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解除鼻衄的民间专病特效药

黄芪6号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06
帖子
248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5
解除鼻衄的民间专病特效药


流鼻血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很难避免也较难彻底治愈的普遍问题。尤于青少年多见的既影响健康成长,又影响学习工作,但当代医药尚无可供防治的殊效方法。因此,为了让人们取得更多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新认识和实用方法,减少病害,提高健康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本人除了利用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不断提供比较切实的医药知识之外,特此慎重提供一种曾经不断面对不少类似病人及其亲属的难堪请求,反复利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感悟,经过不少人验证、服用数次即可以治愈多数鼻衄的通用型“民间专病特效药”之一。

我治愈过不少鼻衄患者的“民间专病特效药”是:土茯苓30-50克(超标体重者的用量,最高可加量至80克),日一剂、复煎一次、每煎一次作一次服完,一般连服三剂即可。

但对于身有兼症者,请找当地中医帮助辨证,并待兼症消退后再运用本方法。而对于病变单纯,亦即仅有鼻衄者,一般不用诊察,直接如法服用,多可药到病除。另外,对于身体状况较佳的基本无病者,也可预防性直接将本药煎水内服一两次,将有减少头部病痛之效。

下面是利用本药治疗鼻衄的具体用法:

1. 每剂药以一碗左右的水(注意不要用“加有洁净剂”的自来水),先浸渍30分钟左右,再遵循“用锑锅煎沸立即抽离火”的本室最严格规定,切记“绝对不准久煎”!否则易致药效相反、后果自负!每煎一次作一次服完,日服三次。

2. 在服用本药的治疗期内,不能吃含有“人造糖”如白糖、黄糖、糖精、味精的食物及其制品。

3. 对于愿意运用本药进行针对治疗比较单纯的经常鼻衄者,请勿过多、过量服用本药。而应采用“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不足再补”的灵活对策,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过用药物的意外。对于预防性运用本药者,可以三个月或以上各服一次。

毕竟,我在此慎重提出“民间专病特效药”一词,原是经过长期寻觅、大量临床实效检验和反复思想斗争才勉为其难的,中医也是存在既通用又殊效之药物,民间更是隐藏无数“民间专病特效药”的,人民群众在与疾病斗争中更是迫切需要它们去提高防治效果的!

问题是:在当代中西医药均处于“失纲探索、失因防治和临床发挥不力”的现状下,人们多般都很忌讳类似动辄瞎说、盲目瞎提“特效药”一词。否则势将要被认为是“吹牛、骗人”的!

不过当个人心有所见,中医发展也需要类似发现的今天,我按需提出“民间专病特效药”一词,不但已将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而且还将承担宣扬“虚假、伪劣”等法律责任。

再者,人们可能知道:传统中医被认为存在“模糊、直观、思辨、描述、猜测”等弱点缺陷,可实际事实是绝大多数人也肯定不知道、不了解,中医是凭什么去“思辨、描述、猜测”的,西医所凭畅快明显映射其“药物单向、明缺双调”是仅适工业化学和数学变量,不尽适宜生命科学和违悖物本凭据的。否则少数人就不会对传统中医恨之入骨地指指戳戳!

所以,为了弘扬深隐潜能、能防能治的传统中医,看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应该去冒一冒这天底下之大不讳,去提出中医药果然真有已知或未知的“民间专病特效药”。

是的!早在1973年,我因伤学医第二年,确因面对省府某医院、当地民间均无奈的癌症,人们硬将我推上集思广益的风口浪尖之际,由于当年尚无知识产权保护,外加“人必我师”的心理促使,以及实际临床中难题不断的必须“共同设计、集体提供解难方法”等,除外果能连克“皮肤癌、膀胱癌、胃癌”等3例晚期癌,我也从中取得不少“民间专病特效药”(均为“一虫治一物,或是专用于某病某症”的单验祖传秘方占多,连同此后到处出诊、机不可失的长期不断的广泛收集、极力发掘、优选创新、验证无误)。否则,如果我毫无凭据,如果我不是面临失传,如果我甘心带入黄泥的话,我绝对不会针对开口闭口说“中医不能治急症、中医药疗效较慢”的某些没有见过“大蛇屙屎”者,接连直陈足以警世益民的“过头话”。

另外,“事实胜于雄辩”——我个人经常都有不同发现,也经常在搞“优胜劣汰”的一心希望能够多收集、多检验、多查证到更多的“民间专病特效药”,以不枉已经爱上中医并誓必为之致力的此生。并且祈盼广大中医探索者们,从此也能从实践中不断致力于收集、查证到更多的“民间专病特效药”,提高临床诊疗技能。则人民健康、中医发展,势将更加幸甚之致!


作者:曾宪寿 9位粉丝 2010-1-10 17:08 回复此发言
 
能谈谈其作用机理吗。
 


《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
性味:甘淡,平。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 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 ①《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 ②《纲目》:“服时忌茶。” ③《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2、《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3、《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4、《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
 
鼻衄,症名。指鼻出血。《内经》对此有丰富的论述。《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但“鼻衄”之证名,则见于《千金要方》卷六。《证治准绳·杂病》:“衄者,因伤风寒暑湿,流动经络,涌泄于清气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所致者,属内所因。饮酒过多,啖炙煿辛热,或坠车马伤损致者,皆非内、非外因也。”鼻衄,食少体倦,而赤,神情恍惚者,宜茜草丸、伏龙肝汤施治;鼻衄量多者,宜茅花汤。外治可用十散塞鼻,山栀炭吹鼻,白矾末吹鼻等法,又可用温水浸足法。阴虚衄血者,宜用大剂量生地煎服。此证可见于鼻病、高烧病证、血液病、风湿、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化、多种传染病。
 
1、肺经热盛、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首先犯肺,邪热循经,上壅鼻窍,热伤脉络,血液妄行,溢于鼻中,故为鼻衄。《外科正宗》卷四说:“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 2、胃热炽盛、胃经素有积热,或因暴饮烈酒,过食辛燥,以致胃热炽盛,火热内燔,循经上炎,损伤鼻中阳络,血随热涌,妄行于脉外,而为鼻衄。《寿世保元》卷四说:“衄血者,鼻中出血也,阳热沸郁,致动胃经,胃火上烈,则血妄行,故衄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也说:“病者饮酒过多,及啖炙煿五辛热食,动于血,血随气溢,发为鼻衄,名酒食衄。” 3、肝火上逆、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血随火动,蒸迫鼻窍,脉络受损,血液外溢,发为鼻衄。《疡科心得集》说:“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 4、肝肾阴虚、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或久病伤阴,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不藏血,虚火上炎,血液升腾,溢于清窍,而为鼻衄。《证因脉治》卷二说:“或房劳伤肾,阴精不足,水中火发,或恼怒伤肝,肝火易动,阴血随火上升,错经妄越,则内伤衄血之症作矣。”《景岳全书》卷三十也说:“衄血虽多由火,而惟于阴虚者为尤多,正以劳损伤阴,则水不制火,最能动冲任阴分之血。” 5、脾不统血 久病不愈,忧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气虚弱,统血失司,气不摄血,血不循经,脱离脉道,渗溢于鼻,而致鼻衄。
 
肺经热盛型 【证见】 鼻中出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甚多,鼻腔干燥掀热感。或兼见咳嗽痰少,口干身热。舌尖边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或数。 【治法】 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桑菊饮(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桑叶12克,菊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桔梗12克,牡丹皮15克,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栀子炭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咳噘痰稠者,加瓜蒌仁、浙贝母、冬瓜仁各15克。 2.中成药 (1)、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2)、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3)、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胃热炽盛型 【证见】 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大而数。 【治法】 清胃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水牛角60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临床上宜加白茅根15克、侧柏叶15克、旱莲草15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瓜蒌仁15克。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一2丸,每日2—3次,片剂每次2—3片,每日3次。 (2)水牛角浓缩粉(片),口服,片剂每次8片(儿童每次5片),每日3次;散剂每次1.5~3克,每日2次。 肝火上逆型 【证见】 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龙胆草15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水牛角60克。水煎服。 血量多者,可酌加白茅根15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5克。口干甚者,可选加麦冬15克、玄参15克、知母15克、葛根30克。 2.中成药 (1)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l~2次。 (2)水牛角浓缩粉(片),服法同“胃热炽盛型”。 (3)夏桑菊冲剂,口服,每次1~2包,每日3次。 (4)龙胆泻肝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每日3次。 肝肾阴虚型 【证见】 鼻衄色红,时作时止,量不多。口干少津,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质嫩红或红绛而少津,舌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养肝肾,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知柏地黄汤(吴昆《医方考》)加减 处方:知母12克,黄柏12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茱萸12克,生地黄15克,旱莲草15克,藕节15克,阿胶10克(熔化)。水煎服。 2.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5片,每日3~4次。 (2)知柏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6片,每日4次。 脾不统血型 【证见】 鼻衄渗渗而出,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面色不华,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 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远志10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熔化服),侧柏叶12克,地榆炭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归脾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 兼证 除按以上五型辨证治疗外,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鼻衄,若出血多者,出现血虚之证,如面色苍白、心悸、神疲、脉细等,宜配合和营养血之法,可适当加入黄精、何首乌、桑椹子、生地黄等养血之品;若阴血耗伤,涉及阳气,以致阳气衰微者,应用补气摄血之法,救逆扶危,选用独参汤或参附汤。
 
鼻衄的外治法
对鼻出血病人,治疗上要遵照“急则治其标”之原则,使用各种止血方法,使鼻衄停止。常用的外用止血法如下: 1.冷敷法 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 2.压迫法 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发际正中线1-2寸处,或紧捏一侧或两侧鼻翼,以达止血目的。 3.导引法 令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敷于足底涌泉穴上,有引热下行,协助止血的功效。 4.滴鼻法 用香墨研浓汁,滴人鼻中,也可用滴鼻灵或1%~3%麻黄素液等滴鼻。 5.吹鼻法 用血余炭、马勃、百草霜、三七末、云南白药等药末吹人鼻腔,也可将上述药物放在棉片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 6.鼻腔填塞法 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可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患侧鼻腔;若仍未达止血目的,可行后鼻孔填塞法。 [3]
鼻衄的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1)实证鼻衄:主穴取合谷、上星。配穴,心火亢盛者取后溪;肺经热盛者取尺泽,并刺少商出血;胃热炽盛者取上巨虚;肝火亢逆者取太冲、丘墟。毫针刺用泻法。 (2)虚证鼻衄:取上星、三阴交。方法:患者取半坐卧位,先针上星,再针三阴交,轻刺激,留针20一30分钟;上星穴针后不灸,三阴交针后可灸3—5壮。 2.饮食疗法 (1)藕汁蜜糖露:鲜藕适量洗净,榨汁100。150毫升,加入蜂蜜15~30克,调匀内服。每日1次,连服数日。 (2)茅根竹蔗水:白茅根60~120克,竹蔗100~300克,煎水代茶饮。 (3)韭菜根90克,捣汁,用童便或冷开水冲服。 (4)鲜韭菜一小把,洗净切碎,置干净研钵中捣烂,用布包裹后拧取其汁,放于开水内炖热,每次服1酒杯。 (5)乌豆圆肉大枣汤:乌豆50克,龙眼肉15克,大枣50克,加清水3碗煎至2碗,早晚分服。 (6)岗稔果煲瘦猪肉:鲜岗稔果60克(干品用15克),猪瘦肉60克,加清水3-4碗煎至l碗,分服。 (7)早莲草红枣汤:旱莲草50克,红枣8-10枚,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饮汤。 说明:(1)一(3)适用于实证鼻衄。(4)~(7)适用于虚证鼻衄。[3] 3.预防调护 (1)、积极治疗可以引起鼻衄的各种疾病,是预防鼻衄的关键。 (2)、鼻衄病人情绪多较紧张,恐惧不安,因此安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能够与医生密切配合,以使迅速制止出血,是很重要的。止血操作时动作要轻巧,防止粗暴,以免加重损伤。 (3)、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疑有休克时,可取平卧低头位)。嘱病人将流入口中之血液尽量吐出,以免咽下刺激胃部,引起呕吐。 (4)、禁忌饮食辛燥刺激食物,以免资助火热,加重病情。 (5)、要注意锻炼身体,预防感邪,天气干燥时,应饮服清凉饮料。在情志调节方面,尤忌暴怒。且要戒除挖鼻习惯,避免损伤鼻部。 [3]
 
处理方法
1、在止流之前应先将血块擤出,以免因伤口无法闭合而无法止血。 2、以去充血剂或鼻腔喷液将棉花沾湿,塞入鼻孔可帮助止血,白醋也行。 3、用手指捏住部分的鼻肉,持续压紧五至七分钟,可帮助止血。 4、坐直,以免血液流到喉咙。 5、冰敷可促使血管收缩,减少流血。 6、血液凝结后,将形成血块结痂,此时最好不要挖鼻孔,以免剥落结痂,造成鼻血复发。 7、涂抹抗生素或类固醇软膏,可止痒也可防止黏液干硬。 8、左(右)鼻孔流血,举起右(左)手臂,数分钟后即可止血。 9、将流血一侧的鼻翼推向鼻梁,并保持5~10分钟,使其中的血液凝固,即可止血。如两侧均出血,则捏住两侧鼻翼。鼻血止住后,鼻孔中多有凝血块,不要急于将它弄出,尽量避免用力打喷嚏和用力揉,防止再出血。 10、患者左(右)鼻孔流血时,另一人用中指勾住患者的右(左)手中指根并用力弯曲,一般几十秒钟即可止血;或用布条扎住患者中指根,左(右)鼻孔流血扎右(左)手中指,鼻血止住后,解开布条。 11、取大蒜适量,去皮捣成蒜泥,敷在脚心上,用纱布包扎好,可较快止血。 12、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将双脚浸泡在热水中,可止鼻血。 13、如经常流鼻血,需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编辑本段鼻衄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单侧鼻衄 一侧鼻孔出血,见于外伤、鼻腔感染、局部血管损伤、鼻咽癌、鼻中隔偏曲。 (2)双侧鼻衄 多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如某些发热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等)、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高血压、肝脾疾患,维生素C或K缺乏等。 2.不同年龄鼻衄辨病 (1)小儿 小儿一侧鼻孔流脓血涕,且有恶臭,要考虑到鼻腔异物。因某些小儿有将黄豆、花生米、钮扣等异物纳入鼻腔的习惯。 (2)青年期 青春期女性周期性鼻衄,应考虑到子宫内膜异位症,即中医的倒经(月经表现为鼻流血形式)。青年期大量鼻衄,要虑及鼻咽纤维瘤。 (3)中年以上 中年以上鼻衄,不能忘记鼻咽癌。
 
衄血分虚火型和实火型两种,标本兼治毫不含糊,当然民间“特效方”也是出奇制胜,难能可贵,说到底中医实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现在常常诋毁中医不乏其人,不难看出其本质就是自己恐惧中医,不让他人中医自救,居心不测!!!
 
我也有一很简单的方法止鼻出血:施治者不吭声在患者额头上拔下几根头发塞到鼻孔里,血立止,这是我亲自试过的,为何能止我也解释不清楚.
 
不知楼主还来不来看这个贴子,看完这个方子,有几个不明白的地方。还望楼主详解:
1、日一剂、复煎一次:具体是什么意思?把一剂均分成三份,分别各自走浸泡、煎煮吗?还是一次性煎好分三次吃,后两次凉了吃前再加热?还是加水煮开后,凉了要再煮开一次?
2、说不煮过头,会起反作用。又说了煮沸即熄火。是要把水煮干吗?还是只管水开就行,不管水干还没干?
3、用普通的砂锅行不行,一定要用铝锅吗?不锈钢,铝合金的锅可以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