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Y 夜明砂

人参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904
获得点赞
848
声望
113
年龄
43
【药用】本品为蝙蝠科动物蝙蝠等的粪便。
【性味与归经】辛,寒。入肝经。
【功效】清肝明目,散瘀消积。
【临床应用】用于肝热目赤、白睛溢血、雀目、内外障翳及小儿疳积等症。
肝开窍于目。夜明砂为肝经血分药,具有清肝热、散瘀血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目疾,尤以治肝热目赤、白睛溢血(即眼球膜下出血)的效果较好,能使瘀血消散;眼目清明。可用本品单味炒微焦,研细,每天一钱,分二次用开水调服;也可配合桑白皮、黄芩、赤芍、丹皮、鲜生地、白茅根等药煎汁服用。
据文献记载,前人用本品治雀目及内外障翳,常将本品研末,纳入猪肝内,煮食饮汁。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疳积及跌扑损伤、瘀血作痛等症,亦取它散血、消积的功效。
【处方用名】夜明砂(焙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布包煎服;或炒研细末,每此用开水调服四分或五分。
【方剂举例】决明夜灵散《证治准绳》:石决明、夜明砂、猪肝,用米泔水煎。
治雀目夜昏。
 
夜明砂为明目、消翳障的常用药。性味辛寒,能清肝经血分之热,散瘀血。
对于肝热所致的目昏、夜盲、青光眼等症,可以本品配合草决明、生地、枸杞子、菊花、谷精草、密蒙花、生石决明、白蒺藜、黄芩等同用。
夜明砂有散瘀血、消疳积的作用。对于目生内障、外翳,而致目盲、羞明久不愈以及小儿疳眼等症,可以本品配朱砂、密蒙花、草决明、望月砂、木贼草、蕤仁、羊肝、鸡肝等同用。
用量一般为2.5~9克。
 
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夜明砂为蝙蝠科蝙蝠之干燥粪便,性寒味辛,入肝、脾二经。
夜明砂是一味“治疗目盲障翳之圣药”(《本草求真》语),但《本经》对其功效只述及“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腹中气血,破寒热积聚,除惊悸”。并未提到“明目消翳”之功,直至北宋《太平圣惠方》始有明目柏叶丸(柏叶、夜明砂)治青盲之记载,后世遂广为应用,成为治目病之专药。正如《本草经疏》所言:“夜明砂今人主明目,治目盲障翳。其味辛寒,乃人足厥阴经药,《本经》所主诸证,总属是经所发,取其辛能散内外结滞,寒能除血热气壅故也。然主疗虽多,性有专属,明目之外,余皆可略。”可见药物之功用,是前人在实践之基础上,不断充实发展的。因本品辛寒,清热以明目,散血而消积,凡由肝热血瘀而致之目盲障翳,朱老恒选用之,结合辨证,佐以他药,多收佳效。
因其具有活血散结之功,又能下死胎,故孕妇忌用。一般煎剂用8~10克,丸散用2~3克。
(1)翳障
目生翳障是指眼内外所生遮蔽视线之目障,如白内障、角膜斑翳等均属之。有虚实阴阳之分,但后期均应采取明目退翳为主,夜明砂为首选之药,既长于清肝明目,又善于活血消翳,单用或配合辨治之品均可。朱老常采用《直指方》治内外障翳方:取夜明砂6克,研极细末,和鲜猪肝100克,煮食饮汁,坚持服食,有消翳明目之功。如结合辨证,或予滋养肝肾,凉肝明目,或予疏风清热,泻肝明目之汤剂,则收效更佳。
(2)雀目
即夜盲症,古称雀目内障、鸡盲。多见于小儿,故又称“小儿雀目”。人暮或在暗处即视物不清,多由营养不良所致,责之肝虚脾弱,治当益肝健脾,杀虫消疳,以肥儿丸加用本品,或取夜明砂研细末,每用3克和猪肝50克蒸食,连吃2~3周,多能收效。
【朱又春整理】
 
1362062765_244143679.jpg

动物蝙蝠
夜明砂

别名:天鼠、挂鼠、天蝠。

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蝙蝠是一种小型的飞行性兽类。体形甚小。前肢特化,指骨延长。由指骨末端向上至上膊骨,向后至躯体两侧后肢及尾间,生有一层薄的翼膜。膜上无毛,可清楚见到血管的分布。胸骨具有如同鸟类的龙骨突。这些构造都使蝙蝠能适应飞行生活。躯体背部及腹部生有灰褐色的细毛。鼻部正常,无鼻叶或其它衍生物。耳短而宽,左右耳分开,具有耳屏。眼极细小。尾发达,向后延伸直至股间膜的后缘。牙齿锐利。雌体有乳头一对,位于腹部。

蝙蝠的视觉极弱,而听觉极其发达。在飞行时发出声音,借声波的回音来测别方向,指示飞行和寻觅食物。

多栖息于较暗的岩洞或石缝、房梁、屋子檐下。白昼将身体倒挂休息,晨昏或夜间活动。捕捉昆虫为食,尤以膜翅目昆虫为多。蝙蝠多群栖,很少独居,往往百数成群而居。冬眠。每年早春繁殖,每次产1~2仔。初生幼蝠往往伏在母蝠背上。

蝙蝠食大量昆虫,对人类很有益处,其粪便不但可供药用,亦为农业上良好的肥料。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甘肃等地。

菊头蝠

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 Schreber--Rhinolophidae菊头蝠科

这一类蝙蝠因其及嘴脸部特殊复杂的叶状突起而显著有别于其它类蝙蝠。吻鼻部有复杂的叶状突起,形成特殊的鼻叶。鼻叶两侧及下方为马蹄形的肉叶,中央有一向前突起的鞍状叶,后面又有一连接叶衬托,并与一顶叶相连。耳大,端部呈削尖状,无耳屏。后足除第一趾外,其余各趾均有三趾节。全身被细毛,背部淡棕褐色,腹毛灰棕色。

群栖。居岩洞,冬季则冬眠于山洞深处。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

分布于吉林、山东、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大耳蝠

别名:兔蝠。

Plecotus auritus L.--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体小,耳大,甚突出,长度几等于前臂长,为其外形最特殊之点。耳壳呈卵圆形,内有细纹。耳屏甚长,在外侧基部有一小片附叶。翼膜由趾基起。后肢及足细小。尾甚长,不由股间膜后伸出。身背腹部均被有细软的毛,前者较深为灰褐色,后者较浅为灰白色。

大耳蝠Plecotus auritus L

大耳蝠不群栖,独居于山洞、树洞、房屋顶楼内。冬眠。捕昆虫为食。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生态环境
1.栖息于屋檐、房梁、石缝、岩洞或树洞中。白天休息,黄昏或清晨活动觅食,以双翅目紫虫为食。

3.栖息于屋檐或古老房屋中。

4.栖息于山洞、树洞或房屋顶楼内,独居。食昆虫。

5.栖息于山洞、岩洞、树洞中。多为小群栖居。

6.群栖于洞穴或废旧的坑道内。每群上百只甚至数百只。多在洞顶以后足爪钩住缝隙或突出物而作倒持姿势停息。哺乳其母体腹部长出两条皮膜带(育儿带)紧紧捆住幼仔防止滑脱,此为本种动物最特殊的保持适应性特征。

7.群栖于山洞之中,以昆虫为食。

主治

青盲;雀目;目赤肿痛;白晴溢血;内外翳障;小儿疳积;瘰疬;疟疾。[1]

[炮制]

全年均可采收,以夏季为宜,采时携带麻袋,到山洞铲取,去其泥土,拣净杂质,晒干即可。

筛去杂质,过滤去土即成。

[药材及产销]

该品为蝙蝠的干燥粪便。

[名称] 夜明砂Faeces Vespertilionum 别名:天鼠屎,蝙蝠类(河南、江苏),盐老鼠屎(广西、江西)。

[产地及销售习惯] 全国大部分山区均产,主产浙江浦江、兰溪、温岭,江西瑞昌、修水、萍乡,江苏南京、镇江、常州,广西百色、桂林、宜山,河南新乡、济源、内乡,甘肃天水、武都、文县,辽宁阜新、彰武、绥中;此外云南、四川、安徽、福建、陕西、吉林、山东、河北、湖南、湖北、内蒙古等地。一般均自产自销。

[化学成份]

含尿素、尿酸及少量的维生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