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横走或斜升,有多少粗壮的须根。茎单生,有时2-3个簇生,直立,高30-70厘米,有时基部具不定根,基部径3-10毫米,有细沟,被长伏毛,或下部有时脱毛,上部有上升或开展的分枝,全部有叶。
节间长2-4厘米。基部叶常较小,在花期枯萎;中部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5-3.5稀4厘米,基部多少狭窄,常有圆形半抱茎的小耳,无柄,顶端稍尖或渐尖,边缘有小尖头状疏齿或全缘,上面有疏毛或近无毛,下面有疏伏毛和腺点。
中脉和侧脉有较密的长毛;上部叶渐狭小,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径3-4厘米,多数或少数排列成疏散的伞房花序;花序梗细长。总苞半球形,径13-17毫米,长7-8毫米;总苞片约6层,线状披针形,近等长,但最外层常叶质而较长;外层基部革质,上部叶质,背面有伏毛或近无毛,有缘毛;内层除绿色中脉外干膜质,渐尖,有腺点和缘毛。舌状花黄色,较总苞长2-2.5倍;舌片线形,长10-13毫米;管状花花冠长约5毫米,有三角披针形裂片;冠毛1层,白色有20余个微糙毛,与管状花近等长。瘦果长1-1.2毫米,圆柱形,有10条沟,顶端截形,被疏短毛。花期6-10月,果期9-11月。[1-2]
该种是亚洲东部许多地区常见的种,与欧亚旋覆花 I. britanica L. 极近似,常被视为后者的一个变种 (var. japonica Franch.) 或亚种 (ssp. japonica Kitam.),仅以叶形和毛茸为区别。本种在植株的高低,叶形的宽狭,头状序的多少等方面,有极大的差异。通常分为一些不同的变种;但这变种之间有中间类型存在,故以合并为适宜。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150-2400米的山坡路旁、湿润草地、河岸和田埂上。广产于中国北部、东北部、中部、东部各省,极常见,在四川、贵州、福建、广东也可见到。在蒙古、朝鲜、苏联西伯利亚、日本都有分布。
中药名称
【药名】旋覆花[3-4]
【别名】蕧、盗庚、盛椹、戴椹、飞天蕊、金钱花、野油花、滴滴金、夏菊、金钱菊、艾菊、迭罗黄、满天星、六月菊、黄熟花、水葵花、金盏花、复花、小黄花、猫耳朵花、驴耳朵花、金沸花、伏花、全福花。
【英文名】Inula Flower,flower of Japanese Inula,flower of Linearleaf Inula,flower of British Inula。
【拉丁药名】
1.Flos Inulae Japonicae (旋覆花)
2.Flos Inulae Britanicae(欧亚旋覆花)
药材基源
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 Inula britannica L.的干燥头状花序。
药性论述
【功效分类】止咳药;祛痰药;软坚药;利水药。
【性味归经】味苦;辛;咸;微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纱布包煎或滤去毛),3-10g。
【注意事项】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又因该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布包入煎。
【药理作用】旋覆花为常用中药,中医常用于治疗祛痰。中国多数地区使用的旋覆花原植物为菊科植物旋覆花,云南省则用同属植物水朝阳旋覆花,而湖北省使用湖北旋覆花的花序做旋覆花入药。
药用配伍
1.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该品苦降辛开,降气化痰而平喘咳,消痰行水而除痞满。治寒痰咳喘,常配苏子、半夏;若属痰热者,则须配桑白皮、瓜蒌以清热化痰;若顽痰胶结,胸中满闷者,则配海浮石、海蛤壳等以化痰软坚。
2.噫气,呕吐。该品又善降胃气而止呕噫。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噫气呕吐,胃脘痞鞕者,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如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此外,该品配香附等,还可治气血不和之胸胁痛,如香附旋覆花汤(《温病条辨》)。
【快速鉴别】
呈扁球形或球形,直径1~2cm。总苞由多数苞片组成,呈复瓦状排列,苞片披针形或条形,灰黄色,长4~11mm,总苞基部有残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状花一列,黄色,长约lcm,多卷曲,常脱落,先端三齿裂;管状花多数,棕黄色,长约5mm,先端5齿裂,子房顶端有30余枚白色冠毛,长约5~6mm。有的可见椭圆形小瘦果。花体轻,易散碎,气微,味微苦。
药材炮制
⑴旋覆花:除去梗、叶及杂质。
⑵蜜旋覆花:取净旋覆花,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用药禁忌
1、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又因该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布包入煎。
2、不良反应:曾有报道2例旋复花引起的接触性过敏性皮炎,1例服后致暴泻。