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案赏析 叶天士医案评析•温阳化饮法

孙曼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8
帖子
197
获得点赞
16
声望
0
叶天士医案评析•温阳化饮法



1.周 向有耳聋鸣响,是水亏木火蒙窍,冬阳不潜,亦属下元之虚。但今咳、聋,喉下有痰音,胁痛,卧着气冲,乃冲阳升而痰饮泛。脉浮。当此骤冷,恐有外寒引动内饮,议开太阳以肃上。
云茯苓 粗桂枝 干姜 五味(同姜打) 白芍 炙草
当午时服。

按:本案为久有宿饮而突遭天气骤冷,已有痰喘迹象,恐外寒引动内饮,予桂枝汤温阳解肌合苓桂味甘汤化饮纳气。午时服用者,乘天地间阳气上升之机,助人身阳气升举外达也。

2.胡(四六) 脉沉而微,微则阳气不足,沉乃寒水阴凝。心痛怔忡,渐及两胁下坠。由阳衰不主营运,痰饮聚气欲阻。致痛之来,其心震之谓,亦如波撼岳阳之义。议用外台茯苓饮合桂苓方。
人参 茯苓 半夏 枳实 桂枝 姜汁

按:“心震”谓寒饮凌心而心痛心悸的症状。本案亦为阳虚久有宿饮,平素予和胃温阳化饮预为之计。方用外台茯苓饮通降阳明以和胃,再加桂枝姜汁以温阳化饮。

3.某(七一) 高年久嗽,脉象弦大,寤不成寐,乃阳气澆漓,浊饮上泛。仲景云:进温药和之。
杏仁(三钱) 茯苓(三钱) 川桂枝(一钱) 生姜(一钱) 苡仁(三钱) 炙草(四分) 大枣(二枚)

按:本案为高年久嗽,脉象弦大者,弦为饮邪,大为营虚,故寤不成寐,故以苓桂术甘汤去术加杏仁以宣肺,薏苡仁以利湿降肺,生姜大枣和脾营,

4.顾(二四) 咳嗽数月,呕出涎沫。建中不应,已非营卫损伤。视其面色鲜明,饮食仍进,仿饮邪主治。
小半夏汤加桂枝杏仁姜汁。

按:面色鲜明为留饮,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色鲜明者有留饮”。咳嗽而呕出涎沫,予小建中汤温脾补营自然不应,小半夏汤见于《金匮要略》,组成为“半夏一升生姜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功能:宽胸豁痰,宣散水饮。再加桂枝以温阳化饮,杏仁宣肺降气,姜汁通阳。

5.马(三四) 肌肉丰溢,脉来沉缓。始发右季胁痛,汤饮下咽,汨汨有声,吐痰涎头痛。此皆脾胃阳微,寒湿滞聚。年方壮盛,不必介怀。温中佐其条达,运通为宜。
茅术 浓朴 半夏 茯苓 陈皮 淡姜渣 胡芦巴 炙草 姜汁泛丸

按:本案诊断与病机按语已经注明,法用燥湿化痰,温阳散寒,方以苍术厚朴燥湿理气,半夏茯苓陈皮化痰利湿,葫芦巴温阳补土,炙甘草补脾和胃,生姜散寒。

6.马(四十) 甘缓颇安,辛泄不受,此阳分气衰,将来(必)饮邪日聚。然卧着咳多,清气失旋。
先用苓桂术甘汤,继进外台茯苓饮。

按:甘缓颇安,知阳虚不耐辛燥耗散显然,故先以苓桂术甘汤健脾温化痰饮,继以外台茯苓饮温阳化饮益胃。

7.外饮治脾。内饮治肾。分晰甚明。昔年曾用桂苓泽术得效。是治支饮治法。数年真气更衰。古人谓饮邪当以温药和之。须忌治嗽肺药。
先用小青龙去麻辛 接服外台茯苓饮。

按:本案以久病支饮而正衰,故以小青龙汤去辛燥耗散,仍以外台茯苓饮缓图善后。

8.程(六十) 肾虚不纳气,五液变痰上泛,冬藏失职,此病为甚。不可以肺咳消痰,常用八味丸,收纳阴中之阳。临时撤饮,用仲景桂苓味甘汤。

按:本案当与上案合参,则知肾气丸作用在于“收纳阴中之阳”,前人往往解作阴阳两补,其实泛泛不切之论。

9.孙 未交冬至,一阳来复,老人下虚,不主固纳。饮从下泛,气阻升降,而为喘嗽。发散寒凉苦泻诸药,焉得中病!仲景云:饮家而咳当治饮,不当治咳。后贤每每以老人喘嗽,从脾肾温养定论,是恪遵圣训也。
桂枝 茯苓 五味子 甘草汤代水,加淡姜、枣。

按:本案亦为肾气虚不摄纳而阴虚不著者。

10.董 脉弦右濡,阳微恶寒,饮浊上干,咳吐涎沫,且食减胃衰,寒疝窃踞,阴浊见症,岂止一端。喻嘉言谓浊阴上加于天,非离照当空,氛雾焉得退避!反以地黄五味阴药附和其阴,阴霾冲逆肆虐,饮邪滔天莫制。议以仲景熟附配生姜法,扫群阴以驱饮邪,维阳气以立基本,况尊年尤宜急护真阳为主。
人参 茯苓 熟附子 生姜汁 南枣

按:本案亦为阳虚饮泛之证,前医误以阴药填补,致使证情加重,故以刚药辛热突破重阴,方以附子汤去芍药白术之缓加姜汁通阳,大枣护胃。
 
11.顾 饮邪泛溢,喘嗽,督损头垂,身动喘甚。食则脘中痞闷,卧则喘咳不得息。肺主出气,肾主纳气,二脏失司,出纳失职。议用早进肾气丸三钱,以纳少阴。晚用小青龙法,涤饮以通太阳经腑。此皆圣人内饮治法,与乱投腻补有间矣。
小青龙去麻辛甘芍加茯苓杏仁大枣。

按:叶氏于小青龙汤加减及其灵活,本案去麻辛甘勺加茯苓杏仁大枣为其常用方法。凡不宜辛散发表者减去麻黄或再减细辛,阳虚饮盛者减去白芍,腹胀加干姜,呕逆者减甘草,面部浮肿加杏仁,重者加石膏,小便不利加茯苓,痰多加天南星,用药变化大致如此。

12.某 形盛面亮,脉沉弦,此属痰饮内聚。暮夜属阴,喘不得卧。仲景谓饮家而咳,当治其饮,不当治咳。今胸满腹胀,小水不利,当开太阳以导饮逆。小青龙去麻辛合越婢。
桂枝 半夏 干姜 五味 杏仁 石膏 茯苓 白芍

按:喘咳而面部浮肿属于风水证,故合越婢汤以清热解肌。

13.冯 悬饮流入胃中,令人酸痛,涌噫酸水。当辛通其阳以驱饮。
桂枝木 半夏 茯苓 炒黑川椒 姜汁

又: 照前方加淡附子。

按:本案为胃寒饮盛,故以苓桂半夏化饮,川椒温胃阳,姜汁通阳。二诊再加附子通阳散寒。

14.施 诊脉右虚,左小弦。面色黄,少华采。左胁肋痛,五六年未愈。凡久恙必入络,络主血,药不宜刚。病属内伤,勿事腻补。
录仲景旋复花汤加柏子仁归须桃仁。

又: 初服旋复花汤未应,另更医谓是营虚,用参归熟地桂芍炙草,服后大痛。医又转方,用金铃半夏桃仁延胡茯苓,服之大吐大痛。复延余治,余再议方,谓:肝络久病,悬饮流入胃络,致痛不已。议太阳阳明开阖方法。
人参 茯苓 炙草 桂枝 煨姜 南枣

服苦药痛呕,可知胃虚,以参苓阖阳明,用草桂开太阳,并辛香入络。用姜枣通营卫,生姜恐伐肝,故取煨以护元气,而微开饮气也。

又: 前方服之痛止。议丸方。
人参 半夏 川椒 茯苓 桂枝 煨姜南枣汤丸。

按:本案为日久之胁痛,初诊以面黄少华断为脉络不和,用辛香润络法,服后不应。他医投以甘腻及辛寒剂即大吐大痛,可知属于阳虚脾营虚弱而兼悬饮无疑,故用桂枝汤去芍药之酸腻加人参益胃气,茯苓通胃阳,合为补益胃气方法,此即所谓“阖阳明”。盖吐后用人参为《伤寒论》常法也。又以桂枝辛香入络通络止痛,姜枣和营卫而宣散饮邪,即所谓“开太阳”。三诊,痛止,改丸方缓图,以人参益胃,半夏茯苓化痰通阳,桂枝温经化饮,姜枣和营卫。

15.童(五六) 背寒,短气,背痛映心,贯胁入腰,食粥噫气脘痞,泻出黄沫。饮邪伏湿,乃阳伤窃发,此温经通络为要,缓用人参。
川桂枝 生白术 炒黑蜀漆 炮黑川乌 浓朴 茯苓

按:本案为伏饮致背疼彻心,脘胀泄泻,饮邪伏于胃脘而络脉阻滞,故治法以温通经络为法,方用苓桂术甘汤去甘草以温阳通络,加川乌辛烈通阳,川椒厚朴芳香化湿,理气温胃。

16.叶(四十) 脉右弦,舌黄不渴,当心似阻。昔形壮,今渐瘦。咳久不已,卧着则咳,痰出稍安。此清阳少旋,支脉结饮。议通上焦之阳。
鲜薤白 栝蒌皮 半夏 茯苓 川桂枝 姜汁

按:本案为久咳以胸闷为主证。“痰出稍安”可知胸闷的原因为痰阻,胸中为清阳之地,故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宽胸化痰,再加桂枝温阳化饮,茯苓姜汁通阳降胃。薤白气味辛臭秽浊故可逐秽入络,宣通气机。

17.杨 头中冷痛,食入不消,筋脉中常似掣痛,此皆阳微不主流行。痰饮日多,气隧日结,致四末时冷。先以微通胸中之阳。
干薤白 桂枝 半夏 茯苓 栝蒌皮 姜汁

又: 微通其阳已效,痰饮阻气,用茯苓饮去广皮加姜汁。

按:本案以头冷,食后心下阻滞不运,四末时冷为主证,亦由痰阻胸脘所致,用法与前案相同。二诊改外台茯苓饮益气和胃以为善后。

18.张(二七) 呛喘哮,坐不得卧,神迷如呆,气降则清。水寒饮邪,上冲膻中。用逐饮开浊法。
姜汁炒南星 姜汁炙白附子 茯苓 桂枝 炙草 石菖蒲

按:本案为喘证,寒饮痰浊上冲,喘息神昏,故以天南星化痰,白芥子通络降气,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而通络,石菖蒲豁痰通阳。

18.李(氏) 脉沉,形寒,腰髀,牵强腹鸣,有形上下攻触,每晨必泻。经水百日一至。仿仲景意:
茯苓 炮淡干姜 生于术 肉桂

按:本方以理中汤去人参加肉桂,纳正则不用人参,升阳则用桂,此叶氏用药规矩。

19.某(二十) 色白,脉软,体质阳薄。入春汗泄,神力疲倦,大便溏泄不爽,皆脾阳困顿,不克胜举,无以鼓动生生阳气耳。刻下姑与和中为先。
益智仁(八分) 广皮(一钱) 姜灰(七分) 茯苓(三钱) 生谷芽(三钱)

按:体质阳虚,然脉软非脉微之比,脉软者阳虚而脾营亦弱,用药不可过于辛燥,大便溏而不爽,湿阻而气滞,故以治中法去参,甘、木瓜之甘腻,生姜改姜碳以燥湿止泻。

20.某 背部牵掣入胁,晨泻:
苓桂术甘去甘加鹿角姜枣。

按:晨泻属脾阳虚弱,土为湿困。背部为督脉所过,故用苓桂术甘汤去甘草之甘腻而湿盛之不宜,加鹿角温阳通督,姜枣温脾和营,此为奇经治法。
 
21.某 泻五十日,腹鸣渴饮,溲溺不利,畏寒形倦,寐醒汗出。用温中平木法。
人参 胡芦巴 炮姜 茯苓 诃子皮 附子 粟壳

按:久泻腹鸣,畏寒形倦,为湿盛饮聚阳虚,小便不利者,由于泄泻频繁所致,寐醒汗出为厥阴郁而不升,故以参、姜、附子回阳,茯苓渗湿,诃子、罂粟壳收涩固肠,太阴阳回则厥阴自然得以升举而汗出自愈也。

22.顾 脾肾瘕泄,腹膨肢肿,久病大虚。议通补中下之阳:
人参 川熟附 茯苓 泽泻 炒黄干姜

按:此以腹胀必用干姜,肢肿必用附子,盖腹胀为寒饮,肢肿肢厥均为脾肾阳虚,此《伤寒论》基本看法,故打好学习《伤寒论》的基本功为临床最重要基础也。

23.李(氏) 脉沉,形寒,腰髀,牵强腹鸣,有形上下攻触,每晨必泻。经水百日一至。仿仲景意:
茯苓 炮淡干姜 生于术 肉桂

按:本方以理中汤去人参加肉桂,纳正则不用人参,升阳则用桂,此叶氏用药规矩。

24.脾阳困顿,飧泄腹痛。
丁香 荜茇 白茯苓 炮姜 广皮 益智仁

按:本案为寒湿泄泻,“困顿”者,寒湿阻滞,脾阳湮伏不彰,非脾肾阳虚之谓也。故以丁香温阳止呕,荜拨散寒止痛,炮姜散寒温里燥湿,陈皮理气,益智仁温阳开胃。

25.脾弱失统摄之司,便溏下泄。
归身 人参 炙黑草 木瓜 白芍 焦术
炮姜炭 陈皮

按:脾弱则营虚,故以理中汤加当归白芍以温阳散寒和营,与脾阳虚寒不同。此案若无寒邪,则与伤寒论太阴篇之桂枝汤证无异。

26.劳伤阳气,神倦便溏。
人参 于潜术 茯苓 附子 干姜

按:本案为脾胃阳虚,寒湿内聚,故以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茯苓渗湿分利。本案若无腹胀呕恶则不必去甘草,以甘草为补益脾气脾营而阳陷必用之品。

27.暴冷从口鼻入,直犯太阴,上呕下利腹痛,为中寒阴症,脉细涩欲绝,急急温暖中下之
人参 淡干姜 生芍 焦术 淡附子 茯苓

按:此为寒邪直中太阴证,脉细欲绝为阳气暴脱之象,涩为津液大损,故以附子理中汤回阳救急,加白芍敛阴,茯苓分利清浊。

28.某(二十) 色白,脉软,体质阳薄。入春汗泄,神力疲倦,大便溏泄不爽,皆脾阳困顿,不克胜举,无以鼓动生生阳气耳。刻下姑与和中为先。
益智仁(八分) 广皮(一钱) 姜灰(七分) 茯苓(三钱) 生谷芽(三钱)

按:体质阳虚,然脉软非脉微之比,脉软者阳虚而脾营亦弱,用药不可过于辛燥,大便溏而不爽,湿阻而气滞,故以治中法去参,甘、木瓜之甘腻,生姜改姜碳以燥湿止泻。

29.脉微而迟,色衰萎黄。凡阳气不足,久利久泻,穷必伤肾。今浮肿渐起,目下是水失火而败。若非暖下,徒见泄泻有红,为脾胃湿热,必至中满败坏。
熟地炭 淡附子 茯苓 车前子 生茅术 干姜

按:本案为久泻及肾证。色衰萎黄为脾虚土败,足肿为脾肾阳虚,而泄泻见红又显然阳虚及阴,故以附子干姜回阳散寒,苍术化湿,熟地补阴,茯苓车前子利水消肿。归地姜附并用为张景岳法,此法为后世治疗脾肾阴阳虚衰开出一大法门,其功甚伟矣。

30.程(五七) 昔肥今瘦为饮,仲景云:脉沉而弦,是为饮家。男子向老,下元先亏。 气不收摄,则痰饮上泛,饮与气涌,斯为咳矣。今医见嗽,辄以清肺降气消痰,久而不效,更与滋阴。不明痰饮皆属浊阴之化,滋则堆砌助浊滞气。试述着枕咳呛一端,知身体卧着,上气不下,必下冲上逆。其痰饮伏于至阴之界,肾脏络病无疑。形寒畏风,阳气微弱,而藩篱疏撤。仲景有要言不烦曰:
饮邪必用温药和之,更分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不读圣经,焉知此理。
桂苓甘味汤 熟附都气加胡桃。

按:本案为久咳饮证,肾虚不纳,阳虚水泛,痰饮为标,下虚为本,故先以苓桂味甘汤温阳纳气,继以都气汤即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再加附子胡桃补阴摄阳,收纳肾气。
 
31.陈 痛久气乱,阳微,水谷不运,蕴酿聚湿。胃中之阳日薄,痰饮水湿,必倾囊上涌,而新进水谷之气与宿邪再聚复出,致永无痊期。仲景云:饮邪当以温药和之,又云:不渴者此为饮邪未去故也,则知理阳通阳,诚有合于圣训,断断然矣。
真武汤。

按:依上下文,“痛久”谓胃痛日久,由于饮邪盘踞中焦,故以真武汤温阳化饮。

32.张(三十) 幼年哮喘已愈,上年夏令,劳倦内伤致病,误认外感乱治。其气泄越,哮喘音哑,劳倦不复,遂致损怯。夫外感之喘治肺,内伤之喘治肾,以肾主纳气耳。
加减八味丸,每服二钱五分,盐汤下, 六服。

按:幼年哮喘已经治愈,成年因外感误治导致哮喘复发,以理推之,自是内伤劳损之类,故以加减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加五味子肉桂补肾纳气。

33.吴 气不归元,喘急跗肿冷汗,足寒面赤,中焦痞结。先议通阳。
熟附子 茯苓 生姜汁 生白芍

按:下元虚寒,不能温煦脾土,饮邪盘踞中焦。上热下寒,由于中州运转不灵之故,故以真武汤通阳化饮为治。去白术者以其甘缓,改干姜为生姜汁取其滑利通阳意义。

34.平 酒客脾胃阳微,下午阴气渐漫,脘中微痛,不饥。服苦降重坠辛燥,愈加不适者,清阳再受伤触也。宗仲景圣训以转旋胸次之阳为法。
苓桂术甘汤。

按:本案与上案病机体质相同而用药之异,在于误药损伤脾阳,故以苓桂术甘汤健脾温阳化饮为治。

35.四十二岁,右脉涩,左脉微,饮食不能健运,嗳、呕,间或溏泄,此中宫阳气欲寂,当用辛温以补之。
人参 干姜 茯苓 淡吴萸 胡芦巴

按:本案亦为饮邪盘踞中焦,呕恶嗳气,饮食不能健运,而右脉涩为气机不灵,左脉微为阳虚寒饮不化,故以辛热化饮,吴茱萸降肝气,葫芦巴温阳不火生土。,

36.脉右涩左微,色悴不华,食减不能健运,暖呕塘泄,此中宫阳气欲寂。法宜辛温通补,失治酿成中满难调。
人参 茯苓 泡茱萸 泡淡姜 胡芦巴

按:本案与上案用药相同,可知叶氏用药自有规矩。

37.寒湿损伤脾阳,遂成中满之症,乃淡泊不堪所致。
附子 干姜 茯苓 白芍 胡芦巴

按:本案与上两案只有一味之差,乃与体质有关,值得玩味。

38.左脉弦大空虚,右脉虚软涩滞,能食不能运,便溏胕肿,此系积劳伤阳。壮岁经年不复,当作虚症,宜补脾肾治。
人参 干术 茯苓 煨益智 淡附子 白芍 甘草 干姜 胡芦巴

按:左脉虚大故用人参白术白芍,古以人参功用为补血益气,叶案正是如此用法。本案以真武汤温阳化饮健脾益气,加葫芦巴益智仁温煦肾阳,补火生土,改生姜为干姜以燥湿劫水、

39.永隆号 屡通大便,胀势不减,是阳气愈伤,阴浊益壅矣,进通阳法,真武汤去自芍,加泽泻、椒目。

按:本案亦为真武汤证而饮邪阻滞气机闭塞较上案为重,故去白芍的酸敛加泽泻椒目降气利湿。

40.脉细咳逆,不得侧眠,肌消色夺,经水已闭,食减便溏久病损及三阴,渐至胃气欲败,药饵难挽。拟进建中法,冀得胃旺纳谷,庶几带疾延年。
建中汤去姜。

按:本案属脾营虚损之咳逆,此证多有形瘦、萎黄不华,虚热,手足心热或时有寒热等证可据,治宜温阳益营,调和营卫,小建中汤温阳润肺,正和其宜。
 
41.王公美 脉沉而咳,不能着枕而卧,此老年下.元虚,气不摄纳,浊气痰饮,皆为阴象,乘暮夜阴时寐发,发散清润皆非,当以小青龙法,开太阳经撤饮下趋。
小青龙去麻、辛、草

按:本案虽然高年下元虚而气不摄纳,但痰饮上盛,故以桂枝开太阳以温阳化饮,五味子敛肺收纳肾气,半夏化痰,生姜宣散寒饮,白芍敛阴,甘草益脾。

44.脉沉微,下利,呕逆,身痛,四肢厥冷,少阴中寒。应四逆汤,急救其里。
生炮附子 干姜 炙甘草

按:脉微肢厥属少阴阳虚证,虽有身痛,急当救其里。

45. 脉微,下利厥逆,烦躁面赤,戴阳显然,少阴症,格阳于上也。用白通去猪胆汁,以胆汁亦损真阳也。
泡生附子 干姜 葱白
煎好冲人人尿一杯。

按:本案亦为少阴病亡阳例,但烦躁面赤则属戴阳证,故以通脉四逆汤加人尿治之。
与有一些经方家只是纸上谈兵不同,叶氏在日常诊务中应用经方确是平常之事,这些都是实际应用事例,较之于空谈理论更值得我们留意学习。


46.寒热咳嗽初起,必有外邪,邪陷入里,则阳气伤,阴浊扰乱,延为肿胀。述腹胀大,上实下坚,浊自下起,逆气挟痰上冲。暮则阴邪用事,着枕咳嗽更甚。《本草》云:诸药皮皆凉,子皆降。降肺气,疏胃滞,暂时通泄,昧一于阴邪盛,为肿为胀。大旨形寒吐沫,阳气已寂。汤药以通太阳,续进摄纳少阴,考诸前哲,不越此范。
早服济生肾气丸,晚进桂苓甘味姜附汤。

按:本案咳喘痰逆,久病邪陷,阳伤浊凝,转为肿胀。前医拘执于肿胀病形,反复降肺疏胃而病终于不减。叶氏指出宣降过度必然愈益阳衰,而内陷之外邪愈益坚固不拔。故以苓桂术甘汤开太阳使外邪消散有出路,加干姜附子通阳化饮,济生肾气丸以温阳摄纳,以使阳升阴降,水湿自化。

47.小产后,肌肉似乎丰溢,是阳气发泄,即外有余,内不足,病样甚多,何堪缕治!在女科莫重于调经,气血逆乱,扰动肝脾,心胸痛发而呕,述遇怒着冷痛甚,胃阳已衰,厥浊易逆。先理胃阳,用金匮法。
人参 吴茱萸 茯苓 半夏 良姜

按:小产后形体渐丰,是阳气发泄,外有余内必不足。再看每逢气怒则胸脘冷痛而呕吐,则阳气发泄于外而内衰可知矣。故先以吴茱萸汤温阳益胃,加半夏茯苓化痰,高良姜散寒止痛。

48.向来下部赤疥,湿热下注,本乎质薄肾虚。秋冬微感外邪,肺气失降,气隧为壅。水谷气蒸,变湿气阻,横渍经脉,膀胱气痹,小溲不爽,不司分别清浊。湿坠大肠便稀,痹塞自下,壅逆及上,喘息气冲,坐不得卧,俯不喜仰,甚于夜者。湿与水皆阴邪,暮夜阴用事也。夫膀胧为肾腑宜开,则水通浊泄。初因外感,太阳先受,治不得其要领。孟子谓:水搏激过颡,在人身逆而犯上射肺,则肺痹喘息矣。仲圣凡治外邪致动水寒.上逆,必用小青龙汤为主。方与《内经》肿胀开鬼门取汗、洁净腑利水相符。宗是议治。
麻黄八分 桂枝一钱,去皮 白芍一钱 杏仁十五粒去皮尖
茯苓三钱 甘草二分炙 淡干姜一钱,同五味子一钱捣,罨一夜,上午服。

按:本案平素湿热下注,肾虚络空,复感外邪,肺气失降,致水湿泛滥,小便不利,大便溏泻,故以小青龙汤去半夏细辛之苦降耗散,加杏仁宣肺以发汗,生姜易干姜以燥湿散寒。大凡水饮一类病,叶氏强调外感病史,如前第1、14、41、46案,值得注意。
 
@看客0001
来看看叶天士用经方!
都2020年了,
刘清泉都不敢用医圣方来治新冠病毒患者!
把医圣简单病症方对应搞得花里胡哨,让人云里雾里,后继无人嘛!
还让我看啥?
 
哦,云里雾里啊!果然是好强啊----没看懂吧!哈哈哈
后继无人?原来在你眼里你不是人啊!虽然在我眼里你是非人类,但没想到你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哦,云里雾里啊!果然是好强啊----没看懂吧!哈哈哈
后继无人?原来在你眼里你不是人啊!虽然在我眼里你是非人类,但没想到你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谓鼠目寸光嘛,#9第二行,才是云里雾里的主角,看不到是吧?
 
我虽无看完叶的临证指南医案,只看了一部分,但觉其中理法非常的妙,特别是经方的加减配伍运用,方简而精当。其中有些加减我亦曾用过,那还是我没看过他的书之前,后看过他的医案后才发现极其相似。大师毕竟是大师,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我虽无看完叶的临证指南医案,只看了一部分,但觉其中理法非常的妙,特别是经方的加减配伍运用,方简而精当。其中有些加减我亦曾用过,那还是我没看过他的书之前,后看过他的医案后才发现极其相似。大师毕竟是大师,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是的!
 
呵,心瞎眼瞎的人瞎评论罢了!
麻烦你要点脸!
麻烦你要点脸!
刘清泉是这次新冠病毒允许观摩的第一波官方许可中医专家领头!
他看完是不是云里雾里?

当初官方咋没邀请你去?
 
麻烦你要点脸!
刘清泉是这次新冠病毒允许观摩的第一波官方许可中医专家领头!
他看完是不是云里雾里?

当初官方咋没邀请你去?
那不是你能治的吗?
你不出声我还忘了你的方呢?治新冠的方啊,几天了还出不来啊?
应该说一年多了你还没出方啊?
 
那不是你能治的吗?
你不出声我还忘了你的方呢?治新冠的方啊,几天了还出不来啊?
应该说一年多了你还没出方啊?

温病派专治温病瘟疫嘛!
想找个鄙视温病派的要药方,还要脸不?
 
温病派专治温病瘟疫嘛!
想找个鄙视温病派的要药方,还要脸不?
出不了方就这嘴脸?
老是拿别人的东西当自己的?
贴了一些伤寒论条文就以为自己是医圣了?
贴了一些当代大师的资料就以为自己也是大师了?
哈哈哈,这逻辑不是一般的强大!
 
出不了方就这嘴脸?
老是拿别人的东西当自己的?
贴了一些伤寒论条文就以为自己是医圣了?
贴了一些当代大师的资料就以为自己也是大师了?
哈哈哈,这逻辑不是一般的强大!
精神病就是这样猜测别人的!
是你想当医圣当大师吧!

有个行业术语叫“投射”,哈哈哈!
你表现得一分不差!
哈哈哈!
 
精神病就是这样猜测别人的!
是你想当医圣当大师吧!

有个行业术语叫“投射”,哈哈哈!
你表现得一分不差!
哈哈哈!
拾人牙慧还得意洋洋!
脑回路果然是非人类的!
 
叶天士的医案很全,可惜就是几乎所以医案缺失了药量、煎服方法、药后反馈。这些情况的缺失,使得给后人留下的这些东西,价值大打折扣了,后世的各种注解、分析,受自身的水平影响,也是似是而非的纷纷攘攘,让人最后一头雾水,个人认为叶天士的医案,有二十年以上临床的老大夫再去研读比较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