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vi900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31 帖子 248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3/12 #1 饴糖软的叫胶饴,硬的叫块饴。胶饴是否就是糖稀?用玉米作的,像胶一样,小孩吃的时候用两个木棍搅在一起即能玩又能吃的,俗称鸟(音)糖的?要真是糖稀的话那可太好找了。
V vi900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31 帖子 248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3/12 #4 我家附近有个加工糖稀的小作坊,老板说经常有人买了作药用,药材公司也去他那买。 我买了一斤,不知是不是。百度上说饴糖就是糖稀。 谁用过饴糖进来唠唠!
V vi900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31 帖子 248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3/13 #7 【别名】 麦芽糖,胶饴,软糖,糖稀。 【异名】 饧(《方言》),胶饴(陶弘景),饧糖(孟诜),软糖(《蜀本草》)。 【来源】 为米、大麦、小麦、粟或玉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 【原植物】 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硬者称白饴糖,均可入药,但以用胶饴为主。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产。 【药材性状】 饴糖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味甘,药用以秋饴糖为佳。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为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 【化学成分】 麦芽糖89.5%,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等。 【性味归经】 入脾、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③《本草汇言》:入足阳明、太阴经气分。 【功能主治-饴糖的功效】 缓中,补虚,生津,润燥。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①《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②《千金·食治》: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 ③孟诜:补虚止渴,健脾胃气,去留血,补中。 ④《日华子本草》:益气力,消痰止嗽,并润五脏。 ⑤《圣惠方》:解乌头、天雄、附子毒。 ⑥《本草蒙筌》:和脾,润肺,止渴,消痰。 ⑦《本草汇言》:治中焦营气暴伤,眩晕,消渴,消中,怔忡烦乱。 ⑧治喉骾鱼骨,疗误吞钱环。 ⑨《长沙药解》:补脾精,化胃气,生津,养血,缓里急,止腹痛。 【用量用法】 内服:烊化冲入汤药中,每次15~2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剂。 不宜多服 【宜忌】 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①《品汇精要》: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 ②《纲目》:秘结、牙露、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 【名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胶饴、大枣、甘草之甘以缓中也。 ②《纲目》:甘属土,肾病毋多食甘。 甘伤肾,肾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 ③《本草经疏》: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 肺胃有火则发渴,火上炎,迫血妄行则吐血,甘能缓火之标,则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 ④《药征续编》: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 考征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 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 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 ⑤《本经疏证》: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 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 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此独何借于饴糖?夫《别录》补虚乏巳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 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 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 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固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 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 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 故《伤寒》、《金匮》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饴糖定义】 是以大米等谷类为原料,用麦芽糖化酶作用而制成的一种甜味品。后来,逐步以淀粉代替大米生产饴糖,大正时代开始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精制饴糖。以后欧美开发用酸糖化法生产饴糖,其风味和耐热(熬煮温度)性比麦芽法好。日本还有一种粉末饴糖生产,工艺方法是将饴糖用喷雾干燥法脱水成粉状。 【生产工艺】 目前,饴糖主要有三个品种:酸糖化法饴糖、麦芽糖化法饴糖和饴糖粉(粉末饴糖)。 制作方法 1.原料:饴糖中所含主要成分为麦芽糖与糊精,系由淀粉经过糖化作用而生成的,因此凡是含有淀粉的原料都可作饴糖。日本过去用大米,后因大米原料价格昂贵,现在大部分改为山芋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作为生产饴糖的原料。 2.糖化剂:过去一直沿用大麦芽作糖化剂,主要是利用大麦芽中存在大量的α、β淀粉酶。 α-淀粉酶亦称液化型淀粉酶,β-淀粉酶亦称糖化淀粉酶。据日本报道现在已有采用麸皮中β-淀粉酶及脱脂大豆中的β-淀粉酶应用于饴糖生产。应用于饴糖生产。 3.淀粉乳调制:淀粉加水后用Ca(OH)2中和,用量约为淀粉的0.02 ~0.08%,要求最适 pH为6.0~6.5。加入α-淀粉酶混合均匀。 4.液化反应:要视淀粉种类而定,如用山芋、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常以85℃液化,最后升温至120℃,玉米淀粉采用二段液化法,即分二次加α-淀粉酶。 5.糖化反应:液化后降温至60℃左右,加入β-淀粉酶保持品温55℃4小时糖化。 6.过滤:糖化完毕,糖化醪进行过滤去渣,得澄清糖液。 7.脱色:糖液用活性炭脱色,大型厂用炭柱脱色。 8.离交:为了净化糖液,必须通过阳阴组合的离子交换树脂。 9.脱色:为了得到高白度的饴糖,再经脱色一次。 10.浓缩:糖液浓缩时保持680毫米汞柱真空度,使色泽不易加深。按不同饴糖规格要求,将糖液浓缩至75~85%固形物,即为饴糖成品。 二、粉末饴糖 采取喷雾干燥法,将麦芽饴糖干燥,工艺设备一般同奶粉喷雾干燥。 三、酸法饴糖 将淀粉乳用盐酸调pH值为2,在不锈钢反应罐内120℃保持20分钟,然后加Na2CO3溶液调pH至4.5,其余工序同麦芽饴糖生产。 【主要用途】 饴糖主要用于加工焦糖酱色及糖果、果汁饮料,造酒、罐头、豆酱、酱油,药用等方面。
【别名】 麦芽糖,胶饴,软糖,糖稀。 【异名】 饧(《方言》),胶饴(陶弘景),饧糖(孟诜),软糖(《蜀本草》)。 【来源】 为米、大麦、小麦、粟或玉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 【原植物】 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硬者称白饴糖,均可入药,但以用胶饴为主。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产。 【药材性状】 饴糖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味甘,药用以秋饴糖为佳。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为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 【化学成分】 麦芽糖89.5%,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等。 【性味归经】 入脾、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③《本草汇言》:入足阳明、太阴经气分。 【功能主治-饴糖的功效】 缓中,补虚,生津,润燥。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①《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②《千金·食治》: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 ③孟诜:补虚止渴,健脾胃气,去留血,补中。 ④《日华子本草》:益气力,消痰止嗽,并润五脏。 ⑤《圣惠方》:解乌头、天雄、附子毒。 ⑥《本草蒙筌》:和脾,润肺,止渴,消痰。 ⑦《本草汇言》:治中焦营气暴伤,眩晕,消渴,消中,怔忡烦乱。 ⑧治喉骾鱼骨,疗误吞钱环。 ⑨《长沙药解》:补脾精,化胃气,生津,养血,缓里急,止腹痛。 【用量用法】 内服:烊化冲入汤药中,每次15~2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剂。 不宜多服 【宜忌】 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①《品汇精要》: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 ②《纲目》:秘结、牙露、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 【名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胶饴、大枣、甘草之甘以缓中也。 ②《纲目》:甘属土,肾病毋多食甘。 甘伤肾,肾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 ③《本草经疏》: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 肺胃有火则发渴,火上炎,迫血妄行则吐血,甘能缓火之标,则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 ④《药征续编》: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 考征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 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 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 ⑤《本经疏证》: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 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 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此独何借于饴糖?夫《别录》补虚乏巳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 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 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 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固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 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 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 故《伤寒》、《金匮》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饴糖定义】 是以大米等谷类为原料,用麦芽糖化酶作用而制成的一种甜味品。后来,逐步以淀粉代替大米生产饴糖,大正时代开始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精制饴糖。以后欧美开发用酸糖化法生产饴糖,其风味和耐热(熬煮温度)性比麦芽法好。日本还有一种粉末饴糖生产,工艺方法是将饴糖用喷雾干燥法脱水成粉状。 【生产工艺】 目前,饴糖主要有三个品种:酸糖化法饴糖、麦芽糖化法饴糖和饴糖粉(粉末饴糖)。 制作方法 1.原料:饴糖中所含主要成分为麦芽糖与糊精,系由淀粉经过糖化作用而生成的,因此凡是含有淀粉的原料都可作饴糖。日本过去用大米,后因大米原料价格昂贵,现在大部分改为山芋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作为生产饴糖的原料。 2.糖化剂:过去一直沿用大麦芽作糖化剂,主要是利用大麦芽中存在大量的α、β淀粉酶。 α-淀粉酶亦称液化型淀粉酶,β-淀粉酶亦称糖化淀粉酶。据日本报道现在已有采用麸皮中β-淀粉酶及脱脂大豆中的β-淀粉酶应用于饴糖生产。应用于饴糖生产。 3.淀粉乳调制:淀粉加水后用Ca(OH)2中和,用量约为淀粉的0.02 ~0.08%,要求最适 pH为6.0~6.5。加入α-淀粉酶混合均匀。 4.液化反应:要视淀粉种类而定,如用山芋、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常以85℃液化,最后升温至120℃,玉米淀粉采用二段液化法,即分二次加α-淀粉酶。 5.糖化反应:液化后降温至60℃左右,加入β-淀粉酶保持品温55℃4小时糖化。 6.过滤:糖化完毕,糖化醪进行过滤去渣,得澄清糖液。 7.脱色:糖液用活性炭脱色,大型厂用炭柱脱色。 8.离交:为了净化糖液,必须通过阳阴组合的离子交换树脂。 9.脱色:为了得到高白度的饴糖,再经脱色一次。 10.浓缩:糖液浓缩时保持680毫米汞柱真空度,使色泽不易加深。按不同饴糖规格要求,将糖液浓缩至75~85%固形物,即为饴糖成品。 二、粉末饴糖 采取喷雾干燥法,将麦芽饴糖干燥,工艺设备一般同奶粉喷雾干燥。 三、酸法饴糖 将淀粉乳用盐酸调pH值为2,在不锈钢反应罐内120℃保持20分钟,然后加Na2CO3溶液调pH至4.5,其余工序同麦芽饴糖生产。 【主要用途】 饴糖主要用于加工焦糖酱色及糖果、果汁饮料,造酒、罐头、豆酱、酱油,药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