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7/07
- 帖子
- 18223
- 获得点赞
- 360
- 声望
- 113
- 年龄
- 47
52首奇方-Ⅱ
三,补肾效方地黄汤类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山萸肉、干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组成。滋补肾阴,专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证。
原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温燥的桂附而成,原治小儿发育不良的“五迟”证。现改为汤剂,是补肾之效方。
《金匮要略》还有附子及桂枝2味为“金匮肾气丸”,又称“附桂八味丸”,加强温补肾阳之力,成为专治肾阳不足证调肾阴阳的代表方;《济生方》以桂枝易官桂,再加车前子,川牛膝,名“济生肾气丸”,增强利水之力而治阳虚水肿之证;再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主治肾阳衰微证;《医宗己任编》以六味丸加五味子,名“七味都气丸”,简称“都气丸”,以五味子的酸敛纳气而治肾阴不足,肾不纳气证;《医宗金鉴》以六味丸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地黄丸”增强清降相火之力,善治阴虚火旺证;《医级》以六味丸加枸果、菊花,名“杞菊地黄丸”,增加养肝明目之力,善治水不涵木证;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增加润肺清肺之力,善治肺肾阴虚证;加当归、白芍,名“归芍地黄丸”,增加柔肝之力,善治肝肾阴虚证;加人参、麦冬,名“参麦地黄丸”增强补气养阴之力,善治气阴两虚证;加菖蒲、磁石、五味子,名“耳聋左慈丸”,增加通窍之力,善治肾虚耳鸣证;《景岳全书》以六味丸去泽泻、丹皮,加枸果、炙草,名“左归饮”,即补真阴,又养肝血,组成滋肾养肝益脾之方,善治肝脾肾三阴之虚证;用三补的熟地、山药、山萸肉,再加枸果、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名“左归丸”,增强滋补之力,善治精髓亏虚,津液枯涸证;以“肾气丸”去三泻加入枸果、生杜仲、炙草,名“右归饮”,增强温补之力,治命门火衰证;右归饮去炙草,加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名“右归丸”,增强温补之力,善治年迈久病的火衰证。
地黄三类,一个脾,一个肾,这两大方。健脾不如补肾,补肾离不开地黄汤类。第一个,“六味地黄汤”,这是个基本方,三补三泻,三个补肾药用生地、山萸肉、山药,三个泻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肾的补而不滞就淡渗利水,脾的补而不滞就是醒脾,肾的补而不滞就是淡渗,淡渗呀,淡渗的渗里面主药就泽泻和茯苓,起到了补而不滞,三个补里面呢,山萸肉比较贵,可惜山萸肉的功能比较局限,光补肾阴要换成黄精,昨天讲了炙黄精,肝、脾、肾三个阴都补,而且能补气,气阴双补;《金匮要略》加了附桂,温补肾阳,但这个方子我的习惯很少用,就是因为附子、肉桂是温燥,温了肾阳,伤了肾阴,得不偿失;“济生肾气丸”改成肉桂、官桂,更好的肉桂,加了车前草,加了川牛膝,增加了利水的作用,利水,济生肾气丸阳虚水中,比如肾炎水肿,心阳不足水肿,可以应用济生肾气丸,当然把附子要改掉,不用附子,用补骨脂,改成补骨脂或者巴戟肉,可加肉苁蓉;“十补丸”加了鹿茸和五味子成了十补丸,肾阳衰微了,比阳虚更重了,马上就要亡阳了,但这个药都是很温燥;“七味都气丸”加五味子,肾不纳气,定喘;“知柏地黄丸”,这是非常多用的一个方子,加了知母、黄柏,清降相火,虽然阴虚内热;“枸杞地黄汤”这是调肾阴阳的基本方,加了枸杞子、白菊花,滋水涵木;“麦味地黄汤”加了麦冬和五味子,润肺了,虽然滋肾,而且润肺,肺肾阴虚这是个好方,但七味都气以下的方子,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丸的加减,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味;“归芍地黄汤”,中医讲药的时候讲过,当归和白芍柔肝,所以归芍地黄加了这两个药,即滋阴又能柔肝;“麦味地黄汤”加人参和麦冬,就把参麦饮配在六味地黄里面了,既能养阴又能补气,治疗气阴两虚,糖尿病讲的气阴两虚,糖尿病讲的气阴两虚,也可用参麦地黄汤,很对证;“耳聋左慈丸”加了石菖蒲、灵磁石和五味子,专门治疗耳聋,肾亏耳聋,这个耳鸣的特点,可以小声的耳鸣,耳鸣分两类:一类是大声的像打雷一样,这责之于肝,肝火上亢,肝火肝阳;二一个小声的叫蝉鸣,蝉衣呀,蝉鸣,这责之于肾,就像耳聋左慈丸;“右归饮”去了泽泻、牡丹皮加了枸杞子和车前草,肝、脾、肾这三个脏都滋了,等于像黄精的作用了;“右归丸”这右归饮、右归丸;左归饮、左归丸都是张景岳的主方,《景岳全书》的主方,它由生地、山萸肉、山药三个补加了枸杞子、川牛膝、菟丝子、鹿角霜和龟板主要是补益精髓,生津生液;“右归饮”附子、肉桂、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杜仲和车前草,治疗命门火衰,壮阳呀;“右归丸”缺了车前草加了菟丝子、当归和鹿角,也是补火,老年火衰呀。补肾的六味地黄丸引出这么十多个方子,这都是很重要的方子,很有效的方子。
四. 养血良方四物汤类
四物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4味组成。补虚调经,专治营血虚滞,月经不调证。
四物汤本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治妇人漏下的“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组成,是妇科调经的基本方,至今已引申到治疗血虚证类,故为养血良方。
明《正体类要》合四君子汤再加姜枣名“八珍汤”,成为气血双补的代表方;明《景岳全书》再加益母草,名“八珍益母丸”,专治月经不调类;八珍汤去茯苓,加生芪、川断、黄芩、砂仁和糯米,名“泰山磐石散”,专治气血双亏的先兆流产;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中加入生芪、肉桂,名“十全大补汤”,增强补气温肾之力,专治气血双亏而兼肾阳不足证。
四物汤,这是养血的好方。四个药组成,原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是养血调经的方,现在给它扩大了,所有的血虚证即以四物汤为基本方,但里面注意了,就是不要用熟地。四物汤是双向的,假如用这个原方川芎改成5g,它成了养血方,是养血为主;假如改成赤芍,川芎用到10g,当然川芎不要用过10g,过10g很引起头痛,这就成了和血方,和血了活血了,这是四物汤既能养血又能活血,当然一般不用熟地用生地。八珍汤和四物汤合了加了姜枣,当然临床我的习惯不用姜枣,成了气血双补方,很有效的方。加益母草,就成了八珍益母汤,治疗气血不足的月经不调,气血不足,月经不调,这里附带讲了一下,辩证,有些同学可能刚来,辩证要简化,以舌诊为主。气虚怎么分?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这是气虚的舌脉,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加一个主证,必有的主证就是气喘,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气短,甭管什么病,临床出现这种表现,就叫气虚。血虚,舌质淡、苔净、脉细,脉沉细呀,加上面白,就是血虚,这两个都见了,就叫气血两虚,气血两虚,辩证很简练,以舌脉为主,作为金标准,这个情况下,月经不调,你用八珍益母汤,泰山磐石饮这是治疗先兆流产的一个很好的方子,它把茯苓要去掉,另外流产了,就不能用淡渗了,加上好多安胎的药,黄芪呀,川断、黄芩呀,砂仁和薏米不能用,治疗先兆流产,舌质淡,这八珍汤里面加黄芪和肉桂,好的肉桂,即治气血双补,又治肾阳不足,这也是有效的方法。
五.通腹首方承气汤类
承气汤类出自东汉《伤寒论》,以消痞的枳实,除满的厚朴,润燥的芒硝,功实的大黄4味组成,是通腹的首方。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因痞、满、燥、实俱全,故四味全用,为寒下剂的代表方;“小承气汤”,主治痞满燥实俱而末燥结的阳明热结轻证,故不用芒硝,且减枳朴用量,为清热泻火,宽中行气剂;“调胃承气汤”主治胃肠积热而无痞满之证,故不用枳朴,加甘草缓中,成为缓下之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中以小承气汤重用厚朴,名“厚朴三物汤”增强行气除满之力,专治腹满便秘证;再合桂枝汤去芍药,名“厚朴七物汤”专治太阳表邪未解而见阳明腑证的表里双解方;清《温病条辨》以增液汤加大黄、芒硝,名“增液承气汤”,一面增液行舟,一面通便泄热,专治阴亏热结的便秘证;以增液汤加芒硝、大黄、甘草、人参、当归、湿海参,名“新加黄龙汤”,专治气阴两虚的腑实便秘证;以硝黄加生地、赤芍、黄柏、黄连名“导赤承气汤”,清心泻火,专治大小肠燥实热壅证;明《伤寒六书》以大承气汤加人参、当归、桔梗、姜枣草,名“黄龙汤”,专治正虚腑实证成为扶正泻下剂;清《通俗伤寒论》以白虎汤合调胃承气汤,名“白虎承气汤”,专治胃热肠实证。
六.清气主方白虎汤类
白虎汤出自东汉《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炙草、粳米4味组成。清热生津,专治阳明经热的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证。成为清气分大热的主方。
《伤寒论》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增大补益气阴之力,可治四大证而见烦渴不止的气津两伤证;《金匮要略》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汤”,可治白虎汤证而兼营卫不和;宋《类证活人书》加苍术,名“苍术白虎汤”,可治白虎汤证兼湿困的湿温证、风湿热证;清《通俗伤寒论》以白虎汤加柴芩、花粉、鲜荷叶,名“柴胡白虎汤”,治寒热往来,寒轻热重证。
七.温通要方桂枝汤类
桂枝汤出自东汉《伤寒论》,由桂枝、芍药、姜枣草5味组成。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专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和营卫不和,气血不调证。为温通要方。
桂枝汤系张仲景所建的第一方,有多种加减变化:以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名“桂枝加桂汤”,增强温通心肾阳气,散寒平肝之力;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名“桂枝加芍药汤”,增强和营止痛之力,专治腹痛下利的太阴证;桂枝汤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专治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见项背强;桂枝汤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治桂枝汤证而兼阳虚证;桂枝汤加大黄、倍芍药,名“桂枝加大黄汤”,专治桂枝汤证而兼腹痛拒按的气血积滞证;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增强降气平喘之力;桂枝汤加大芍姜量,再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加强补气固表,养血通阳作用;桂枝汤和麻黄汤合方,减量名“桂枝麻黄各半汤”,解表发汗而不伤正,调和营卫而不恋邪,成为解表发汗轻剂;以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名“桂枝柴胡汤”,治太阳少阳并病。在《金匮要略》中也有补充:以桂枝、芍药加茯苓、丹皮、桃仁等分为丸,名“桂枝茯苓丸”,成为温通化瘀剂,专治肌瘤、囊肿;桂枝、芍药、生姜草加防风、知母、麻黄、附子,名“桂枝芍药知母汤”,温经宣痹,通治风湿,类风湿证;以桂枝汤加龙牡,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重镇潜纳,专治血痹虚劳失精证;桂枝汤加黄芪,名“桂枝加黄芪汤”,调和营卫,托表逐湿,治湿邪流入下肢证。
桂枝汤类,这可是有效的名方。温通,桂枝汤的特点是温而且是通,温而不通效果就不好。它当然用桂枝、芍药、姜枣草,经方,这是经方的一个代表方,也是《伤寒论》的第一方。经方是个非常有效的方,但是目前用经方的医生少了,非常少。为什么?2000年前,时代已经变迁了,情况不一样了,人的想法、环境、生活条件都不一样了。2000多年前,张仲景那个时代,脑子很简单,一头牛、一处房、热炕头、一个老婆就行了,现代的人想法那就多了,饮食不一样了,环境不一样了,经方2000多年了,不发展行吗?还回到张仲景那个年代?行吗?不现实。所以经方一定要改,经方的要害不能丢。有什么要害呢?第一简练,药量大,针对性强,这都是经方的特点、优势,要继承。但是必须得创新。怎么创新?经方抓住它的要害,姜、枣草、是画蛇添足,这个位置不要让它占,不用姜枣草,尤其甘草,生姜、大枣都没必要,所以桂枝汤不用姜枣草,就用桂枝、芍药。芍药就分赤芍和白芍,调和营卫用白芍,月经不调的尤其闭经的用赤芍,这不把经方就用了吗?另外一定要改制度,现在人们很复杂,就不是单纯,各种病具体的三高,他不是一高呀,三个都高,你光顾一高行吗?另外治病还有一个窍门。叫什么?东方不亮西方亮。你的面适当扩大,但不能扩的太大。我有个学生听了我这个话,开药开50个药,那就荒唐了,你就没有目标了。适当的扩大,扩大到20味以内,就是面照顾的大一点,这头不亮那头亮。现代人急功近利,要快、要有效,七付药下去,血压没有降,头晕好一点,就行了。所以一定要增加药,不能那么集中。桂枝汤里面要加药了,你调和营卫里面,还有好多药要加,能调和营卫。加上黄芪、当归、云茯苓,实际上就是气和血呀,有血有气。当归补血汤不是补气补血吗?家在这个里面没有害处,就扩大了。你比如说:好多更年期综合症,假如她月经还不好,心慌气短,这样一加当归补血汤,营卫没有调过来,气血补上来了。所以我举这个例子,经方要省略姜枣草,不占这个位置,让它主要要扩大,要加药,要扩大它的治疗面,适当适量,这样改进了经方,发挥了它的优势,又补充了它的劣势,用经方会有很大的效果。昨天我给你举例了:月经期发烧,经方好药。热入血室,张仲景有个小柴胡汤,你把小柴胡汤这个柴胡、黄芩别丢,党参别丢,它是个扶正药。不扶正,它是个半表半里,所以热入学室就出不来,抓住这个药,就是小柴胡汤了。半夏燥,你就别管它了,本身发热用燥行吗?不管了。再加上退热的药,昨天我讲了,茵陈也好,青蒿也好,地骨皮也好,桑白皮也好,扶正药里面再加一个白扁豆,这样的小柴胡汤变方,不妨你试试看,治疗热入血室,就是经期发烧,比单纯的用小柴胡汤,效果好多了。所以经方不要拒绝,它有很大的优势,要传承它的优势,改制。
“ 桂枝加桂汤”,加一个桂枝就是桂枝重用,就温通心肾,散寒平肝,桂枝的用量加重,平常用10g,现在用到15g甚至20g,加桂呀;“桂枝加芍药汤”,就把芍药的量加重到15-20g,增加止痛作用,止痛的作用就要大大提高;“桂枝加葛根汤”就是桂枝汤再加上个葛根,外感表实加上颈项强直、疼痛;“桂枝加附子汤”,营卫不和加上阳虚,加上附子,你只要用附子,必须写上制附子,某些关节炎的痛痹呀,寒重,用附子管用,甚至于川乌、草乌,一定要制,而且要先煎半个小时,煎了半个小时呢,乌头碱的毒性去掉了,药性不减,保安全;“桂枝加大黄汤”就桂枝汤里面芍药加倍,再加上大黄,营卫不和再加上气血瘀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这是平喘的一个好方子,喘病呀,最主要从肾来治,喘病治肾,里面两个主要的药,一个是补骨脂,一个是肉苁蓉,还一个药就是蛤蚧,蛤蚧磨粉比较贵,蛤蚧粉用5g就行,从肾来治,这是平喘的好法,第二个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也可以平喘,这个喘一定舌苔是腻的,这也是个效方;“桂枝新加汤”,增加芍药用量,生姜不加了,再加人参,补气固表,养血通阳,这治疗什么呢?昨天我讲了内分泌紊乱,其中有一个症状就是汗多,也可以用这个方子,里面加上浮小麦;“桂枝麻黄各半汤”,即发汗又调营卫,但这个方子在临床用的少了,为什么?主要就是麻黄的副作用,一个麻黄发汗量很大,汗多伤心阳,第二个麻黄升高血压,抑制心脏,所以心脏血压有问题的病人,吃麻黄有副作用;“桂枝柴胡汤”,这个方子临床用的还是很多的,就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在一起,这个在临床上也是多用的一个效方;“桂枝茯苓汤”,这在临床上现在已经有成药了,治疗什么呢?子宫肌瘤,可惜呢,单用桂枝茯苓难,桂枝茯苓治疗子宫肌瘤效果不好,肌瘤和囊肿是个良性肿瘤,形成的原因,就是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等与中医的肾亏,你不调肾光用桂枝茯苓效果不好,一定要调肾的基础上加上桂枝茯苓,提高疗效;“桂枝芍药知母汤”,这治疗痹证也是个好方子,关节炎是个好方子,但是偏向于寒痹,偏向于瘀痹,有寒有瘀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方子用得很多了,“桂枝加龙牡汤”,调和营卫,重镇潜阳,用这个方子跟你的辩证,除了舌苔脉象以外,有两个主要的症状,第一个症状就是背冒凉风,发凉,好多病人主述呀,后背有一个地方发凉,后背有风,这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一个主要的指标,当然除了舌苔脉搏,第二个主证就是腰痛、头晕,腰酸、腰痛加上头晕,就把上面的阳通过龙牡引到肾里面,引到腰部去,这是临床常用的方子;这个方子用的也非常多,“桂枝加黄芪汤”,它关键在托表化湿,调和营卫以外加上生黄芪,固表,托表,扶正。
三,补肾效方地黄汤类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山萸肉、干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组成。滋补肾阴,专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证。
原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温燥的桂附而成,原治小儿发育不良的“五迟”证。现改为汤剂,是补肾之效方。
《金匮要略》还有附子及桂枝2味为“金匮肾气丸”,又称“附桂八味丸”,加强温补肾阳之力,成为专治肾阳不足证调肾阴阳的代表方;《济生方》以桂枝易官桂,再加车前子,川牛膝,名“济生肾气丸”,增强利水之力而治阳虚水肿之证;再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主治肾阳衰微证;《医宗己任编》以六味丸加五味子,名“七味都气丸”,简称“都气丸”,以五味子的酸敛纳气而治肾阴不足,肾不纳气证;《医宗金鉴》以六味丸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地黄丸”增强清降相火之力,善治阴虚火旺证;《医级》以六味丸加枸果、菊花,名“杞菊地黄丸”,增加养肝明目之力,善治水不涵木证;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增加润肺清肺之力,善治肺肾阴虚证;加当归、白芍,名“归芍地黄丸”,增加柔肝之力,善治肝肾阴虚证;加人参、麦冬,名“参麦地黄丸”增强补气养阴之力,善治气阴两虚证;加菖蒲、磁石、五味子,名“耳聋左慈丸”,增加通窍之力,善治肾虚耳鸣证;《景岳全书》以六味丸去泽泻、丹皮,加枸果、炙草,名“左归饮”,即补真阴,又养肝血,组成滋肾养肝益脾之方,善治肝脾肾三阴之虚证;用三补的熟地、山药、山萸肉,再加枸果、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名“左归丸”,增强滋补之力,善治精髓亏虚,津液枯涸证;以“肾气丸”去三泻加入枸果、生杜仲、炙草,名“右归饮”,增强温补之力,治命门火衰证;右归饮去炙草,加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名“右归丸”,增强温补之力,善治年迈久病的火衰证。
地黄三类,一个脾,一个肾,这两大方。健脾不如补肾,补肾离不开地黄汤类。第一个,“六味地黄汤”,这是个基本方,三补三泻,三个补肾药用生地、山萸肉、山药,三个泻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肾的补而不滞就淡渗利水,脾的补而不滞就是醒脾,肾的补而不滞就是淡渗,淡渗呀,淡渗的渗里面主药就泽泻和茯苓,起到了补而不滞,三个补里面呢,山萸肉比较贵,可惜山萸肉的功能比较局限,光补肾阴要换成黄精,昨天讲了炙黄精,肝、脾、肾三个阴都补,而且能补气,气阴双补;《金匮要略》加了附桂,温补肾阳,但这个方子我的习惯很少用,就是因为附子、肉桂是温燥,温了肾阳,伤了肾阴,得不偿失;“济生肾气丸”改成肉桂、官桂,更好的肉桂,加了车前草,加了川牛膝,增加了利水的作用,利水,济生肾气丸阳虚水中,比如肾炎水肿,心阳不足水肿,可以应用济生肾气丸,当然把附子要改掉,不用附子,用补骨脂,改成补骨脂或者巴戟肉,可加肉苁蓉;“十补丸”加了鹿茸和五味子成了十补丸,肾阳衰微了,比阳虚更重了,马上就要亡阳了,但这个药都是很温燥;“七味都气丸”加五味子,肾不纳气,定喘;“知柏地黄丸”,这是非常多用的一个方子,加了知母、黄柏,清降相火,虽然阴虚内热;“枸杞地黄汤”这是调肾阴阳的基本方,加了枸杞子、白菊花,滋水涵木;“麦味地黄汤”加了麦冬和五味子,润肺了,虽然滋肾,而且润肺,肺肾阴虚这是个好方,但七味都气以下的方子,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丸的加减,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味;“归芍地黄汤”,中医讲药的时候讲过,当归和白芍柔肝,所以归芍地黄加了这两个药,即滋阴又能柔肝;“麦味地黄汤”加人参和麦冬,就把参麦饮配在六味地黄里面了,既能养阴又能补气,治疗气阴两虚,糖尿病讲的气阴两虚,糖尿病讲的气阴两虚,也可用参麦地黄汤,很对证;“耳聋左慈丸”加了石菖蒲、灵磁石和五味子,专门治疗耳聋,肾亏耳聋,这个耳鸣的特点,可以小声的耳鸣,耳鸣分两类:一类是大声的像打雷一样,这责之于肝,肝火上亢,肝火肝阳;二一个小声的叫蝉鸣,蝉衣呀,蝉鸣,这责之于肾,就像耳聋左慈丸;“右归饮”去了泽泻、牡丹皮加了枸杞子和车前草,肝、脾、肾这三个脏都滋了,等于像黄精的作用了;“右归丸”这右归饮、右归丸;左归饮、左归丸都是张景岳的主方,《景岳全书》的主方,它由生地、山萸肉、山药三个补加了枸杞子、川牛膝、菟丝子、鹿角霜和龟板主要是补益精髓,生津生液;“右归饮”附子、肉桂、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杜仲和车前草,治疗命门火衰,壮阳呀;“右归丸”缺了车前草加了菟丝子、当归和鹿角,也是补火,老年火衰呀。补肾的六味地黄丸引出这么十多个方子,这都是很重要的方子,很有效的方子。
四. 养血良方四物汤类
四物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4味组成。补虚调经,专治营血虚滞,月经不调证。
四物汤本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治妇人漏下的“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组成,是妇科调经的基本方,至今已引申到治疗血虚证类,故为养血良方。
明《正体类要》合四君子汤再加姜枣名“八珍汤”,成为气血双补的代表方;明《景岳全书》再加益母草,名“八珍益母丸”,专治月经不调类;八珍汤去茯苓,加生芪、川断、黄芩、砂仁和糯米,名“泰山磐石散”,专治气血双亏的先兆流产;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中加入生芪、肉桂,名“十全大补汤”,增强补气温肾之力,专治气血双亏而兼肾阳不足证。
四物汤,这是养血的好方。四个药组成,原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是养血调经的方,现在给它扩大了,所有的血虚证即以四物汤为基本方,但里面注意了,就是不要用熟地。四物汤是双向的,假如用这个原方川芎改成5g,它成了养血方,是养血为主;假如改成赤芍,川芎用到10g,当然川芎不要用过10g,过10g很引起头痛,这就成了和血方,和血了活血了,这是四物汤既能养血又能活血,当然一般不用熟地用生地。八珍汤和四物汤合了加了姜枣,当然临床我的习惯不用姜枣,成了气血双补方,很有效的方。加益母草,就成了八珍益母汤,治疗气血不足的月经不调,气血不足,月经不调,这里附带讲了一下,辩证,有些同学可能刚来,辩证要简化,以舌诊为主。气虚怎么分?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这是气虚的舌脉,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加一个主证,必有的主证就是气喘,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气短,甭管什么病,临床出现这种表现,就叫气虚。血虚,舌质淡、苔净、脉细,脉沉细呀,加上面白,就是血虚,这两个都见了,就叫气血两虚,气血两虚,辩证很简练,以舌脉为主,作为金标准,这个情况下,月经不调,你用八珍益母汤,泰山磐石饮这是治疗先兆流产的一个很好的方子,它把茯苓要去掉,另外流产了,就不能用淡渗了,加上好多安胎的药,黄芪呀,川断、黄芩呀,砂仁和薏米不能用,治疗先兆流产,舌质淡,这八珍汤里面加黄芪和肉桂,好的肉桂,即治气血双补,又治肾阳不足,这也是有效的方法。
五.通腹首方承气汤类
承气汤类出自东汉《伤寒论》,以消痞的枳实,除满的厚朴,润燥的芒硝,功实的大黄4味组成,是通腹的首方。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因痞、满、燥、实俱全,故四味全用,为寒下剂的代表方;“小承气汤”,主治痞满燥实俱而末燥结的阳明热结轻证,故不用芒硝,且减枳朴用量,为清热泻火,宽中行气剂;“调胃承气汤”主治胃肠积热而无痞满之证,故不用枳朴,加甘草缓中,成为缓下之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中以小承气汤重用厚朴,名“厚朴三物汤”增强行气除满之力,专治腹满便秘证;再合桂枝汤去芍药,名“厚朴七物汤”专治太阳表邪未解而见阳明腑证的表里双解方;清《温病条辨》以增液汤加大黄、芒硝,名“增液承气汤”,一面增液行舟,一面通便泄热,专治阴亏热结的便秘证;以增液汤加芒硝、大黄、甘草、人参、当归、湿海参,名“新加黄龙汤”,专治气阴两虚的腑实便秘证;以硝黄加生地、赤芍、黄柏、黄连名“导赤承气汤”,清心泻火,专治大小肠燥实热壅证;明《伤寒六书》以大承气汤加人参、当归、桔梗、姜枣草,名“黄龙汤”,专治正虚腑实证成为扶正泻下剂;清《通俗伤寒论》以白虎汤合调胃承气汤,名“白虎承气汤”,专治胃热肠实证。
六.清气主方白虎汤类
白虎汤出自东汉《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炙草、粳米4味组成。清热生津,专治阳明经热的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证。成为清气分大热的主方。
《伤寒论》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增大补益气阴之力,可治四大证而见烦渴不止的气津两伤证;《金匮要略》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汤”,可治白虎汤证而兼营卫不和;宋《类证活人书》加苍术,名“苍术白虎汤”,可治白虎汤证兼湿困的湿温证、风湿热证;清《通俗伤寒论》以白虎汤加柴芩、花粉、鲜荷叶,名“柴胡白虎汤”,治寒热往来,寒轻热重证。
七.温通要方桂枝汤类
桂枝汤出自东汉《伤寒论》,由桂枝、芍药、姜枣草5味组成。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专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和营卫不和,气血不调证。为温通要方。
桂枝汤系张仲景所建的第一方,有多种加减变化:以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名“桂枝加桂汤”,增强温通心肾阳气,散寒平肝之力;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名“桂枝加芍药汤”,增强和营止痛之力,专治腹痛下利的太阴证;桂枝汤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专治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见项背强;桂枝汤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治桂枝汤证而兼阳虚证;桂枝汤加大黄、倍芍药,名“桂枝加大黄汤”,专治桂枝汤证而兼腹痛拒按的气血积滞证;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增强降气平喘之力;桂枝汤加大芍姜量,再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加强补气固表,养血通阳作用;桂枝汤和麻黄汤合方,减量名“桂枝麻黄各半汤”,解表发汗而不伤正,调和营卫而不恋邪,成为解表发汗轻剂;以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名“桂枝柴胡汤”,治太阳少阳并病。在《金匮要略》中也有补充:以桂枝、芍药加茯苓、丹皮、桃仁等分为丸,名“桂枝茯苓丸”,成为温通化瘀剂,专治肌瘤、囊肿;桂枝、芍药、生姜草加防风、知母、麻黄、附子,名“桂枝芍药知母汤”,温经宣痹,通治风湿,类风湿证;以桂枝汤加龙牡,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重镇潜纳,专治血痹虚劳失精证;桂枝汤加黄芪,名“桂枝加黄芪汤”,调和营卫,托表逐湿,治湿邪流入下肢证。
桂枝汤类,这可是有效的名方。温通,桂枝汤的特点是温而且是通,温而不通效果就不好。它当然用桂枝、芍药、姜枣草,经方,这是经方的一个代表方,也是《伤寒论》的第一方。经方是个非常有效的方,但是目前用经方的医生少了,非常少。为什么?2000年前,时代已经变迁了,情况不一样了,人的想法、环境、生活条件都不一样了。2000多年前,张仲景那个时代,脑子很简单,一头牛、一处房、热炕头、一个老婆就行了,现代的人想法那就多了,饮食不一样了,环境不一样了,经方2000多年了,不发展行吗?还回到张仲景那个年代?行吗?不现实。所以经方一定要改,经方的要害不能丢。有什么要害呢?第一简练,药量大,针对性强,这都是经方的特点、优势,要继承。但是必须得创新。怎么创新?经方抓住它的要害,姜、枣草、是画蛇添足,这个位置不要让它占,不用姜枣草,尤其甘草,生姜、大枣都没必要,所以桂枝汤不用姜枣草,就用桂枝、芍药。芍药就分赤芍和白芍,调和营卫用白芍,月经不调的尤其闭经的用赤芍,这不把经方就用了吗?另外一定要改制度,现在人们很复杂,就不是单纯,各种病具体的三高,他不是一高呀,三个都高,你光顾一高行吗?另外治病还有一个窍门。叫什么?东方不亮西方亮。你的面适当扩大,但不能扩的太大。我有个学生听了我这个话,开药开50个药,那就荒唐了,你就没有目标了。适当的扩大,扩大到20味以内,就是面照顾的大一点,这头不亮那头亮。现代人急功近利,要快、要有效,七付药下去,血压没有降,头晕好一点,就行了。所以一定要增加药,不能那么集中。桂枝汤里面要加药了,你调和营卫里面,还有好多药要加,能调和营卫。加上黄芪、当归、云茯苓,实际上就是气和血呀,有血有气。当归补血汤不是补气补血吗?家在这个里面没有害处,就扩大了。你比如说:好多更年期综合症,假如她月经还不好,心慌气短,这样一加当归补血汤,营卫没有调过来,气血补上来了。所以我举这个例子,经方要省略姜枣草,不占这个位置,让它主要要扩大,要加药,要扩大它的治疗面,适当适量,这样改进了经方,发挥了它的优势,又补充了它的劣势,用经方会有很大的效果。昨天我给你举例了:月经期发烧,经方好药。热入血室,张仲景有个小柴胡汤,你把小柴胡汤这个柴胡、黄芩别丢,党参别丢,它是个扶正药。不扶正,它是个半表半里,所以热入学室就出不来,抓住这个药,就是小柴胡汤了。半夏燥,你就别管它了,本身发热用燥行吗?不管了。再加上退热的药,昨天我讲了,茵陈也好,青蒿也好,地骨皮也好,桑白皮也好,扶正药里面再加一个白扁豆,这样的小柴胡汤变方,不妨你试试看,治疗热入血室,就是经期发烧,比单纯的用小柴胡汤,效果好多了。所以经方不要拒绝,它有很大的优势,要传承它的优势,改制。
“ 桂枝加桂汤”,加一个桂枝就是桂枝重用,就温通心肾,散寒平肝,桂枝的用量加重,平常用10g,现在用到15g甚至20g,加桂呀;“桂枝加芍药汤”,就把芍药的量加重到15-20g,增加止痛作用,止痛的作用就要大大提高;“桂枝加葛根汤”就是桂枝汤再加上个葛根,外感表实加上颈项强直、疼痛;“桂枝加附子汤”,营卫不和加上阳虚,加上附子,你只要用附子,必须写上制附子,某些关节炎的痛痹呀,寒重,用附子管用,甚至于川乌、草乌,一定要制,而且要先煎半个小时,煎了半个小时呢,乌头碱的毒性去掉了,药性不减,保安全;“桂枝加大黄汤”就桂枝汤里面芍药加倍,再加上大黄,营卫不和再加上气血瘀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这是平喘的一个好方子,喘病呀,最主要从肾来治,喘病治肾,里面两个主要的药,一个是补骨脂,一个是肉苁蓉,还一个药就是蛤蚧,蛤蚧磨粉比较贵,蛤蚧粉用5g就行,从肾来治,这是平喘的好法,第二个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也可以平喘,这个喘一定舌苔是腻的,这也是个效方;“桂枝新加汤”,增加芍药用量,生姜不加了,再加人参,补气固表,养血通阳,这治疗什么呢?昨天我讲了内分泌紊乱,其中有一个症状就是汗多,也可以用这个方子,里面加上浮小麦;“桂枝麻黄各半汤”,即发汗又调营卫,但这个方子在临床用的少了,为什么?主要就是麻黄的副作用,一个麻黄发汗量很大,汗多伤心阳,第二个麻黄升高血压,抑制心脏,所以心脏血压有问题的病人,吃麻黄有副作用;“桂枝柴胡汤”,这个方子临床用的还是很多的,就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在一起,这个在临床上也是多用的一个效方;“桂枝茯苓汤”,这在临床上现在已经有成药了,治疗什么呢?子宫肌瘤,可惜呢,单用桂枝茯苓难,桂枝茯苓治疗子宫肌瘤效果不好,肌瘤和囊肿是个良性肿瘤,形成的原因,就是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等与中医的肾亏,你不调肾光用桂枝茯苓效果不好,一定要调肾的基础上加上桂枝茯苓,提高疗效;“桂枝芍药知母汤”,这治疗痹证也是个好方子,关节炎是个好方子,但是偏向于寒痹,偏向于瘀痹,有寒有瘀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方子用得很多了,“桂枝加龙牡汤”,调和营卫,重镇潜阳,用这个方子跟你的辩证,除了舌苔脉象以外,有两个主要的症状,第一个症状就是背冒凉风,发凉,好多病人主述呀,后背有一个地方发凉,后背有风,这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一个主要的指标,当然除了舌苔脉搏,第二个主证就是腰痛、头晕,腰酸、腰痛加上头晕,就把上面的阳通过龙牡引到肾里面,引到腰部去,这是临床常用的方子;这个方子用的也非常多,“桂枝加黄芪汤”,它关键在托表化湿,调和营卫以外加上生黄芪,固表,托表,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