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5904
- 获得点赞
- 848
- 声望
- 113
- 年龄
- 43
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半夏是可以生用的,而且用生半夏止呕,疗效优于法半夏。朱老之用生半夏,是得之章次公先生的亲传,而章先生之用生半夏,又得之江阴曹拙巢(颖甫)先生。曹氏指出:仲景书中,半夏只注一“洗”宇,洗者洗去泥沙耳,故仲景所用半夏,皆生半夏(详见《金匮发微》)。朱老在实践中进而体会到:生半夏久煮,则生者变熟,何害之有!传统的半夏加工方法,先用清水浸泡十数日,先后加白矾、石灰、甘草再泡,不唯费时费功,而且久经浸泡,其镇吐之有效成分大量散失,药效势必大减,用于轻病,尚可有效,用于重病,则难以建功。
妊娠恶阻,其呕吐剧烈者,治疗较为棘手。朱老治妊娠恶阻,恶心呕吐不止,胸闷不舒,不能进食者,常用生半夏为主药,配茯苓、生姜、赭石、陈皮、旋覆花、决明子,作汤剂,煎成后每用少量频服。若脾虚者,去决明子,加焦白术、砂仁健脾助运;胃热者,加芦根、黄连清胃泄热,疗效卓著。
用生半夏入汤剂需注意煎法,一般用单味先煎30分钟,至口尝无辣麻感后;再下余药。若与生姜同捣,然后入煎效更好。半夏古有动胎、坠胎之说,大约始于金代张元素,但仲景《金匮要略》治妊娠呕吐不止,即用于姜人参半夏丸。后世方书《干金要方》、《外台秘要》,妇科专书如《妇人良方》、《女科准绳》治妊娠呕吐亦皆用半夏,可见其动胎、坠胎之说不能成立。笔者循朱老之教,三十余年来,用生半夏治愈妊娠恶阻甚多,从未偾事。
半夏所治之呕,多为水湿、痰饮,阻于中焦,以致胃失和降所致。以其为主药,偏寒加生姜、吴萸;偏热加黄芩、黄连,亦为临证处理之常规。此味为止呕要药,为人所共知,兼擅下气散结,则人所鲜知。何以能下气散结?以其味辛,辛者能散,生者其辛味足,故下气散结其功尤擅。朱老尝以生半夏为主的煎剂,治疗心下痞,即自觉胃脘部如有物堵塞,而按之无物,且无疼痛的症状,即取其下气散结之长。又如幽门梗阻,其病既因梗阻使食物通过有碍而呕吐反胃,又因饮食物不得下,停聚为湿为痰,正因为半夏能燥湿化痰,又能下气散结,故用之有效。
[病案举例1
陈X,男,17岁, 中学生。患者,5岁时患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因考试劳碌,而病反胃,经某医院钡餐透视,确诊为幽门梗阻,遂来就诊。症见:食后反胃,吐出物为未消化食物残渣及少许水液,舌淡、有齿痕,脉弱。此系痰瘀互阻、胃失和降所致。亟宜和胃降逆,行瘀散结为治,药用:
生半夏(生姜10克同打烂,先煎30分钟)、旋覆花、党参、丹参、桃仁泥各10克,茯苓15克,千姜、砂仁(后下)各6克,代赭石20克(打)。
服3剂,呕吐即止,改用香砂六君予汤加丹参、煅瓦楞子调理,至今数年未见复发。
[何绍奇整理)
半夏是可以生用的,而且用生半夏止呕,疗效优于法半夏。朱老之用生半夏,是得之章次公先生的亲传,而章先生之用生半夏,又得之江阴曹拙巢(颖甫)先生。曹氏指出:仲景书中,半夏只注一“洗”宇,洗者洗去泥沙耳,故仲景所用半夏,皆生半夏(详见《金匮发微》)。朱老在实践中进而体会到:生半夏久煮,则生者变熟,何害之有!传统的半夏加工方法,先用清水浸泡十数日,先后加白矾、石灰、甘草再泡,不唯费时费功,而且久经浸泡,其镇吐之有效成分大量散失,药效势必大减,用于轻病,尚可有效,用于重病,则难以建功。
妊娠恶阻,其呕吐剧烈者,治疗较为棘手。朱老治妊娠恶阻,恶心呕吐不止,胸闷不舒,不能进食者,常用生半夏为主药,配茯苓、生姜、赭石、陈皮、旋覆花、决明子,作汤剂,煎成后每用少量频服。若脾虚者,去决明子,加焦白术、砂仁健脾助运;胃热者,加芦根、黄连清胃泄热,疗效卓著。
用生半夏入汤剂需注意煎法,一般用单味先煎30分钟,至口尝无辣麻感后;再下余药。若与生姜同捣,然后入煎效更好。半夏古有动胎、坠胎之说,大约始于金代张元素,但仲景《金匮要略》治妊娠呕吐不止,即用于姜人参半夏丸。后世方书《干金要方》、《外台秘要》,妇科专书如《妇人良方》、《女科准绳》治妊娠呕吐亦皆用半夏,可见其动胎、坠胎之说不能成立。笔者循朱老之教,三十余年来,用生半夏治愈妊娠恶阻甚多,从未偾事。
半夏所治之呕,多为水湿、痰饮,阻于中焦,以致胃失和降所致。以其为主药,偏寒加生姜、吴萸;偏热加黄芩、黄连,亦为临证处理之常规。此味为止呕要药,为人所共知,兼擅下气散结,则人所鲜知。何以能下气散结?以其味辛,辛者能散,生者其辛味足,故下气散结其功尤擅。朱老尝以生半夏为主的煎剂,治疗心下痞,即自觉胃脘部如有物堵塞,而按之无物,且无疼痛的症状,即取其下气散结之长。又如幽门梗阻,其病既因梗阻使食物通过有碍而呕吐反胃,又因饮食物不得下,停聚为湿为痰,正因为半夏能燥湿化痰,又能下气散结,故用之有效。
[病案举例1
陈X,男,17岁, 中学生。患者,5岁时患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因考试劳碌,而病反胃,经某医院钡餐透视,确诊为幽门梗阻,遂来就诊。症见:食后反胃,吐出物为未消化食物残渣及少许水液,舌淡、有齿痕,脉弱。此系痰瘀互阻、胃失和降所致。亟宜和胃降逆,行瘀散结为治,药用:
生半夏(生姜10克同打烂,先煎30分钟)、旋覆花、党参、丹参、桃仁泥各10克,茯苓15克,千姜、砂仁(后下)各6克,代赭石20克(打)。
服3剂,呕吐即止,改用香砂六君予汤加丹参、煅瓦楞子调理,至今数年未见复发。
[何绍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