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胞脉”与“心包络”不同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有同道网友在《中国中医论坛·内经发微》发帖子询问:
[请教]求教金栋老师:
“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医经理解》就根据此句认为心包络属一脏,上属心而下联胞室,与三焦一起构成六脏六腑。但多数人认为心包络属心之外膜,可经文无明示,只有一句:“胞络者,心主之脉也”,您认为那个说法更接近《内经》本义?谢谢。
金栋答曰:
《素问•评热病论》篇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胞,胞宫、子宫也;胞脉,胞宫、子宫之络脉也。又因任、冲二脉起于胞中,为经络之海,主妇人经孕胎产,故冲任二脉亦可称为胞脉。《灵枢•五音五味篇》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太素•卷第二十九•风水论》杨注云:“胞者,冲任之脉,起于胞中,为经络海,故曰胞脉也。”《素问》这句话是说:“妇女月经不来,是因胞脉闭塞不通。胞脉(子宫之络脉、冲任二脉)上属于心,而下络于胞中。”与六脏之一的“心包络”无关系。
《灵枢•邪客》篇云:“黄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腧,何也?岐伯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腧焉。”此包络者,正手少阴心主(手厥阴)之心包络也,非子宫之胞脉也,与“三焦一起构成六脏六腑”。
心主,在《内经》全书中共见13次。其义有二,⑴指心包,又作心包络。包,包膜也,因包膜上有丰富的脉络(血络、血管)者等,故又名心包络、心主之脉也。《灵枢•经脉第十》云:“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云:“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⑵指手厥阴心包经。《素问•皮部论第五十六》云:“心主之阴,名曰害肩。”《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云:“少阳与心主为表里。”《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云:“少阳心主为表里。”其实添上“心包络”这一脏,只是为了凑够六脏六腑。因为传统上还是称为五脏六腑,为了与三焦这个孤腑相匹配而已。心包的前身是什么呢?就是膻中。《灵枢•胀论》篇说道:“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膻中者,臣使之官] 张云:‘按十二经表里,有心包络而无膻中。心包之位,正居膈上,为心之护卫,《胀论》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李云:‘贴近君主,故称臣使,脏腑之官,莫非王臣,此独泛言臣。又言使者,使令之臣,如内侍也。’滑云:‘膻,徒旱切,上声浊字。《说文》云:肉膻也。音同袒褐之袒。云膻中者。岂以袒裼之袒。而取义耶?’简按:滑注属曲解。《韩诗外传》‘舜甑盆无膻。’注:‘膻,即今甑篦。所以盛饭,使水火之气上蒸,而后饭可熟,谓之膻,犹人身之膻中也。’义太明切。李、高及汪昂但云:‘膻中,即心包络。’非。盖二者虽在上焦,膻中则无形之宗气,心包络则包心之血络,岂可概而为一乎。薛雪云:‘膻中,亦名上气海,为宗气所积之处。心包络,包为膜,心君之宫室,络为膜外之巷术,心君之城府也。一为密勿之地,一是畿甸之间,臣使之义着焉。膻中者,宫室外之城府也。’此说近是。”
日本•森立之《素问考注》云:“案:膻中名出焉,而无包络,可知包络,即古之膻中。以包络心脏,故云心包络,略云心包。”
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第二节五脏》:“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故心包络属于脏。”
心包络与膻中,时贤赵洪钧先生《中西医结合二十讲》认为是“理论模型的多余构件”。因为五脏六腑各一经,只能是十一经(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如《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而言十一经则是明证),最后才完成十二经脉之说。所以,心包络就是出于十二经脉之说的理论需要而增加的(《中西医结合二十讲》)。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有同道网友在《中国中医论坛·内经发微》发帖子询问:
[请教]求教金栋老师:
“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医经理解》就根据此句认为心包络属一脏,上属心而下联胞室,与三焦一起构成六脏六腑。但多数人认为心包络属心之外膜,可经文无明示,只有一句:“胞络者,心主之脉也”,您认为那个说法更接近《内经》本义?谢谢。
金栋答曰:
《素问•评热病论》篇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胞,胞宫、子宫也;胞脉,胞宫、子宫之络脉也。又因任、冲二脉起于胞中,为经络之海,主妇人经孕胎产,故冲任二脉亦可称为胞脉。《灵枢•五音五味篇》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太素•卷第二十九•风水论》杨注云:“胞者,冲任之脉,起于胞中,为经络海,故曰胞脉也。”《素问》这句话是说:“妇女月经不来,是因胞脉闭塞不通。胞脉(子宫之络脉、冲任二脉)上属于心,而下络于胞中。”与六脏之一的“心包络”无关系。
《灵枢•邪客》篇云:“黄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腧,何也?岐伯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腧焉。”此包络者,正手少阴心主(手厥阴)之心包络也,非子宫之胞脉也,与“三焦一起构成六脏六腑”。
心主,在《内经》全书中共见13次。其义有二,⑴指心包,又作心包络。包,包膜也,因包膜上有丰富的脉络(血络、血管)者等,故又名心包络、心主之脉也。《灵枢•经脉第十》云:“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云:“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⑵指手厥阴心包经。《素问•皮部论第五十六》云:“心主之阴,名曰害肩。”《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云:“少阳与心主为表里。”《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云:“少阳心主为表里。”其实添上“心包络”这一脏,只是为了凑够六脏六腑。因为传统上还是称为五脏六腑,为了与三焦这个孤腑相匹配而已。心包的前身是什么呢?就是膻中。《灵枢•胀论》篇说道:“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膻中者,臣使之官] 张云:‘按十二经表里,有心包络而无膻中。心包之位,正居膈上,为心之护卫,《胀论》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李云:‘贴近君主,故称臣使,脏腑之官,莫非王臣,此独泛言臣。又言使者,使令之臣,如内侍也。’滑云:‘膻,徒旱切,上声浊字。《说文》云:肉膻也。音同袒褐之袒。云膻中者。岂以袒裼之袒。而取义耶?’简按:滑注属曲解。《韩诗外传》‘舜甑盆无膻。’注:‘膻,即今甑篦。所以盛饭,使水火之气上蒸,而后饭可熟,谓之膻,犹人身之膻中也。’义太明切。李、高及汪昂但云:‘膻中,即心包络。’非。盖二者虽在上焦,膻中则无形之宗气,心包络则包心之血络,岂可概而为一乎。薛雪云:‘膻中,亦名上气海,为宗气所积之处。心包络,包为膜,心君之宫室,络为膜外之巷术,心君之城府也。一为密勿之地,一是畿甸之间,臣使之义着焉。膻中者,宫室外之城府也。’此说近是。”
日本•森立之《素问考注》云:“案:膻中名出焉,而无包络,可知包络,即古之膻中。以包络心脏,故云心包络,略云心包。”
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第二节五脏》:“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故心包络属于脏。”
心包络与膻中,时贤赵洪钧先生《中西医结合二十讲》认为是“理论模型的多余构件”。因为五脏六腑各一经,只能是十一经(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如《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而言十一经则是明证),最后才完成十二经脉之说。所以,心包络就是出于十二经脉之说的理论需要而增加的(《中西医结合二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