结果。

其次,津液是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汗液的基本物质,但津液的形成靠阳气的气化功能而产生。

再次,阳守阴藏,阳气维系着人体正常的津液贮存及其生理功能,当人体活动剧烈或天气炎热时,阳气会动而加于津液排出体外,成为汗,这是正常的汗液排泄。而自汗、盗汗、战汗等病理性汗出,也皆是阳气和津液共同排出的结果。临床中经常见到大汗不解,重则会出现阴阳俱伤的虚脱昏迷,也完全说明了“大汗亡阳亦亡阴”、“阳加于阴谓之汗”理论的正确。

可见,汗液的出现,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皆是阳化气,阴成形,津液受气取汁变化而出的结果。阴阳二者相对的动态平衡维护体内津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当阴阳平衡失常,津液排出就会异常,出现自汗、盗汗、战汗等。

出汗不仅消耗津液,同时阳气也随之消耗。如炎热的夏季人体经常汗出,即导致了夏季人体阳气偏虚的局面;严寒冬季,人体腠理闭密,汗出极少,阳气内闭,就形成了体内阳气偏盛的局面。所以《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
 
========
如《内经讲义》(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9月)将此语译为“阳脉之象倍受盛于阴脉之象,当有汗出。

====================


通篇惟此语有所见识,但却不够贴切。

其余的论说皆无意义。
 
回复 2# 星河大医


1,阳气充足才能有汗,以阴为基,以阳为用,这是其一

2,汗为阴液,津液充足才能有汗的来源,如果真阴虚弱即便是阳加于阴也不会有汗

反而会加重病情,进一步的灼伤津液

3,对于阴虚而兼有外感发热的患者,不可直接用发汗之剂

这样的话是不会有理想的效果的,反而会进一步的加重病情

治疗的话可在补阴的基础上,兼而解表发汗治之

4,对于病态的出汗或者不出汗,没有一定的标准,也就是没有说有汗就一定是什么

无汗就一定是什么,有汗可能是阴虚火旺,也可能是阳虚不摄阴液

还可能是阳气太旺,疏泄太过,无汗的话,可能是阳气虚弱,无力鼓动汗孔张合

也可能是真阴虚弱,汗无源泉,也会导致无汗

5,在治疗有汗之证的时候,有时候要酌情加入些补血之药,“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同时要知道出汗的过程是一个阴阳俱耗的过程

这里结合方剂生脉散的组成就可以看出来了,红参,麦冬,五味子

适用于气阴两虚之证,红参补气,其性刚烈,麦冬补阴,五味子收敛心气

而汗为心之液

6,医书中曾说,“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阴阳不和

阳加于阴而不应,补真阴以应其阳,与阳气化合,济阴以助汗源”

7,汗由体内津液所化,而津液的来源为水谷精微,而津液在脉外

血液在脉内(脉为血之府)一定条件下,津液和血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由此可以推出汗血同源,而精血亦同源,因此则有“惊而夺精,汗出于心”之说(吓出一身冷汗)

惊伤肾,伤肾则伤精,伤精则伤血,伤血则出汗,而汗出于心,为心之液

因此则伤心,且肾属水,心属火,水也能克火,从这个角度讲也会伤心
.
8,导致出汗的原因整体上说就是阴阳的盛衰,再进一步说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样的阳虚,程度不同

可能会导致阳虚不固摄的出汗和阳虚无力鼓动汗孔张合的不出汗

同样的阴虚,程度不同

可能会导致阴虚阳盛的出汗,也可能导致真阴极度虚弱的汗无汗源的不出汗

凑个热闹,呵呵
 
阳加于阴谓之汗

主要是在一个 加 字 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阳化气,阴成形,只有阳‘加’--就是如果化气的功能太多,就会汗出
 
总体感觉,如此学经,不如不学的好。

仅提醒一下,此阴阳样非彼阴阳也。有心者当悟之。别不多谈。
 
阴阳也有多个版本,广义、狭义之分?
 
由版主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