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L 莱菔子(附:莱菔英,地枯萝)

董兴辉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08/10/28
帖子
20890
获得点赞
202
声望
68
lfb-x.jpg
lfa-x.jpg

Semen raphani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 二年或一年生草本,全体粗糙;直根粗壮,肉质,茎分枝。基生叶和下部大头羽状分裂,顶生裂片卵形;上部叶矩圆形。总状花序顶生;花淡紫红色或白色。长角果肉质,圆柱形。
[药材性状] 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无臭,味淡、微苦辛。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由版主最后编辑: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甘,平。入脾、胃、肺经。
【功效】消食化积,祛痰下气。
【临床应用】1. 用于食积停滞,胃脘痞满,嗳气吞酸,腹痛泄泻,腹胀不舒等症
莱菔子能消食化积、行滞除胀,常配伍六曲、山楂、麦芽等,以助其消食之力;配伍半夏、陈皮等,以增其降逆和胃之功。有湿者可加茯苓,有热者可加黄连、连翘。如果有脾虚现象,可加白朮。
2. 用于咳嗽痰多气喘
本品下气化痰作用甚为显著,常与白芥子、苏子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莱菔子、萝卜子、炒莱菔子(炒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1. 莱菔英:即莱菔的茎叶。性味辛苦温。功能清咽、和胃,适用于咽痛,下痢赤白,消化不佳。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
2. 地梦萝:即莱菔的根、老而枯者。功能利水消肿,适用于面黄肿胀,胸膈饱闷,食积腹泻,痢疾及痞块等症。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
【方剂举例】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莱菔子、白芥子、苏子
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主要有降气平喘,化痰消积,理气除胀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痰喘咳嗽:由于痰浊阻肺,肺失肃降而产生的咳嗽、气喘、痰多、胸闷等症,可用本品配苏子、白芥子(旧名三子养亲汤)同用。也可根据证侯选配陈皮、半夏、茯苓、炙草等。我在临床上遇有老人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痰多者,常用麻黄、杏仁、炒莱菔子、炒苏子、炒白芥子、半夏、陈皮、茯苓、炙草等,随证加减,常可取效。为了容易记忆,取名为“麻杏二三汤(“二”是二陈汤;“三”是三子汤,即旧名三子养亲汤)。”舌苔厚腻、大便干的,可加熟军、槟榔、瓜蒌;呼气较困难的,可加枳壳、桔梗、前胡;吸气较困难的,可加磁石、沉香;咳嗽较重的,可加紫苑、杷叶、贝母;咳痰清稀而凉的,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等等。
2.食积腹胀:对于饮食积滞而致的脘部堵闷,嗳气吞酸,腹部瞋胀等症,可以本品配合焦三仙、槟榔、枳实、木香等同用。
莱菔子生用,性善上升,服量较大时,能致恶心呕吐(临床上生用较少,但胃中食滞须吐出时可生用)。炒用则性善降,可用于降气化痰、消胀平喘。
山楂核偏用于助消化、磨积块。莱菔子偏用于消痰化滞,降气除胀。
用量一般为4.5~9克。气虚无痰积者忌用。
 
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莱菔子功用三辨
(1)辨莱菔子非冲墙倒壁之品
莱菔子,即萝卜子,为下气、消痰、消食药。韩响《韩氏医通》用莱菔子配伍苏子、芥子组方,名三子养亲汤,治老人咳嗽多痰;朱丹溪《丹溪心法》用莱菔子配伍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名保和丸,治食积,皆为名方。唯丹溪指出:“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朱老认为未免过甚其辞,不足为训。盖莱菔为寻常菜蔬,其子虽辛味过于根,只不过下气之功用稍强而已,何得以“推墙倒壁”目之!附会者则以气虚人不可用,良药之功,几为其所泯,不亦冤哉?朱老指出,善识莱菔子者,当推张锡纯氏。《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其“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反不伤气”。转思《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亦用三子微炒,。击碎,谓代茶水啜用。“推墙倒壁”云乎哉!朱老治痰喘,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等,常用此味,一方面是依据传统用法,莱菔子善行气,气顺则痰降,咳喘自安;另一方面是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莱菔子含抗菌物质~~莱菔素,对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临床用之,颇能应手。此亦吾师融新旧学理于一炉,以追求疗效的学术思想之一斑。
(2)辨莱菔子生升熟降之不确
前人又谓莱菔子生用性升,炒用性降,朱老认为,此说又确又不确。生莱菔子味辛较甚,故生擂之水吞服后探吐,可吐风痰、毒物、饮食,此谓之升犹可。而治肺炎、气管炎、痢疾里急后重,腹胀、食积等,亦屡用生者人汤剂之中而效,岂可谓之升乎?至于何以用生者不用熟者?以莱菔素即含在莱菔子油中,经炒焙之后,其作用即削弱故也。
(3)辨人参与莱菔子并用无妨
又有谓人参补气,莱菔子破气,故服人参不宜同时服食萝卜及莱菔子者。朱老指出:此庸浅之见,不可从。人参补气,而补益药何止人参;莱菔子善消,而消伐药又何止此一味!即二者同用,也无非补消兼施之理,仲景之枳术汤,就以枳实、白术同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即以人参、甘草与厚朴、半夏同用,同一理也。《本草新编》说得好:“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得萝卜子以行其气,则气平而易受。”张锡纯也说服莱菔子“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若用以行气开郁,正需要“参、芪、术诸药佐之”。可见二者不能同用之说不能成立。
【何绍奇整理】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莱菔子水提物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孢子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及星形奴卡氏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莱菔素1mg/ml浓度在体外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40、125、125及200mcg/ml。

2.解毒作用:
莱菔素于体外与细菌外毒素混合后有明显的解毒作用,稀释为1:200时能中和5个致死量的破伤风毒素,1 :500可中和4个致死量的白喉毒素,稀释至1:1600时尚能降低白喉毒素的皮肤坏死作用。

3.降压作用:
莱菔子水提物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于麻醉兔、猫及犬,静脉注射时均可引起动物血压下降。研究莱菔子对于家兔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影响的结果表明,莱菔子注射液(1ml相当生药1g)0.3-1.2ml/kg剂量静脉注射,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又明显降低体动脉压。莱菔子降肺、体动脉压强度与酚妥拉明基本相等。增大莱菔子剂量未能使其降肺、体动脉压强度加大,只延长降压时间,比酚妥拉明明显延长。采用持续微量静脉注射能抑制急性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同时减少降低体动脉压的副作用。

4.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1.对动脉压和心率的影响:莱菔子注射剂(1ml相当生药1g)按1.0ml/kg静脉注射麻醉犬,可使体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体动脉平均压(MAP)分别降低10.9、13.9、15.2mmHg,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APA)、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别降低4.6、4.3、3.9mmHg,与用药前自身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心率在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

4.2.对血管阻力的影响:莱菔子注射液静脉注射后,使体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明显减低,SVR从4583.5±632.45 降至3976.7±339.86dyn.s/cm,PVR从530.5±6.821降至411.8±80.98dyn.s/cm,用药前后自身比较P<0.05和P<0.01。

4.3.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只犬在静脉注射莱菔子注射液1.0mg/kg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均无明显变化,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的左心室搏动指数(LVSWI)和右心室搏动指数(RVSWI)明显降低,LVSWI用药前后分别为40.12±2.83和33.2±3.88;RVSWI为5.34±0.74和4.03±0.52(P<0.01,R<0.05)。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含芥子碱(sinapine)和脂肪油30%,油中含大量的芥酸(erucic acid)及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还含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和22-去氢菜油甾醇(22-dehydrocampesterol)。另含菜菔素(raphanin)。
 
各家论述

1)朱震亨: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2)《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3)《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4)《本草新编》: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 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胀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仅得消喘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为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5)《医学衷中参西录》: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6)《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7)《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8)《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9)《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熟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
 
选方
1)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2)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12):1953〕

3)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

4)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5)治一切食积: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6)治气胀气臌: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

7)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8)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9)治中风口噤:萝卜子、牙皂荚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10)治风头痛及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XIU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11)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仁斋直指方》)

12)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13)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故事

清朝年间,苏州府有位姓杨的富家公子,年已三十多岁,仍然沉溺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

有一次,这个杨公子为了嫖妓,偷着花了家里一千两银子,被父亲发觉后挨了一顿责骂。他本来就身体虚弱,精神受了刺激后竟病倒了。一开始像是伤寒,后来渐渐地神志昏迷,卧床不起。其父请来一位医生,诊视之后,认为是纯虚之证,只有大补一法,每日用人参三钱。

谁知愈补痰火愈结,最后竟身强如尸,皮下还大大小小地生了上千个痰核。家里人都以为他不行了,已开始哭哭啼啼地准备后事。

这时,有一位邻居对其父说:“叶天士是当今名医,住处离这儿也不算远,何不请他来看看,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其父一听,心想也对,反正死马当着活马治,于是立即派人去请。

叶天士诊视之后,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那些围在四周的亲属都吃了一惊,顿时止住哭声,朝他观望。

叶天士说道:“你们哭哭啼啼地准备后事,都以为病人无救了是不是?你们拿来大板,重打他几十下,他都死不了。”

其父一听叶天士出言不逊,大不以为然,当即对他说:“我这个儿子自得病后,光吃人参就花了一千两银子。你要是能治好他的病,我就再拿出一千两银子作谢谢酬。”

叶天士摇摇头,说道:“这样一大笔银子,能让别人动心,对我却动不了心。再说,我自从行医以来,还没有收受过这么丰厚的诊金,咱们还是先治病人要紧。”说罢,便开了一张方子,上面都是些清火安神之类的普通药。然后,又留下些自带的药末,叫病人一起服用。

病人服药之后,三天就能讲话了,五天便坐了起来,一个月便行动自如了。

其时,正值杨家花园里的牡丹花盛开,全家人会同亲友饮酒赏花,以庆贺公子病体的康复。叶天士此时刚好出诊路过此处,顺便来看看杨公子病本恢复得如何,大家便邀其入席,少不了一番感谢之辞。

叶天士杯酒下肚后,对其父说道:“令郎服了一千两银子的人参差点儿送了命,吃了我带的那种药末转危为安,少说也得把药的本钱还给我吧!”

其父连忙点头称是,说道:“那天一时疏忽,未能付给药金,这当然是少不了的,还请先生说个数目。”

叶天士回答道:“增病人参,价值千两,去病药末,自当倍之——不多不少,二千两银子!”

其父一听,顿时面露难色。在座的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叶天士突然又放声大笑起来,说道:“不要害怕,不要害怕!我就以实相告吧——那药末是我花八文钱买来的萝卜籽(中药名“莱菔子”)研成的。”大家这才知道叶先生方才是故意开的玩笑,便也一齐大笑起来。

注:莱菔子,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有消食除胀、下气化痰的功效。
 
传说

传说有一年慈禧太后过生日,由于山珍海味各色精美食品吃得过多,她病倒了。政治上一贯机敏的慈禧,这次在饮食上却失算了。她不理解这是因贪吃厚腻而得的病,反而命令御医用上等人参煎成“独参汤”进补。这对她的病无疑是火上加油。“独参汤”服过,不但没有使她病体好转,反而日甚一日地觉得头胀、胸闷,浑身无力,不思饮食,并且脾气暴躁,鼻孔流血。御医们没能治好,只得张榜求医。有一位郎中看了皇榜,经过分析,心里有了数,便揭榜而去。他进宫给慈禧诊断之后,即从药箱里取了三钱莱菔子,将其研为细末,再用茶水、面粉调匀,做成药丸呈上去,美其名曰:“小罗汉丸”。没想到,慈禧服了三天,竟然病好了。慈禧大喜,赐给这位郎中一个红顶子(清代官衔的标志)。这就是“三钱莱菔子,换个红顶子”佳话的来历。

莱菔子就是莱菔的种子,莱菔就是萝卜。萝卜是一种传统的价廉物美的蔬菜,全国各地都有。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生吃熟吃皆可。可用来腌制咸菜,可炒着吃,可煮着吃,也可做包子馅。作为药材,莱菔子是中医常用的化痰、行气、消积的良药。《本草纲目》记载,有人因好吃豆腐而积食,与一卖豆腐者说及此事。卖豆腐者对他说:有一次正在做豆腐,其妻误将萝卜汤滴入锅中,结果豆腐不但没做成,反而更稀了。病者由此得到启发,回家榨取萝卜汁液痛饮一顿,把豆腐积食治好了。这与慈禧服“小罗汉丸”的道理是一致的。
 
莱菔子

【英文名】SEMEN RAPHANI

【别名】萝卜子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无臭,味淡、微苦辛。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少量,置试管内,加氢氧化钠1 小粒,置酒精灯上灼热,放冷,加水2ml 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 5%盐酸溶液酸化,即有硫化氢产生,遇新制的醋酸铅试纸,显有光泽的棕黑色。
(2) 取亚硝基铁氰化钠1 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1~2滴使溶解,加[鉴别](1)项下剩余的滤液1~2滴,即显紫红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乙醚液,药渣用乙醚10ml洗涤后挥干,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莱菔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10:2: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喷以1%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
莱菔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用时捣碎。

【性味】辛、甘,平。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莱菔子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 Raphanus sativus L. 的成熟种子。亦名萝卜子(《日华子本草》)。味辛、甘,性平。入肺、胃经。功能:下气定喘、消食化痰。主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挥发油。挥发油内有甲硫醇(Methyl mercaptan)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Erucic acid)、亚油酸、亚麻酸、芥子酸甘油酯(Glycerol sinapate)。尚含莱菔素(Raphanin)。分离得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
1. 对胃肠运动的作用实验表明:莱菔子生品,和经炒、炙的炮制品能使离体兔肠的收缩幅度增高,但对离体兔肠的紧张性无明显影响;三种制品均能对抗肾上腺素对肠管的抑制作用。莱菔子生品能使豚鼠胃肌条紧张性降低,炒莱菔子和炙莱菔子则使其紧张性先升高后降低。三种制品均能使胃肌条的收缩幅度增高;使胃幽门部环行肌紧张性和收缩幅度增高。炒莱菔子对小鼠小肠有明显的推进作用;三种制剂对小鼠胃排空均有抑制作用。
2.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莱菔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莱菔子含抗菌物质,其有效成分为莱菔素。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亦能抑制链球菌、化脓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生长。莱菔素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以DNA病毒较RNA病毒为敏感。
3. 降压作用莱菔子水-醇提取液给猫和犬静脉注射,有非常明显的降压作用;浸膏给兔灌胃和肾型高血压大鼠灌胃,亦有显著的降压作用。有报告认为,莱菔子的降压作用与交感神经无关,大量阿托品或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不能阻断莱菔子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与M-胆碱反应关系不大;普鲁卡因可减弱莱菔子的降压幅度,提示血管内感受器可能与莱菔子的药理作用有关。实验证明:莱菔子对肠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增加狗肢体血流量,说明其有扩张血管作用;椎动脉给药对兔、猫有降压作用。因此可以认为该药除对血管的直接扩张作用而引起降压外,并能部分地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其降压作用。亦有实验表明:莱菔子注射液对兔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体动脉压有明显降低作用;增大莱菔子剂量,可使其降肺、体动脉压强度加大,与酚妥拉明相比,莱菔子能明显延长降压时间。
4. 其他作用大鼠长期饲喂莱菔子提取物,能干扰其甲状腺素的合成。莱菔子水提取液给大鼠腹腔注射,对巴豆油性肉芽肿的炎性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抗渗作用较弱。由莱菔子中分离提出的β-谷甾醇有一定的镇咳、祛痰作用,为莱菔子治疗气管炎提供了理论根据;该成分尚能治疗人体血清胆固醇升高、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提示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可能有一定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高血压病莱菔子片(每片含生药5g),每次5片,日服2~3次。治疗原发性高血压Ⅱ期患者70例,显效31例,有效29例,无效10例。在降压幅度和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利血平治疗组。〔中医杂志1980;(4):12〕
2. 治疗癫狂症生莱菔子、生大黄各30g,芒硝24g(冲服),白芥子9g。治疗7例,疗效卓著。〔中药通报1988;13(12):51〕
3. 治疗肠梗阻莱菔子24~30g,大黄10~15g,芒硝(后下)10~15g ,蜂蜜60~120g。先取水500ml,煮莱菔子、大黄,煎取250ml。另煮蜂蜜至沸入芒硝,煎熬20分钟,与前药汁混合,候凉1次顿服。亦可少量多次,频频饮用。服药后肠鸣逐渐恢复和增强,约3~4小时后开始排便,可连续达5~6次。
若不排便时,可再进1剂,至排便为止。治疗7例(术后黏连2例,蛔虫团引起1例,燥屎引起4例),2例治疗1次即愈,余5例治疗3~13天痊愈。〔中医杂志1966;(4):22〕
4. 治疗老年性便秘莱菔子(文火炒煮)30~40g,温开水送服,2~3次/日。治疗老年性便秘32例,总有效率90.6%。〔重庆医药1986;15(6):
46〕
5. 治疗崩漏莱菔子120~15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1~2剂。治疗11例,治愈7例,显效3例,无效1例。〔中医药学报1987;(2):封四〕
6. 治疗小儿口疮莱菔子(炒至微黄)、白芥子、地肤子各10g,研细,放入煮沸的食醋中(冷却倒入药末),调成膏状,贴于两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治疗43例,敷药3~5次痊愈者38例。〔湖北中医杂志1984;(2):14〕
方剂选用:
1. 治疗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2. 治疗一切食积: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3. 治疗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4. 治疗跌打损伤,淤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5. 治疗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仁斋直指方》)
6. 治疗牙痛: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太平圣惠方》)
配伍效用:莱菔子配伍人参 莱菔子下气消食;人参补气健脾。二者伍用,共奏补气健脾、下气消食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之乏力纳呆、脘腹胀满等。
【注意事项】
宜忌:气虚者慎服。
毒副作用:莱菔子水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27.4±3.7g/kg。莱菔子浸膏给小鼠灌胃、水-醇提取物给小鼠静脉注射,其耐受量分别为161g/kg和50g/kg(均为生药量)。
莱菔子浸膏不同剂量(100g/kg/d、200g/kg/d、400g/kg/d)给大鼠灌胃,连续3周,对胃肠道黏膜无损害,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影响,对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甲状腺等亦无明显影响。
但有报告指出,莱菔子对小鼠和离体蛙心有轻微毒性。
【医家论药】
“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本草纲目》)
“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正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医学衷中参西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