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B 萆薢

linang99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46319
获得点赞
52
声望
36
lnbxb-x.jpg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f.var.hypoglauca (palib.)pei et Ting 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根茎横走,断面黄色,生许多细长须根。茎左旋,叶三角状心形,长10cm,叶脉通常7条,下面常具白粉,花雌雄异株,雄花为向上的花序;花被6裂,能育雄蕊3,与3个退化雄蕊互生;雌花为下垂的穗状花序;子房下位,柱头3裂。蒴果近圆形,有3翅,成熟时向上反曲,种子四周有膜质的翅。花期5~7月,果期6~9月。

[药材性状] 根茎多切成不规则薄片,大小不等,厚约5mm,边缘不整齐,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细腻,有粉性,有黄色筋脉花纹或筋脉点散在(维管束)。质松,略有弹性,易折断。气微,味苦微辛。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由版主最后编辑:
full


【药用】薯蓣科草本植物背薯蓣 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 或绵萆薢
D.septemloba Thumb. 的干燥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胃、膀胱经。
【功效】利湿通淋,祛除风湿。
【临床应用】1. 用于膏淋,白带等症。
萆薢能利水湿而分清泌浊,为治疗下焦湿浊郁滞所致膏淋、小便混浊的要药,常与石菖蒲、益智仁、乌梅等同用;用于妇女白带属于湿胜者,可与茯苓、白朮等配伍。
2.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症。
萆薢能祛风湿而舒筋通络,故可用于风湿痹痛等症,如寒湿痹痛,可与附子、桂枝等药配伍;湿热痹痛,可与桑枝、秦艽、生苡仁等配伍。
【处方用名】1. 萆薢、川萆薢、绵萆薢(生用,长于祛风湿)
2. 粉萆薢(生用,长于利湿浊)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 ,煎服。
【方剂举例】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
治小便时下白,凝而如油,澄下如膏。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萆薢之功,长于袪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
《药品化义》:「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
 
由版主最后编辑:
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萆薢苦平,入肝、胃、膀胱经,《本草纲目》云:“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泄、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这段论述,从其祛风湿之主要作用,联系其归经来作分析,析理精当,要言不烦。
用本品祛浊分清的方剂,最著名的要数“萆薢分清饮”(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此方所以能治尿浊(乳糜尿),端赖萆薢祛胃家湿热之功。由此亦可反证此方主治胃家湿热之证候,肾虚尿浊用之无效。
萆薢能祛风湿,因此善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许叔微《普济本事方》“续断丸”,“治风湿四肢浮肿、肌肉麻痹,甚则手足无力、筋脉缓急”之症,药用:续断、萆薢、当归、附子、防风、天麻、乳香、没药、川芎。方用续断益肝肾,附子温经,防风、天麻祛风;归、芎、乳、没活血定痛,萆薢祛风湿。立方面面俱到,值得效法。著名的“史国公药酒”中亦用萆薢,取其祛风湿之功。一般而论,萆藓所治之痹证,当系风湿或湿热为患者,寒湿痹痛不堪用。续断丸以萆薢与附子同用,当可用于风湿偏寒之证。若舍附子等温热药,则寒湿痹痛不可妄投。
萆薢又可用治痿证,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刚丸”,用萆薢、杜仲、肉苁蓉、菟丝子各等分,为细末,酒煮猪腰子,同捣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以治“骨痿”。骨痿的治疗大法,当补肾益精,何以要用革藓?以其兼夹湿热之故。盖肾之阴阳不足,骨弱而髓减,则筋脉空虚,湿热得以乘隙而人,徒知补虚,不知祛邪,焉能收效?所以《日华子本草》称其能“坚筋骨”,非益肝肾强筋壮骨之谓,乃邪去正自安之意耳。陈无择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制“立安丸”“治五种腰痛”,用萆薢配合补骨脂、续断、木瓜、杜仲,并云: “常服补肾,强腰脚,治脚气。”观其配伍,与金刚丸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萆薢的方剂难以索解者,有《泉州本草》治“阴痿失溺”的一则验方,用萆薢6克,附子4.5克,煎服。“阴痿”阳虚居多,故用附子,“失溺”何以堪萆薢之利湿乎?盖阳虚而阴痿失溺,故用附子温阳以摄下元,而阳虚气不化,每多湿浊阻滞,是以用萆薢兼以祛邪,殆取“通以济塞”之义。
萆薢分清饮所治之尿浊,以小便混浊、色白如浆、中夹脂块、或夹血,舌苔黄腻,脉濡数为主症。朱老用此方,萆薢恒用至30克,往往奏效较速。此证缠绵时日,每见尿浊时作时止,或朝轻暮重,小腹气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一派脾虚清气不升之象,斯时论治,当以益中气、升清阳为主,如补中益气汤,但每有用此汤难以应手者,则因证多兼夹之故,必须权衡主次,适当兼顾,始能中的。兼夹湿浊,可以用此汤加萆薢、车前子、生、煅牡蛎;若热象明显,再加黄柏;兼见湿热伤阴之象,可再纳人生地;兼夹瘀热,可用此汤加丹皮、小蓟;若伴见肾虚腰痛,则宜用此汤加杜仲、菟丝子、芡实。务期与病症相应。
朱老经验,萆薢不仅可用于尿浊,尚可用于泌尿系感染,其证候以湿热邪毒,客于膀胱,以致小便频数而痛,尿色黄赤,口中粘腻不爽,舌苔根部微腻为特点,用草藓宜伍入石韦、葎草、滑石、通草等,有较好效果。
妇女带下病因不一,审其系阳明湿热下注,以致带脉失固者,用萆藓去浊分清,甚是合拍。所以朱老治此类带下喜遣此药。其配伍规律,即以萆薢、苡仁、车前子利湿;当归、白芍、丹皮养血凉营;牡蛎、乌贼骨收敛固带。随症佐药,可以奏功。
朱老对风湿痹痛及痛风亦常用萆薢,尤其是下肢重着,筋脉掣痛,伴口苦溲黄者,取革藓与苡仁相伍,配合黄柏、威灵仙、牛膝,地龙、当归、徐长卿等,每每应手。此法亦适用于坐骨神经痛属风湿者,可供临床验证。
[病案举例1]
汪×,女,25岁,工人。湿热下注膀胱,四日来小溲频数,灼热刺痛,颇为痛苦;口苦纳呆,腰酸痛;苔黄腻,质红,脉数。尿检:红细胞(+++),脓球(++)。治宜清泄渗化,以利下焦。
萆藓、生地榆各30克,白槿花10克,葎草20克,石韦、滑石各15克,通草8克,甘草梢6克。4剂。
二诊:药后小溲频数刺痛大减, 口苦、腰痛亦见好转。苔黄腻渐化,脉数已缓。尿检正常。乃湿热渐化之征,前方可继进之。上方去生地榆,续服4剂。
药尽即瘥,继以六味地黄九善后之。
[病案举例2]
殷×,男,56岁, 农民。1986年4月15日初诊:
左足拇指肿痛已三月有佘,经检查血尿酸达21毫克%(mg%), [当时正常值为5毫克%(mg%),现大于430 微摩尔/升(μmol/L)为异常),诊断为痛风。近日右手食指关节亦红肿疼痛,口苦,溲黄。苔黄腻,质衬紫,脉滑数。此湿热夹浊瘀、阻于经隧之候。治宜化湿热、泄浊瘀、蠲痹着,处方:
萆薢、生苡仁各30克,土茯苓45克,黄柏10克,咸灵仙、徐长卿各]5克,广地龙12克,生甘草8克,10剂。
二诊(4月26日):药后指趾肿痛稍缓,口苦已释,溲黄亦淡。苔腻稍化,脉数较平。此湿热浊瘀有泄化之机,守法继进。上方续服10剂。
三诊(5月10日);症情平顺,血尿酸降至正常值,嘱间日服1剂,以巩固善后。
(朱步先整理)
 
概述: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粉萆薢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或棉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的根茎。

别名:百枝、竹木、赤节、金刚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苦,微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利湿浊,祛风湿。用于膏淋,妇女带下,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肾虚阴亏者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 陶弘景:萆薢,今处处有。亦似菝葜而小异,很大,不甚有角,节色小浅。
2.《唐本草》:此药(萆薢)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看根虚软,内软者为胜。 似薯颓,蔓生。
3.《本草图经》:萆薢,今河。陕、京东、荆、蜀诸郡有之。根黄白色,多节,三指许大。苗叶俱青,作蔓生,叶作三叉,似山芋,又似绿豆叶。花有黄、红、白数种。亦有无花结白子者。春秋采根,暴干。今成德

【拼音名】Bì Xiè

【英文名】Sevenlobed Yam Rhizome, Foochow Yam Rhizome, Mountain Yam Rhizome, Hypoglaucous Collett Yam Rhizome

【别名】百枝、竹木、赤节、白菝葜、川萆薢、粉萆薢、山田薯、土薯蓣、蔴甲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collettii Hook.f. var. hypoglauca(Palibin)Péi et Ting.
采收和储藏:秋、冬二季挖取根茎,除去须根,去净泥土,切片晒干。

【原形态】粉背薯蓣 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姜块状,断面姜黄色,表面生有许多须根。茎左旋,无毛,有时密被黄色柔毛。单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波状或近全缘,下面灰白色,沿叶脉及叶缘被黄白色硬毛,有些植株叶片边缘呈半透明干膜质,干后黑色。雌雄异株。雄花序单生或2-3个簇生于叶腋;雄花无梗,在花序基部由2-3剁簇生,至顶部常单生;苞片卵状披针形,小苞片卵形;花被碟形,先端6裂,裂片黄色,干后黑色;雄蕊3枚,着生于花被管上,花丝较短,花开放后药隔变宽,约为花药的一半,呈短叉状,退化雄蕊有时花丝状,与3个发育雄蕊互生。雌花序穗状;花全部单生,子房下位,柱头3裂,退化雄蕊呈丝状体。蒴果有3翅,两端平截,先端与基部通常等宽,成熟后反曲下垂;种子2颗,着生于中轴中部,成熟时四周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300m的山腰陡坡、山谷缓坡或水沟边阴处的混交林边缘或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竹节状,类圆柱形,有分枝,表面皱缩,常残留有茎枯萎疤痕及未除尽的细长须根。商品多为不规则的薄片,大小不一,厚约0.5mm,边缘不整齐,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细腻,有粉性及不规则的黄色筋脉花纹(维管束),对光照视,极为显着。质松,易折断。气微,味基、微辛。以片大而薄、切面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外层为多列木栓化细胞。皮层较薄,近木栓层的细胞壁木质化,有明显的壁孔,皮层中有粘液细胞,长68-82μm,直径约54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柱散有外韧型维管束。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化学成份】粉背薯蓣的根茎得到9个甾类成分:薯蓣皂甙元(diosgenin),雅姆皂甙元(yamogenin),△3.5-去氧替告皂甙元(△3.5-deoxytigogenin),△3.5-去氧新替告皂甙元(△3.5deoxyneotigogenin),薯蓣皂甙元棕榈酸酯(diosgenin palmi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另1对差向异构体:薯蓣皂甙元乙酸酯(diosgenin acetate)与雅姆皂甙元乙酸酯(yamogenin acetate);还得到2个甾甙:粉背薯蓣皂甙A(hypoglaucine A),原粉背薯蓣皂甙A(protohypoglaucine A)。 根茎含粉背薯蓣皂甙(hypoglaucine) A,原粉背薯蓣皂甙(protohypoglaucine)A,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原纤细薯蓣皂甙(progracillin)。

【药理作用】
1.山萆薢根茎中所含之薯蓣皂甙或薯蓣皂素毒甙有杀昆虫作用。薯蓣皂甙、克拉塞林甙还有杭真菌作用(如须癣毛菌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苏联产同属植物高加索薯蓣Dioscorea caucasica对兔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其皂甙有拟胆碱样作用,能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增强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并能升高血糖,对抗小鼠的化学性惊厥,以及提高大鼠胃肠等各种组织的通透性。
2.绵萆薢总皂甙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以高胆固醇(l%)饲料饲养60天龄雄鹌鹑,60天后对照组和绵萆薢总皂甙组血清胆固醇浓度分别为1265±360mg%、1185±167mg%,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58.3%和8.3%,说明绵萆总皂甙在不影响血清胆固醇浓度情况下具有显着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作用。

【鉴别】
1.本品温水提取液置于具塞试管中,振摇1分钟,产生大量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没有明显的消失。(检查皂甙)2.本品温水提取液加入2%红血球混悬液数滴,放置后血液逐渐被溶解使提取液呈红色透明。
3.薄层层析:本品粉末加2mol/L盐酸水解,残渣用水洗至中性,烘干后加石油醚回流提取,回收石油醚,残渣用氯仿溶解,点于硅胶板上,氯仿-丙酮(93:7)展开,3%磷钼酸醇液喷雾显色,以薯蓣皂甙元为对照品,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有相同的蓝色斑点。

【性味】苦;平

【归经】肝;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湿浊。主膏淋;白浊;带下;疮疡;湿疹;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注意】
肾虚阴亏者忌服。
1.《本草经疏》:下部无湿,阴虚火炽,以致溺有余沥,茎中痛,及肾虚腰痛,并不宜服。
2.《本经逢原》:阴虚精滑及元气下陷不能摄精,小便频数,大便引急者,误用病必转剧。

【附方】①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月、便白浊,频数无度,被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频数,虽不白浊,亦能治疗: 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盐一捻,同煎至七分,温服,食前。(《杨氏家藏方》萆薢分清散)②治小便频数: 川萆薢(洗)为细末,酒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盐汤、盐酒任下。(《济生方》萆薢丸)③治小肠虚冷,小便频数: 牛膝(酒浸,切,焙)、续断、芎藭各半两,萆薢二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下四十丸;或作汤,入盐煎服亦得。(《圣济总录》牛膝丸)④治小便混浊: 鲜萆薢根头刮去皮须,每次二两,水煎服。(《泉州本草》)⑤治阴痿失溺: 萆薢二钱,附子一钱五分。合煎汤内服。(《泉州本草》)⑥治腰痛,脚气:破故纸(生)、续断、木瓜干、牛膝(酒浸)、杜仲(去皮锉,姜制炒断丝)各一两,萆薢二两。上为末,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盐酒任下。(《三因方》立安丸)⑦治小肠气及腰痛: 萆薢、杜仲(酥炒去丝)、葫芦巴(生脂麻炒)、破故纸(炒)、小茴香(盐水浸一宿)各一两,胡桃仁(汤去皮)二两。各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酒送下,或盐汤亦可。(《瑞竹堂经验方》喝起丸)⑧治脚气肿痛,不能动履,不论寒热虚实,久病暴发皆可:萆薢五钱,黄柏、苍术、牛膝、木瓜、猪苓、泽泻、槟榔各二钱。水二大碗,煎一碗。每日食前服一剂。(《本草切要》)⑨治丈夫腰脚痹、缓急,行履不稳者: 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捣筛。每旦,温酒和服三钱巴,增至五钱匕。禁食牛肉。 (《广利方》)⑩治风寒湿痹,腰骨强痛: 干萆薢根,每次五钱,猪脊骨半斤合炖服。(《泉州本草》)11.治肠风,痔漏: 萆薢、贯仲等分。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孙用和)

【各家论述】
1.《纲目》:萆薢,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之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萆薢、菝葜、土茯苓,三物形虽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远,岂亦一类数种乎雷敩《炮炙论》序云: 囊皱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薢也。液多白浊,皆是湿气下流,草葱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杨倓家藏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白浊如膏,有萆薢分清钦,正此意也。又杨子建《万全护命方》云:凡人小便额数不计度数,便茎内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大腑秘热不通,水液只就小肠,大腑愈加乾竭,甚则浑身热,心躁思凉水,如此即重症也:此疾本因贪酒色)积有热毒,腐物瘀血之类,随虚水入于小肠,故便时作痛也。不饮酒者)必平生过食辛热荤腻之物,又因色伤而然,此乃小便频数而痛,与淋证涩而痛者不同也。宜用萆薢一两,水浸少时,以盐半两同炒,去盐为未,每服二钱,用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之,使水道转入大肠,仍以葱汤频洗谷道,令气得通,则小便数及痛自减也。
2.《本草通玄》:草薛,胃与肝药也,搜风去湿,补肾强筋,主白浊茎中痛,阴痿失溺,恶疮。人肝搜风,故能理凤与筋之病。人胃法湿,故能理浊与疮之病。古人或称其摄溺之功,或称其逐水之效,何两说根悬那不知闭蛰封藏之本在肾,气强旺则收摄,而妄水亦无容藏之地,且善清胃家湿:热,故能去浊分清也〕杨氏萆薢分清饮,正合此意。
3.《药品化义》:萆薢,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丁,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病由胃中浊气下流所致,以此人胃驱湿,其症自愈。又治疮痒恶厉,湿郁肌胰,营卫不得宣行,致筋脉拘挛,手足不便,以此渗脾湿,能令血脉调和也。
4.《本草思辨录》:风寒湿之在腰背骨节而痛强者,阴不化也,以萆薢达之而阴化。风寒湿之为阴凄。为失溺、为老、人五缓者,阳不仲也,以萆薢导之而阳伸。后世以草蔽为分清浊之剂,亦由阴化阳伸而后清升浊降。即止小便数。除茎中痛,均不出是义耳。化阴非能益阴,伸阳非能助阳。盖草豫者,所以驱风寒湿也。
5.《本草正义》:萆薢,性能流通脉络而利筋骨,人药用根,则沉坠下降,故主治下焦。。虽微苦能泄,而质轻气清,色味皆淡,则清热理湿,多人气分,少人血分。《本经》主腰背痛,乃肾有湿热,浊气不去,而腰霄为之疼痛,非肾虚无湿之腰痛,所可浑同施治。强骨节者,宣通百脉;湿浊去而正气自强,非能补益以助其强固,此药理之至易辨者。杨氏有萆薢分清饮,专治湿热淋浊,正是此意,惟方中有益智仁,温而且涩,性正相反,不能并列,殊有误会。濒湖《纲目》谓萆薢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立说甚允。然又谓杨氏此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云云,则与萆薢性情,两相背谬。《本经》又主风寒湿周痹,颐谓惟湿热痹着,最为合宜,若曰风寒,必非此苦泄淡渗者,所能幸效。又治恶疮不瘳热气者,岂非为湿与热蒸之主药乎《别录》谓主伤中,亦惟脾为湿困者宜之,决非补中之药。又洽恚怒,颇不可解。又谓阴萎失溺,则湿热闭结者)亦有萎臂不仁、溲溺不利之症,必非可以起虚痿。又谓治老人五缓,关节老血,则语太浮泛,且与萆薢真性,不相符合,何可轻信。不谓缪仲淳因此二语,竟谓此物为补益下元之要药,又谓甘入脾而益血,以渗泄利湿之效用,而说到补阴上去,不如石顽《逢原》,渭古人或称摄精;或称利水,何其两说相悬,不知湿浊去而肾无邪热之扰,肾气自能收摄,颇能窥见玄奥也。甄权谓主冷气顽痹、腰脚瘫缓不遂、男子肾腰痛、久冷。按此即周痹阴萎之症,然惟湿热为患。乃宜此药,甄氏冷气久冷之说大误。甄又谓治肾间有湿,膀肌宿水,是也。而今本濒湖《纲目》引此二句,脱一湿字,乃作肾间有膀胱宿水,遂令人无从索解。王好古谓补肝虚,亦不可训。尤奇者莫如《日华本草、竟谓补水脏,坚筋骨,益精明目,头旋目疾,中风失音云云。
6.《本经》: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7.《别录》: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老血,老人五缓。
8.《药性论》:治冷风顽痹,腰脚不逐,手足惊掣,主男子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胱宿水。
9.《日华子本草》:治瘫缓软风,头旋目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
10. 王好古:补肝虚。
11.《滇南本草》:治风寒,温经络,腰膝疼,遍身顽麻,利膀脱水道,赤白便浊。
12.《纲目》:治白浊,茎中痛,痔瘘环疮。

【摘录】《中华本草》
 
【出处】《本经》

【拼音名】Bì Xiè

【别名】百枝(《吴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论》),赤节(《别录》),白菝葜(《日华子本草》),粉萆薢(《本草从新》),金刚、硬饭团(《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山田薯、土薯蓣(《泉州本草》),蔴甲头(《广东中医》5(11):500,1960)。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原形态】
①粉背薯蓣,又名:黄萆薢、黄山姜、土黄连、黄薯。
多年生缠绕藤本。根茎横生,近于地面,竹节状。叶互生,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波状,叶片干后近乎黑色,下面常盖有白色粉状物。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成2~3枝簇生于叶腋,花序基部的花通常2~3朵集在一起,至花序的顶端通常单生;雄花雄蕊3,开放后药隔变宽,退化雄蕊3,有时存在,常与发育3雄蕊互生;雌花序穗状,单生,很少双生,雌花花被6,子房下位,退化雄蕊呈花丝状,柱头3裂。蒴果成熟后反曲下垂,翅宽超过长度或近于等长,表面栗褐色,成熟后顶端开裂。种子四周围以薄膜状的翅,通常两两迭生,着生于每室的中央。花期5~8月。果期6~10月。
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②叉蕊薯蓣,又名:蛇头草。
多年生缠绕藤本。根茎横生,竹节状。茎纤细,左旋。单叶互生,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波状,叶面干后黑色,很少呈灰褐色,下面灰褐色;叶柄短于叶片。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或2~3枝簇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碟形,先端6裂,裂片长卵圆形,黄色,雄蕊3,药卵形,开放后药隔变宽,常为花药的1~2倍,呈短叉状,退化雄蕊3;雌花序穗状,单生,很少双生;雌花花被6,卵圆形,退化雄蕊丝状,子房下位,长圆柱形,柱头3裂。蒴果,翅顶端稍宽大,表面栗褐色。种子扁卵圆形,栗壳色,具翅。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林缘。分布福建、台湾、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③山萆薢
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根茎横生,类圆柱形,作不规则分歧。茎纤细,高很少超过2米,有纵沟。叶互生,心形至三角状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有时呈浅波状,基出脉7~9条;叶柄长于叶片。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总状或圆锥花序,1至数个腋生;雄花有柄,有苞片及小苞片各1,花被片6,长圆形,其中3片较宽,雄蕊6;雌花序穗状或圆锥状,单生,很少复生。蒴果,翅顶端稍宽,表面栗褐色;种子着生于每室中央的基部。种子扁平,卵形,上端翅宽于种子1倍以上。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多生于疏林或竹林下,沿山沟潮湿处。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④纤细薯蓣,又名:白萆薢、铁菱刚、白姜、白薯、白连。
多年生缠绕藤本。根茎横生,竹节状。茎左旋,长圆柱形。叶互生,基部叶有时3~4片轮生;叶片卵状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呈微波状,边缘有明显的啮齿,叶脉通常7条,很少为9条;叶柄与叶片近于等长。雄花序穗状,单生于叶腋;雄花单生,无柄,苞片卵形,小苞片披针形,花被碟形,裂片6,长圆形,雄蕊3,药隔宽约为花药的1/2,不发育雄蕊3,退化为棍棒状;雌花序穗状,单生;花被裂片6,披针形,退化雄蕊6,子房下位,柱头3分叉。蒴果具3翅,翅半月形,长约2.8厘米,宽约1.3厘米,顶端近于平截或微凹,表面栗褐色,成熟时顶端开裂;种子每室2枚,具膜状的翅。花期5~8月。果期6~10月。
多生于山坡疏林下、较阴湿山谷中。分布浙江、江西、安徽。

【性状】
①粉萆薢
为植物粉背薯蓣或山萆薢等的干燥根茎。切片厚约1~3毫米,边缘不整齐或有棕黑色的外皮;切片表面黄白色,平坦细腻,有粉性及不规则的黄色筋脉花纹,对光照视,极为显著。质坚实有弹性,易折断。无臭,味甘淡。以身干、色黄白、片大而薄、有弹性、整齐不碎者佳。
主产于浙江。广东、广西亦产。
②棉萆薢
为植物纤细薯蓣或叉蕊薯蓣等的干燥根茎。商品多为纵向或斜切圆片,大小不等,厚约2~3毫米。外皮灰黄色较厚,周边多卷曲。切片表面浅黄白色,粗糙有筋脉。质柔软,易折断。无臭,味微苦。以身干、色白、片子厚薄均匀者佳。
主产于浙江、湖北等地。

【化学成份】
山萆薢根茎主含薯蓣皂甙,尚含纤细薯蓣甙、薯蓣皂素毒甙A(以上皂甙的甙元都是薯蓣皂甙元),山萆薢皂甙、约诺皂甙、托克皂甙元-1-葡萄糖甙等皂甙。薯蓣皂素毒甙是山萆薢中的杀虫成分。从根茎中分离得到的甙元有:薯蓣皂甙元,含量1.2%(江苏产)、2.1%(浙江产)、1.35%(江苏宜兴产);托克皂甙元,含量0.06%(江苏产)、0.09%(浙江产)、0.32%(江苏宜兴产);雅姆皂甙元,含量0.04%(扛苏产)、0.10%(浙江产);约诺皂甙元;考盖皂甙元和衣盖皂甙元。另还分离出少量25-异-螺甾-3,5-二烯,可能是水解时薯蓣皂甙元的脱水产物。地上部分分离出约诺皂甙元、托克皂甙元、考盖皂甙元。地上部分除种子外,各部都含相当量的游离的约诺皂甙元和托克皂甙元。地下部分有痕迹的游离的薯蓣皂甙元,其他都成皂甙。种子中含托克皂甙元,其甙元几乎全成为皂甙存在。雌花中分离出薯蓣皂甙元、约诺皂甙元、托克皂甙元和衣盖皂甙元。雄花中分离得到薯蓣皂甙元、约诺皂甙元、托克皂甙元和考盖皂甙元。
纤细薯蓣根茎含纤细薯蓣甙和薯蓣皂甙。浙江产的根茎含薯蓣皂甙元1.03%。
叉蕊薯蓣根茎含薯蓣皂甙元和少量雅姆皂甙元。昆明西山产的根茎含薯蓣皂甙元2.2%、淀粉20.59%、粗蛋白质14.35%、鞣质1.3%,粗纤维素11.6%。
薯蓣皂甙元可作为合成皮质酮的原料。

【药理作用】
山萆薢根茎中所含之薯蓣皂甙或薯蓣皂素毒甙有杀昆虫作用。薯蓣皂甙、克拉塞林甙还有抗真菌作用。
苏联产同属植物高加索薯蓣对兔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其皂甙有拟胆碱样作用,能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增强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并能升高血糖,对抗小鼠的化学性惊厥,以及提高大鼠胃肠等各种组织的通透性。

【性味】
苦,平。
①《本经》: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微酸。

【归经】
入肝、胃、膀胱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膀胱经。
②《纲目》:入足阳明、厥阴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肾、膀胱三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①《本经》: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②《别录》: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者血,老人五缓。
③《药性论》:治冷风顽痹,腰脚不遂,手足惊掣,主男子臂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胱宿水。
④《日华子本草》:治瘫缓软风,头旋痫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
⑤王好古:补肝虚。
⑥《滇南本草》:治风寒,温经络,腰膝疼,遍身顽麻,利膀胱水道,赤白便浊。
⑦《纲目》:治白浊,茎中痛,痔瘙坏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注意】
肾虚阴亏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薏苡仁为之使。畏葵根、大黄、柴胡牡蛎、前胡。
②《本草经疏》:下部无湿,阴虚火炽,以致溺有余沥,茎中痛,及肾虚腰痛,并不宜服。
③《本草备要》:忌茗、醋。
④《本经逢原》:阴虚精滑及元气下陷不能摄精,小便频数,大便引急者,误用病必转剧。

【附方】
①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频数,虽不白浊,亦能治疗: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盐一捻,同煎至七分,温服,食前。(《杨氏家藏方》萆薢分清散)
②治小便频数:川萆薢(洗)为细末,酒和为丸如柄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盐汤、盐酒任下。(《济生方》萆薢丸)
③治小肠虚冷,小便频数:牛膝(酒浸,切,焙),续断、芎藭各半两,萆薢二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下四十丸;或作汤,入盐煎服亦得。(《圣济总录》牛膝丸)
④治小便;昆浊:鲜萆薢根头刮去皮须,每次二两,水煎服。(《泉州本草》)
⑤治阴痿失溺:萆薢二钱,附子一钱五分。合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⑥治腰痛,脚气:破故纸(生)、续断,木瓜干、牛膝(酒浸)、杜仲(去皮锉,姜制炒断丝)各一两,萆薢二两。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盐酒任下。(《三因方》立安丸)
⑦治小肠气及腰痛:萆薢、杜仲(酥炒去丝)、葫芦巴(生脂麻炒)、破故纸(炒)、小茴香(盐水浸一宿)各一两,胡桃仁(汤去皮)二两。各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酒送下,或盐汤亦可。(《瑞竹堂经验方》喝起丸)
⑧治脚气肿痛,不能动履,不论寒热虚实,久病暴发皆可:萆薢五钱,黄柏、苍术、牛膝、本瓜、猪苓、泽泻、槟梅各二钱。水二大碗,煎一碗。每日食前服一剂。(《本草切要》)
⑨治丈夫腰脚痹、缓急,行履不稳者: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捣筛。每旦,温酒和服三钱匕,增至五钱匕。禁食牛肉。(《广利方》)
⑩沧风寒湿痹,腰骨强痛:干萆薢根,每次五钱,猪脊骨半斤合炖服。(《泉州本草》)
⑾治肠风,痔漏:萆薢、贯仲等分。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孙用和)

【各家论述】
①《纲目》:萆薢,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之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萆薢、菝葜、土茯苓,三物形虽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远,岂亦一类数种乎?雷敦《炮炙论》序云:囊皱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薢也。漩多白浊,皆是湿气下流,萆薢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杨仪家藏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白浊如膏,有萆薢分清饮,正此意也。又杨于建《万全护命方》云:凡人小便频数不计度数。便茎内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大腑秘热不通,水液只就小肠,大腑愈加乾竭,甚则浑身热,心躁思凉水,如此即重症也。此疾本因贪酒色,积有热毒,腐物瘀血之类,随虚水入于小肠,故便时作痛也。不饮酒者,必平生过食辛热荤腻之物,又因色伤而然,此乃小便频数而痛,与淋证涩而痛者不同也。宜用萆薢一两,水浸少时,以盐半两同炒,去盐为末,每服二钱,用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之,使水道转入大肠,仍以葱汤频洗谷道,令气得通,则小便数及痛自减也。
②《本草通玄》:萆薢,胃与肝药也。搜风去湿,补肾强筋,主白浊茎中痛,阴痿失溺,恶疮。入肝搜风,故能理风与筋之病。入胃祛湿,故能理浊与疮之病。古人或称其摄溺之功,或称其逐水之效,何两说相悬耶?不知闭蛰封藏之本在肾,气强旺则收摄,而妄水亦无容藏之地,且善清胃家湿热,故能去浊分清也。杨氏萆薢分清饮,正合此意。
③《药品化义》:萆薢,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病由胃中浊气下流所致,以此入胃驱湿,其症自愈。又治疮痒恶厉,湿郁肌腠,营卫不得宣行,致筋脉拘挛,手足不便,以此渗脾湿,能令血脉调和也。
④《本草思辨录》:风寒湿之在腰背骨节而痛强者,阴不化也,以萆薢达之而阴化。风寒湿之为阴痿、为失溺、为老人五缓者,阳不伸也,以萆薢导之而阳伸。后世以萆藓为分清浊之剂,亦由阴化阳伸而后清升浊降。即止小便数、除茎中痛,均不出是义耳。化阴非能益阴,伸阳非能助阳。盖萆薢者,所以驱风寒湿也。
⑤《本草正义》:萆薢,性能流通脉络而科筋骨,入药用根,则沉坠下降,故主治下焦。虽微苦能泄,而质轻气清,色味皆淡,则清热理湿,多入气分,少入血分。《本经》主腰背痛,乃肾有湿热,浊气不去,而腰膂为之疼痛,非肾虚无湿之腰痛,所可浑同施治。强骨节者,宣通百脉,湿浊去而正气自强,非能补益以助其强固,此药理之至易辨者。杨氏有萆薢分清饮,专治湿热淋浊,正是此意,惟方中有益智仁,温而且涩,性正相反,不能并列,殊有误会。濒湖《纲目》谓萆薢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立说甚允。然又谓杨氏此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云云,则与萆薢性情,两相背谬。《本经》又主风寒湿周痹,颐谓惟湿热痹著,最为合宜,若曰风寒,必非此苦泄淡渗者,所能幸效。又治恶疮不瘳热气者,岂非为湿与热蒸之主药乎?《别录》谓主伤中,亦惟脾为湿困者宜之,决非补中之药。又治恚怒,颇不可解。又谓阴萎失溺,则湿热闭结者,亦有萎躄不仁、溲溺不利之症,必非可以起虚痿。又谓治老人五缓,关节老血,则语太浮泛,且与萆薢真性,不相符合,何可轻信。不谓缪仲淳因此二语,竟谓此物为补益下元之要药,又谓甘入脾而益血,以渗泄利湿之效用,而说到补阴上去,不如石顽《逢原》,谓古人或称摄精,或称利水,何其两说相悬,不知湿浊去而肾无邪热之扰,肾气自能收摄,颇能窥见玄奥也。甄权谓主冷气顽痹、腰脚瘫缓不遂、男子肾腰痛、久冷。按此即周痹阴萎之症,然惟湿热为患。乃宜此药,甄氏冷气久冷之说大误。甄又谓治肾间有湿,膀胱宿水,是也。而今本濒湖《纲目》引此二句,脱一湿宇,乃作肾间有膀胱宿水,遂令人无从索解,王好古谓补肝虚,亦不可训。尤奇者莫如《日华本草》,竟谓补水脏,坚筋骨,益精明目,头旋痫疾,中风失音云云。

【备注】
同属植物福州薯蓣的根茎,亦作棉萆薢入药,产于福建。
另有红萆薢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无刺菝葜和土茯苓等的根茎,在云南、四川等地亦作萆薢使用。另详红萆薢条。

【摘录】《*辞典》
 
为薯蓣科缠绕藤本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 f.、山萆薢Dioscorea tokoro Mak或纤细薯蓣Dioscorea gracillima Miq. 等的块茎。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功能:祛风、利湿。主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山萆薢根茎主要含薯蓣皂甙(Dioscin)、尚含纤细薯蓣甙(Gracillin)、薯蓣皂素毒甙 A、B(Dioscoreasapotoxin A、B)、山萆薢皂甙(Tokoronin)、约诺皂甙(Yononin)、托克皂甙元-1-葡萄糖甙等皂甙。薯蓣皂素毒甙是山萆薢中的杀虫成分。
从根茎中分离得到的甙元有:薯蓣皂甙元(Diosgenin)、托克皂甙元(Tokorogenin)、雅姆皂甙元(Yamoogenin)、约诺皂甙元(Yonogenin)、考盖皂甙元(Kogagenin)、衣盖皂甙元(Igagenin)等。
纤细薯蓣根茎含纤细薯蓣甙和薯蓣皂甙。叉蕊薯蓣根茎含薯蓣皂甙元和少量雅姆皂甙元。
药理作用:山萆薢根茎中之薯蓣皂甙或薯蓣皂素毒甙有杀昆虫作用。薯蓣皂甙、克拉塞林甙尚有抗真菌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肾炎川萆薢500g,川黄柏500,肥知母500g,建泽泻500g,白茯苓500g,益智仁500g,粉丹皮500g。黄柏、益智盐水炒后,与其他各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24~36g,分2~3次饭前开水吞服。治疗14例,效果良好,无禁忌证。〔中医杂志1959;(6):21〕
2. 治疗淋病性尿道炎土茯苓、滑石各30g,萆薢20g,苍术、黄柏、车前子、瞿麦各15g,木通、萹蓄、栀子、大黄各10g,甘草3g。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3天为1疗程。治疗32例,痊愈 18例,显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浙江中医杂志1992;27(2):59〕
3. 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萆薢、苡仁、黄柏各 12g,丹皮、赤茯苓、泽泻各10g,滑石(包煎)30g,通草5g。随证加减,水煎服。治疗26例,治愈20例,好转5例,尿常规检查好转但不明显者1例。平均疗程6.4 天。〔浙江中医杂志1991;26(2):57〕
4. 治疗乳糜尿萆薢、薏苡仁、山药、扁豆、芡实、菖蒲各等份,研末,每次15g 冲服。以血尿为主者加地榆粉5g。治疗43例,治愈40例,无效 3例。治愈时间最短7天,最长30天。随访25例,3年内复发10例,再用原方仍能治愈。〔浙江中医杂志1991;26(12):556〕
5. 治疗淋病合并睾丸炎萆薢、蒲公英各 20g,川楝子10g,黄芪30g,甘草、桂枝各6g,白术、泽泻、白芷各 12g,茯苓、连翘各 15g。水煎服,每日1剂,5剂为1疗程。治疗93例,治愈67 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55%。〔湖南中医杂志1991;7(2):44〕
6. 治疗足癣川萆薢、蒲公英、地丁、薏仁、滑石、茵陈、生地各15g ,野菊花30g,甘草6g。每日1剂,煎汤内服,复渣再煎外洗。治疗足癣并感染30余例,多以3~4剂显效,6~10剂临床治愈。〔新中医1991;23(7 ):33〕
方剂选用:
1. 治疗小便频数:川萆薢(洗)为细末,酒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盐汤、盐酒任下。(《济生方》萆薢丸)
2. 治疗小肠虚冷,小便频数:牛膝(酒浸,切,焙)、续断、芎藭各半两,萆薢二两。上四味,捣箩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下四十丸;或作汤,入盐煎服亦得。(《圣济总录》牛膝丸)
3. 治疗脚气肿痛,不能动履,不论寒热虚实,久病暴发皆可:萆薢五钱,黄柏、苍术、牛膝、木瓜、猪苓、泽泻、槟榔各二钱。水二大碗,煎一碗。
每日食前服一剂。(《本草切要》)
配伍效用:
萆薢配伍怀牛膝 萆薢祛风湿、止痹痛;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二者合用,扶正祛邪并施,用于治疗着痹之肢体重痛、腰膝酸软等症。
萆薢配伍石菖蒲 萆薢利湿而祛浊;石菖蒲芳香通窍而除湿浊。二者伍用,其利湿化浊之功更著,用于治疗湿浊不化之尿浊、尿频等症。
萆薢配伍威灵仙 萆薢祛风除湿;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二者合用,则祛风除湿之功效更强,用于治疗行痹、着痹之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者。
萆薢配伍益智仁 萆薢利湿祛浊、除痹止痛,功擅除湿,以分利为主;益智仁温脾止泻摄唾、补肾固精缩尿,长于温补,以固涩为主。二者合用,共奏温补脾肾、通利小便、分清别浊之功效,用于治疗肾阳式微、下焦虚寒之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淋漓不爽以及妇女带下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肾虚阴亏者忌服。
【医家论药】
“萆薢,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之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本草纲目》)
“萆薢,胃与肝药也。搜风去湿,补肾强筋,主白浊茎中痛,阴痿失溺,恶疮。入肝搜风,故能理风与筋之病。入胃祛湿,故能理浊与疮之病。”(《本草通玄》)
“萆薢,性能流通脉络而利筋骨,入药用根,则沉坠下降,故主治下焦。虽微苦能泄,而质轻气清,色味皆淡,则清热理湿,多入气分,少入血分。”(《本草正义》)
“萆薢,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病由胃中浊气下流所致,以此入胃驱湿,其症自愈。
又治疮痒恶厉,湿郁肌腠,营卫不得宣行,致筋脉拘挛,手足不便,以此渗脾湿,能令血脉调和也。”(《药品化义》)
“风寒湿之在腰背骨节而痛强者,阴不化也,以萆薢达之而阴化。风寒湿之为阴痿、为失溺、为老人五缓者,阳不伸也,以萆薢导之而阳伸。后世以萆薢为分清浊之剂,亦由阴化阳伸而后清升浊降。即止小便数、除茎中痛,均不出是义耳。化阴非能益阴,伸阳非能助阳。盖萆薢者,所以驱风寒湿也。”(《本草思辨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