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28
- 帖子
- 20890
- 获得点赞
- 198
- 声望
- 68
黄耆 即 黄芪。
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黄芪可分为:内蒙黄芪、膜荚黄芪、绵黄芪、多序岩黄芪(又名“红芪”)、日本黄芪(又名“和黄芪”)。
Radix Astragali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蒙古黄芪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80c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叶片宽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0mm,宽3~5mm,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至淡黄色,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有长柄,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膜荚黄芪与上种相似,但小叶6~13对,叶片长7~30mm,宽3~12mm,上面近无毛,下面伏生白色柔毛。花冠黄色至淡黄色,或有时稍带淡紫红色;子房有毛。荚果比黑色短伏毛。
膜荚黄芪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上端较粗,向下渐细,有少数支根和细根,长20~120cm,直径1.5~3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及横向皮孔。有时可见部分表面脱落的斑痕,常粗糙有网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状,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较疏松,有多数放射状弯曲的裂隙,约占半径的1/3,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纵向裂隙,似菊花心。气微,味略甜,嚼之有豆腥气。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市场
[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由版主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