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H 虎杖

linang99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46319
获得点赞
52
声望
36
t0116ea2344442d4096.jpg
t010764f1f513424394.jpg
t01aeb0f8bec07a88a0.jpg
mmexport1482146853865.jpg
mmexport1482146845584.jpg


[来源] 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木质化,黄色。茎直立中空,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节稍膨大。叶互生,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短尖;具短柄;托叶鞘膜质,早落。花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被5,白色或绿白色,2轮排列,外轮3片在果期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雌蕊8;雌花花柱3。瘦果卵状三棱形,棕褐色,光亮,包于宿存的翅状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
 
由版主最后编辑:
t01bf7014b4916eef99.jpg
t01710273c1f0721f46.jpg


【药用】蓼科草本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 的根茎和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祛除风湿,利湿退黄,活血通经,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 用于风湿痹痛
虎杖功能祛除风湿,且能活血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可单位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西河柳等药。
2. 用于黄疸,胆结石及淋浊带下等症
虎杖有利湿退黄作用,用治黄疸、胆结石等症,可配合茵陈、连钱草等同用。本品亦能清利下焦湿热,治淋浊带下,可与萆薢、薏苡仁同用。
3. 用于经闭、跌仆伤痛等症
虎杖有活血通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瘀阻经闭症候,可配合茜草根、益母草等同用。跌打损伤、瘀阻疼痛可与当归、红花同用。
4. 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咳
虎杖苦降泄热,又能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咳可单味服用,也可配合黄芩、琵琶叶等药。
5. 用于疮疡肿痛、毒蛇咬伤,烫伤等症
本品又能清热解毒,对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可内服,或鲜品捣烂外敷。
此外,本品还有缓泻通便的作用。
【处方用名】虎杖根、阴阳莲、花斑筑、大叶蛇总管(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排石汤(《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虎杖、木香、枳壳、黄芩
治干管胆结石症。
【文献摘录】《名医别录》:「主通利月水,破流血症结。」
《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做酒服之。」
《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治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痣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包疮止损伤痛。」
 
由版主最后编辑:
摘自《绍奇谈医》:

虎杖早见于《本经别录》,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渐渐为人弃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淋浊门》叶案云:“精关之间,必有有形败精凝阻其间……先议通腐一法,考古方通淋通瘀,用虎杖汤,今世无识此药,每以杜牛膝代之。”可见在叶天士的时代,已经“无识此药”了。直到20世纪50年代,药学大师叶橘泉先生的名著《现代实用中药》问世,也没有收载虎杖,还是他后来编著《本草推陈》时才收载的。

虎杖在川北、甘南,凡河沟浸润处,几处处有之。蓼科,丛生,茎高1~2米,直立如杖,色绿,中空,有斑点如血,叶圆如杏叶而大。四川民间称作“花斑竹”、“雄黄连”,前者言其植物形态,似竹而有花斑;后者可能是因为它有清热泻火作用。广东则名之为“大叶蛇总管”,意即可用于蛇咬伤。

我用虎杖的体会约有以下几个方面,兹分述之:

1.用于肺炎

虎杖性味苦平(《中药大辞典》),或谓苦寒(叶显纯《中药学》),或谓甘苦辛(《医林篡要》)。用于各型肺炎,都是较理想的一味药:正因为微辛,可以透邪外出;苦寒则能清热利湿,但不甚苦,而不致败胃伤中;既入气分,又可入血分,兼有清气凉血活血之长;既能利小便,又可以通腑,具疏通之性,导湿热痰火下趋。如此,则对外邪与痰、热、瘀,皆可绾照,一药而兼数长,皆深合肺炎病理者也。近30年来,重庆、上海、北京的肺炎方都采用虎杖,唯其配伍稍有不同,重庆方用虎杖配败酱草、鱼腥草、威灵仙;上海一方用虎杖配鸭跖草、鱼腥草、金荞麦根、白花蛇舌草,二方配半枝莲、百部、金荞麦根、鸭跖草,三方配白毛夏枯草、蒲公英、半枝莲、金荞麦根。北京一方配蒲公英、半枝莲、败酱草。读最近上海颜德馨老前辈寄给我的《疑难病诊治秘笈》,其自拟之“肺炎汤”即上海二方加鱼腥草,其用药的思路大致是用半枝莲、鸭跖草、金荞麦(即开金锁)、鱼腥草清热解毒,虎杖通腑泻热,活血化痰;百部降气止咳。颜老还谓:初起恶寒无汗者,加羌活发汗退热;高热便秘者,加生大黄通便泻热;咳喘甚者,加葶苈子泻肺热痰水。邓铁涛老前辈此次治疗非典,亦重用虎杖,取义或在用虎杖活血利水,以改变肺间质水肿,防止肺纤维化的发生。在既往文献中,也有单用虎杖干品500g,加水5000ml煎至1000ml,1日3次,每次100ml,用后体温在24小时内退至正常,胸透肺部炎症亦吸收,疗程平均9天的报道。

现代药理研究,虎杖对多种细菌、病毒以及钩端螺旋体都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咳、平喘、化痰、缓泻通便、利尿的作用。根据文献记载和个人使用体会,我先前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的《肺炎之我见》中提出虎杖是肺炎中期较理想的用药的观点,谨供同道临证时参考。

2.用于痛风

西医的痛风是人体代谢谢紊乱而致的多以单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疾病。以其发病多在下肢膝关节以下,发病时疼痛如刀割,又多在夜间发作,局部红肿灼热,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数,因此在辨证上多为湿热瘀浊。痛风虽然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围,但照一般风寒湿热治之多乏效。吾师朱良春先生,本着他一贯的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精神,将西医的“痛风”命名为“浊瘀痹”,以泄化浊瘀、蠲痹通络为法,重用土茯苓(常用量60g)、虎杖、葎草、萆薢、苡仁、威灵仙(常用量各30g),配合泽兰、泽泻、秦艽、桃仁、赤芍、地龙、苍术、黄柏、牛膝,每收捷效,痛缓后再酌加补肾药如熟地、补骨脂、骨碎补收功。

1997年春,我曾陪同朱老前往无锡诊病,来诊者有很大一部分是痛风病人,且多为复诊者,反映甚佳,近年我在北京用朱老法治痛风亦多验。虎杖既能调整胃肠,通过大小便排出潴留于关节间的代谢谢废物,又有清热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本草拾遗》谓其“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滇南本草》谓其“攻诸肿毒……利小便、走经络”,故应视为痛风性关节病不可或缺之品。

3.用于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为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常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因其主要症状是排尿困难:尿等待、尿流变细、尿频、夜尿多,故多纳入中医学“淋证”范围,但如用一般利尿通淋药多不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泌尿系感染药也不大见效,或暂时有效而屡发,患者医者都颇以为苦。

我的同学周安方对此病多年潜心研究,提出此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肝实”,颇能扼其要。对于淋属肾虚,古籍早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说:“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也。”肝实,则概括了下焦湿热、气滞、血瘀三个方面。以此,我在用药上多选制首乌、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生熟地、淫羊藿、续断、牛膝;湿热首选虎杖(用量24~23g),次则海金砂、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柏、苡仁、萆薢、石苇;气滞(会阴部胀坠)用枳壳、柴胡、乌药、木香;血瘀(前列腺增生抚之局部肥大或坚硬)用桃仁、山甲珠、琥珀、丹参、皂角刺、当归须、赤芍、益母草、泽兰;血尿加鲜白茅根、鲜车前草、小蓟、蒲黄、滑石、大黄、葎草。虎杖既能清热利湿,又能活血化瘀,不可或缺。

虎杖亦多用于诸淋。宋人许叔微《本事方》曾载:用虎杖煎汤,调麝香、乳香少许,治砂石淋甚效。一人之妻患此,每尿时痛楚不可忍,小便下砂石,在溺器中剥剥有声,百治无效,用此方“一夕而愈,目所见也”。前述叶天士医案中所说的古方“虎杖散”,通淋通瘀,可能是用《集验方》(单用虎杖6g为末米饮下),也可能就是许学士此方。此二方之外,叶氏之前古籍中用虎杖者尚不多见。

4.用于代谢谢紊乱

虎杖有调整胃肠、通利二便的功用,因此我常用它来治疗血糖、血尿酸、血脂、胆固醇高以及单纯性肥胖、习惯性便秘、高血压病等,对于调整机体代谢谢紊乱,有较好的疗效。

如老友雷兆祥,63岁,体重158斤(身高1.72m),腹大,脂肪肝重度,血脂、胆固醇均高于正常(数字不详),客居广东,常生气。遥寄一方,燥湿运脾,佐以疏肝:虎杖30g,泽泻30g,干荷叶30g,苍术、白术各15g,法半夏15g,厚朴10g,茯苓15g,陈皮10g,冬瓜皮30g,柴胡10g,姜黄10g,郁金10g,另明矾,每天吞米粒大一粒。服药26付,药后大便先是1日3次,渐减至2次、1次,无任何不适。再度索方,停明矾,原方加赤芍、川楝子、苡仁、丹皮、薄荷、青皮、车前草。15付药后颇适,体重由158斤减至128斤,检查胆固醇、血脂已恢复正常,脂肪肝亦消失矣,遂停药。2002年我返川后曾多次相见,至今犹坚持运动,已戒烟,酒也少喝,每餐八分饱,精神体力均佳,惟体重略有回升耳。

最近在三芝堂治徐某(门诊号215号),女,51岁,有糖尿病家族史,近日查空腹血糖7mmol/L,餐后9mmol/L,甘油三酯3.4 mmol/L,血尿酸500 mmol/L以上,血压亦偏高,诊脉弦滑,舌淡,苔腻,拟健脾运脂,用首乌、泽泻、干荷叶、冬瓜皮、苍术、厚朴、山楂、丹参、桑寄生、陈皮、法半夏、草决明、苡仁、鸡内金、萆薢,14付后加入虎杖、焦三仙。1月后,空腹血糖降至5.6,餐后7.8,血脂1.6,血尿酸正常,血压亦正常。

5.用于黄疸

虎杖有清热活血、利胆退黄之功,常用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疾患而有黄疸属湿热瘀结者,颇为合拍。

1975年,我在荷兰工作时,侨领董仕敏之妻妹,因胆囊结石在莱顿大学医学院手术,术后第三天,高热,恶心呕吐,腹胀如鼓,手不可近,目黄身黄,便闭,尿黄如浓茶。急请我出诊,荷兰医生坦承手术不成功,以致胆汁溢入腹腔而成胆汁性腹膜炎,除用抗生素外,又在下腹部打孔,用生理盐水冲洗,冲出物呈墨绿色苔藓状。诊其脉,滑数有力,舌质红,苔黄厚腻。证属里热实证,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5g,姜半夏12g,枳实15g,厚朴10g,茵陈30g,虎杖30g,栀子15g,赤、白芍各15g,藿香15g,银花15g,大黄12g。服药后的第3天,高热顿挫,腹胀明显好转,大便日3~4次,黄疸消退大半,易方调理,不到半月即获愈。出院后腰尚不能伸直,头发脱落一半。此我在国外工作时所遇到的最重的病例,事过多年,犹历历在目。事后荷兰医生对病情迅速缓解颇感惊讶,并表示在莱顿大学急腹症用中药还是第一次。

虎杖用于胆石症的病例颇多,兹举一例:

李某,女,55岁,航天部五所。1997年6月13日来诊,患胆囊结石,有数枚,最大者0.8公分,右上腹、右肩胀痛不适,脉沉弦,苔微腻,大便干结。我用金钱草配虎杖、木香、柴胡、山楂、丹参、郁金、鸡内金、草决明、枳壳、威灵仙、赤白芍、香附,断续服药3个月,年底复查结石之大者已消失,但仍有泥沙状细小结石,且时有轻微疼痛,坚持再用10余剂,其痛如失,再检查小结石已不复见。

6.用于痤疮

痤疮粉刺,多由脾胃湿热挟痰血痰浊而成,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多发于面部,也有见于胸背及臀部者。其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我常用虎杖、白花蛇舌草为主药,配以银花、野菊花、丹参、黄芩、连翘、紫花地丁、白芷、赤芍、牡蛎、天花粉、僵蚕、生甘草。14付为一疗程,可连用1~3个疗程。轻者只用虎杖20g、白花蛇舌草30g。开水泡后代茶,大都可在1~2个疗程内显效,惟囊肿性、硬结性或形成窦道、瘢痕者需要更长时间治疗,同时还须配合外治法。
 
医者应以仁慈为怀,学习了!!
 
为蓼科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茎和根。味苦,性平。入肝、胆、肺经。功能:祛风利湿、破淤定痛、通经、止咳化痰。主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内服:煎汤,10~30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烧灰撒,熬膏涂或煎水浸渍。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根和根茎含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Emodin)、大黄素-6-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酸(Rhein)、蒽甙A(Anthraglycoside A,即大黄素甲醚8-β-D-葡萄糖甙)、蒽甙B(Anthraglycoside B,即大黄素8-β-D-葡萄糖甙)、虎杖甙(Polygonin)。
根中含白藜芦醇(Resveratrol)、白藜芦醇甙(虎杖亭,Polydatin)。还含有利尿成分黄酮醇甙(Flavonol glycoside)。
亦含鞣质和多糖。从根中分离出的酚性成分有:迷人醇(Fallacinol)、6-羟基芦桧大黄素(Citreorosein)、大黄素-8-单甲醚(Questin)、6-羟基芦桧大黄素-8-单甲醚(Questinol)、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等。还分离鉴定了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Quercetin-3-arabinoside)、槲皮素-3-鼠李糖甙(Quercetin-3- rhamn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 glucoside)、槲皮素-3-半乳糖甙(Quercetin-3-galactoside)、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 glucoside)、芹菜黄素(Apigenin)、葡萄糖欧鼠李甙(Glucofraangulin)。
此外,虎杖中尚含有游离氨基酸及铜、铁、锰、锌、钾等无机物。
药理作用:1. 抗病原维生物作用a. 抗菌作用:虎杖煎剂(200%)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但亦有个别报告认为对绿脓杆菌无效。大黄素(1%)、大黄素葡萄糖甙(1%)和白藜芦醇甙(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白藜芦醇对导致顽癣、汗疱癣的深红色发癣菌、趾间发癣菌有很强的抗菌能力。
b. 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虎杖水煎液(10%)对单纯疱疹病毒、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及埃可11 型病毒(ECHO 11)
均有抑制作用。虎杖煎液(3%)对479号腺病毒3 型、72号脊髓灰质炎Ⅱ型、44号埃可9型、柯萨奇 A9 型及 B5 型、乙型脑炎(京卫研Ⅰ株)、140号单纯疱疹等7种代表性病毒株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c. 抗钩端螺旋体作用:虎杖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
2. 镇咳、平喘作用用恒压氨雾法实验证明:虎杖粗品(1%)及白藜芦醇甙(0.5%)均有镇咳效力。镇咳率分别为147.6%和132.2%,而磷酸可待因(0.2%)组的镇咳率为181.7%。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法亦证明白藜芦醇甙及大黄素有镇咳作用。虎杖煎剂(7.5%)在离体豚鼠气管实验中,能对抗组胺引起的气管收缩,加药后5分钟,对抗强度为75%,故有一定的平喘作用。但其平喘的作用强度远不如氨茶碱。对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收缩,虎杖煎剂则无对抗作用。
3. 对胃肠道的作用实验表明:虎杖对胃肠道功能有调节作用。大黄素1.9×10-6g/ml浓度时,能使豚鼠离体回肠肠管肌肉张力短时增高,振幅增大;在1.25×10-5g/ml浓度时,则使肠肌明显松弛。大黄素10mg/kg 静脉注射,能使猫在体小肠张力立即下降,抑制作用持续约3分钟,随后肠管张力明显增高,收缩幅度增大,持续20~30分钟,然后逐渐恢复正常。
4. 保肝、利胆作用虎杖能抑制乙型肝炎抗原阳性,其与所含蒽醌类物质有关。虎杖能明显增加肝胆汁分泌和松弛奥狄括约肌。20%虎杖液对乙型肝炎抗原(HBsAg)有明显抑制作用。白藜芦醇甙对脂质过氧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可抑制类脂过氧化物在肝脏的堆积,从而减轻肝损伤,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藜芦醇甙(300mg/kg)可使豚鼠心脏收缩幅度明显增大,累加给药,则呈先兴奋后抑制现象。10%虎杖水煎液能显著增强蟾蜍离体心脏的收缩作用。白藜芦醇甙(1.12~1.9mg/kg)静脉注射,可使犬冠脉血流量增加,冠脉阻力指数明显减低,作用时间远较氨茶碱缓慢而持久。
白藜芦醇甙50~60mg/kg给麻醉猫静脉注射,能引起血压下降,对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无影响,但对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和电刺激坐骨神经向中端的加压反射有抑制作用。白藜芦醇甙在引起血压下降时,对在位猫心的心率与收缩幅度无明显影响。白藜芦醇甙尚能使烫伤的兔耳收缩型血管转复为扩张型,流动毛细血管数增加,减少血栓形成;亦能使大鼠支气管微血管及肠系膜微血管扩张。
6. 降血脂作用白藜芦醇甙给正常大鼠灌胃200mg/kg,连续7天,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而虎杖煎剂则无明显作用,可能因其煎剂中白藜芦醇甙含量较少所致。临床试用虎杖片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白藜芦醇甙对高脂血症亦有一定疗效。
7. 抗肿瘤作用虎杖煎剂给小鼠口服,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为35.3%,重复实验抑瘤率为37.2%。并能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大黄素对小鼠肉瘤180、小鼠肝瘤、小鼠乳腺癌、小鼠艾氏腹水癌、小鼠淋巴肉瘤、小鼠黑色肉瘤及大鼠瓦克癌等7个瘤株均有疗效,抑制率都在30%以上。大黄素通过抑制DNA和RNA 的合成而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
8. 其他作用虎杖对动物实验性糖尿病能降低其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家兔静脉注射从虎杖中提得的草酸,可引起低血糖性休克。
虎杖蒽醌片临床试用于升高白细胞,有效率达70%,白细胞平均升高1 000/mm3以上,血小板升高率为90%,有对抗辐射引起的白细胞降低作用。大剂量白藜芦醇甙(700mg/kg)连用6周后,可使大鼠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
白藜芦醇甙与戊巴比妥钠及氨基甲酸乙酯有协同作用,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虎杖提取物还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
虎杖煎剂外用,对外伤出血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烫伤创面有收敛、防止感染和消炎作用。内服对上消化道出血亦有止血作用。
此外,根中所含黄酮醇甙有利尿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高脂血症虎杖片,每片0.5g,每次3片,日服3次,一日量相当于生药15g。治疗26例,用药后甘油三酯平均下降绝对值218.5mg%,显效占33.3%,有效占50%,无效占16.7%;胆固醇平均下降绝对值106.5mg,显效66.7%。〔中华医学杂志1975;(5):339〕
2. 治疗肺炎a. 虎杖干品500g(鲜者1 000g),洗净切片,加水5 000ml,煎至1 000ml,每次50~100ml,日服2~3次,症状好转后可酌情减量。治疗19例,治愈12例,好转4例,无效3例。疗程平均9天。〔新医药资料1970;(4):7〕
b. 虎杖60g,鱼腥草30g,大青叶30g,瓜蒌仁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热退后可减量。治疗大叶性肺炎15例,全部治愈。一般1~3天体温降至正常,6~9天肺部阴影消失。〔新中医1977;(5):23〕
3.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a. 虎杖研粉,每次4g,日服2~3次。治疗187例,有效率达100%。〔陕西中医1980;(6):24〕
b. 虎杖根4份,明矾1份,干燥研细,过120 目筛,分装胶囊,每粒含生药0.35g,6 粒/次,4~6次/日,口服;出血量大者用药粉12g 加冷开水调成糊状口服;大便隐血试验3次转阴后,按辨证施治原则服用中药。治疗36例,10日内症状消失,大便隐血试验3次阴性者35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1):6〕
4. 治疗肝炎虎杖浸膏片,每次6片,日服3 次;生山楂30g,代茶饮;辅以维生素类。治HBsAg 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32例,用药3个月,HBsAg 转阴者17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症状、体征、GPT、TTT、ZnTT、IgM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山东中医杂志1982;(2):84〕
6. 治疗胆道感染a. 虎杖60g,茵陈30g,生大黄15g,制成片剂,每片含0.3g,每次5~12片,日服3~4次,或分2次水煎服。治疗113例,有效率为88.49%。〔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8):25〕
b. 虎杖、红藤各30g,大黄(后下)10~15g,郁金、枳壳各10g,甘草3 g,随证加减,水煎服,日1剂。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9例,治愈4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1例。〔北京中医1992;(3):24〕
6. 治疗关节炎虎杖根切片,按0.25kg 生药用0.5kg 白酒的比例泡制,封缸,半月后启封。成人每次15ml,日服2次,儿童减量。治疗88例,其中风湿性关节炎60例,显效18例,好转37例,无效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显效4例,好转5例;腰椎肥大9例,显效2例,好转6例,无效1 例;骨关节炎10例,显效3例,好转7例。〔新医药学杂志1974;(7):33〕
7. 治疗烧伤虎杖70g、黄柏12g、地榆10g、白芨6g、冰片2g。上药共研为末,混合装入瓶中,加入95%酒精350ml,浸泡8小时过滤。用时将药液装入喷雾器内,均匀地向创面喷洒,每日2次,喷洒面部时,要嘱患者闭口闭目屏住呼吸,防止药液误入。治疗80例,平均治愈时间为10.7天,其中下肢11.3天,上肢12天,头部9天,躯干10.4 天。〔福建医学杂志1981;(3):55〕
b. 虎杖、大黄各1800g,细辛360g,冰片180g。先将虎杖、大黄加水8000ml,煮沸10分钟后放入细辛,待煎至5000ml时,用5~7层纱布将药液滤出,加入冰片,融化搅匀,装瓶经高压消毒后冷藏备用。常规消毒疮面后,用一层消毒的麻油纱布覆盖疮面,将上药喷于油纱布上,至其湿透为度,然后再用4~5层消毒纱布包扎。2日换药1次,疮面感染严重或渗液较多者每日换药1次。治疗80例,皆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7:437〕
8. 治疗带状疱疹虎杖15g,板蓝根20g,丹皮、赤芍各13g,蝉蜕10g,甘草5g。水煎,分2次服,日1剂。治疗13例,皆愈。其中3天而愈者8例,5天而愈者4例,因继发感染9天而愈者1例。〔新中医1982;(1):14〕
9. 治疗创伤虎杖根1kg,水2000ml,文火煎煮并浓缩至1 000ml,过滤,密封灭菌。用时将本药湿敷患处,每天1次。治疗各种创伤50例,用药 1~5次创面愈合者49例,用药11次创面愈合者1 例。〔吉林医学1980;1(3):54〕
10. 治疗阴道炎a. 虎杖根60g,加水500ml,煎成300ml,待温冲洗阴道,然后用鹅不食草粉胶囊(每粒含生药 0.3g)塞入阴道,每天1次,7天为1疗程。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76例,治愈5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新医学1971;6(7):46〕
b. 虎杖根100g,加水1500ml,煎取1 000ml,过滤,待温坐浴10~15分钟,每日1次,7日为1疗程。治疗霉菌性阴道炎30例,全部临床治愈。〔四川中医1986;4(11):26〕
11. 治疗阴痒虎杖10g,苦参50g,木槿皮 50g,加水4500ml,煎取4000ml,过滤待温。取 200ml,坐浴10~15分钟,每天2次,7日为1疗程。治疗阴痒100例,全部临床治愈。其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76例,2个疗程治愈者13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26(8):352〕
12. 治疗宫颈糜烂a. 虎杖、枯矾、猪胆汁(鲜者)等量,先将枯矾磨成粉,与猪胆汁混合,再将虎杖浸膏放入,混合后烘干磨粉,过100目筛即成。用时先清洁宫颈分泌物,以带尾棉球蘸少许0.1%的新洁尔灭液后,再蘸药粉,上于宫颈,24小时后由患者自行取出,3天上药1次,月经期暂停,治疗期间严禁性交。一般上药3~4次。治疗781例,痊愈434例,显效331例,无效16例。〔新中医1983;(3):35〕
b. 虎杖、草血竭各50g,入500ml 菜子油煎炸至枯,滤油去渣,趁热纳入熊油500g,温沸10分钟,同时不断搅拌,冷后备用。用本品涂抹损伤面,每日或隔日1次,创面有颗粒状增生者,可先用50%重铬酸钾在局部点灼一次,然后再涂本药。治疗162例,痊愈122例,好转40例。〔云南中医杂志1981;2(2):28〕
13. 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苦参、虎杖等份,共研极细末,每用0.2g ,分成4等份。每五天清晨饭前将鼻腔清除干净,然后取1份,分别吹入两鼻孔中,使药粉达到鼻道,30分钟1次,连用4次,1个月为1疗程。用药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106例,显效96例,有效10例。〔北京中医1990;(5):25〕
14. 治疗耳鼻部疖肿虎杖500g、蒲公英150g、紫花地丁100g、冰片50g,共研细末备用,也可用凡士林调药粉成软膏。用时涂软膏于患处,每天换药1次。对于脓痂较多者,当先除去脓痂,再将药粉撒疮面上,外用敷料覆盖、固定。治疗22例,皆愈。〔湖北中医杂志1984;(5):26〕
15. 治疗齿病虎杖25g、生甘草5g、75%酒精500ml,共合一起装瓶内,密封,放在干燥处,半月后滤去药渣,装瓶备用。使用前先用温水漱口,而后用消毒棉签蘸取药液,搽在患齿牙床上,每日 3 次。治疗213例,治愈211例,无效2例。最多6次可愈。〔辽宁中医杂志1990;14(1):32〕
方剂选用:
1. 治疗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月经不通,亦治丈夫病:高地虎杖根细切二斛,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滤令净,取好醇酒五升和煎,令如饧。每服一合,消息为度,不知,则加之。(《备急千金要方》虎杖煎)
2. 治疗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补缺肘后方》)
3. 治疗诸恶疮:虎杖根,烧灰贴。(《本草图经》)
4. 治疗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细切,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备急千金要方》)
5. 治疗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虎杖三两,凌霄花一两,没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太平圣惠方》)
【注意事项】
宜忌:孕妇忌服。
毒副作用:大黄素、白藜芦醇甙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49.5±34.3mg/kg和1000.0±57.3mg/kg。白藜芦醇甙50mg/kg 、150mg/kg 及700mg/kg 给大鼠腹腔注射连续 6 周后,各组部分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和腹膜炎症以及骨髓脂肪增生,大剂量组尚可引起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
虎杖蒽醌衍生物 9g/kg给小鼠灌胃,一周未见死亡。
临床应用虎杖及其制剂,副作用比较轻微。内服可有消化道反应,如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如失水过多可导致虚脱、休克;外用无明显刺激性,偶可引起兴奋、畏寒等。
中毒救治:
1. 催吐、洗胃、服鞣酸蛋白及活性炭。
2. 对症治疗:酌情补液;如休克时可静脉注射参脉注射液等,或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
3. 中草药治疗:白芍15g,乌药、黄连、延胡索、藿香、甘草各9g,广木香(后下)3g,黄芩6g。水煎,于腹痛腹泻时内服。
【医家论药】
“虎杖之主治,其行血似与天名精类,其疗风似与王不留行类,第前哲多谓其最解暑毒,是则从血所生化之原以除结热,故手厥阴之血脏与足厥阴之风脏,其治如鼓应桴也。”(《本草述》)
“虎杖,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爱堪看,尝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澈如冰,白瓷器及银器中盛,似茶啜之,时人呼为冷饮子,又且尊于茗。”“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药性论》)
“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淤血,破风毒结气。”(《日华子本草》)
“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滇南本草》)
 
植物形态
t01f03333d8f1e0512d.jpg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无毛,高1—1.5米。根状茎横走,木质化,外皮黄褐色。茎直立,丛生,中空,表面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叶片宽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 6—12厘米,宽5—9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托叶鞘褐色,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5 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结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蕊8;花柱3裂,柱头鸡冠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光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中药属性
药材简介
t016255233f54c90c09.jpg
中文名:虎杖

拼音: Huzhang

【药材学名】 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

【基原】本品为蓼科Polygonaceae 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

【采制贮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t017e76314174901faf.jpg
【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癓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英文名:Tiger stick,Japanese Fleeceflower, Giant Knotweed。 

分布: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安徽。

用途:根状茎药用,有活血散痰、祛风解毒、消炎止痛、去湿热黄疸、治慢性气管炎、降低血脂等功效;全草可作兽药,治牛鼓胀症、黄蜂胃病;并可制农药,对防止螟虫、蚜虫等有效;根状茎和叶都含鞣质,可提制栲胶。根状茎含黄酮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虎杖甙。 用根状茎或种子繁殖。

释名: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气味:(根)微温。

主治功效
t0130f7f555d25c0eb7.jpg
1、小便淋。用虎杖为末,每服10克,米汤送下。

2、月经不通。用虎杖150克,凌霄花、没药各50克,共研为末。每5克,热酒送下。又方:虎杖500克,去头,晾干,研细,在五斗吕中浸一夜,煎取二斗。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一起熬浓,状如糖稀。每服一合,酒送上。昼两服,夜一服,月经即通。

3、腹内突长结块,坚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干,捣成末,掺入五升米饭中搅匀,倒好酒五斗泡起来。每饮一升半,忌食鲜鱼和盐。

4、气奔怪病(皮肤下面发响声,遍身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痒)。用虎杖、人参、青盐、细辛各50克,加水煎作一服饮尽。

5、消渴。用虎杖、海浮石(烧过)、乌贼骨、丹砂,等分为末,渴时,以麦让冬汤冲服10克。一天服三次,忌酒、鱼、面、生冷、房事。

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有的可长达30cm,直径0.5-2.5cm,节部略膨大。表面棕褐色至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须根和点状须根痕,分枝顶端及节上有芽痕及鞘状鳞片。节间长2-3cm。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棕黄色,纤维性,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较薄,木部占大部分,呈放射状,中央有髓或呈空洞状,纵剖面具横隔,气微,味微苦、涩.以粗壮。以坚实、断面色黄者为佳。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