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11227
- 获得点赞
- 82
- 声望
- 38
- 年龄
- 54
转自中医修正的博客
放下千百年中医理论的成见,放下《内经》和《伤寒论》的历代注解,循原作者思路,寻找正统中医学。
时下中医学,经过大约一千八百年众多学派的传教,早已偏离了《内经》和《伤寒论》原学,至少已经称不上是嫡传。 张机《伤寒论》后,中医学似乎有过致命失传。此后中医学,但知五藏五行为中心,不再了解更重要的六节理论。这是一千八百年来中医学者看不懂经典,无法发展,后继乏术的根结所在。
医学史上,张机凭一部《伤寒论》成为医圣,后学无一人能相比。历代注解《伤寒论》的医学名家不计其数,始终弄不清六经为何物,就连"营弱卫强" 这么简单四个字都理解不了!修正并非读《伤寒论》才开始研究六节,而是在闲读方术书籍时意识到中医学讲述的阴阳五行理论有重大缺陷。经过廿二年不懈地思考,反复参证《内经》、《难经》、《伤寒论》及有关方术书籍,今天自以为有模有样、敢于献出以修正时下中医。
六节,即三阴三阳周天。其理论探讨主要记载于《内经》,临症运用则始于《伤寒论》,张机之后没人再懂得六节精神了。《伤寒论》以六节为提纲,却没有六节理论论述,这是后人看不懂《伤寒论》的主要原因。唐孙思邈曾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但后世始终不见六节正解,六节早就失传了。 《伤寒论》之作,实为杏林昙花一现,张机之后一千八百年不复再见。中医学系统地临症运用,发萌于此,随即夭折。 唐人有言“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怎不令人叹息扼腕!
坦白地说,修正对张机情独有钟、敬佩有加,2002年曾逐字逐句写下了《伤寒论》全文(书肆通行版)。这当然不同于阅读一遍,因为所用时间不同。以修正经验,至少要多花十倍以上时间来写。修正不但采用这最初级的学习方法,更糟糕的是思维古板、脑筋转得慢,写到某处,常要停下来思考几天。做学问是实实在在的,岂容取巧!当年下决心逐字逐句地写,主要还是被张机自序中那无人可及的胸怀所深深感动。张机不但发扬光大了中医学,亲自救人无数,还在战乱逃命之际克服了无法想象的困难而著述。清人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写道 "越季汉,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垂方法,立津梁。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如此把张机赞美得无以复加,与历代医家的评价相若,修正感情和理性上均可以接受。但是,让修正始终弄不清楚的是,六节理论不清,营弱卫强不解,伤寒经方罕用,历代医家凭什么知道张机“入圣”?抑或人云亦云,不懂装懂?修正为中医学者羞耻,为历代名家羞耻!难道就以“入圣”二字将张机与凡医分隔开来,以示后学难及或不可及的医学成就,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真的明白张机为何入圣?中医界参拜追封张机就好象历代帝王参拜追封孔子一样,以示自己明理,实则唱戏而已。
对六节藏象探讨,修正的用功费时是罕与相匹的。廿二年来尽量不参考历代注释,避免被别人的见解所左右,以保持独立的思维。因此,求索的结果也独异于诸家。 修正深信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就在张机之后,六节藏象学正是中医史上失落的辉煌。六节藏象学不但为《伤寒论》解读提供了独特的思路,还将迫使学者对一千八百年来的学术理论重新认识,归宗祭祖,从根本上纠正中医界向西现代化的百年盲动,并必将诱导中医研究大踏步“后退”,盘整筑基,图存求进。
近年废除中医呼声不小,这可不是一群无知者在闹街。就算西医界或崇洋者有严重的偏见,我们岂能不顾兴议的背景是千百年中医学术江河日下?我们要有反省和自身修正的能力,必须明白自身理论有重大缺陷。如果说现代西医日新月异的发展严重挤压了医疗空间,才导致中医事业萎缩,那可是推诿加嫉妒!不是我们“君子求己”、“失之正鹄而反身求己”的正常思维。中国政府对中医一向保护并鼓励发展,已是仁至义尽,剩下就看我们自己能否自强不息了。修正当然不同意一群“高知”废除中医的主张,即使他们声称是为国为民着想,那无知而短见的思潮必须引起国人高度警惕,及时制止。但愿中医界能因此而想起老祖宗“君子以恐惧修省”的训言,面对吼骂欲砍之状,视为当头棒喝,因而自新。苟日新,日日新,而后可及于至善,修正心愿也。
最后,六节藏象学还克服了现今通行的五行藏象学诸多弊端,在许多生理学思维上,与现代西医学实现真正的融合,这也是修正当初研读《内经》所始料未及的。真理本无二致,也许他们能更快地利用六节藏象学,为将来新医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中医人,我们准备好了吗?该不会是叶公好龙,到时候五色无主。
放下千百年中医理论的成见,放下《内经》和《伤寒论》的历代注解,循原作者思路,寻找正统中医学。
时下中医学,经过大约一千八百年众多学派的传教,早已偏离了《内经》和《伤寒论》原学,至少已经称不上是嫡传。 张机《伤寒论》后,中医学似乎有过致命失传。此后中医学,但知五藏五行为中心,不再了解更重要的六节理论。这是一千八百年来中医学者看不懂经典,无法发展,后继乏术的根结所在。
医学史上,张机凭一部《伤寒论》成为医圣,后学无一人能相比。历代注解《伤寒论》的医学名家不计其数,始终弄不清六经为何物,就连"营弱卫强" 这么简单四个字都理解不了!修正并非读《伤寒论》才开始研究六节,而是在闲读方术书籍时意识到中医学讲述的阴阳五行理论有重大缺陷。经过廿二年不懈地思考,反复参证《内经》、《难经》、《伤寒论》及有关方术书籍,今天自以为有模有样、敢于献出以修正时下中医。
六节,即三阴三阳周天。其理论探讨主要记载于《内经》,临症运用则始于《伤寒论》,张机之后没人再懂得六节精神了。《伤寒论》以六节为提纲,却没有六节理论论述,这是后人看不懂《伤寒论》的主要原因。唐孙思邈曾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但后世始终不见六节正解,六节早就失传了。 《伤寒论》之作,实为杏林昙花一现,张机之后一千八百年不复再见。中医学系统地临症运用,发萌于此,随即夭折。 唐人有言“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怎不令人叹息扼腕!
坦白地说,修正对张机情独有钟、敬佩有加,2002年曾逐字逐句写下了《伤寒论》全文(书肆通行版)。这当然不同于阅读一遍,因为所用时间不同。以修正经验,至少要多花十倍以上时间来写。修正不但采用这最初级的学习方法,更糟糕的是思维古板、脑筋转得慢,写到某处,常要停下来思考几天。做学问是实实在在的,岂容取巧!当年下决心逐字逐句地写,主要还是被张机自序中那无人可及的胸怀所深深感动。张机不但发扬光大了中医学,亲自救人无数,还在战乱逃命之际克服了无法想象的困难而著述。清人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写道 "越季汉,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垂方法,立津梁。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如此把张机赞美得无以复加,与历代医家的评价相若,修正感情和理性上均可以接受。但是,让修正始终弄不清楚的是,六节理论不清,营弱卫强不解,伤寒经方罕用,历代医家凭什么知道张机“入圣”?抑或人云亦云,不懂装懂?修正为中医学者羞耻,为历代名家羞耻!难道就以“入圣”二字将张机与凡医分隔开来,以示后学难及或不可及的医学成就,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真的明白张机为何入圣?中医界参拜追封张机就好象历代帝王参拜追封孔子一样,以示自己明理,实则唱戏而已。
对六节藏象探讨,修正的用功费时是罕与相匹的。廿二年来尽量不参考历代注释,避免被别人的见解所左右,以保持独立的思维。因此,求索的结果也独异于诸家。 修正深信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就在张机之后,六节藏象学正是中医史上失落的辉煌。六节藏象学不但为《伤寒论》解读提供了独特的思路,还将迫使学者对一千八百年来的学术理论重新认识,归宗祭祖,从根本上纠正中医界向西现代化的百年盲动,并必将诱导中医研究大踏步“后退”,盘整筑基,图存求进。
近年废除中医呼声不小,这可不是一群无知者在闹街。就算西医界或崇洋者有严重的偏见,我们岂能不顾兴议的背景是千百年中医学术江河日下?我们要有反省和自身修正的能力,必须明白自身理论有重大缺陷。如果说现代西医日新月异的发展严重挤压了医疗空间,才导致中医事业萎缩,那可是推诿加嫉妒!不是我们“君子求己”、“失之正鹄而反身求己”的正常思维。中国政府对中医一向保护并鼓励发展,已是仁至义尽,剩下就看我们自己能否自强不息了。修正当然不同意一群“高知”废除中医的主张,即使他们声称是为国为民着想,那无知而短见的思潮必须引起国人高度警惕,及时制止。但愿中医界能因此而想起老祖宗“君子以恐惧修省”的训言,面对吼骂欲砍之状,视为当头棒喝,因而自新。苟日新,日日新,而后可及于至善,修正心愿也。
最后,六节藏象学还克服了现今通行的五行藏象学诸多弊端,在许多生理学思维上,与现代西医学实现真正的融合,这也是修正当初研读《内经》所始料未及的。真理本无二致,也许他们能更快地利用六节藏象学,为将来新医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中医人,我们准备好了吗?该不会是叶公好龙,到时候五色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