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M 牡蛎

曾伟峻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7/08
帖子
12067
获得点赞
48
声望
0
年龄
44
t016bc10d5be445cc7e.jpg
t014e293b7335d06562.jpg
t01d11b20adf571a243.jpg
t016947f7080d134345.jpg


Concha Ostreae

[来源] 本品为牡蛎科动物 长牡蛎 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 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蛎 Ostrea rivularis Gould 的贝壳。

[药材性状] 长牡蛎 长而厚,长条形或长卵形,长10--50cm,宽4--15cm,背腹缘几平行。右壳较平如盖,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下很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大连湾牡蛎 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间有紫色条纹或斑点,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呈波浪状,内面白色。左壳甚凸,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肋数个,明显,内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
近江牡蛎 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右壳较左壳小,壳外面梢不平,有灰、紫、棕、黄等色,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面白色,边缘有时淡紫色。左壳较右壳坚硬、厚大。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市场。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固涩,软坚,制酸。
 
由版主最后编辑:
t01aa16856989e01a49.jpg
t01a9e813b1abed11a2.jpg
t01e76c2220e0a29a91.jpg
t016d04586b7366f728.jpg

t0109d92dcc1728c472.jpg

【药用】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及同属动物的贝壳。
【性味与归经】咸、涩,微寒。入肝、胆、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临床应用】1. 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牡蛎能重镇安神,临床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龙骨等配合应用。
2. 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以及肝风内动、惊痫、四肢抽搐等症。
牡蛎有养阴潜阳作用,故适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症,往往配伍珍珠母、钩藤等同用;对邪热伤阴、虚风内动,又可配伍龟板、鳖甲等同用,有养阴息风的功效。
3. 用于遗精,崩漏,虚汗,泄泻,带下等症。
牡蛎又具有良好的收涩作用,对体虚滑脱之症,常与龙骨配伍应用。
4. 用于瘰疡,瘿瘤等症
牡蛎软坚化痰以消散结核,故常与玄参、贝母、夏枯草等配合,治疗瘰疡、瘿瘤等症。
5. 用于胃痛泛酸
牡蛎制酸以除痛,为近时所常用,适用于胃痛泛酸的病症。
【处方用名】生牡蛎(生用,用以安神、平肝)
?牡蛎(煅用,用以收涩、软坚、制酸)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生用宜先煎。
【按语】牡蛎与龙骨的功用相近,用生重镇平肝,?用收敛固涩,故在临床上龙、牡两药,往往同用。但龙骨重镇安神,功胜牡蛎;而牡蛎又能软坚散结,则是它的
特点。
【方剂举例】清带汤《衷中参西录》:牡蛎、龙骨、山药、乌贼骨、茜草。
治赤白带下。
 
由版主最后编辑:
摘《用药心得十讲》:
牡蛎味咸,性寒,生用有益阴潜阳、清热解渴,软坚散结的作用;煅用有缩小便,止带下的作用。
因阴虚阳亢而致的烦躁、失眠、盗汗等症,可用本品益阴潜阳。常配合生龙骨、生地、白芍、黄芩、香附、远志、夜交藤等同用。
生牡蛎有益肾养阴,清热、解渴、除烦的效能。对于因阴虚所致的夜间口渴,虚热烦躁等症,可以本品配合元参、生地、花粉、白芍、石斛等同用。
本品有化痰散结的作用。例如用生牡蛎、元参、川贝母、为末,蜜丸,每服三钱,日服二次。可用于消散瘰疬、痰核(颈淋巴结核、甲状腺瘤、颈淋巴肉芽肿等)。
本品对腹中癥癖、疟母等(肝、脾肿大,腹中肿物等)肿块,有软坚散结,消化肿块的作用。常用生牡蛎配合别甲、红花、桃仁、三棱、莪术、玉金、柴胡、神曲、山查核、射干、白术等同用,或作丸剂久用。
牡蛎煅用则可加强收敛固涩的作用。常用于白带、崩漏、遗精、遗尿等症。可配合白术、苍术、山萸 、山药、莲子心、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等同用。
本品含有钙质,与苍术等配合,可用于小儿钙质缺乏的佝偻病等。海蛤粉咸而化痰,偏用于治咳嗽,痰粘稠不易喀出者。牡蛎咸而化痰,偏用于软坚散结,治瘰疬,痰核,散癥瘕。
用量一般为9~30克。煅牡蛎用量要小些。
 
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长牡蛎 Ostrea gigas Thunb. 或大连湾牡蛎 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等的贝壳。味咸、涩,性凉。入肝、肾经。功能: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主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内服:
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80%~95%的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铝、硅及氧化铁等。牡蛎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牡蛎原动物含糖原(Glycogen),牛磺酸(Taurine),10种必需的氨基酸,谷胱甘肽(Glutathione),维生素 A、B1、B2、D,无机质如铜、锌、锰、钡、磷及钙等。
药理作用:
1. 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牡蛎所含的碳酸钙有收敛、制酸、止痛等作用,有利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动物实验证明:牡蛎制剂白牡片能治疗豚鼠实验性溃疡和防止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发生,并能抑制大鼠游离酸和总酸的分泌。
2. 其他作用牡蛎可能有调节整个大脑皮层的功能。生用镇静、软坚、解热的效力良好;煅用则涩而带燥,收敛固涩之力较强。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肺结核盗汗牡蛎15g,加水500ml,煎至200ml (可加少量糖浆调味),装入保温瓶内。每次100ml,早晚各服1次,连服3剂,汗止后再服2~3剂,以巩固疗效。如服数剂疗效不明显者,可加酸枣仁、龙骨。治疗10例,除1例疗效不明显外,其余均效果良好,一般服药2~3剂后盗汗消失。〔江苏中医杂志1964;(4):39〕
2. 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生龙骨、煅牡蛎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10~20天为1疗程。疼痛者加元胡10g,梦多者加夜交藤15g。治疗20例,治愈6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3例。〔中医杂志1983;(3):13〕
方剂选用:
1. 治疗一切渴:大牡蛎不计多少,黄泥裹煅通赤,放冷为末,用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匕,小儿服半钱匕。(《经验方》)
2. 治疗卧即盗汗,风虚头痛:牡蛎、白术、防风各三两。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备急千金要方》牡蛎散)
3. 治疗温病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生牡蛎二两。研细,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温三服。(《温病条辨》一甲煎)
4. 治疗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栝蒌牡蛎散)
5. 治疗一切瘰疬:牡蛎(煅)四两,玄参三两。捣罗为末,以面糊丸如桐子大,早晚食后、临卧各服三十丸,酒下。(《经验方》)
6. 治疗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牡蛎、鳖甲各三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备急千金要方》)
配伍效用:
牡蛎配伍白术、黄芪、山萸肉 牡蛎收敛固涩止血;白术、黄芪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山萸肉补肝益肾敛阴。诸药合用,有益气固冲、收敛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脉不固之血崩、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者。
牡蛎配伍鳖甲 牡蛎性寒质重,清热益阴、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鳖甲滋阴清热、潜降浮阳、软坚散结。二者伍用,其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阴虚阳亢之头痛、眩晕、耳鸣、心烦、失眠以及腹部癥块等症。
牡蛎配伍龟板、白芍 牡蛎平肝潜阳;龟板滋隐潜阳;白芍养阴柔肝。三药伍用,有滋阴平肝潜阳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耳鸣、烦躁不安等症。
牡蛎配伍沙苑子、芡实 牡蛎敛阴涩精;沙苑子、芡实补肾涩精。三者伍用,有补肾涩精之功效,用于治疗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腰酸、耳鸣等症。
牡蛎配伍天花粉 牡蛎滋阴潜阳、清热退蒸、软坚散结;天花粉清热生津、开郁消肿。二者合用,共奏清热养阴泄火、化痰软坚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痰火郁结之颈部肿块、瘿瘤、瘰疬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肾虚无火,精寒自出者非宜。”(《本草经疏》)
“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良。恶麻黄、茱萸、辛夷。”(《本草经集注》)
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本品,未见有不良反应的报告。
【医家论药】
“牡蛎味咸平,气微寒,无毒,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其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烦满、气结心痛、心胁下痞热等证,皆肝胆二经为病。二经冬受寒邪,则伤寒寒热;夏伤于暑,则为温疟洒洒;邪伏不出,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二经邪郁不散,则心胁下痞;热邪热甚,则惊恚怒气,烦满气结心痛。此药味咸气寒,入二经而除寒热邪气,则营卫通,拘缓和,而诸证无不瘳矣。少阴有热,则女子为带下赤白,男子为泄精,解少阴之热,而能敛涩精气,故主之也。”(《本草经疏》)
“(牡蛎)补阴则生捣用,煅过则成灰,不能补阴。”(《本草纲目》)
“牡蛎,入足少阴,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结核;以大黄引之,能除股间肿;地黄为之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之药也。”(《汤液本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