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现在依然,这句话都很流行。
这话说的没错。它折射了中华民族的磅礴大气与坦荡胸怀,体现了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之邦突破国的限制,展示自己的雍容气度。但是,这有一个前提,要想成为“世界的”,首先要成为“民族的”,要想被全世界认同,首先要打上浓烈的“民族”标签。自己的文化,只有自己重视了,才能被他人所重视。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韩国“端午祭”的成功申遗。这件事,对于每个国人来说,应该是一种刺痛、一种震撼。几乎是在牙牙学语时,我们就知道屈原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每年旧历五月初五那天,人们要包粽子来纪念他。小时候,我们都戴过五彩线、草编的织小扫帚、小葫芦,门插艾蒿,南方人要喝雄黄酒,做五毒饼……端午的纪念活动,我国从2500年前就开始了,后来才传到了周边等一些国家,韩国是从1000多年前才开始的这种祭祀。但是,端午祭申遗成功了,此后,它带着韩国的标签出现在世人面前,直到永远……呜呼!
听说,韩国又想将中医改为韩医,然后申报世界遗产。姑且先不去置喙这种说法或做法可不可行,是不是开玩笑。它们已经给我们国人敲醒了一个警钟。韩国人如此重视中医,那我们国人为中医做了些什么?从20世纪以来,竟然出现了两次想废止中医的思潮。中医是国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晶,闪耀着我们民族的大智慧,而且在中国人几千年的与疾病的斗争史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别人奉之若珍宝,自己弃之如弊履。何其可悲!韩国人将中医借了过去,倍加重视,不断充实,并且斥巨资积极准备申遗,也许10年的时间不行,100仍然太短,那么1000年呢?在韩国的嫁接品真正本土化了之后,这个愿望还会实现不了吗?而我们的中医国粹,如果不加大力度去挖掘、发扬光大,1000年后如何,100年后怎样?甚至1000年后还会存在吗?我们的后世子孙要不要去韩国的医典中去捕捉中医的影子?
2010年,中国针灸申遗成功了。国人为之振奋,很多人也长出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为中医所做的,仅仅是为它申几次遗。中医不仅需要我们去发掘整理,更重要的是要推广宣扬。如何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它,热爱它,才是关键。
相信这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现在依然,这句话都很流行。
这话说的没错。它折射了中华民族的磅礴大气与坦荡胸怀,体现了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之邦突破国的限制,展示自己的雍容气度。但是,这有一个前提,要想成为“世界的”,首先要成为“民族的”,要想被全世界认同,首先要打上浓烈的“民族”标签。自己的文化,只有自己重视了,才能被他人所重视。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韩国“端午祭”的成功申遗。这件事,对于每个国人来说,应该是一种刺痛、一种震撼。几乎是在牙牙学语时,我们就知道屈原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每年旧历五月初五那天,人们要包粽子来纪念他。小时候,我们都戴过五彩线、草编的织小扫帚、小葫芦,门插艾蒿,南方人要喝雄黄酒,做五毒饼……端午的纪念活动,我国从2500年前就开始了,后来才传到了周边等一些国家,韩国是从1000多年前才开始的这种祭祀。但是,端午祭申遗成功了,此后,它带着韩国的标签出现在世人面前,直到永远……呜呼!
听说,韩国又想将中医改为韩医,然后申报世界遗产。姑且先不去置喙这种说法或做法可不可行,是不是开玩笑。它们已经给我们国人敲醒了一个警钟。韩国人如此重视中医,那我们国人为中医做了些什么?从20世纪以来,竟然出现了两次想废止中医的思潮。中医是国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晶,闪耀着我们民族的大智慧,而且在中国人几千年的与疾病的斗争史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别人奉之若珍宝,自己弃之如弊履。何其可悲!韩国人将中医借了过去,倍加重视,不断充实,并且斥巨资积极准备申遗,也许10年的时间不行,100仍然太短,那么1000年呢?在韩国的嫁接品真正本土化了之后,这个愿望还会实现不了吗?而我们的中医国粹,如果不加大力度去挖掘、发扬光大,1000年后如何,100年后怎样?甚至1000年后还会存在吗?我们的后世子孙要不要去韩国的医典中去捕捉中医的影子?
2010年,中国针灸申遗成功了。国人为之振奋,很多人也长出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为中医所做的,仅仅是为它申几次遗。中医不仅需要我们去发掘整理,更重要的是要推广宣扬。如何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它,热爱它,才是关键。
相信这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