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四十五岁,乙酉年七月初一日
金实无声,六脉俱弦,痰饮兼之湿痹,小便白浊,先与行湿。
茯苓皮(五钱)川萆薢(五钱)通草(一钱)桂枝(五钱)防己(三钱)蚕砂(五钱)半夏(五钱)杏仁泥(四钱)生苡仁(五钱)甘草(一钱)滑石(六钱)服七帖。
十四日复诊加∶猪苓(三钱)泽泻(三钱)
九月初三日,伏饮湿痹便浊,前与淡渗通阳,已服三十帖,因停药二十余日,现下饮又上泛,胸满短气,腰酸淋浊未除,且与行心下之饮,脉弦细,阳不复。
姜半夏(五钱)杏仁(四钱)云苓皮(五钱)广陈皮(三钱)防己(四钱)桂枝(三钱)枳实(四钱)萆(五钱)通草(钱半)晚蚕砂(三钱)
十二日,服九帖。去杏仁、防己,加∶薏苡(五钱)又服三十余帖。
十月初五日,痰饮、痹症、淋浊,皆寒湿为病,误与补阴,以致湿邪胶痼沉着,急难清楚。前与开痹和胃,现今虽见效不少,究竟湿邪为患,阴柔之邪,久为呆补所困,难以旦夕奏功也。
桂枝(四钱)川萆解(五钱)泽泻(三钱)姜半夏(六钱)滑石(六钱)云苓皮(五钱)广皮(五钱)蚕砂(三钱)车前子(三钱)枳实(三钱)猪苓(三钱)生苡仁(五钱)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月二十五日,浊湿误补久留,与开太阳阖阳明法,数十帖之多,虽见大效,究未清楚,小便仍间有浊时,腿仍微有酸痛。
姜半夏(一两)桂枝(四钱)片姜黄(二钱)广陈皮(五钱)通草(一钱)川萆(五钱)晚蚕砂(三钱)川椒炭(三钱)生苡仁(五钱)防己(三钱)猪苓(三钱)小枳实(二钱)茯苓皮(五钱)
十一月十八日,痹症挟痰饮,小便浊,喉哑,先开上焦,后行中下之湿,余有原案。
苦桔梗(五钱)甘草(三钱)杏仁(五钱)半夏(一两)云苓皮(五钱)生苡仁(五钱)喉哑服此。
备用方∶桂枝(四钱)广皮(三钱)生苡仁(五钱)云苓皮(六钱)半夏(六钱)蚕砂(三钱)川萆(五钱)车前子(四钱)滑石(一两)川黄柏(三钱,盐水炒)便浊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