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分享我对本草的体会

vanlixin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2/07
帖子
1761
获得点赞
14
声望
38
昨晚我拿起了放在桌子上都是浮灰的本草纲目!

大家不要被我的第一句话吓到,我要说的不是让你都看完!我也没那毅力!

初翻本草,买来的时候感觉头特别大!鸿篇巨制啊!多难懂啊!可我不明白的是有那么多人看了,还说好?究竟好在哪里呢?我在思考!

前面是图,说句实在的频湖先生的图画的真不咋地!可毕竟是中医大家,每个图都能然你明白它这树是哪个地方结果,能入药!浅显简单易懂!

而后就是他要讲的主要内容,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纲目,也是另一半书名。我又想了你说他写完书是不为了让你看的,可是他自己写那么多内容,

自己不烦么?自己估计都不爱看吧!那么你出的书是什么用途,古人可没现在人这么好出字典类的书,那是官府的事!

他在思考,怎么能然后人喜欢他的书!

我在开头看见了他对前人用药的总结跟回顾!药性,气味等等,看看就觉得,原来本草可以像时珍先生这样用啊!气味有薄厚,同样是辛热的药,附子肉桂就大热,薄荷就凉!

这不就是在提醒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贯穿么!所以我越来越爱看,看到石头以前都是相当有用的!他的理论我很喜欢!

所以我在这发帖子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学中医要有好奇的心!去看看,不要怕不懂!不懂才是好事!因为说明你的知识点有盲区!

不要害怕艰难,愿意读本草备要,医方集解,简单易懂的书,中药学教材,他们不会给你把思路拓展的,接受一个人的思想是开阔不了视野的!

在纲目里,他把附子乌头等串成串讲了!我就简单看几眼,就知道,用的时候大体要有个度!

希望大家去看看他前面的纲目,文字篇幅不多,也就十几页,相信看完会有海阔天空的感觉,再细细品,会发现他也是宗仲景的,而且好厉害!万物类象,法于自然!

这是我昨天的读书体会!分享给大家,大家也多谈谈,共同学习~
 
刚才写那么多,因为着急怕经理突然过来,有好多话没说完!希望我的努力可以帮到大家!一起进步!

之所以在这个区发帖子,是我昨天想明白的问题,我认为,想当一个号大夫,就要把自己位置放低,我就是跟老牙一样的初学者,我也要多学习,说错不怕!只要能把病看好,你就行了,就是你没有从医资格证,我想也能有口饭吃!

心里装下了天下,自己再卑微也是快乐的。我喜欢跟大家学习,希望大家也多多分享!

新人跟后学中医的夜欢迎进来,因为,中医是门百姓学科,我们古人都明白几味药的!
 
我天天看[本草备要]

这本书上有历代医家的议注,不错

里面有很多小药方`

我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咋样~~
 


我没别的意思就是分享给大家,用药要根据病情来用药的气味来下的,君臣佐使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明确,升降沉浮一定要有度。

本草备要前面的开篇用药规则写的也很好!可是太粗了!想搞明白,还是要多看说的~

您老当然不用怎么多那么多看着就脑袋疼的书籍啦~可我就是看他迷糊我也要看~毕竟是饭碗么!我也没办法~

比如说辛,他举了大热的附子肉桂干姜,石膏是寒的,薄荷性凉!

说胡希恕老先生为什么在肺热病的时候下大剂量的石膏,因为肺热,实则泻其子,性寒,味辛入肺,所以,肺热能跟有石膏的方剂进行大剂量的配伍!

这是我昨天的读书体会~

再虚则补其母,黄柏我一直不知道肾不好用它有啥用,现在明白了,它苦寒,入肾经,所以有些时候入药很管用,另外,也起到一定的反佐作用!

总之受益匪浅~~


欢迎大家都来品尝 本草纲目的纲目篇~~嘎嘎~~~用了都说好,我们都用@@@,看看更健康~~~
 
本草纲目特简单,记录的药物太少,药性分析太少~
 


我的建议就是推荐大家看看本草纲目的纲目篇!少不要紧啊!能记住就行呗!

少总比没有好啊!要不我加本草纲目天天睡大觉~~我看他就来气,所以我决定天天晚上拿铅笔给他身上画彩绘~~嘎嘎


老牙你知道不,有好多中医大夫说是厉害,其实没看过几本正经的药书!本草纲目更别提了!摆在家里就是给客人看样子的~
 
黄煌写的[经方与药证],对23味经方药物采用大篇幅描写,其中有很多现代国际国内研究成果

非常有价值哒
 
[张仲景50味药证]不好,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没有,参考价值不大~
 


张仲景50味药证 黄煌

我家有这个!看了几次,思路也很好,但我根基太差了,读不透!

那个我现在在书店买不到~~我们这啥书也没有,这帮人竟把新书放到架子最底层!我都要杀人了!
 


网上定购,啥书都有
 
我最近订购的[中药提取手册]还在途中,80元/本~

我捉摸着,有些药物我事先提取成浓缩液,想配个药方,各自倒上几毫升,喝吧~~
 
浓缩液配方,相当于打粉煮了吃!
 


配方保密,谁也不知道是啥药方~~
 
嘿嘿!绝!打粉都已近不认识了!汤液更是看不见~~

记得大宅门里白景琦配驴皮阿胶的方子,最后几位就是关上门配的!哈哈!谁也不知道是啥!其实老中医的秘密就在克数跟最后那几位别人看不见的药里面~~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呢

例如,附子,直接给病人去煮,就存在很多中毒隐患

加工成 一毫升/0.5克的浓缩液呢,可以保证加工过程中毒隐患不存在了

用多少,装小瓶既可!

网上分散瓶从几毫升到一千毫升的都有,几毛钱一个

附子液里面加2克细辛,谁也辨别不出来是啥药~
 
附子加细辛,再弄点干姜~~嘎嘎~~现在的人,好病太快他们也害怕啊~~他总以为我们给治坏了~
 


四逆汤在治疗寒湿痹症使用最广泛

以他为基础的裁化方众多,可以想法标准化

附子粉碎加少量水蒸一小时,甘草,干姜煮水浓缩,用浓缩液拌合,再加适量茯苓粉做成药丸

这个药丸附子含量可以准确计算出来

四逆汤其他附加药物让病人正常煎煮,冲服药丸~!

嗨,没有中毒风险了吧?

而且,还保持住了门诊部的神秘感~
 


小弟我只能说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听老牙唠嗑就是刺激啊!我现在超喜欢你,亲一下!嘎嘎~
 
中医,需要保持住一种神秘

要让患者产生依赖性和神话的感觉~

眼下爱好者众多,谁都能看懂药方~

爱好者们都存在一种通病,对药方使用后的确定性心里没底~

所以药方巨多,用哪个?不知道!

大夫对爱好者的唯一长处是--知道药物使用后的确定性,知道能达到那种效果

所以,药方上要做点手脚咧~

例如,中医药论坛上有位中医给亲属买了一个偏方

卖偏方的是位祖传治疗骨质增生的老中医后代,一包药十位,外加一包白药粉6克,一共50元

于是,中医根药方主任开始分析,十位药挨个称量,就是普通的常用药物

那6克白药粉,难倒了所有的中医和药鬼子,谁也不知道是啥~

疗效特好,3服药见效,6服药治好

说到做到~!

这就是手段,想治骨质增生不?过来,买药,你就是中医院的院长,也得来小店买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