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学是怎样认识发热的?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中医学以往一般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临床对以发热为主症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发热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辨病思路]

1.体温升高到37.5℃以上,或患者自觉身体发热,均可称为发热。

2.定时检测体温,明确热势、热型。血常规、大便常规、小便常规可作为普通检查。并据具体病例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生化等实验室检查,以资诊断和鉴别。

3.辨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

(1)外感发热一般起病较急,初起常伴恶寒。应注意起病季节,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有无接触史等。

(2)内伤发热一般起病徐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作史。其起病一般不伴恶寒,但觉发热,或虽感畏冷但得衣被可减。发热多表现为低热,通常伴有自觉手足心热、头晕、神倦、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4.根据热势进行诊断,如:

(1)不规则发热可见于感冒、三痹。

(2)1天内体温波动达3~4℃或以上,其低点可降至37℃以下者,常见于流注、肾瘅、痨病病情恶化、疟疾等。

(3)1天内体温波动在1℃以上,体温不降至正常者,常见于时行感冒、肺热病、心瘅、温毒发斑、疟疾重症。

(4)持续高热,1天内体温波动在1℃以内者,常见于湿温极期、暑温等。

(5)热退数日后再度发热(双峰热),伴肌肉疼痛、萎软者,常见于软脚瘟。

5.结合伴随症、病史等进行诊断,如:

(1)伴头痛、昏迷、惊厥、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者,应考虑春温、暑温、脑痨、中暑、颅脑痈等。

(2)伴咳嗽、胸痛、咯痰者,多见于肺热病、暴咳、肺痈、悬饮等。伴心悸者,可为心瘅。

(3)伴腹痛或并有腹部包块者,应考虑肝痈、肝热病、胆瘅、肠痈等。

(4)伴寒战者,见于肺痈、流注、胆瘅、肾瘅、春温、稻瘟病、疟疾等。

(5)伴黄疸者,常见于肝热病、肝瘟、稻瘟病等。

(6)伴核肿大,可见于风疹、沙虱病、丝虫病、稻瘟病、鼠疫等。

(7)伴有斑疹者,常见于湿温、温毒发斑、流注、疫斑热、沙虱病、蓄血病等。

(8)小儿伴皮疹还应考虑麻疹、风疹、水痘、烂喉丹痧等。

(9)伴脾脏肿大,见于流注、湿温、疟疾、益虫病等。

(10)伴肋椎角疼痛及尿频、脓尿、血尿者,提示肾瘅、肾著急性发作、肾痈、热淋等。

(11)伴局部锨红肿痛者,常为疮疖痈疽类疾病。

(12)小儿夏季发热,口渴尿少者,可能为夏季热;成人夏季发热,起于高热下劳作等者,多为中暑、伤暑;夏季低热、倦怠嗜卧者,多为疰夏。

(13)发热伴核、肝、脾肿大者,应考虑恶核、血癌等。

(14)伴关节、肌肉酸痛、面颊部有蝶形红斑者,多属蝶疮流注。

(15)多食易饥、消瘦多汗者,应考虑瘿气的可能。

(16)低热伴盗汗、咳嗽等症者,有可能为痨病。

(17)急起发热伴面色青灰、脉细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等脱病症状者,应考虑肺热病重症、春温、疫毒痢、流注、疫斑热等。

(18)妇女产褥期出现发热,称为产后发热。

(19)40岁以上,长期低热,或持续高热,伴贫血、血沉增快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应警惕癌病之可能。

[辨证论治]

1.风寒束表证:新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脉浮紧。辛温解表。

2.风热外袭证: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口渴,头痛,咽痛,咳嗽,或有出疹,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疏散风热。

3.风热疫毒证:高热,微恶风,头痛剧烈,面红目赤,口大渴,甚则神志模糊不清,语言错乱,舌红,苔薄黄,脉洪数。疏表清热解毒。

4.风湿化热证:身热不扬,微恶风寒,头重身困,汗湿沾衣,口渴不欲饮,舌红不干,苔黄微腻,脉濡数。疏风清热祛湿。

5.外燥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肤燥少汗,咳嗽痰少,咽干口渴,舌红少津,脉浮数。疏表润燥。

6.暑湿袭表证:发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头身困重,恶心纳呆,口渴,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祛暑化湿解表。

7.暑热内郁证:高热烦躁,甚或神昏,面红目赤,无汗,伴恶心,呕吐,胸闷,舌红或绛紫,脉沉数。清热透暑。

8.气分热盛证:身壮热,不恶寒,但恶热,口渴欲饮,汗多,心烦,气粗,大http://www.haodf.com/jibing/bianmi....浮越证:自觉发热,面红如妆,阵发烘热,下肢清冷,小便清长,舌淡苔润,脉浮数无根。引火归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