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13
- 帖子
- 3437
- 获得点赞
- 13
- 声望
- 0
- 年龄
- 71
中国中医药报2008.6。5
布谷啼血 虽死犹生 ——缅怀因抢救病员罹难的茂县中医院医生余国林 □ 罗建 本报记者 李宏 通讯员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此为宋人王令《送春》中的著名诗句。子规,为布谷、杜鹃,它知农时、晓耕种,是农人最贴心的朋友和乡村最真诚的歌者。由于报春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而有杜鹃泣血的传说。
在阿坝州大山之中的茂县与汶川县相毗邻,川人旧称两县为“茂汶”。在“5.12”特大地震灾害中,一位深受羌乡群众爱戴、妙手回春的仁者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自己啼血而去。
“别管我,快去救病人……”
2008年5月12日,山野里吹来的风仍然是那么清新,阳光还是那么明媚,人们又开始一天祥和的日子。
这天中午,余国林医生和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茂县中医院门诊部上班。门口堆满了来就诊的病人。正当他聚精会神地诊病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来临了!顷刻间,地动山摇,房屋被震得“嘎嘎”作响,诊室墙体坍塌。余国林已经被严重砸伤,头上、肩上、腿上血流如注。但他不顾伤痛,紧急疏散屋子里的病人,而自己却落在了最后。等他跑到院坝时,发现有两位病人不幸被倒塌的墙体乱石和砖瓦埋住了。此时,本已受伤的余国林又和赵红霞、周国民医生一起用双手刨挖乱石和瓦砾,解救被埋的病人。
余国林头上的血顺着脖子往下淌。“你快走,去包扎。”周国民说。“别管我,快救病人!”余国林回答。病人救出来了,但余国林坚持不住了。余国林迈着踉跄的步子走到设在县政府广场的县人民医院医疗点,医生在临时搭起的帐篷内给余国林做缝合手术,治疗巾上满是鲜血。医生的检查诊断结果是颅骨和多处肋骨骨折,并发颅内血肿和气胸。5月15日9时50分,经抢救无效,57岁的余国林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眷恋的羌山,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同事和亲人。
“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
余国林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8岁参军入伍,在部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从部队转业退伍后,先后在茂县曲谷、围城、雅都等乡镇卫生院工作。茂县的老百姓主要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半高山地区,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难行。为了给老百姓治病,他经常跋山涉水,深入到高山村寨出诊。一天深夜,一个产妇家属急匆匆地来请他去接生,他二话不说,背起药箱,打着火把,沿着崎岖的山路就往寨子里赶。走了2个多钟头的山路后,来不及歇息,就进行接生处理。由于是初产妇,胎位不正,产妇难产,家属急得团团转,他凭着过硬的技术把婴儿顺利接生出来,看见母子平安,他开心地笑了。产妇家属再三挽留他吃顿饭等天亮了再走,他坚决地说:“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我必须要赶回去,万一有急诊病人,还需要我去救治。”说完又背起药箱沿着山路往回赶。当回到卫生院时,天已经亮了,许多群众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他看病,他又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像这样的日子在他长达20多年的基层卫生工作中不知有多少,他的足迹踏遍了羌山的村村寨寨。
“医院就像我的家一样”
20世纪80年代末期,余国林被调回县城,在茂县中医院中医科工作。为了照顾住在农村年迈的老母和体弱多病的妻子,他每天都坚持骑自行车从马良坪家中往返医院上下班。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风里来,雨里去,即使今年3月车祸伤愈出院后也是如此。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苦,但是遇见贫困无钱就医的病人时,他却总是慷慨解囊,给病人垫钱抓药。一次,一个从赤不苏区来的病人无钱看病,他了解病人的家庭情况后,立即从兜里掏出100元钱交给病人家属,叫他们去抓药。事后,病人和家属带上家里的腊猪膘和鸡蛋来感谢他,他坚决不肯收,并婉言谢谢绝说:“你们家里生活那么困难,拿走吧,给病人吃,他更需要营养。”每次给灾区和困难职工捐款时,他总是毫不吝啬,积极捐钱捐物。
对年轻同志,无论是做人还是行医,他总是言传身教,毫不保留,自己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经验,总是拿出来和大家交流,进行分享,共同提高,不怕别人技艺超过他。同事们见到他时总是亲切地叫他“余老师”。
2006年1月,他按照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政策退休。当时全县医务人员匮乏,全县老百姓就医形势严峻。他理解医院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难处,毫不犹豫选择留在医院继续工作了两年。今年1月留用期满,院领导再次给他做思想工作,说明了医院人员缺乏的实际困难后,他又答应了院领导的请求,再次选择留下,帮助医院渡过难关。许多老同志都不解地说:“老余啊,您这么大把年纪了,还不安享晚年,医院又没有给你太高的待遇,图个啥?”他回答说:“我从事卫生工作30多年了,在医院工作也快20年了,医院就像我的家一样,现在家里有困难,我能置之不理,一走了之吗?”就这样他又回到岗位上继续默默地工作。即使在今年3月上班途中发生车祸伤愈后,他也没有要求休息或者离开医院,而是继续战斗在工作岗位上。
5月17日的追悼会,许多受过他帮助的或者经他治疗过的人不顾余震的危险,纷纷赶到位于马良坪的余国林家中吊唁,人们都泣不成声,为余国林的离去而悲痛万分。
余国林离去了,但他仍然活在羌乡百姓的心中。当春风再度龙门山脉的时候,人们一定能看见一只布谷鸟儿在羌乡的山林间啁啾、飞翔,向人们传递着春的信息,那只精灵就是我们的余国林医生。
布谷啼血 虽死犹生 ——缅怀因抢救病员罹难的茂县中医院医生余国林 □ 罗建 本报记者 李宏 通讯员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此为宋人王令《送春》中的著名诗句。子规,为布谷、杜鹃,它知农时、晓耕种,是农人最贴心的朋友和乡村最真诚的歌者。由于报春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而有杜鹃泣血的传说。
在阿坝州大山之中的茂县与汶川县相毗邻,川人旧称两县为“茂汶”。在“5.12”特大地震灾害中,一位深受羌乡群众爱戴、妙手回春的仁者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自己啼血而去。
“别管我,快去救病人……”
2008年5月12日,山野里吹来的风仍然是那么清新,阳光还是那么明媚,人们又开始一天祥和的日子。
这天中午,余国林医生和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茂县中医院门诊部上班。门口堆满了来就诊的病人。正当他聚精会神地诊病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来临了!顷刻间,地动山摇,房屋被震得“嘎嘎”作响,诊室墙体坍塌。余国林已经被严重砸伤,头上、肩上、腿上血流如注。但他不顾伤痛,紧急疏散屋子里的病人,而自己却落在了最后。等他跑到院坝时,发现有两位病人不幸被倒塌的墙体乱石和砖瓦埋住了。此时,本已受伤的余国林又和赵红霞、周国民医生一起用双手刨挖乱石和瓦砾,解救被埋的病人。
余国林头上的血顺着脖子往下淌。“你快走,去包扎。”周国民说。“别管我,快救病人!”余国林回答。病人救出来了,但余国林坚持不住了。余国林迈着踉跄的步子走到设在县政府广场的县人民医院医疗点,医生在临时搭起的帐篷内给余国林做缝合手术,治疗巾上满是鲜血。医生的检查诊断结果是颅骨和多处肋骨骨折,并发颅内血肿和气胸。5月15日9时50分,经抢救无效,57岁的余国林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眷恋的羌山,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同事和亲人。
“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
余国林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8岁参军入伍,在部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从部队转业退伍后,先后在茂县曲谷、围城、雅都等乡镇卫生院工作。茂县的老百姓主要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半高山地区,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难行。为了给老百姓治病,他经常跋山涉水,深入到高山村寨出诊。一天深夜,一个产妇家属急匆匆地来请他去接生,他二话不说,背起药箱,打着火把,沿着崎岖的山路就往寨子里赶。走了2个多钟头的山路后,来不及歇息,就进行接生处理。由于是初产妇,胎位不正,产妇难产,家属急得团团转,他凭着过硬的技术把婴儿顺利接生出来,看见母子平安,他开心地笑了。产妇家属再三挽留他吃顿饭等天亮了再走,他坚决地说:“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我必须要赶回去,万一有急诊病人,还需要我去救治。”说完又背起药箱沿着山路往回赶。当回到卫生院时,天已经亮了,许多群众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他看病,他又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像这样的日子在他长达20多年的基层卫生工作中不知有多少,他的足迹踏遍了羌山的村村寨寨。
“医院就像我的家一样”
20世纪80年代末期,余国林被调回县城,在茂县中医院中医科工作。为了照顾住在农村年迈的老母和体弱多病的妻子,他每天都坚持骑自行车从马良坪家中往返医院上下班。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风里来,雨里去,即使今年3月车祸伤愈出院后也是如此。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苦,但是遇见贫困无钱就医的病人时,他却总是慷慨解囊,给病人垫钱抓药。一次,一个从赤不苏区来的病人无钱看病,他了解病人的家庭情况后,立即从兜里掏出100元钱交给病人家属,叫他们去抓药。事后,病人和家属带上家里的腊猪膘和鸡蛋来感谢他,他坚决不肯收,并婉言谢谢绝说:“你们家里生活那么困难,拿走吧,给病人吃,他更需要营养。”每次给灾区和困难职工捐款时,他总是毫不吝啬,积极捐钱捐物。
对年轻同志,无论是做人还是行医,他总是言传身教,毫不保留,自己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经验,总是拿出来和大家交流,进行分享,共同提高,不怕别人技艺超过他。同事们见到他时总是亲切地叫他“余老师”。
2006年1月,他按照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政策退休。当时全县医务人员匮乏,全县老百姓就医形势严峻。他理解医院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难处,毫不犹豫选择留在医院继续工作了两年。今年1月留用期满,院领导再次给他做思想工作,说明了医院人员缺乏的实际困难后,他又答应了院领导的请求,再次选择留下,帮助医院渡过难关。许多老同志都不解地说:“老余啊,您这么大把年纪了,还不安享晚年,医院又没有给你太高的待遇,图个啥?”他回答说:“我从事卫生工作30多年了,在医院工作也快20年了,医院就像我的家一样,现在家里有困难,我能置之不理,一走了之吗?”就这样他又回到岗位上继续默默地工作。即使在今年3月上班途中发生车祸伤愈后,他也没有要求休息或者离开医院,而是继续战斗在工作岗位上。
5月17日的追悼会,许多受过他帮助的或者经他治疗过的人不顾余震的危险,纷纷赶到位于马良坪的余国林家中吊唁,人们都泣不成声,为余国林的离去而悲痛万分。
余国林离去了,但他仍然活在羌乡百姓的心中。当春风再度龙门山脉的时候,人们一定能看见一只布谷鸟儿在羌乡的山林间啁啾、飞翔,向人们传递着春的信息,那只精灵就是我们的余国林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